一种铝制软管封尾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58604发布日期:2020-04-21 17:02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制软管封尾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封尾机,特别涉及一种铝制软管封尾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包装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种用铝制软管包装的日用生活品,化妆品和药品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而对各种软管类的日用生活品、化妆品和药品包装的需求也大幅度增加。

公开号为cn10951587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全自动软管灌装封尾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夹紧热封装置,夹紧热封装置包括热封支架、对称设置于热封支架上的联动杆、分别连接于两联动杆一端的热封块、分别铰接设置于联动杆另一端的主动杆、共同铰接于两主动杆上的连接块以及与连接块连接用于驱动连接块朝热封块方向往复运动的夹紧驱动件,两联动杆的中端均铰接于热封支架上,夹紧驱动件与热封支架连接,且在热封支架与热封块之间设置有用于导向两热封块相向直线运动的导向件;该装置能够实现对软管的夹紧热封。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软管为铝制材料时,软管的夹紧部位存在缝隙,密封性较差,当软管被使用挤压后,夹紧部位会受力张开,导致软管内物料的泄漏,影响产品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铝制软管封尾机,具有保证软管密封性较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铝制软管封尾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转动连接有12工位分度转盘,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有折叠装置、灌装装置,所述灌装装置连接有控料装置,所述控料装置连接有存储装置、计量及填充装置,所述折叠装置包括连接于驱动装置上的曲线冲板和支撑架,所述曲线冲板滑动连接于支撑架内,所述支撑架上铰接有相对的l形折叠架和l形压边架,所述折叠架远离曲线冲板的一端设有折叠外比子,所述压边架远离曲线冲板的一端设有与折叠外比子相配合的折叠内比子,所述曲线冲板的一侧设有滑动连接于折叠架内的第一滑块,另一侧设有滑动连接于压边架内的第二滑块,所述折叠架与压边架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折叠架上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转动连接有转动块,所述曲线冲板上开设有驱动转动块转动的弧形凹槽,所述转动块靠近曲线冲板的一端设有滑动连接于凹槽内的转轴,所述转动块远离曲线冲板的一端设有轮齿向下的扇形齿轮,所述折叠外比子包括与机架转动连接的折叠棍子,所述折叠棍子上设有与扇形齿轮相啮合的折叠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曲线冲板竖直向上移动,从而复位弹簧两端收缩带动折叠外比子和折叠内比子相背地朝两侧移动,软管移动到折叠外比子和折叠内比子之间,曲线冲板竖直向下移动,先后驱动折叠外比子和折叠内比子相向地朝中间移动,曲线冲板继续竖直向下移动,使位于弧形凹槽内的转轴带动扇形齿轮转动,从而驱动相啮合的折叠齿轮转动,折叠齿轮转动带动折叠棍子翻转,与此同时,折叠外比子和折叠内比子先后接触软管,与折叠棍子相配合完成折叠,折叠完成后按顺序复位。通过折叠外比子和折叠内比子的设置,先通过折叠外比子对软管尾部折边,再经过折叠内比子进行压印,进一步增强软管尾部的密封性,具有密封性较好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折叠架和压边架靠近复位弹簧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与曲线冲板相配合的滑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轮的设置,减小了曲线冲板与折叠架和压边架之间的摩擦,防止发生机械咬合,保证滑动的顺畅性,具有保证完成折边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块上穿设有定位螺栓,所述扇形齿轮上开设有与定位螺栓相配合的定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定位螺栓和定位孔的设置,实现扇形齿轮的可拆卸,便于更换扇形齿轮,保证折边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分度转盘上可拆卸连接有多个用于放置软管的管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管杯,便于根据软管的管径更换不同的管杯。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有清洗装置,所述清洗装置包括中空的清洗筒,所述清洗筒的侧壁连通有进风管和出风管,所述进风管的端部连接有位于清洗筒内的送风管,所述清洗筒靠近分度转盘的一端滑动连接有清洗嘴,所述送风管的末端位于清洗嘴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装置驱动清洗筒向下运动,从而带动清洗嘴向下运动与软管的管口相抵触,清洗嘴受力向上滑动,露出位于清洗嘴内的送风管,此时清洗嘴和送风管同时位于软管内,从而进风管通过送风管朝软管内吹风清洗,出风管通过清洗嘴抽风将清洗后的灰尘抽走。通过清洗装置的设置,实现对软管内管壁的清洗,防止内管壁粘附灰尘污染添加的物料,影响产品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控料装置包括三通阀,所述三通阀包括阀壳和阀芯,所述阀壳的一端与灌装装置相连通,一端与存储装置相连通,另一端与计量及填充装置相连通,所述计量及填充装置包括计量泵,所述计量泵连接有控料气缸,所述阀芯固定连接有控制块,所述控制块铰接有与机架滑动连接的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底部设有相抵触的凸轮,所述凸轮连接有控料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料电机启动带动凸轮转动,凸轮转动驱动升降杆上下运动,升降杆上下运动带动相铰接的控制块转动,控制块转动带动阀芯转动,保证物料先从存储装置进入计量泵,再通过计量泵压入灌装装置,通过灌装装置注入软管内。通过控料装置的设置,增大了力臂,避免了机械咬合的发生,保证阀芯与阀壳紧密配合,具有保证物料添加的精准性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存储装置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和外层之间形成中空,所述外层远离控料装置的一端连通有进水管,所述外层靠近控料装置的一端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内层与控料装置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空处通过进水管进水和出水管出水,保证存储装置内物料所需温度的恒定。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有擦边装置,所述擦边装置包括与驱动装置连接的防溅罩,所述防溅罩靠近分度转盘的一端设有擦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擦边装置能够对折边后的软管底部进行毛刺处理,防止毛刺划伤使用人员,提高产品的品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折叠外比子和折叠内比子的设置,先通过折叠外比子对软管尾部折边,再经过折叠内比子进行压印,进一步增强软管尾部的密封性,具有密封性较好的效果;

2.通过滑轮的设置,减小了曲线冲板与折叠架和压边架之间的摩擦,防止发生机械咬合,保证滑动的顺畅性,具有保证完成折边的效果;

3.通过控料装置的设置,增大了力臂,避免了机械咬合的发生,保证阀芯与阀壳紧密配合,具有保证物料添加的精准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未展现折叠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未展现灌装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清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控料装置和存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中折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列中挤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送料装置;11、料斗;12、输送台;13、限位杆;2、上管装置;21、承接台;22、管槽;23、上管柱;3、压管装置;31、压管机;32、矫正气缸;4、清洗装置;41、清洗筒;42、进风管;43、出风管;44、送风管;45、清洗嘴;5、灌装装置;51、往复气缸;52、灌装筒;6、控料装置;61、三通阀;611、阀壳;612、阀芯;62、控制块;621、控制座;63、升降杆;64、凸轮;641、控料电机;65、计量及填充装置;651、计量泵;652、控料气缸;7、存储装置;71、外层;711、进水管;712、出水管;72、内层;8、夹紧装置;81、夹紧架;82、驱动臂;83、左摆臂;84、右摆臂;85、夹紧弹簧;86、左压块;87、右压块;9、折叠装置;91、曲线冲板;911、凹槽;912、第一滑块;913、第二滑块;92、支撑架;93、折叠架;931、固定架;932、转动块;933、扇形齿轮;934、折叠外比子;9341、折叠棍子;9342、折叠齿轮;935、定位螺栓;936、定位孔;94、压边架;941、折叠内比子;95、复位弹簧;96、转轴;97、滑轮;10、擦边装置;101、防溅罩;102、擦刀;14、挤管装置;141、挤管架;142、升降臂;143、左挤臂;144、右挤臂;145、复位拉簧;146、左挤块;147、右挤块;15、卸管装置;151、挡管罩;152、卸管气缸;153、卸管滑道;16、机架;17、控制装置;18、驱动装置;181、基座;182、伸缩座;19、分度转盘;191、管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铝制软管封尾机,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机架16和控制装置17。控制装置17控制整个装置的运行。机架16上设有送料装置1、上管装置2、控料装置6、存储装置7、驱动装置18。驱动装置18包括与机架16相连接的基座181和滑动连接于基座181上的伸缩座182,驱动装置18转动连接有12工位分度转盘19,分度转盘19上可拆卸连接有多个用于放置软管的管杯191。驱动装置18连接有压管装置3、清洗装置4、灌装装置5、夹紧装置8、三组折叠装置9、擦边装置10、挤管装置14、卸管装置15。灌装装置5与控料装置6相连接,控料装置6与存储装置7和计量及填充装置65相连接。

如图1所示,送料装置1包括用于盛放软管的料斗11和与料斗11相连通的输送台12,输送台12的侧壁转动连接有限位杆13,限位杆13能够使软管整齐排列,保证每次只有一个输送到上管装置2。

如图1所示,上管装置2包括连接于机架16上能够翻转的承接台21和连接于驱动装置18上能够伸缩的上管柱23,承接台21上开设有与软管相配合的管槽22。承接台21承接从送料装置1上输送来的软管,然后承接台21翻转软管竖直,上管柱23向下运动与软管管口相抵触,带动软管继续向下运动,软管脱离管槽22卡入管杯191中。

如图1所示,压管装置3包括与驱动装置18连接的压管机31和连接于机架16上矫正气缸32,压管机31能够对软管底部进行压管标记,矫正气缸32可以根据压管机31的识别旋转管杯191,从而保证每次对软管底部相同位置进行压管标记。

如图1和图3所示,清洗装置4包括中空的清洗筒41,清洗筒41的侧壁连通有进风管42和出风管43,进风管42的端部连接有位于清洗筒41内的送风管44,清洗筒41靠近分度转盘19的一端滑动连接有清洗嘴45,送风管44的末端位于清洗嘴45中。驱动装置18驱动清洗筒41向下运动,从而带动清洗嘴45向下运动与软管的管口相抵触,清洗嘴45受力向上滑动,露出位于清洗嘴45内的送风管44,此时清洗嘴45和送风管44同时位于软管内,从而进风管42通过送风管44朝软管内吹风清洗,出风管43通过清洗嘴45抽风将清洗后的灰尘抽走。实现对软管内管壁的清洗,防止内管壁粘附灰尘污染添加的物料,影响产品质量。

如图1和图4所示,灌装装置5包括灌装筒52,机架16上设有位于分度转盘19下方并且驱动管杯191朝向灌装筒52运动的往复气缸51,防止添加过程中物料溅出造成浪费。

如图1和图4所示,控料装置6包括三通阀61,三通阀61包括阀壳611和阀芯612,阀壳611的侧端与灌装装置5相连通,上端与存储装置7相连通,下端与计量及填充装置65相连通,计量及填充装置65包括计量泵651,计量泵651连接有控料气缸652,阀芯612固定连接有控制块62,机架16上设有控制座621,控制块62与控制座621相铰接,控制块62铰接与机架16滑动连接的升降杆63,升降杆63的底部设有相抵触的凸轮64,凸轮64连接有控料电机641。便于增大力臂,避免了机械咬合的发生,保证阀芯612与阀壳611紧密配合,减小缝隙防止漏料,从而实现精准控料。

如图1和图4所示,存储装置7包括内层72和外层71,内层72和外层71之间形成中空,外层71远离控料装置6的一端连通有进水管711,外层71靠近控料装置6的一端连通有出水管712,通过进水管711加水至中空处和出水管712将中空处水的排出实现物料所需温度的恒定,内层72与控料装置6相连通。通过三通阀61的作用,物料先进入控料装置6,控料装置6计量完物料后,阀芯612的转动,控料装置6与存储装置7之间闭合,控料装置6与灌装装置5之间连通,控料气缸652运动驱动计量泵651将物料传送至灌装装置5,通过灌装筒52将物料添加至软管内。

如图1和图5所示,夹紧装置8包括连接于驱动装置18的夹紧架81,夹紧架81上铰接有相对称设置的左摆臂83和右摆臂84,驱动装置18连接有驱动左摆臂83和右摆臂84转动的驱动臂82,左摆臂83和右摆臂84之间设有夹紧弹簧85,左摆臂83的底部设有左压块86,右摆臂84的底部设有与左压块86相配合的右压块87。驱动臂82竖直向上运动,夹紧弹簧85两端收缩带动左摆臂83底部和右摆臂84底部相背地朝两侧转动,分度转盘19将软管传送到左摆臂83和右摆臂84之间,驱动臂82竖直向下运动驱动左摆臂83底部和右摆臂84底部相向地朝中间转动,从而左压块86和右压块87将软管尾部管口夹紧。

如图2和图6所示,折叠装置9设置为三组,对软管尾部进行多次折边,增强软管尾部的密封效果。折叠装置9包括连接于驱动装置18上的曲线冲板91和支撑架92,曲线冲板91滑动连接于支撑架92内,支撑架92上铰接有相对的l形折叠架93和l形压边架94,折叠架93远离曲线冲板91的一端设有折叠外比子934,压边架94远离曲线冲板91的一端设有与折叠外比子934相配合的折叠内比子941,曲线冲板91的一侧设有滑动连接于折叠架93内的第一滑块912,另一侧设有滑动连接于压边架94内的第二滑块913,折叠架93与压边架94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95,折叠架93上设有固定架931,固定架931上转动连接有转动块932,曲线冲板91上开设有驱动转动块932转动的弧形凹槽911,转动块932靠近曲线冲板91的一端设有滑动连接于凹槽911内的转轴96,转动块932远离曲线冲板91的一端设有轮齿向下的扇形齿轮933,折叠外比子934包括与机架16转动连接的折叠棍子9341,所述折叠棍子9341上设有与扇形齿轮933相啮合的折叠齿轮9342。先通过折叠外比子934对软管尾部折边,再经过折叠内比子941进行压印,进一步增强软管尾部的密封性,具有密封性较好的效果。

如图6所示,折叠架93和压边架94靠近复位弹簧95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与曲线冲板91相配合的滑轮97,减小了曲线冲板91与折叠架93和压边架94之间的摩擦,防止发生机械咬合,保证滑动的顺畅性,保证折边的效果。转动块932上穿设有定位螺栓935,扇形齿轮933上开设有与定位螺栓935相配合的弧形定位孔936,便于扇形齿轮933的拆卸更换,保证折边的效果。

如图2所示,擦边装置10包括与驱动装置18连接的防溅罩101,防溅罩101靠近分度转盘19的一端设有擦刀102,能够对折边后的软管底部进行毛刺处理,防止毛刺划伤使用人员,提高产品的品质。

如图2和图7所示,挤管装置14包括连接于驱动装置18的挤管架141,挤管架141上铰接有相对称设置的左挤臂143和右挤臂144,驱动装置18连接有驱动左挤臂143和右挤臂144转动的升降臂142,左挤臂143和右挤臂144之间设有复位拉簧145,左挤臂143的底部设有左挤块146,右挤臂144的底部设有左挤块146相配合的右挤块147。升降臂142竖直向上运动,复位拉簧145两端收缩带动左挤臂143底部和右挤臂144底部相背地朝两侧转动,分度转盘19将软管传送到左挤臂143和右挤臂144之间,升降臂142竖直向下运动,左挤臂143和右挤臂144相向地朝中间转动,从而左挤块146与右挤块147将软管尾部夹紧,从而将软管尾部的物料向前挤动,便于使用。

如图1所示,卸管装置15包括连接于驱动装置18的挡管罩151,机架16位于分度转盘19的下方设有用于将软管从管杯191中顶出的卸管气缸152,机架16上设有承接被顶出软管的卸管滑道153,对软管进行导向传送。

具体实施过程:首先启动控制装置17,控制装置17控制整个装置的运行,软管放置于送料装置1,通过送料装置1限位传送,传送到上管装置2,上管装置2承接软管后翻转,将软管压入分度转盘19的管杯191中,然后传送到压管装置3对软管的尾端进行压管标记,接着传送到清洗装置4对软管的内管壁进行清洗,再传送到灌装装置5,存储装置7将物料通过控料装置6精准控料输送到灌装装置5,灌装装置5将物料添加入软管内,接着传送到夹紧装置8进行尾部夹紧封边,再传送到三组折叠装置9中进行尾部折边,接着传送到擦边装置10对软管尾部的毛刺进行擦边处理,再传送到挤管装置14对软管中的物料向前挤压,最后通过卸管装置15将软管从管杯191中顶出,完成软管的灌装封尾工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