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气织机自动捕纬导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56252发布日期:2020-05-08 13:30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气织机自动捕纬导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气织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气织机自动捕纬导纱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喷气织机。自动捕纬装置是智能化处理纬向停台的主要方法。传统的捕纬方式一般是使用钢制的直管式的导纱管,然后人工的将经纱放在导纱管中,然后对导纱管吹气,将经纱吹进导纱管中,但是这种导纱的方式纬纱成功率较低,并且增加将纱吹入的过程中增加时间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气织机自动捕纬导纱装置,该导纱装置可将纱线自动绷直吸入到导纱管中,结构简单,组合安装方便,加工方便。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喷气织机自动捕纬导纱装置,包括进气组件和侧端开口的导纱管,导纱管的开口端上适配连接有纱管侧盖;导纱管由后进纱圆管、中弧形导纱管和前锥形出纱管组成,后进纱圆管连接在中弧形导纱管的下端,前锥形出纱管的宽口端与中弧形导纱管的前端连接;进气组件包括进气管,进气管外套有第一定位壳,前锥形出纱管的宽口端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壳卡入到第一定位孔内后与前锥形出纱管粘连。

优选的,所述前锥形出纱管上连接有第一方形连接板,第一方形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条形槽孔,第一方形连接板通过第一条形槽孔内的螺栓与喷气织机内的支架连接。

优选的,所述后进纱圆管、中弧形导纱管和前锥形出纱管均为塑料管,第一方形连接板为塑料板,后进纱圆管、中弧形导纱管、前锥形出纱管和第一方形连接板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壳包括第一下横壳部和连接在第一下横壳部斜上端的第一上斜壳部,第一下横壳部内设置有第一管连接孔,第一上斜壳部内连接有第二管连接孔。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包括第一横管和第一斜管,第一横管和第一斜管相连,第一横管位于第一管连接孔内,第一斜管位于第二管连接孔内,第一横管的出气端位于前锥形出纱管内。

优选的,所述中弧形导纱管的两端口的半径值相同,中弧形导纱管内侧弯曲的角度为55°~65°。

优选的,所述后进纱圆管包括第一直管部,第一直管部的下端连有坡口管部,坡口管部的端口呈坡口状。

优选的,所述前锥形出纱管呈圆锥形管状,前锥形出纱管的出口端的半径值小于进口端的半径值。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导纱装置中,对导纱管和进气组件的结构进行了设计,导纱管为弯曲管,并且导纱管为塑料结构,通过纱管侧盖盖紧安装,整体上的加工更方便。并且本实用新型中,导纱管为后进纱圆管、中弧形导纱管和前锥形出纱管的连接结构,后进纱圆管的坡口管部可对从后向前进入的经纱进行支撑,使得经纱进入到后进纱圆管内后,坡口管部可对经纱进行支撑,并产生一定的弧度并拉伸经纱,使得经纱能够更好的拉伸的进入到导纱管中。

前锥形出纱管呈圆锥形状,前锥形出纱管的锥形收口设计,使气流集束性更好。并且中弧形导纱管为弯曲管,经纱产生连续弯曲拉伸,二次弯曲后能更好的由前锥形出纱管导出。本实用新型中的结构设计为分体塑料件粘接结构,内壁光滑,结构轻巧。固定式安装,能适应织机高速运转,装配简便,能有效的在纬纱停台后捕捉上吹的纬纱进入抽取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喷气织机自动捕纬导纱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喷气织机自动捕纬导纱装置整体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3是喷气织机自动捕纬导纱装置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4是喷气织机自动捕纬导纱装置整体结构仰视示意图。

图5是喷气织机自动捕纬导纱装置整体结构左视示意图。

图6是喷气织机自动捕纬导纱装置整体结构右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喷气织机自动捕纬导纱装置,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1至图6,一种喷气织机自动捕纬导纱装置,包括侧端开口的导纱管1和进气组件2,导纱管1的开口端上适配连接有纱管侧盖3,纱管侧盖3扣在导纱管1的开口端上后,通过强力胶粘连在导纱管1上并通过强力胶进行粘连密封。

导纱管1由后进纱圆管11、中弧形导纱管12和前锥形出纱管13组成,后进纱圆管11连接在中弧形导纱管12的下端,前锥形出纱管13的宽口端与中弧形导纱管12的前端连接。

进气组件2包括进气管21,进气管21的外端套有第一定位壳22,前锥形出纱管13的宽口端的上端面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24,第一定位壳22卡入到第一定位孔24内后与前锥形出纱管13连接,第一定位壳22可通过强力胶与前锥形出纱管13粘连。

前锥形出纱管13的上端连接有第一方形连接板4,第一方形连接板4上开设有第一条形槽孔41,第一方形连接板41通过第一条形槽孔41内的螺栓与喷气织机内的支架连接。

后进纱圆管11、中弧形导纱管12和前锥形出纱管13为塑料管,第一方形连接板41为塑料板,在加工时,后进纱圆管11、中弧形导纱管12、前锥形出纱管13和第一方形连接板4注塑一体成型。

第一定位壳22包括第一下横壳部221和倾斜连接在第一下横壳部221斜上端的第一上斜壳部222,第一下横壳部221内设置有第一管连接孔,第一上斜壳部222内连接有第二管连接孔。

进气管21包括第一横管211和第一斜管212,第一横管211和第一斜管212相连,第一横管211位于第一管连接孔内,第一斜管212位于第二管连接孔内224,第一横管211的出气端位于前锥形出纱管13内。中弧形导纱管12的两端口的半径值相同,中弧形导纱管12内端弯曲的角度值为55°~65°。

后进纱圆管11包括第一直管部111,第一直管部111的下端连有坡口管部112,坡口管部112的端口呈坡口状。前锥形出纱管13呈圆锥形管状,前锥形出纱管13的出口端的半径值小于进口端的半径值。

实施例2

上述喷气织机自动捕纬导纱装置在使用时,进气组件2与导纱管1连接,第一方形连接板41通过第一条形槽孔41内的螺栓与喷气织机内的支架连接。进气组件2上连有输气管,输气管的气体进入到进气组件2内,然后进气组件2内的气体向着前锥形出纱管13的窄口端吹气,进气组件2内的气体吹出后,在后进纱圆管11、中弧形导纱管12内形成负压。当经纱放在后进纱圆管11后,经纱通过后进纱圆管11进入到中弧形导纱管12,然后通过中弧形导纱管12进入到前锥形出纱管13,经纱通过前锥形出纱管13吹出。

本实用新型导纱装置中,对导纱管1和进气组件2的结构进行了设计,导纱管1为弯曲管,并且导纱管1为塑料结构,通过纱管侧盖3盖紧安装,整体上的加工更方便。并且本实用新型中,导纱管1为后进纱圆管11、中弧形导纱管12和前锥形出纱管13的连接结构,后进纱圆管11的坡口管部112可对从后向前进入的经纱进行支撑,使得经纱进入到后进纱圆管11内后,坡口管部112可对经纱进行支撑,并产生一定的弧度并拉伸经纱,使得经纱能够更好的拉伸的进入到导纱管1中。

前锥形出纱管13呈圆锥形状,前锥形出纱管13的锥形收口设计,使气流集束性更好。并且中弧形导纱管12为弯曲管,经纱产生连续弯曲拉伸,二次弯曲后能更好的由前锥形出纱管13导出。本实用新型中的结构设计为分体塑料件粘接结构,内壁光滑,结构轻巧。固定式安装,能适应织机高速运转,装配简便,能有效的在纬纱停台后捕捉上吹的纬纱进入抽取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