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纱车转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2091发布日期:2020-05-22 20:54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纱车转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纤维转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纱车转向机构。



背景技术:

玻璃纤维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无机高性能纤维材料,随着使用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玻璃纤维的生产加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现有的玻璃纤维生产加工过程中,通常将纱卷承装在纱车上,并按照加工工序,由人工将装载有不同类型纱卷的纱车搬运到与之对应的工位,费时费力,为进一步提高玻璃纤维加工自动化程度,大多采用轨道式运输方式,将纱车运输至相应工位;为实现纱车的变轨、转向,在不同轨道间难免会有交叉,而纱车运输到轨道的交叉处无法平稳实现转向,增加了实现玻璃纤维加工自动化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轨道式运输纱车时,无法平稳实现变轨、转向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纱车转向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纱车转向机构,包括第一电机,

传动单元,传动单元由第一电机驱动;

旋转单元,旋转单元由传动单元带动,以实现纱车转向;

以及传输单元,传输单元设置在旋转单元上,传输单元能够在转向前或后,将纱车运至或运离旋转单元的上方;

其中,旋转单元包括:底座,底座设置在至少两条轨道的交叉处;

回转支撑,回转支撑的一端设置在底座的工作面上,回转支撑与传动单元传动连接;

旋转台,旋转台设置在回转支撑的承载面上。

优选地,回转支撑包括内圈,以及可转动的套接在内圈外围的外圈;内圈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底座的工作面上,远离底座的外圈的一端与旋转台固定连接。

优选地,传动单元包括传动轴,以及设置在传动轴两端的第一齿轮和第一链轮,第一电机的驱动端设置有第二链轮,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传动连接;第一齿轮与外圈传动连接。

优选地,传输单元包括:至少两个传输线体,至少两个传输线体间隔设置在旋转台的承载面上,每一传输线体上均设置有凹槽;

至少两个第三链轮,至少两个第三链轮可转动的设置在传输线体的两端,第三链轮所在平面与传输线体轴向平行;

传输链条,传输链条设置在凹槽内,且与传输线体两端的第三链轮传动连接。

优选地,纱车转向机构还包括导向杆,导向杆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导向杆平行且间隔设置,至少两个导向杆沿纱车运动方向分别设置在传输线体的外侧,且位于传输线体的上方。

优选地,纱车转向机构还包括高度调节组件,其数量为若干,每一高度调节组件均包括:固定板,

连接板,连接板连接在底座工作面的边缘,且与固定板相对设置,连接板上设置有贯穿的第一通孔;

支撑杆,支撑杆一端垂直连接在固定板的承载面上,另一端贯穿第一通孔;

调节块,调节块上开设有贯穿的第二通孔,其数量为若干,若干调节块通过第二通孔设置在支撑杆上,且位于固定板和连接板之间。

优选地,旋转单元还包括盖罩,盖罩的内侧面连接在旋转台的承载面上。

优选地,纱车转向机构还包括感应器,感应器设置在盖罩的周向,用于检测旋转台转过的角度。

优选地,传输单元还包括第二电机,第二电机驱动传输链条转动,以实现将纱车运至或运离旋转台上方。

优选地,纱车转向机构还包括固定座,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底座板,以及设置在两个底座板工作面上的拱形支撑架,支撑架的承载面上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一电机的驱动端贯穿第三通孔,与第二链轮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纱车转向机构,其传动单元设置在第一电机和旋转单元之间,将第一电机的驱动力传输至旋转单元中的回转支撑,带动回转支撑,以及其上的旋转台旋转,直至传输单元与纱车当前所在轨道重合,传输单元将纱车运输至旋转单元上方,纱车停稳后,旋转单元继续转动,转动至传输单元与纱车需要转向后的轨道重合,之后停止转动,传输单元将转向后的纱车运离旋转单元上方,完成纱车变轨、转向,提高纱车运输过程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纱车转向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电机、传动单元和旋转单元连接关系示意图。

其中,1为第一电机,2为传动单元,20为第一齿轮,21为第一链轮,3为旋转单元,30为底座,31为回转支撑,310为内圈,311为外圈,32为旋转台,33为盖罩,4为传输单元,40为传输线体,41为第三链轮,42为传输链条,43为第二电机,5为导向杆,6为高度调节组件,60为固定板,61为连接板,62为支撑杆,63为调节块,7为感应器,8为固定座,80为底座板,81为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轨道式运输纱车时,无法平稳实现变轨、转向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纱车转向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纱车转向机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第一电机1,

传动单元2,传动单元2由第一电机1驱动;

旋转单元3,旋转单元3由传动单元2带动,以实现纱车转向;

以及传输单元4,传输单元4设置在旋转单元3上,传输单元4能够在转向前或后,将纱车运至或运离旋转单元3的上方;

其中,旋转单元3包括:底座30,底座30设置在至少两条轨道的交叉处;

回转支撑31,回转支撑31的一端设置在底座30的工作面上,回转支撑31与传动单元2传动连接;

旋转台32,旋转台32设置在回转支撑31的承载面上。

本实施例中,底座30固定设置在至少两条轨道的交叉处,回转支撑31的一端设置在底座30的工作面上,且与传动单元2传动连接,在第一电机1的驱动下,传动单元2带动回转支撑31,以及回转支撑31上的旋转台32转动,而传输单元4位于旋转台32上,用于在转向前或后,将纱车运至或运离旋转单元3的上方,可以想到的是,为保证纱车能够顺利由当前所处轨道,运动至传输单元4上,或由传输单元4上,运动至转向后的轨道,需要传输单元4的运输面与轨道的运输面齐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向前,传输单元4在旋转单元3作用下,旋转至与纱车所处轨道重合,将纱车运送至旋转台32上方后,旋转单元3转动,当转动至传输单元4与纱车转向后的轨道重合后,停止转动,传输单元4将纱车运离旋转单元3上方,完成纱车变轨、转向,以实现纱车运输过程自动化。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回转支撑31包括内圈310,以及可转动的套接在内圈310外围的外圈311;内圈310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底座30的工作面上,远离底座30的外圈311的一端与旋转台32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转支撑31中的内圈310用于固定回转支撑31在底座30上的位置,即确保套接在内圈310外围的外圈311能够与传动单元2传动连接,避免旋转过程中回转支撑31移动,无法实现纱车转向,进一步提高机构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传动单元2包括传动轴(图中未示出),以及设置在传动轴两端的第一齿轮20和第一链轮21,第一电机1的驱动端设置有第二链轮(图中未示出),第一链轮21与第二链轮传动连接;第一齿轮20与外圈311传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1的驱动端设置有第二链轮,第二链轮与第一链轮21传动连接,故,第一电机1的驱动端转动,从而可以带动第二链轮,以及与第二链轮传动连接的第一链轮21转动;而且,第一齿轮20和第一链轮21分别固定连接在传动轴两端,第一链轮21在转动的过程中,会带动传动轴,以及与传动轴连接的第一齿轮20转动,而第一齿轮20与外圈311传动连接,从而实现与外圈311固定连接的旋转台32转动。

本实施例中,外圈311为与第一齿轮20匹配的齿轮结构,第一齿轮20与外圈311外侧面的齿轮结构啮合,实现传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20、第一链轮21和第二齿轮的规格根据具体工况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链轮、链条,以及齿轮啮合的传动方式,能够稳定地将第一电机1的驱动力传输至旋转单元3,保证旋转单元3的传输速度更加平稳,以实现纱车转向。

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第一电机1与传动单元2之间还可以采用皮带传输等满足要求的现有传动方式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传输单元4包括:至少两个传输线体40,至少两个传输线体40间隔设置在旋转台32的承载面上,每一传输线体40上均设置有凹槽;

至少两个第三链轮41,至少两个第三链轮41可转动的设置在传输线体40的两端,第三链轮41所在平面与传输线体40轴向平行;

传输链条42,传输链条42设置在凹槽内,且与传输线体40两端的第三链轮41传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至少两个传输线体40平行且间隔设置在旋转台32的承载面上,用于承载一辆纱车的两个传输线体40的间距与轨道的间距相等,以确保纱车能够被顺利运至或运离旋转台32的上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输线体40作为传输链条42的承载支撑,设置在旋转台32的工作面上,至少两个第三链轮41可转动的设置在传输线体40的两端,且第三链轮41所在平面与传输线体40轴向平行,传输链条42与传输线体40两端的第三链轮41传动连接,即传输链条42能够沿着传输线体40长度延伸方向转动,从而实现对纱车的搬运。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纱车转向机构还包括导向杆5,导向杆5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导向杆5平行且间隔设置,至少两个导向杆5沿纱车运动方向分别设置在传输线体40的外侧,且位于传输线体40的上方。

本实施例中,每一导向杆5通过至少一个支架设置在传输线体40的外侧,具体地,支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传输线体40的外侧,另一端设置有与导向杆5匹配的安装座,导向杆5卡装在安装座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向前或后,需要传输单元4将纱车运至或运离旋转台32,在运输纱车的传输线体40外侧的上方,设置导向杆5,一方面可引导纱车在传输线体40上沿规定方向运动,另一方面为纱车在转向时提供支撑,避免纱车在旋转过程中移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纱车转向机构还包括高度调节组件6,其数量为若干,每一高度调节组件6均包括:固定板60,

连接板61,连接板61连接在底座30工作面的边缘,且与固定板60相对设置,连接板61上设置有贯穿的第一通孔;

支撑杆62,支撑杆62一端垂直连接在固定板60的承载面上,另一端贯穿第一通孔;

调节块63,调节块63上开设有贯穿的第二通孔,其数量为若干,若干调节块63通过第二通孔设置在支撑杆62上,且位于固定板60和连接板61之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座30边缘需要设置高度调节组件6的位置,设置有若干缺口,连接板61设置在对应的缺口处,并与底座30固定连接;在连接板61的下方,设置有与之相对设置的固定板60,并在固定板60与连接板61之间设置有支撑杆62,同时,支撑杆62上套接有若干调节块63,为保证传输链条42的传输面与轨道的传输面齐平,需要调整底座30高度时,可相应增加或删减支撑杆62上套装的调节块63的数量,操作简单。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旋转单元3还包括盖罩33,盖罩33的内侧面连接在旋转台32的承载面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罩33可将回转支撑31和部分传动单元2封闭在容纳空间内,避免工作过程中有其他构件影响二者正常工作,提高工作安全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纱车转向机构还包括感应器7,感应器7设置在盖罩33的周向,用于检测旋转台32转过的角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纱车转向前,需要旋转单元3转动,旋转过程中,感应器7可以检测旋转台32的角度,当旋转台32上的传输链条42与纱车所处轨道重合,感应器7检测到旋转台32转动到要求位置后,通知第一电机1停止驱动,纱车可由轨道输送至输送单元上,由旋转单元3转动实现纱车转向,当旋转台32上的传输链条42与纱车转向后的轨道重合,感应器7检测到旋转台32转动到要求位置后,通知第一电机1停止驱动,完成纱车变轨、转向;进一步实现纱车运输自动化。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传输单元4还包括第二电机43,第二电机43驱动传输链条42转动,以实现将纱车运至或运离旋转台32上方。

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机43的驱动端与一传动轴连接,沿此传动轴的轴向上间隔且平行设置有两个链轮,两个链轮所在平面与此传动轴的轴向垂直,而且,这两个链轮的间距等于,位于两个传输线体40上两个传输链条42的间距,这两个链轮分别与两个传输链条42传动连接,实现第二电机43驱动传输链条42转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纱车转向机构还包括固定座8,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底座板80,以及设置在两个底座板80工作面上的拱形支撑架81,支撑架81的承载面上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一电机1的驱动端贯穿第三通孔,与第二链轮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座8的设置,可以转换第一电机1驱动端的转动方向,具体地,第一电机1承放在支撑架81的承载面上,且其驱动端贯穿第三通孔,可将驱动端因转动扫过的平面由竖直方向,转换成水平方向,从而实现旋转台32可沿水平方向旋转,无需在第一电机1和旋转单元3之间设置较为复杂的传动结构,使得纱车转向机构的总体结构更加简单。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纱车转向机构,其传动单元2设置在第一电机1和旋转单元3之间,将第一电机1的驱动力传输至旋转单元3中的回转支撑31,带动回转支撑31,以及其上的旋转台32旋转,直至传输单元4与纱车当前所在轨道重合,传输单元4将纱车运输至旋转单元3上方,纱车停稳后,旋转单元3继续转动,转动至传输单元4与纱车需要转向后的轨道重合,之后停止转动,传输单元4将转向后的纱车运离旋转单元3上方,完成纱车变轨、转向,提高纱车运输过程自动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