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抹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6514发布日期:2020-05-22 20:29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抹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纱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抹平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利用覆膜机对纱卷进行覆膜操作后,圆柱状的纱卷两端会结余一定长度的保护膜,其中一端结余的保护膜长度约1-1.5cm,另一端约14-15cm,因此,在覆膜之后,需要对结余较多的一端保护膜进行抹平操作,使纱卷端面更为平整方便后端堆垛。如何抹平保护膜并使纱卷便于堆垛是纺纱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如何抹平保护膜并使纱卷便于堆垛的技术问题,进而提供一种抹平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抹平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翻转单元和抹平单元,翻转单元包括第二支撑架、纱卷夹具和第一驱动机构,第二支撑架通过x轴移动机构和z轴移动机构活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架;纱卷夹具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撑架上;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纱卷夹具旋转90度;抹平单元包括若干抹平机构,抹平机构包括抹平件和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设置于第一支撑架上,并且驱动抹平件与纱卷端面相切运动。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抹平件以相切的方式与纱卷端面相对运动,多个抹平机构相互协作,抹平纱卷端面结余的保护膜,便于纱卷堆垛。另一方面,利用纱卷夹具夹持纱卷后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纱卷夹具旋转90度,将纱卷从纱卷曲面着地的卧姿变为端面着地的立姿,便于纱卷以立姿进行堆垛。

优选的,抹平件为压辊。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压辊是能够滚动的圆柱体,滚动碾压纱卷端面的过程中将保护膜抹平,使保护膜贴附于纱卷端面,抹平效果好。

优选的,抹平机构还包括第三支撑架,压辊两端与第三支撑架转动连接,第三支撑架与第二驱动机构动力连接。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第三支撑架将压辊可转动的连接于第二驱动机构上,便于压辊的更换和维护。

优选的,第二驱动机构为第二气压缸或液压缸。

抹平件主要做直线往复运动,采用第二气压缸或液压缸在实现直线往复运动功能的同时,降低成本,简化结构。

优选的,抹平机构有两个,且相对设置。

单个的抹平机构,会将保护膜推向同一方向,存在抹平件运动末端的保护膜压紧效果不佳的情况,或者出现部分保护膜没有抹平的情况,两个相对的抹平机构先后进行抹平操作,可以预防上述情况,得到更好的抹平、压实效果。

优选的,纱卷夹具包括安装座、定件、动件和第三驱动机构,定件固定设置于安装座上;动件与定件位置相对,且滑动设置于安装座上;第三驱动机构驱动动件相对定件运动。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将定件与动件置于纱卷的中空轴心内,定件与动件相背运动,纱卷夹具扩张并固定纱卷,这种扩张夹紧的方式可避免夹具破坏纱卷表面的保护膜,并且有利于翻转动作。

优选的,动件和定件均为板状结构,且动件和定件相背的一面为弧形面。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动件和定件的弧形面,与纱卷的内侧面更加贴合,接触面广,从而提高纱卷夹具的夹紧效果,防止纱卷与纱卷夹具之间发生滑动。

优选的,第一驱动机构为旋转气缸。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对于固定角度的旋转操作,采用90度旋转气缸操作简单且便于控制。

优选的,第一驱动机构为第一气压缸,纱卷夹具通过连接件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撑架上,连接件上、与纱卷夹具相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压缸的活塞杆铰接。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件与第一气压缸活塞杆的铰接,可将普通气缸的直线运动转化为翻转运动,实现旋转功能的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优选的,z轴移动机构滑动设置于第一支撑架上,z轴移动机构支撑并驱动翻转单元在竖直方向上运动;x轴移动机构设置于第一支撑架上,并且驱动z轴移动机构在水平方向上运动。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z轴移动机构和x轴移动机构,实现翻转单元在竖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便于在抹平和翻转操作中控制和调整纱卷的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抹平件以相切的方式与纱卷端面相对运动,多个抹平机构相互协作,从抹平纱卷端面多余的保护膜,便于纱卷堆垛。

2、本实用新型利用纱卷夹具抓紧纱卷后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纱卷夹具旋转90度,将纱卷从纱卷曲面着地的卧姿变为端面着地的立姿,便于纱卷以立姿进行堆垛。

3、本实用新型采用扩张模式的纱卷夹具,将定件与动件置于纱卷的中空轴心处,定件与动件相背运动,纱卷夹具扩张并固定纱卷,这种扩张夹紧的方式可避免夹具破坏纱卷表面的保护膜,并且有利于翻转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抹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翻转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翻转单元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抹平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支撑架,2-翻转单元,21-第二支撑架,211-支撑板,22-纱卷夹具,221-安装座,222-定件,223-动件,224-第三气压缸,23-第一气压缸,24-x轴移动机构,25-z轴移动机构,26-连接件,3-抹平单元,31-抹平机构,311-压辊,312-第二气压缸,313-第三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抹平装置,通过抹平单元3将纱卷端面多余的保护膜抹平压紧,通过翻转单元2使纱卷端面着地立起,在抹平保护膜同时便于纱卷堆垛操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抹平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具体参见图1-4。

包括第一支撑架1、翻转单元2和抹平单元3,翻转单元2包括第二支撑架21、纱卷夹具22和第一驱动机构,第二支撑架21通过x轴移动机构24和z轴移动机构25活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架1;纱卷夹具22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撑架21上;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纱卷夹具22旋转90度;抹平单元3包括若干抹平机构31,抹平机构31包括抹平件和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设置于第一支撑架1上,并且驱动抹平件与纱卷端面相切运动。

需要对本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一支撑架1可以是由多个支杆组成的框架结构,也可以是板材组成的框架结构,还可以是支撑塔等其他结构,只要能实现支撑翻转单元2和抹平单元3运动的目的即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架1是由支杆构成的矩形框架结构。

纱卷夹具22作为夹持、固定纱卷的构件,可以采用四根夹杆组成的夹具,也可以是手掌状的夹具,还可以是扩张式的结构,只要能实现夹持、固定纱卷的作用即可。

第二支撑架21支撑纱卷夹具22做翻转动作,同时活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架1上。第二支撑架21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其形状和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架21是由支撑板211构成的框架,纱卷夹具22转动连接于相对的两个支撑板211上。

第一驱动机构的作用是驱动纱卷夹具22在第二支撑架21上做90度的翻转动作,因此,能实现90度翻转动作的构件均可以作为第一驱动机构,例如旋转气缸。

抹平件与纱卷端面进行相切运动,将保护膜压紧在纱卷端面上。抹平件可以是固定式的压杆,也可以是滚动的压辊,还可以是压板,只要能实现上述功能即可。

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抹平件做直线往复运动,除了采用下述的第二气压缸312外,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其他能实现直线往复运动的机构。

抹平机构31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相对设置两个,还可以是其他数量的抹平机构31组合完成抹平操作。

本实施例涉及的抹平装置,通过抹平件以相切的方式与纱卷端面相对运动,多个抹平机构31相互协作,从抹平纱卷端面多余的保护膜,便于纱卷堆垛。另一方面,利用纱卷夹具22夹持纱卷后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纱卷夹具22旋转90度,将纱卷从纱卷曲面着地的卧姿变为端面着地的立姿,便于纱卷以立姿进行堆垛。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抹平件为压辊311。在本实施例中,压辊311的长度应大于纱卷端面的直径,便于对纱卷整个端面进行操作。压辊311是能够滚动的圆柱体,滚动碾压纱卷端面的过程中将保护膜抹平,使保护膜贴附于纱卷端面,抹平效果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抹平机构31还包括第三支撑架313,压辊311两端与第三支撑架313转动连接,第三支撑架313与第二驱动机构动力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支架313可以是u字型,也可以是框架状,只要能起到支撑压辊311滚动即可。第三支撑架313将压辊311可转动的连接于第二驱动机构上,便于压辊311的更换和维护。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二驱动机构为第二气压缸312或液压缸。第二气压缸312通过竖直支杆固定于第一支撑架1上,第二气压缸312的活塞杆动力连接抹平件。抹平件主要做直线往复运动,采用第二气压缸312或液压缸在实现直线往复运动功能的同时,降低成本,简化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抹平机构31有两个,且相对设置。单个的抹平机构31,会将保护膜推向同一方向,存在抹平件运动末端的保护膜压紧效果不佳的情况,或者出现部分保护膜没有抹平的情况,两个相对的抹平机构31先后进行抹平操作,可以预防上述情况,得到更好的抹平、压实效果。当然,两个抹平机构31也可以同步动作。两个抹平机构31也可以是垂直设置或者运动轨迹相交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纱卷夹具22包括安装座221、定件222、动件223和第三驱动机构,定件222固定设置于安装座221上;动件223与定件222位置相对,且滑动设置于安装座221上;第三驱动机构驱动动件223相对定件222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驱动机构为第三气压缸224,第三气压缸224动力连接动件223,动件223通过直线导轨滑动设置于安装座221上,第三气压缸224驱动动件223在直线导轨上、相对于定件222进行直线往复运动,从而不断的靠近或远离定件222。将定件222与动件223置于纱卷的中空轴心处,定件222与动件223相背运动,纱卷夹具22扩张并固定纱卷,这种扩张夹紧的方式可避免夹具破坏纱卷表面的保护膜,并且有利于翻转动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动件223和定件222均为板状结构,且动件223和定件222相背的一面为弧形面。

需要说明的是,动件223和定件222也可以是杆状结构,还可以是镂空结构或弯曲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动件223和定件222的弧形面,与纱卷的内侧面更加贴合,接触面广,从而提高纱卷夹具22的夹紧效果,防止纱卷与纱卷夹具22之间发生滑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一驱动机构为旋转气缸。旋转气缸动力连接纱卷夹具22的安装座221,驱动其进行旋转。对于固定角度的旋转操作,采用90度旋转气缸操作简单且便于控制。

作为另外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第一驱动机构为第一气压缸23,纱卷夹具22通过连接件26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撑架21上,连接件26上、与纱卷夹具22相对的一端与第一气压缸23的活塞杆铰接。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221上、与定件222相背的一面与连接件26的一端垂直于连接,连接件26的另一端与第一气压缸23铰接,连接件26的中部通过转轴与第二支撑架21转动连接。第一气压缸23固定于第二支撑架21上。连接件26是板件或杆件。通过连接件26与第一气压缸23活塞杆的铰接,可将普通气缸的直线运动转化为翻转运动,实现旋转功能的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z轴移动机构25滑动设置于第一支撑架1上,z轴移动机构25支撑并驱动翻转单元2在竖直方向上运动;x轴移动机构24设置于第一支撑架1上,并且驱动z轴移动机构25在水平方向上运动。

需要对本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的是,x轴移动机构24和z轴移动机构25的作用是实现翻转单元2的水平运动和竖直运动,因此,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其他能实现该功能的构件。

在本实施例中,z轴移动机构25包括支架、导向的直线导轨和驱动的电机,电机通过滚珠丝杆传动,第二支撑架21与滚珠丝杆连接,实现竖直向移动。x轴移动机构24包括导向的直线滑轨和驱动的电机,z轴移动机构25的支架通过直线导轨滑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架1,并通过电机驱动在第一支撑架1上水平向移动。通过z轴移动机构25和x轴移动机构24,实现翻转单元2在竖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便于在抹平和翻转操作中控制和调整纱卷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抹平装置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4所示,包括第一支撑架1、翻转单元2和抹平单元3。

第一支撑架1由支杆构成的矩形框架结构。翻转单元2包括第二支撑架21、纱卷夹具22、连接件26、z轴移动机构25、x轴移动机构24和第一气压缸25,

第二支撑架21是由支撑板211构成的框架,纱卷夹具22转动连接于相对的两个支撑板211上。

纱卷夹具22包括安装座221、定件222、动件223和第三气压缸224,定件222固定设置于安装座221上;动件223与定件222位置相对,动件223通过直线导轨滑动设置于安装座221上;第三气压缸224动力连接动件223,第三气压缸224驱动动件223在直线导轨上、相对于定件222进行直线往复运动,从而不断的靠近或远离定件222。动件223和定件222均为板状结构,且动件223和定件222相背的一面为弧形面。安装座221上、与定件222相背的一面与连接件26的一端垂直于连接,连接件26的另一端与第一气压缸23铰接,连接件26的中部通过转轴与第二支撑架21转动连接。第一气压缸23固定于第二支撑架21上。连接件26为板件。

z轴移动机构25包括支架、导向的直线导轨和驱动的电机,电机通过滚珠丝杆传动,第二支撑架21与滚珠丝杆连接,电机通过滚珠丝杆驱动第二支撑架21在直线导轨上运动,实现竖直向移动。x轴移动机构24包括导向的直线滑轨和驱动的电机,z轴移动机构25的支架通过直线导轨滑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架1,并通过电机驱动在第一支撑架1上水平向移动。

抹平单元3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抹平机构31,抹平机构31包括压辊311、第三支撑架313和第二驱动气压缸312,第二气压缸312通过竖直支杆固定于第一支撑架1上,第二气压缸312的活塞杆动力连接第三支架313。压辊311竖直向设置并且两端与第三支撑架313转动连接。

工作原理:对覆膜后的纱卷结余保护膜较长的一端进行抹平时,利用x轴移动机构24和z轴移动机构25将纱卷夹具22移动到纱卷结余保护膜较短的一端,将定件222和动件223移至纱卷的中空轴心内,启动第三气压缸224使动件223远离定件222,扩张后抓紧纱卷轴心的内侧壁;然后利用x轴移动机构24和z轴移动机构25将纱卷夹具22移动到抹平单元3处,第二驱动气缸312驱动两个压辊311先后与纱卷端面相切运动,完成抹平工序,启动第一气压缸23使纱卷夹具22旋转90度后放置到工装板线上。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