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位顶升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9475发布日期:2020-05-26 17:48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限位顶升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限位顶升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方管需要进行套膜加工,以防止生锈、刮伤。但是,目前通常都是手工对方管进行套膜,效率较低。随着人工的上涨,手工对方管进行套膜也导致成本上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限位顶升机构,可以实现自动套膜,可以节省人工、提高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详细技术方案为:限位顶升机构,其至少包括升降组件以及夹板组件,升降组件包括升降动力装置以及与升降动力装置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的升降输出板,夹板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夹板动力装置、丝杆以及至少一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一夹板分别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二夹板分别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夹板动力装置与升降输出板固定连接,夹板动力装置的输出端与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丝杆设置有正旋段以及反旋段;正旋段、反旋段分别设置有第一丝杆座、第二丝杆座,正旋段与反旋段旋向相反,第一丝杆座、第二丝杆座分别与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升降动力装置包括上动力装置以及下动力装置;上动力装置与下动力装置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无需复杂的控制手段,就可以控制升降组件的高度,有利于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下动力装置固定设置有限位顶杆,限位顶杆抵持上动力装置。

可以准确地控制升降组件的高度,便于套膜后的方管w的输送。

进一步地,升降组件还包括升降底板,下动力装置的底端固定设置在升降底板上,升降底板固定设置有连接架,连接架固定设置有机架。

便于通过机架将升降组件安装到生产线上。

进一步地,升降组件还包括导向装置以及连接横梁;导向装置的导轨与升降底板固定连接,导向装置的滑块与连接横梁固定连接。

可以保证升降动力装置不会歪斜,保证套膜质量。

进一步地,升降输出板固定设置有升降侧板;夹板动力装置与升降侧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平移组件;平移组件包括平移动力装置、平移转轴以及平移滚筒,平移动力装置的输出端与平移转轴固定连接,平移滚筒固定在平移转轴上。

可以使放置在平移滚筒上的方管w移动到下工序,无需人工移动,有利于提高效率。

进一步地,平移组件还包括设置有至少两个直线导轨滑块的直线导轨;直线导轨与升降侧板固定连接,直线导轨滑块分别与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

正旋段与反旋段除旋向外的其他参数均相同。

便于方管w的定位到第一夹板、第二夹板之间的中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可以实现自动套膜,可以节省人工、提高效率;

2)无需复杂的控制手段,就可以控制升降组件的高度,有利于降低成本;

3)可以使放置在平移滚筒上的方管w移动到下工序,无需人工移动,有利于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限位顶升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限位顶升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夹板组件2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限位顶升机构的侧视示意图。图4中,粗虚线表示方管w套膜后的移动方向。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限位顶升机构的正视示意图。图5中,细虚线表示连接横梁141。

升降组件1;升降动力装置11;上动力装置111;下动力装置112;限位顶杆113;升降输出板12;升降侧板121;升降底板13;连接架131;机架132;导向装置14;连接横梁141;夹板组件2;第一夹板21;第二夹板22;第一连接板23;第二连接板24;夹板动力装置25;联轴器251;丝杆26;正旋段261;反旋段262;第一丝杆座263;第二丝杆座264;直线导轨27;直线导轨滑块271;平移组件3;平移动力装置31;平移转轴311;平移滚筒312;中部支撑架313;方管w。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限位顶升机构,其至少包括升降组件1以及夹板组件2。

升降组件1包括升降动力装置11以及与升降动力装置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的升降输出板12。升降动力装置11为可以产生直线动力的动力装置,比如气缸、电缸等。

优选地,升降动力装置11包括上动力装置111以及下动力装置112;上动力装置111与下动力装置1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上动力装置111、下动力装置112均为可以产生直线动力的动力装置,比如气缸、电缸等。方管w套膜后,无需复杂的控制手段【比如磁力传感器等】,就可以控制升降组件1的高度,有利于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下动力装置112固定设置有限位顶杆113,限位顶杆113抵持上动力装置111。可以准确地控制升降组件1的高度,便于套膜后的方管w的输送。

优选地,升降组件1还包括升降底板13,下动力装置112的底端固定设置在升降底板13上,升降底板13固定设置有连接架131,连接架131固定设置有机架132。便于通过机架132将升降组件1安装到生产线上。

进一步地,升降组件1还包括导向装置14以及连接横梁141;导向装置14的导轨与升降底板13固定连接,导向装置14的滑块与连接横梁141固定连接。可以保证升降动力装置11不会歪斜,保证套膜质量。

夹板组件2包括第一连接板23、第二连接板24、夹板动力装置25、丝杆26以及至少一组第一夹板21和第二夹板22。相邻的第一夹板21以及第二夹板22为一组第一夹板21和第二夹板22。夹板动力装置25为步进电机等旋转动力装置。通常,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第一夹板21和第二夹板22为六组以上。

第一夹板21分别与第一连接板23固定连接,第二夹板22分别与第二连接板24固定连接。

夹板动力装置25与升降输出板12固定连接。

夹板动力装置25的输出端与丝杆26的一端固定连接。通常,夹板动力装置25的输出端与丝杆26的一端通过联轴器251实现固定连接。

丝杆26设置有正旋段261以及反旋段262;正旋段261、反旋段262分别设置有第一丝杆座263、第二丝杆座264。

正旋段261与反旋段262旋向相反。通常,正旋段261与反旋段262除旋向外的其他参数、如螺距等均相同,以使第一夹板21、第二夹板22夹持方管w时移动距离相等,便于方管w的定位到第一夹板21、第二夹板22之间的中心。

第一丝杆座263、第二丝杆座264分别与第一夹板21、第二夹板22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限位顶升机构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将各方管w分别移动到第一夹板21和第二夹板22之间,然后启动夹板动力装置25使丝杆26旋转,正旋段261、反旋段262分别驱动第一丝杆座263、第二丝杆座264,使第一丝杆座263与第二丝杆座264反向移动,直至第一夹板21、第二夹板22夹持方管w使方管w定位。然后启动升降组件1使夹板组件2带动方管w升到套膜的位置进行套膜【附图未画出】。

然后启动升降组件1调节升降组件1的高度,启动夹板动力装置25使丝杆26反向旋转,正旋段261、反旋段262分别驱动第一丝杆座263、第二丝杆座264,使第一丝杆座263与第二丝杆座264反向移动,直至第一夹板21、第二夹板22不夹持方管w,然后移动【如图4所示】方管w使套膜后的方管w移动到下工序,升降组件1复位,可进行下一次套膜。

由上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顶升机构,可以实现自动套膜,可以节省人工、提高效率。

优选地,升降输出板12固定设置有升降侧板121;夹板动力装置25与升降侧板121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限位顶升机构,还包括平移组件3;平移组件3包括平移动力装置31、平移转轴311以及平移滚筒312,平移动力装置31的输出端与平移转轴311固定连接,平移滚筒312固定在平移转轴311上。通常,升降输出板12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平移转轴311的中部支撑架313,以保证平移转轴311不弯曲。启动平移动力装置31,可以使放置在平移滚筒312上的方管w移动到下工序,无需人工移动,有利于提高效率。

通常,平移组件3还包括设置有至少两个直线导轨滑块271的直线导轨27;直线导轨27与升降侧板121固定连接,直线导轨滑块271分别与第一连接板23、第二连接板24固定连接。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