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便捷的筒纱打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15776发布日期:2020-06-16 22:46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高效便捷的筒纱打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纱筒打包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便捷的筒纱打包装置。



背景技术:

筒纱在经过一系列的加工之后,最后需要对筒纱进行打包装袋,筒纱数目多,需要将其一列列的排列好,但是对于筒纱的打包来说,目前常规的筒纱包装工序主要依靠人工进行包装,其完全依靠人力将筒纱包上塑料膜后并搬入纱袋中,然后进行人工封口作用;整个过程费时费力,效率低下;而且在人工方式搬运的过程中,难免发生磕碰,容易造成筒纱的损伤,增加生成成本。

现有的筒纱打包装置存在许多缺陷,如中国专利cn205327475u,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筒纱打包机,其袋口张紧装置较为复杂,采用四个撑开袋口张紧爪,易将纱袋撑破,张紧爪也易割伤纱线;其推纱进袋装置进行操作时,推纱固定板无法将排列好的筒纱完全推进纱袋,两边的筒纱容易向中间位置挤,打乱筒纱的排列位置,无法正常装袋;并且其采用立包装置将纱包竖立后输送至缝纫位置再进行缝纫,缝纫后还需将纱包进行躺平操作,操作步骤繁琐,装置结构复杂,易产生机械故障,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次品率。因此亟需一种流程顺畅、操作简便的高效自动纱筒打包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高效便捷的筒纱打包装置,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效便捷的筒纱打包装置,它包括装袋装置和缝纫装置;所述装袋装置包括紧密连接的第一置物台和第二置物台以及设置在第一置物台和第二置物台上的推纱装置和扩袋装置;所述第一置物台的一端上方设有推纱装置,另一端与第二置物台连接,所述第一置物台和第二置物台的连接处上方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与推纱装置之间的第一置物台上设置若干阵列排布的筒纱,所述第二置物台靠近第一置物台的一端上方设置有扩袋装置;

所述缝纫装置包括第三置物台、输送带和缝纫固定装置,所述第三置物台的一端与第二置物台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置物台上设置有输送位,输送位设置在扩袋装置的一侧,所述第三置物台和第二置物台上的输送位上设有一个输送带,所述第三置物台上靠近输送位的右部设有一个缝纫位,缝纫位的一侧设有缝纫固定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推纱装置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钢推装置,所述钢推装置设置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所述钢推装置位于靠近筒纱的一侧的中间位置;所述推纱装置通过无杆气缸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扩袋装置包括上底板、下底板、扩袋气缸和扩袋夹板,所述上底板和下底板上下交错叠置,所述下底板下方连接有扩袋气缸,所述上底板和下底板相对的外端均连接有扩袋夹板,所述扩袋夹板的两侧均连接有对称的折边。

进一步地,所述扩袋夹板靠近筒纱的外侧的两端向内倾斜10°~30°后与折边连接,所述扩袋夹板远离筒纱的内侧的两端通过圆弧段与折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缝纫固定装置包括外壳体、上夹板和下夹板,所述外壳体内设有下压气缸,所述外壳体两侧内壁上均设置有导轨,所述外壳体的底部连接有上夹板,所述上夹板的下方设置有与其平行的下夹板,所述下夹板固定在第三置物台的侧边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夹板的底边连接有防夹条。

进一步地,它还包括勒紧装置;所述勒紧装置包括打包机、推板装置和夹包装置,所述第三置物台上缝纫位的左部上方设有推板装置,所述夹包装置设置在打包机上。

进一步地,所述打包机上设有打包机机架,所述打包机机架内壁设有一圈穿带槽,所述打包机内设有烫头组件,所述烫头组件内设有感温元件;所述穿带槽内设有气管。

进一步地,所述推板装置包括推板和同步带,所述同步带上通过轴承底座设有推板,所述推板底部设有一个横块,纱袋经l形推板全部推过穿带槽下方的烫头部位。

进一步地,所述打包机上设有机架,机架上设有夹包装置,所述夹包装置包括固定板、夹包气缸和夹包杆,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机架上,左右两端各设有一个夹包气缸,所述夹包气缸通过连接件向下设有夹包杆。

进一步地,所述夹包杆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在夹包气缸上,所述连接板下方设有一个向外倾斜伸出的折杆,所述折杆下方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底部设有一个斜外侧的横向短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推纱装置内设有钢推装置,钢推装置位于推纱装置的中部,进行推纱操作时,与推纱装置同步推进,将筒纱阵列的中间位置的筒纱快于两边位置的筒纱推进纱袋中,有效化解两边筒纱向中间的推挤压力,预防纱筒拥堵在扩袋口,使得筒纱阵列进入纱袋后保持原有阵列,有利于后续工序的正常进行;

(2)本实用新型的扩袋装置采用上下叠置的两块底板,下底板连接扩袋气缸,上下底板的外端均设有垂直连接的扩袋夹板,扩袋夹板的两侧均连接有折边,扩袋夹板的靠近纱袋的内侧的两端向内倾斜15度,远离纱袋的外侧通过圆弧连接折边,使得筒纱进袋时扩袋夹板不易割伤纱线,扩袋夹板的内侧两端位于外侧两端的水平线之间,使得纱袋不易撑破和掉落,大大减少故障,提高工作效率和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

(3)本实用新型的缝纫机设置于缝纫固定装置上,缝纫固定装置采用横杆固定在机架上,当装袋后的纱袋通过输送带输送至缝纫位时,上夹板通过下压气缸进行下压,将袋口夹紧在上下夹板之间,即可进行缝纫,无需立包操作,装袋后的纱袋可随即进行缝纫操作,结构简单易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上夹板的底边设置防夹条,操作员伸手拉袋至袋口位于上下夹板之间时,防止手部被压板夹死,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4)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勒紧装置,其中的打包机内的烫头组件设置了温控系统,电热组件内设置感温元件来控制烫头温度,防止烫头在持续加热的情况下引起超温并引发以下几个隐患:1.由于烫头温度过高会直接把打包带烫穿影响熔接牢度;2.由于持续加热会把烫头烧红,有可能会点燃车间环境下的毛羽和飞絮等易燃物体发生意外;3.由于烫头温度过高会把残留在烫头上的打包带熔液高温碳化,影响热量传导,导致打包带无法熔接;4.由于烫头持续加热导致烫头使用寿命大大缩短,既增加了维护费用和电费又降低了工作效率。其中的打包机内的上下进带滚轮之间设置了气管,打包机工作的同时气管吹气,防止车间内的细小毛羽进入上下进带滚轮之间,从而导至上下进带滚轮与打包带打滑的情况;其中的推板装置的l形推板,推板的底部设有一个尺寸与打包机和纱袋匹配的横块,用于将已完成打包的纱袋全部推过打包机穿带槽的烫头部位,防止工作人员忘记关闭电源时,纱袋仍然覆盖在加热中的高温烫头上方导致点燃纱袋的火灾隐患。

(5)本实用新型的打包机上的夹包装置包括两侧的夹包杆,夹包杆的连接板与竖杆之间设有一个斜向外的折杆,防止收紧时存在的卡带问题;竖杆的底端设有向外倾斜的横杆,避免勒紧带缠绕至夹包杆上从而导致勒紧故障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装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推纱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扩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缝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缝纫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勒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推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推板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打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烫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穿带槽清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夹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装袋装置1、缝纫装置2、勒紧装置3、第一置物台4、推纱装置5、上壳体5.1、下壳体5.2、钢推装置5.3、无杆气缸5.4、护栏6、固定架7、第二置物台8、扩袋装置9、上底板9.1、下底板9.2、扩袋气缸9.3、扩袋夹板9.4、折边9.5、第三置物台10、输送带11、缝纫固定装置12、外壳体12.1、导轨12.2、下压气缸12.3、上夹板12.4、下夹板12.5、防夹条12.6、限位开关一13、推板装置14、推板14.1、同步轮固定板14.2、同步带外框14.3、同步带14.4、同步轮14.5、齿型惰轮14.6、轴承底座14.7、伺服电机14.8、限位开关二15、打包机16、打包机机架16.1、穿带槽16.2、电热组件16.3、电热头电线16.4、感温元件16.5、穿带槽组件16.6、上进带滚轮轴16.7、上进带滚轮16.8、压杆16.9、气管16.10、夹包装置17、固定板17.1、夹包气缸17.2、夹包杆17.3、连接板17.3.1、折杆17.3.2、竖杆17.3.3、短杆17.3.4、滚轮架18、滚筒装置19、筒纱2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13,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高效便捷的筒纱打包装置,它包括依次连接的装袋装置1、缝纫装置2和勒紧装置3。

所述装袋装置1包括紧密连接的第一置物台4和第二置物台8以及设置在第一置物台4和第二置物台8上的推纱装置5和扩袋装置9;所述第一置物台4的一端上方设有推纱装置5,另一端与第二置物台8连接,所述第一置物台4和第二置物台8的连接处上方设有固定架7,所述固定架7与推纱装置5之间的第一置物台4上方位置设置若干阵列排布的筒纱20,所述第二置物台8靠近第一置物台4的一端上方设置有扩袋装置9,所述扩袋装置9紧靠固定架7。所述第一置物台4的两侧设置有护栏6,用于保护筒纱20。

所述推纱装置5包括上壳体5.1、下壳体5.2和钢推装置5.3,所述钢推装置5.3设置在上壳体5.1和下壳体5.2之间,所述钢推装置5.3位于靠近筒纱20的一侧的中间位置;所述上壳体5.1和下壳体5.2之间通过两侧对称设置的连接件进行紧固连接,所述下壳体5.2通过连接件与无杆气缸5.4连接,所述推纱装置5通过无杆气缸5.4动作,所述钢推装置5.3为推纱气缸,与无杆气缸5.4同步运作。

所述扩袋装置9包括上底板9.1、下底板9.2、扩袋气缸9.3和扩袋夹板9.4,所述上底板9.1和下底板9.2上下交错叠置,所述下底板9.2下方连接有扩袋气缸9.3,所述上底板9.1和下底板9.2相对的外端均连接有扩袋夹板9.4,所述扩袋夹板9.4的两侧均连接有对称的折边9.5,所述折边9.5的外侧两端均为圆弧状;所述扩袋夹板9.4靠近筒纱20的外侧的两端向内倾斜15°后与折边9.5连接,所述扩袋夹板9.4远离筒纱20的内侧的两端通过圆弧段与折边9.5连接。

所述固定架7高于扩袋夹板9.4,便于筒纱20通过。

所述缝纫装置2包括第三置物台10、输送带11和缝纫固定装置12,所述第三置物台10的一端与第二置物台8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置物台8上设置有输送位,输送位设置在扩袋装置9的一侧,所述第三置物台10和第二置物台8上的输送位上设有一个输送带11,所述第三置物台10上靠近输送位的右部设有一个缝纫位,缝纫位的一侧设有缝纫固定装置12,另一侧设有限位开关一13,所述缝纫固定装置12通过倒置的l型固定杆设置在第三置物台10上,所述缝纫固定装置12包括外壳体12.1、上夹板12.4和下夹板12.5,所述外壳体12.1内设有下压气缸12.3,所述外壳体12.1两侧内壁上均设置有导轨12.2,所述外壳体12.1的底部连接有上夹板12.4,所述上夹板12.4的下方设置有与其平行的下夹板12.5,所述下夹板12.5固定在第三置物台10的侧边上,所述上夹板12.4的底边连接有防夹条12.6,所述防夹条12.6为软塑料条或者橡胶条。所述缝纫固定装置12上设有缝纫机。

所述勒紧装置3包括推板装置14和夹包装置17,所述第三置物台10上缝纫位的左部上设有机架,机架上设有推板装置14,所述推板装置14包括推板14.1、同步轮固定板14.2、同步带外框14.3、同步带14.4、同步轮14.5和齿型惰轮14.6,所述同步带外框14.3通过两端设置的同步轮固定板14.2固定在机架上,所述同步带外框14.3的一端设有齿型惰轮14.6,另一端设有同步轮14.5,所述齿型惰轮14.6通过中心轴固定在同步带外框14.3上,所述同步轮14.5连接有伺服电机14.8,所述齿型惰轮14.6和同步轮14.5通过同步带14.4联系,所述同步带14.4上通过轴承底座14.7设置推板14.1,所述推板14.1设置在缝纫固定装置12的一侧,所述推板14.1呈l型,底部有具有一定厚度的横块。所述第三置物台10相对于第二置物台8的另一端上设有限位开关二15。

所述第三置物台10与推板14.1相对的一侧与打包机16连接,所述打包机16上设有打包机机架16.1,所述打包机机架16.1为龙门架,内壁设有一圈穿带槽16.2,所述打包机16内设有烫头组件和穿带槽清洁组件;所述烫头组件设置在打包机内部机架上,包括电热组件16.3、电热头电线16.4和感温元件16.5,电热头电线16.4的一端夹设在电热组件16.3内,另一端设有电线螺丝用于拆除固定,所述感温元件16.5的一端设置在电热组件16.3内,另一端与控制系统连接,以此控制烫头温度,防止发生意外;所述穿带槽清洁组件包括穿带槽组件16.6、上进带滚轮16.8和气管16.10,所述穿带槽组件16.6设置在穿带槽16.2内,穿带槽16.2一侧的打包机机架16.1上设有上进带滚轮轴16.7,上进带滚轮轴16.7上套设有上进带滚轮16.8,所述穿带槽16.2内设有气管16.10,所述气管16.10下方设有压杆16.9用于支撑,所述气管16.10设置在穿带槽组件16.6和上进带滚轮轴16.7之间,防止细小毛羽进入上下进带滚轮之间与打包带发生打滑的情况。

所述推板14.1的横块的宽度与一个打包机16的穿带槽16.2到置物台边缘的距离相匹配,横块的厚度与一个纱袋的厚度相匹配,用于将纱袋全部推过打包机16的穿带槽16.2,防止工作人员忘记关闭电源时,穿带槽16.2内的加热装置持续加热导致点燃覆盖在高温烫头上方的纱袋的火灾隐患。

所述打包机机架16.1上设有夹包装置17,所述夹包装置17包括固定板17.1、夹包气缸17.2和夹包杆17.3,所述固定板17.1固定在机架的横杆上,左右两端各设有一个夹包气缸17.2,所述夹包气缸17.2通过连接件向下设有夹包杆17.3,所述夹包杆17.3包括连接板17.3.1,所述连接板17.3.1设置在夹包气缸17.2上,所述连接板17.3.1下方设有一个向外倾斜伸出的折杆17.3.2,所述折杆17.3.2下方连接有竖杆17.3.3,所述竖杆17.3.3的底部设有一个斜外侧的横向短杆17.3.4,所述短杆17.3.4与竖杆17.3.3的平面存在一个0~45°的夹角;所述打包机16与滚轮架18连接,所述滚轮架18上设有滚筒装置19。

工作原理:

将纱袋放置于第二置物台8上的输送位上,此时扩袋装置9处于交叠合拢状态,将袋口套设在扩袋装置9外,然后启动开始操作,扩袋装置9的下底板9.2在扩袋气缸9.3的作用下向外移动,两块扩袋夹板9.4将纱袋撑开,由于扩袋夹板9.4内侧两端向内倾斜,因此保护纱袋不易撑破,扩袋夹板9.4的折边9.5的圆弧设置保护筒纱不被割伤;将筒纱阵列放置于推纱装置5和固定架7之间的第一置物台4上;

然后推纱装置5在无杆气缸5.4的推动下与钢推装置5.3同步向前推进,由于钢推装置5.3推力速度更大,所以筒纱阵列的中间位置的筒纱首先推入纱袋中,两侧的筒纱随后进入,降低装袋难度的同时减轻了推入时筒纱之间的相互挤压;

装袋后的纱袋在输送带11的运输下来到第三置物台10的缝纫位上,并触动限位开关一13,随即缝纫固定装置12的上夹板12.4在下压气缸12.3的作用下向下压,上夹板12.4和下夹板12.5将袋口压紧,即可进行缝纫操作;当偶尔出现袋口位置不正时需要工作人员手动拉移袋口,上夹板12.4上的防夹条12.6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缝纫完成后的纱袋继续向前输送至推板装置14下方,随即推板14.1在同步带14.4的转动下向前推进,将纱袋的前端推至夹包装置17的下方时触动限位开关二15,夹包装置17的两个夹包杆17.3在夹包气缸17.2的运作下将纱袋夹紧,勒紧带收紧装置放出勒紧带将纱袋勒紧;夹包杆17.3的下端设置的向外倾斜的短杆17.3.4,防止收紧时可能存在的卡带问题;

最后勒紧后的纱袋在滚筒装置19的推进下移动至收集处。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