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件装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24481发布日期:2020-06-02 18:25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零件装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零件装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零件装箱装置。



背景技术:

零件在生产加工完成之后,通常需要进行装箱操作,传统的装箱方式为人工装箱,即人工将零件装入箱子内,这种方式需要消耗大量人力,极大的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人工装箱容易导致堆叠不整齐,造成零件的损坏,并且人工操作的效率低下,难以满足现代化高速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零件装箱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零件装箱装置,所述装箱装置包括第一输送结构、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结构末端的第二输送结构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输送结构上的箱体;其中:所述第一输送结构上设置有分流组件,所述分流组件包括分流气缸以及位于所述分流气缸活塞杆端的分流板;所述第一输送结构末端设置有放料斗,所述放料斗能够将所述第一输送结构上的零件导入所述箱体内;所述箱体内设有两个容纳腔。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分流组件通过固定架与所述第一输送结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结构末端还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两端设置有可旋转的转动块。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放料斗通过一旋转轴与所述转动块连接,所述转动块通过另一旋转轴与所述支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两个光纤计数器。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放料斗数量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两个容纳腔体积、大小完全一致。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结构为皮带输送结构,所述第二输送结构为滚筒输送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第一输送结构、第二输送结构以及箱体的配合作用下,实现了对零件的快速装箱操作,分流组件的存在,能够对零件进行分流操作,使零件能够依次进入两个容纳腔内,提高装箱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无需消耗大量人力,极大地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实现了零件的整齐装箱,避免零件出现损伤的情况,并且极大地提高了零件的装箱效率,满足了现代化高速生产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输送结构;2、第二输送结构;3、箱体;31、容纳腔;4、分流组件;41、分流气缸;42、分流板;5、放料斗;6、转动块;7、旋转轴;8、固定架;9、支架;10、光纤计数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零件装箱装置,该装箱装置包括第一输送结构1、位于第一输送结构1末端的第二输送结构2以及位于第二输送结构2上的箱体3;其中:第一输送结构1上设置有分流组件4,分流组件4包括分流气缸41以及位于分流气缸41活塞杆端的分流板42;第一输送结构1末端设置有放料斗5,放料斗5能够将第一输送结构1上的零件导入箱体3内;箱体3内设有两个容纳腔31。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零件在生产加工完成之后,放置在第一输送结构1上,由第一输送结构1对其进行输送,在分流组件4的作用下,使零件形成两组输送流道,在对应的放料斗5作用下,进入箱体3内对应的容纳腔31内。

在本实施例中,分流组件4在工作过程中,分流气缸41在一定频率下通过分流板42对零件进行推动,使零件在第一输送结构1上呈两组输送流道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容纳腔31内设有两组堆叠位置,前端的堆叠位置靠近第一输送结构1,而后端的堆叠位置远离第一输送结构1。

本实施例中的放料斗5能够在转动块6与两个旋转轴7作用下进行整体角度调节与自身倾斜角度的调节,首先通过一旋转轴7使转动块6进行转动,使放料斗5与第一输送结构1末端衔接,便于放料操作,当需要将零件导入容纳腔31后端的堆叠位置处时,可通过另一旋转轴7调节放料斗5的角度,从而使零件在装箱时,进入容纳腔31后端位置处。

进一步地,分流组件4通过固定架8与第一输送结构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第一输送结构1末端还设置有支架9,支架9两端设置有可旋转的转动块6。

具体而言,放料斗5通过一旋转轴7与转动块6连接,转动块6通过另一旋转轴7与支架9连接。

进一步地,支架9上设置有两个光纤计数器10,光纤计数器10的存在,能够对零件进行实时计数,记载零件装箱的数量。

具体地,放料斗5数量为两个,两个放料斗5与两组输送流道相配合,从而提高零件的装箱效率。

具体而言,两个容纳腔31体积、大小完全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结构1为皮带输送结构,第一输送结构1呈爬坡设置,从而便于零件后续的装箱操作,第二输送结构2为滚筒输送结构。

总而言之,本实用新型在第一输送结构1、第二输送结构2以及箱体3的配合作用下,实现了对零件的快速装箱操作,分流组件4的存在,能够对零件进行分流操作,使零件能够依次进入两个容纳腔31内,提高装箱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无需消耗大量人力,极大地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实现了零件的整齐装箱,避免零件出现损伤的情况,并且极大地提高了零件的装箱效率,满足了现代化高速生产的需求。

以上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零件装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箱装置包括第一输送结构、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结构末端的第二输送结构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输送结构上的箱体;其中:

所述第一输送结构上设置有分流组件,所述分流组件包括分流气缸以及位于所述分流气缸活塞杆端的分流板;

所述第一输送结构末端设置有放料斗,所述放料斗能够将所述第一输送结构上的零件导入所述箱体内;

所述箱体内设有两个容纳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件装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组件通过固定架与所述第一输送结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件装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结构末端还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两端设置有可旋转的转动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零件装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料斗通过一旋转轴与所述转动块连接,所述转动块通过另一旋转轴与所述支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零件装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两个光纤计数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件装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料斗数量为两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件装箱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容纳腔体积、大小完全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件装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结构为皮带输送结构,所述第二输送结构为滚筒输送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零件装箱装置,所述装箱装置包括第一输送结构、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结构末端的第二输送结构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输送结构上的箱体;其中:所述第一输送结构上设置有分流组件,所述分流组件包括分流气缸以及位于所述分流气缸活塞杆端的分流板;所述第一输送结构末端设置有放料斗,所述放料斗能够将所述第一输送结构上的零件导入所述箱体内;所述箱体内设有两个容纳腔。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零件的快速装箱操作,提了高装箱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无需消耗大量人力,极大地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实现了零件的整齐装箱,避免零件出现损伤的情况,并且极大地提高了零件的装箱效率,满足了现代化高速生产的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仲启磊;伍元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际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4
技术公布日:2020.06.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