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盒自动包膜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7218发布日期:2020-05-20 00:46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装盒自动包膜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装盒自动包膜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避免产品在销售前发生脏污或破损,一般会在包装盒的外表面上覆设一层透明薄膜,之后使薄膜与包装盒贴合并封口,并使薄膜的折边压合于包装盒的两侧,保证薄膜的整洁美观。

现有包膜机中前面的包装盒是由其后的包装盒推动来往前前进的,因此前后包装盒之间彼此紧挨着前进,这样包膜机在对前面的包装盒进行封口时,容易与后面的包装盒发生黏连,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包膜机的包膜质量。

此外,由于包装盒上的薄膜在进行封口之前处于比较松散的状态,而现有的包膜机是直接从两侧将包装盒上的薄膜进行封口,容易使薄膜发生褶皱,进一步影响了包膜机的包膜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包膜质量的包装盒自动包膜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包装盒自动包膜设备,包括机座和设于所述机座上的送盒机构、第一折边机构、第二折边机构、热压合机构及卸盒机构;所述机座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有成组设置的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及第三支座;所述送盒机构设于所述第一支座的前侧;所述第一折边机构包括横向驱动件、第一安装座、竖向驱动件及后折板,所述横向驱动件用于使第一安装座沿着所述第一支座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竖向驱动件设于第一安装座上,并带动所述后折板进行升降,所述后折板用于将包装盒中薄膜的后侧折边;所述第二折边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支座的内侧,所述第二折边机构用于依次将包装盒中薄膜的前侧、上侧及下侧折边;所述热压合机构包括成组设置的压合板和纵向驱动件,所述压合板设于所述第三支座的内侧,其通过所述纵向驱动件带动,以使所述压合板从两侧将薄膜折边后的包装盒压合;所述卸盒机构设于所述第三支座的后侧,并与所述第三支座相垂直。

优选地,所述横向驱动件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一气缸,所述第一安装板固设于第一支座上,所述第一气缸固设于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安装座相固接,所述第一支座的顶部设置有导轨,所述第一安装座沿着导轨移动。

优选地,所述竖向驱动件采用气缸,气缸活塞杆的下端连接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所述后折板,所述后折板的后端设有弧形的折边部。

优选地,所述纵向驱动件采用气缸,气缸活塞杆的端部连接有绝缘安装板,所述绝缘安装板的侧边设有所述压合板,所述压合板为金属板,其可通电加热。

优选地,所述热压合机构还包括第三安装板、第二气缸、缓冲件及压平板,所述第三安装板固设于第三支座的顶部,所述第二气缸固设于第三安装板上,所述压平板位于所述压合板的上方,其通过所述缓冲件安装于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

优选地,所述缓冲件包括缓冲弹簧和连接螺杆,所述压平板上设有台阶孔,所述连接螺杆的螺纹端穿过台阶孔后与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相螺接,所述缓冲弹簧套设于连接螺杆上,并位于所述压平板和第二气缸活塞杆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二折边机构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二支座上的前折板、上折板及下折板,所述前折板、上折板及下折板的厚度依次增大,所述前折板和下折板分别位于所述上折板的两侧下方,并分别与所述上折板之间形成有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

优选地,所述送盒机构包括输送辊、第三气缸及前推料板,所述输送辊垂直设置于第一支座的前侧,所述第三气缸平行设置于第一支座的前侧,所述前推料板设于第三气缸活塞杆上。

优选地,所述卸盒机构包括导料板、第四气缸及后推料板,所述导料板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三支座的后侧,所述第四气缸平行设置于导料板的一侧,所述后推料板设于第四气缸活塞杆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送盒机构将包装盒推送至第一折边机构,由第一折边机构将包装盒中薄膜的后侧折边并将其推送至第二折边机构继续折边,包装盒折边完成后通过热压合机构进行封口,最后通过卸盒机构进行卸料,前后的包装盒在封口时不会发生黏连,确保了包膜的质量。

2、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在热压合机构中进行封口时,通过压平板压住包覆有薄膜的包装盒使薄膜平整,再通过压合板从两侧对薄膜进行封口,这样薄膜在压合时不易发生褶皱,进一步保证包膜机的包膜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热压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包装盒包膜前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座,11.第一支座,111.导轨,12.第二支座,13.第三支座;

21.输送辊,22.第三气缸,23.前推料板;

311.第一安装板,312.第一气缸,32.第一安装座,33.竖向驱动件,331.第二安装板,34.后折板,341.折边部;

41.前折板,42.上折板,43.下折板,44.第一缝隙,45.第二缝隙;

51.压合板,52.纵向驱动件,53.绝缘安装板,54.第三安装板,55.第二气缸,56.缓冲件,561.缓冲弹簧,562.连接螺杆,57.压平板;

61.导料板,62.第四气缸,63.后推料板;

7.包装盒;

8.薄膜,81.后侧,82.前侧,83.上侧,84.下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

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包装盒自动包膜设备,包括机座1和设于机座1上的送盒机构、第一折边机构、第二折边机构、热压合机构及卸盒机构。

机座1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有成组设置的第一支座11、第二支座12及第三支座13,第一支座11的顶部设置有导轨111。

送盒机构设于第一支座11的前侧,其包括输送辊21、第三气缸22及前推料板23,输送辊21垂直设置于第一支座11的前侧,第三气缸22平行设置于第一支座11的前侧,前推料板23设于第三气缸22活塞杆上。

配合图1、图2及图7所示,第一折边机构包括横向驱动件、第一安装座32、竖向驱动件33及后折板34,横向驱动件用于使第一安装32座沿着第一支座11的长度方向移动,竖向驱动件33设于第一安装座32上,并带动后折板34进行升降,后折板34用于将包装盒7中薄膜8的后侧81折边。

横向驱动件31包括第一安装板311和第一气缸312,第一安装板311固设于第一支座11上,第一气缸312固设于第一安装板311上,第一气缸312的活塞杆与第一安装座32相固接,第一安装座32沿着导轨111移动。竖向驱动件33采用气缸,气缸活塞杆的下端连接有第二安装板331,第二安装板33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后折板34,后折板34的后端设有弧形的折边部341。

配合图1、图3及图7所示,第二折边机构设置于第二支座12的内侧,第二折边机构用于依次将包装盒7中薄膜8的前侧82、上侧83及下侧84折边。第二折边机构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设置于第二支座12上的前折板41、上折板42及下折板43,前折板41、上折板42及下折板43的厚度依次增大,前折板41和下折板43分别位于上折板42的两侧下方,并分别与上折板42之间形成有第一缝隙44和第二缝隙45。

配合图1、图4至图6所示,热压合机构包括成组设置的压合板51和纵向驱动件52,压合板51设于第三支座13的内侧,其通过纵向驱动件52带动,以使压合板51从两侧将薄膜折边后的包装盒压合。纵向驱动件52采用气缸,气缸活塞杆的端部连接有绝缘安装板53,绝缘安装板53的侧边设有压合板51,压合板51为金属板,其可通电加热。

热压合机构还包括第三安装板54、第二气缸55、缓冲件56及压平板57,第三安装板54固设于第三支座13的顶部,第二气缸55固设于第三安装板54上,压平板57位于压合板51的上方,其通过缓冲件56安装于第二气缸55的活塞杆上。缓冲件56包括缓冲弹簧561和连接螺杆562,压平板57上设有台阶孔(图中未示出),连接螺杆562的螺纹端穿过台阶孔后与第二气缸55的活塞杆相螺接,缓冲弹簧561套设于连接螺杆562上,并位于压平板57和第二气缸55活塞杆之间,缓冲件56的设置可以防止发生意外使包装盒被压坏。

卸盒机构设于第三支座13的后侧,并与第三支座13相垂直,卸盒机构包括导料板61、第四气缸62及后推料板63,导料板61垂直设置于第三支座13的后侧,第四气缸62平行设置于导料板61的一侧,后推料板63设于第四气缸62活塞杆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成圈包覆有薄膜的包装盒(如图7所示,包装盒左右两侧未封口)由输送辊21输送至前推料板23处,并通过第三气缸22推送至第一安装座32的下方。之后,竖向驱动件33带动第二安装板331和后折板34向下移动,使后折板34位于包装盒的前侧,再通过第一气缸312推动第一安装座32向第二折边机构移动,包装盒在移动过程中,后折板34后端的折边部341将包装盒7中薄膜8的后侧81折边。

包装盒进入第二折边机构时,前折板41将薄膜的前侧82往包装盒的侧边折起,薄膜的上侧83经过第一缝隙44时往下折向包装盒的侧边,薄膜的下侧84经过第二缝隙45时往上折向包装盒的侧边。

薄膜折边完成后进入热压合机构中,此时,第二气缸带动压平板57下降以将包装盒压平整,之后纵向驱动件52带动经加热的压合板51往包装盒侧边移动,以完成包装盒的封口。包装盒封口完成后由后侧的包装盒向前推至后推料板63,由后推料板63将包膜好的包装盒卸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