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高效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27561发布日期:2020-07-29 02:34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高效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混凝土高效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运用传送带自下而上输送混凝土的现有装置中,一般的在传送带两边加设挡板防止混凝土外泄,但由于混凝土具有向下的流动性,因此采用传统的传送带在实际中输送效果并不佳。如图1所示,传统的传送带偏柔性,若在这种传送带上直接加设挡板,而传动轮有是圆周件,挡板在行至传动轮处时,传送带会受挡板与传送带固定形态影响而变形,进而影响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绝缘间隔棒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制作容易,运用若干承载板铰接形成的传送带加设挡板有效的抑制混凝土向下流动,提高了传送带输送混凝土的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凝土高效输送装置,包括入料口和出料口,还包括由矩形壳体包裹形成的输送腔和设于该输送腔内部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和连接主动轮和从动轮的传送带,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轮廓分别为六边形结构,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的每条棱边中部上分别设有凸起,所述传送带由若干个与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棱边长度相等的承载板铰接而成,所述主动轮或从动轮的棱角啮合在两相邻的承载板的铰接处中,两相邻的所述承载板远离主动轮或从动轮的侧面之间设有拉伸带无缝连接,该侧面上分别垂直设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承载板之间设有斜撑,所述承载板与主动轮或从动轮相贴合的侧面上对应所述凸起设有与之嵌合的凹位,所述壳体的两对应内壁的中部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两组轴承,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分别通过转轴设置在所述轴承上,所述壳体外部还设有电机,所述主动轮的转轴的一端延伸出轴承和壳体外部与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下端设有两组可锁紧的万向轮,所述底座上端竖直设有铰接座和伸缩气缸,所述壳体的一角端与所述铰接座铰接,所述壳体与该角端相邻的一长边侧壁与所述伸缩气缸的伸缩端转动连接,该长边侧壁上靠近另一角端处设有出料口,所述输送腔内位于所述出料口处垂直设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未与壳体内壁贴合,所述第二挡板设于所述第一挡板和壳体内壁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轮位于从动轮下方,所述壳体的另一长边侧壁位于所述主动轮的上方且位于传送带输送平面上方设有入料口。

进一步地,所述出料口下方设有接料框,与所述铰接座铰接的外壳角端处相邻的长边侧壁上设有漏料口,所述输送腔内位于所述漏料口处垂直设有第三挡板,且第三挡板位于所述第一挡板的运动轨迹之外,所述漏料口的下方设有漏料框。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为球缺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传送带采用若干个承接板铰接而成,并采用六边形的传动轮与之配合,承载板上的挡板行至传动轮处时不会对传送带产生影响,从而起到抑制混凝土向下流动的作用,提高了采用传送带输送混凝土的效率;本实用新型在封闭式的壳体内部输送混凝土,更好的防止混凝土外泄,即便混凝土漏在了壳体内部,可通过漏料口流出混凝土进行收集,降低材料的浪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可通过伸缩气缸调节装置的倾斜角度,通过底座下方的万向轮方便装置移动,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传统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壳体;11-输送腔;21-主动轮;22-从动轮;23-承载板;24-拉伸带;25-第一挡板;251-斜撑;26-轴承;27-凸起;28-凹位;30-电机;40-底座;41-万向轮;42-铰接座;43-伸缩气缸;51-第二挡板;52-第三挡板;60-入料口;61-出料口;62-漏料口;63-接料框;64-漏料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2至图4所示,一种混凝土高效输送装置,包括入料口60和出料口61,还包括由矩形壳体10包裹形成的输送腔11和设于该输送腔11内部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主动轮21、从动轮22和连接主动轮21和从动轮22的传送带,将输送机构设于壳体10内部,避免混凝土在运输的过程中外泄。

与传统传动轮不同的是,所述主动轮21和从动轮22的轮廓分别为六边形结构,所述主动轮21和从动轮22的每条棱边中部上分别设有凸起27,所述传送带由若干个与所述主动轮21和从动轮22棱边长度相等的承载板23铰接而成,所述主动轮21或从动轮22的棱角啮合在两相邻的承载板23的铰接处中。

两相邻的所述承载板23远离主动轮21或从动轮22的侧面之间设有拉伸带24无缝连接,防止混凝土流入承载板23之间,影响装置的运行,该侧面上分别垂直设有第一挡板25,所述第一挡板25与承载板23之间设有斜撑251,斜撑251对挡板起到合理的支撑力和拉力,提高了挡板在承载板23上的稳定性。

所述承载板23与主动轮21或从动轮22相贴合的侧面上对应所述凸起27设有与之嵌合的凹位28,凸起27和凹位28嵌合提高了传动轮传载动力的稳定性。

所述壳体10的两对应内壁的中部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两组轴承26,所述主动轮21和从动轮22分别通过转轴设置在所述轴承26上,所述壳体10外部还设有电机30,所述主动轮21的转轴的一端延伸出轴承26和壳体10外部与所述电机30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底座40,所述底座40下端设有两组可锁紧的万向轮41,所述底座40上端竖直设有铰接座42和伸缩气缸43,所述壳体10的一角端与所述铰接座42铰接,所述壳体10与该角端相邻的一长边侧壁与所述伸缩气缸43的伸缩端转动连接,该长边侧壁上靠近另一角端处设有出料口61,所述输送腔11内位于所述出料口61处垂直设有第二挡板51,所述第一挡板25未与壳体10内壁贴合,所述第二挡板51设于所述第一挡板25和壳体10内壁之间,第二挡板51起到挡住混凝土难以沿壳体10内壁向下流动的作用,同时第二挡板51还未对第一挡板25的行程造成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轮21位于从动轮22下方,所述壳体10的另一长边侧壁位于所述主动轮21的上方且位于传送带输送平面上方设有入料口60。

实际使用过程中,将本装置运至指定点,调整壳体10的角度,将接料框63放置在出料口61下方,启动电机30带动主动轮21转动,使输送带由下至上输送,将混凝土从入料口60倾入,第一挡板25挡住混凝土流动,承载板23带动混凝土上行,至从动轮22处掉落从出料口61掉落在接料框63内。

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