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室内大管径管道运送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2833发布日期:2020-07-04 01:16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用室内大管径管道运送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室内大管径管道运送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房屋建造施工过程中,按规范要求,建筑消防工程、建筑给排水工程仍多数使用金属管道。诸如此类室内管道工程中的金属类管道常用管径为dn100、dn150、dn200、dn250等。我们把上述管径的管道称为大管径管道。以dn100柔性铸铁排水管为例,此管每根重约95kg,管径更大的,重量更大,导致施工安装困难。根据目前现有的安装技术,常用人工以麻绳提升管道的方式,此方法安装费时费力,效率不高,且安装后管道容易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室内大管径管道运送定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建筑工程用室内大管径管道运送定位装置,包括运送车、举升机构和定位机构,运送车包括车底板,车底板的下端通过车底架连接有运送车轮,车底板的上端连有第一举升液压缸;

举升机构包括举升支撑架,举升支撑架通过第一螺栓与车底板连接,举升支撑架上连接有举升叉组件,第一举升液压缸与举升叉组件相连,举升支撑架侧后端的车底板上设置有电动液压泵,电动液压泵与第一举升液压缸相连;

定位机构包括支撑架定位组件和两个第一支架,两个第一支架分别设置在举升支撑架的左前端和右前端,第一支架包括第一下支柱,第一下支柱通过第一转轴组件与车底板相连,第一下支柱的上端开设有第一插槽,第一插槽内插接有第一上支杆,第一上支杆的上端连接有第一弧形托板;

支撑架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杆,第一定位杆垂直连接在举升支撑架的后端,第一定位杆通过第二转轴组件连接第一卡接杆。

优选的,所述车底板呈方形板状,车底架包括车轮撑架,车轮撑架的左端连有两个车轮撑杆,车轮撑架的右端连有两个车轮撑杆,运送车轮有四个,每个车轮撑杆上连有一个运送车轮。

优选的,所述举升支撑架呈倒u形杆状,举升支撑架的前端通过第一斜支杆与车底板相连,举升支撑架的后端通过第二斜支杆与车底板相连;

举升支撑架的下端部上连有第一外垫环,第一外垫环上设置有螺纹孔,第一螺栓的螺杆螺旋连接在螺纹孔内。

优选的,所述举升支撑架的内端面上开设有第一竖向凹槽,举升叉组件包括前叉杆,前叉杆后端连接举升叉连接杆,举升叉连接杆的端部连接有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卡接在第一竖向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电动液压泵的外端设置有第一外保护壳,第一外保护壳上端设有第二外保护壳,第二外保护壳内设有第一蓄电池。

优选的,所述第一外保护壳内设置有第一绕线轮,电动液压泵上连接有第一电线,第一电线可缠绕在第一绕线轮上;第二外保护壳上开设有第一穿线孔,第一电线可穿过第一穿线孔与第一蓄电池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组件包括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下端连有第一轴连接杆,第一轴连接杆的下端连有第二外垫环,第二外垫环通过第二螺栓与车底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上支杆的侧端连接两个第三斜支杆,两个第三斜支杆分别连接在第一上支杆的前后两端,第三斜支杆的上端与第一弧形托板固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接杆呈长方形杆状,第一卡接杆的后部上开设有用于卡接在移动脚手架上的第一卡接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支架包括第一下支柱和第一上支杆,第一下支柱和第一上支杆插接,可制作不同高度的第一上支杆,以支撑不同高度的大管径管道,实用性强。为了增加大管径管道运送定位装置的稳定性,充分利用建筑工地的脚手架定位稳定性,设置了第一卡接杆,第一卡接杆通过第一卡接槽卡接在脚手架上,防止整个运送定位装置移动,增加了运动装置整体的稳定性,防止运送定位装置晃动,避免因晃动引起的大管径管道砸落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整体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建筑工程用室内大管径管道运送定位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运送车和举升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支架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是第一支架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用室内大管径管道运送定位装置,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1至图4,一种建筑工程用室内大管径管道运送定位装置,包括运送车1、举升机构2和定位机构。运送车1包括车底板11,车底板11下端通过车底架12连接有运送车轮13,车底板11上端连有第一举升液压缸111。

举升机构2包括举升支撑架21,举升支撑架21通过第一螺栓与车底板11连接,举升支撑架21上连接有举升叉组件22,第一举升液压缸111与举升叉组件22相连。

举升支撑架21侧后端的车底板11上设置有电动液压泵14,电动液压泵14与第一举升液压缸111相连。

定位机构包括支撑架定位组件3和两个第一支架4,两个第一支架4分别设置在举升支撑架21的左前端和右前端,第一支架4包括第一下支柱41,第一下支柱41通过第一转轴组件42与车底板11相连,第一下支柱41的上端开设有第一插槽43,第一插槽43内插接有第一上支杆44,第一上支杆44的上端连接有第一弧形托板45。

支撑架定位组件3包括第一定位杆31,第一定位杆31垂直连接在举升支撑架21的后端,第一定位杆31通过第二转轴组件32连接第一卡接杆33。

车底板11呈方形板状,车底架12包括车轮撑架121,车轮撑架121的左端连有两个车轮撑杆122,车轮撑架121的右端连有两个车轮撑杆122,运送车轮13有四个,每个车轮撑杆122上连有一个运送车轮13。

举升支撑架21呈倒u形杆状,举升支撑架21的前端通过第一斜支杆211与车底板11相连,举升支撑架21的后端通过第二斜支杆212与车底板11相连。为了增加推动的方便性,可在举升支撑架21的后端设置有推杆把手。

举升支撑架21的下端部上连有第一外垫环213,第一外垫环213上设置有螺纹孔,第一螺栓的螺杆螺旋连接在螺纹孔内。

举升支撑架21的内端面上开设有第一竖向凹槽214,举升叉组件22包括前叉杆221,前叉杆221后端连接举升叉连接杆222,举升叉连接杆222的端部连接有第一限位块223,第一限位块223卡接在第一竖向凹槽214内。

电动液压泵14的外端设置有第一外保护壳15,第一外保护壳15上端设有第二外保护壳16,第二外保护壳16内设有第一蓄电池17。

第一外保护壳15内设置有第一绕线轮,电动液压泵14上连接有第一电线,第一电线可缠绕在第一绕线轮上。第二外保护壳上16开设有第一穿线孔,第一电线可穿过第一穿线孔与第一蓄电池17相连。

第一转轴组件42包括第一转动轴421,第一转动轴421下端连有第一轴连接杆422,第一轴连接杆422的下端连有第二外垫环423,第二外垫环423通过第二螺栓与车底板11连接。

第一上支杆44的侧端连接两个第三斜支杆46,两个第三斜支杆46分别连接在第一上支杆44的前后两端,第三斜支杆46的上端面与第一弧形托板45的下端面固连。

第一卡接杆33呈长方形杆状,第一卡接杆33的后部上开设有用于卡接在移动脚手架上的第一卡接槽34。

实施例1,上述建筑工程用室内大管径管道运送定位装置在运送时,控制第一举升液压缸111回缩,将需要运送的大管径管道搬运到举升叉组件22的前叉杆221上,推动举升支撑架21或者支撑架定位组件3或者推杆把手,将整个运送定位装置运送到指定位置。

实施例2,运送定位装置运送大管径管道到指定位置后,当运送定位装置附近有电源时,使用第一电线直接连接电源为电动液压泵14供电。当附近没有电源时,第一电线可穿过第一穿线孔与第一蓄电池17相连,第一蓄电池17为电动液压泵14供电。电动液压泵供电后,第一举升液压缸111举升,将大管径管道提升到一定高度,将倾倒的第一支架4扶正,可设置第一转轴组件42的旋转角度为90°,避免第一支架4旋转角度过大易倾倒。然后第一举升液压缸111下降一定高度,使得大管径管道与第一弧形托板45相接处,使得整个大管径管道由两个第一支架4和多个前叉杆221支撑,大管径管道的支撑更稳定可靠。

实施例3,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支架4包括第一下支柱41和第一上支杆44,第一下支柱41和第一上支杆44插接,可制作不同高度的第一上支杆44,以支撑不同高度的大管径管道,实用性强。为了增加大管径管道运送定位装置的稳定性,充分利用建筑工地的脚手架定位稳定性,设置了第一卡接杆33,第一卡接杆33通过第一卡接槽34卡接在脚手架上,防止整个运送定位装置移动,增加了运动装置整体的稳定性,防止运送定位装置晃动,避免因晃动引起的大管径管道砸落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整体的安全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