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83504发布日期:2020-07-07 14:13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活动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动车,特别是一种用以承载物品的活动车。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仓储厂房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且物流相关厂商为了加速商品输送速度,于单一厂房中置放的商品也日益增加。相关业者为了加速商品的拿取速度,大多会于厂房中配置多台自动导引车(automatedguidedvehicle)及堆高机等设备。然,现有常见的自动导引车大多不具备升降的功能,为此,造成相关人员使用上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活动车,主要用以改善现有自动导引车,不具有升降功能,而造成相关人员使用上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其中一个实施例是一种活动车,其包含:一车本体,其设置多个活动轮;一驱动装置,其设置于车本体,驱动装置连接多个活动轮,驱动装置能驱动多个活动轮,以使车本体行走;至少一升降装置,其设置于车本体,升降装置包含:两个升降模块,各组升降模块包含:一导引块,其具有一导引面,导引块能相对于车本体线性移动;一连动构件,其连接两个导引块,连动构件能使两个导引块相对于车本体彼此相互靠近地移动或是彼此相互远离地移动;一承载台,其包含一承载本体及至少两个升降导引构件,承载本体连接两个升降导引构件,两个升降导引构件分别抵靠于两个导引块的导引面;一处理装置,其电性连接驱动装置及升降装置;其中,当升降装置被驱动,而连动构件带动两个导引块相对于车本体彼此相互靠近地移动或彼此相互远离地移动时,两个升降导引构件将分别被相对应的导引块推抵,而各个升降导引构件将沿相对应的导引块的导引面移动,借此两个升降导引构件将使承载本体相对于车本体上升或下降。

优选地,各个导引面为弧面,升降导引构件包含一导引滚轮;各个导引块相对于车本体移动时,导引块能推抵相对应的导引滚轮,而导引滚轮能沿相对应的导引面滚动。

优选地,各个升降模块包含:一基座,其固定设置于车本体;一转轴,其枢接于基座;一齿条齿轮,其固定于转轴,齿条齿轮与连动构件相连接;一从动齿轮,其固定于转轴;转轴、齿条齿轮及从动齿轮能一同旋转;一滑车,其能线性活动地设置于基座,滑车的一端设置有导引块,滑车的另一端设置有一齿状结构,齿状结构能与齿条齿轮相互咬合;其中,连动构件为链条,从动齿轮被连动构件带动而旋转时,齿条齿轮将与齿状结构相互作动,而使滑车相对于基座沿线性移动。

优选地,活动车还包含多个止挡结构,各个止挡结构邻近于滑车设置,且各个止挡结构位于滑车的动作路径上,而各个止挡结构用以限制相邻的滑车的活动范围。

优选地,导引块相反于车本体的一侧,区隔有导引面、一置放面、一第一连接面及一第二连接面,置放面为没有曲率的平面,第一连接面连接置放面及导引面,第一连接面为圆弧面,第二连接面连接导引面及滑车,第二连接面为圆弧面;当导引块相对于车本体线性移动时,导引滚轮将依序沿滑车、第二连接面、导引面、第一连接面移动至置放面,或者,导引滚轮将依序沿置放面、第一连接面、导引面及第二连接面移动至滑车。

优选地,各个升降模块的基座还设置有一第一限位结构,滑车面对基座具有一第二限位结构;滑车相对于基座移动时,第二限位结构及第一限位结构能相互配合,以限制滑车相对于基座线性移动。

优选地,活动车还包含一升降驱动装置及一同动装置,升降驱动装置包含一升降马达;同动装置包含一连动杆及一连动齿轮,连动杆与升降马达相连接,升降马达能带动连动杆旋转,连动齿轮固定于连动杆;连动构件为单一链条;连动构件同时与连动齿轮、两个升降模块分别包含的从动齿轮相互咬合;其中,当升降马达带动连动杆及固定于其上的连动齿轮旋转时,连动构件能带动两个升降模块分别包含的从动齿轮向彼此相反的方向旋转,而两个升降模块的滑车将向彼此相互靠近的方向或是彼此相互远离的方向线性移动。

优选地,升降装置还包含一导轮模块,导轮模块包含多个导轮,连动构件同时与连动齿轮、两个升降模块分别包含的从动齿轮及多个导轮相互咬合。

优选地,基座包含一底板及两个固定墙,两个固定墙固定于底板,且两个固定墙彼此相面对地设置;固定有齿条齿轮及从动齿轮的一转轴枢接于两个固定墙;各个导轮模块包含两个导轮组件,各个导轮组件包含多个导轮及一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固定于基座的其中一个固定墙,各个支撑结构枢接有至少一个导轮。

优选地,同一个升降装置的其中一个升降模块的从动齿轮及连动齿轮是对应位于连动构件的内侧,而另一个升降模块的从动齿轮则是对应位于连动构件的外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活动车,透过升降装置的设计,可以让活动车具有升降功能,而可便于相关人员使用。

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附图仅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车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车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车未设置有承载台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车未设置有承载台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车的车本体、升降装置及同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车的单一个升降装置、升降驱动装置及同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车的单一个升降装置、升降驱动装置及同动装置未设置有连动构件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车的单一个升降装置、升降驱动装置及同动装置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车的单一个升降装置、升降驱动装置及同动装置的另一视角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11、12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车的单一个升降模块及升降导引构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车的单一个升降装置、升降驱动装置及同动装置的侧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车的承载台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车的单一个升降装置、升降驱动装置及同动装置的另一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于以下说明中,如有指出请参阅特定图式或是如特定图式所示,其仅是用以强调于后续说明中,所述及的相关内容大部份出现于该特定图式中,但不限制该后续说明中仅可参考所述特定图式。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车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活动车未设置承载台40的俯视图,图3为活动车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图2的俯视图。活动车100包含一车本体10、一驱动装置20、两个升降装置30、一承载台40、一升降驱动装置50及一同动装置60。本实用新型的活动车100适用于载运各式物品,而活动车100可应用于物流仓储厂房中、半导体生产厂房等。

车本体10包含一底板11及四个挡墙12,底板11与多个挡墙12共同形成一容置槽10a。其中两个彼此相面对地设置的挡墙12,分别枢接有多个活动轮13,而多个活动轮13能使车本体10于地面移动。在实际应用中,底板11的尺寸、外型等可依据需求变化,车本体10包含的挡墙12的数量,也可依据需求变化,不以图中所示为限。

驱动装置20设置于车本体10,且驱动装置20位于容置槽10a中。驱动装置20与多个活动轮13相连接,而驱动装置20能驱动活动轮13作动,据以使车本体10于地面行走。

如图2至图4所示,在实际应用中,驱动装置20例如可以是包含有一活动马达21、至少一第一驱动齿轮22、一驱动杆23、第二驱动齿轮24及至少一驱动链条25。活动马达21的一转轴211设置有第一驱动齿轮22,驱动杆23设置有第二驱动齿轮24,第一驱动齿轮22与第二驱动齿轮24透过驱动链条25相连接。驱动杆23的两端连接两个活动轮13。

当活动马达21运作时,转轴211将带动第一驱动齿轮22旋转,第一驱动齿轮22将通过驱动链条25带动第二驱动齿轮24及驱动杆23转动,借此,与驱动杆23相连接的活动轮13将对应转动,而活动车100将据以于地面移动。在实际应用中,第一驱动齿轮22、第二驱动齿轮24、驱动链条25的数量不以图中所示为限,可依据实际需求加以变化。

如图4所示,驱动杆23可以是透过齿轮及多个连动链条26,带动设置于同一挡墙12的其余活动轮13。关于驱动装置20驱动多个活动轮13的方式,不以上述说明为限,在不同的应用中,任何可以驱动活动轮13的方式皆属于本实施例的实施的范围。

在本实施例的图中,以车本体10设置有8个活动轮13为例,但活动轮13的数量不以此为限,其可以依据需求变化。驱动装置20的数量亦不以单一个为限,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多个活动轮13也可以是分别不同的驱动装置20驱动。

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车100的车本体10、两个升降装置30、升降驱动装置50及同动装置60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俯视图。两个升降装置30、升降驱动装置50及同动装置60设置于车本体10,且升降装置30、升降驱动装置50及同动装置60位于容置槽10a中。

两个升降装置30与同动装置60相连接,同动装置60与升降驱动装置50相连接,而升降驱动装置50能通过同动装置60,同时带动两个升降装置30作动。两个升降装置30与承载台40(如图1及图2所示)相连接。当两个升降装置30作动时,两个升降装置30将共同使承载台40向远离车本体10的方向移动,或是共同使承载台40向靠近车本体10的方向移动。

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以活动车100具有单一个升降驱动装置50为例,但升降驱动装置50的数量不以单一个为限,在不同的应用中,活动车100也可以包含有两个升降驱动装置50,而单一个升降驱动装置50对应控制单一个升降装置30。

请一并参阅图6至图8,图7及图8显示为单一个升降装置30、升降驱动装置50及同动装置60的局部示意图。单一个升降装置30包含:两个升降模块31、一导轮模块32及一连动构件33。导轮模块32设置于两个升降模块31之间,连动构件33同时连接两个升降模块31、导轮模块32及同动装置60。其中,连动构件33为单一条链条。当升降驱动装置50驱动同动装置60作动时,同动装置60将能通过连动构件33,带动两个升降模块31作动,从而使与两个升降模块31所连接的承载台40(如图1及图2所示),能向靠近或远离车本体10的方向移动。

升降驱动装置50可以包含有一升降马达51、至少一升降驱动齿轮52及至少一升降驱动链条53,升降驱动齿轮52固定于升降马达51的一转轴511。于本实施例的图式中,以升降驱动装置50具有两个升降驱动齿轮52及两条升降驱动链条53为例,但升降驱动齿轮52及升降驱动链条53的数量不以图中所示为限。

同动装置60可以包含有一连动杆61、至少一同动齿轮62、两个连动齿轮63,同动齿轮62固定于连动杆61,且同动齿轮62邻近于升降驱动齿轮52设置。连动齿轮63固定于连动杆61,两个连动齿轮63设置于连动杆61的两端,而两个连动齿轮63对应邻近于两个升降装置30设置。

各连动齿轮63与各升降驱动齿轮52透过一升降驱动链条53相连接。当升降马达51被驱动时,转轴511将带动升降驱动齿轮52旋转,升降驱动齿轮52旋转后,将通过升降驱动链条53带动同动齿轮62旋转,从而带动连动杆61转动;连动杆61转动时,设置于连动杆61的连动齿轮63将随连动杆61一同旋转。

请一并参阅图7至图10,图9、10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车的单一个升降装置30的两个升降模块31及导轮模块32的分解示意图。各个升降模块31包含:一基座311、一转轴312、一齿条齿轮313、一从动齿轮314及一滑车315。

基座311包含一底板3111及两个固定墙3112,两个固定墙3112固定于底板11,且两个固定墙3112彼此相面对地设置。转轴312的两端枢接于两个固定墙3112,转轴312能相对于固定墙3112旋转。齿条齿轮313及从动齿轮314固定于转轴312,而转轴312旋转时,齿条齿轮313及从动齿轮314能随转轴312同步旋转。

滑车315可滑动地设置于基座311。在实际应用中,底板3111可以是设置有一第一限位结构316,滑车315面对底板3111的一侧可以对应设置有一第二限位结构317,第一限位结构316能与第二限位结构317相互嵌合;当滑车315被带动而相对于底板3111滑动时,透过第一限位结构316及第二限位结构317的相互嵌合,滑车315将被限制相对于底板3111线性移动,亦即,滑车315相对于底板3111滑动时,滑车315大致是沿一直线移动。

需说明的是,如图9所示,于本实施例中,以第一限位结构316呈凸条状,而第二限位结构317呈凹槽状为例,但第一限位结构316及第二限位结构317的外型不以此为限,任何可以用来限制滑车315相对于底板3111线性滑动的结构,皆属于本实施例可具体实施的范围。举例来说,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316也可以呈现为凹槽状,而第二限位结构317则可以对应呈现为凸条状。

滑车315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一齿状结构3151,齿状结构3151与齿条齿轮313相互咬合。由于齿状结构3151与齿条齿轮313相互咬合,因此,当齿条齿轮313旋转时,滑车315将被带动而相对于底板3111线性移动。滑车315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一导引块3152,导引块3152具有一导引面3152a,所述导引面3152a形成于导引块3152相反于底板3111的一侧。当滑车315被带动而相对于底板3111移动时,导引块3152将随滑车315一同移动。

请复参图4,在实际应用中,各个升降装置30还可以包含三个止挡结构34。三个止挡结构34彼此间隔地固定设置于车本体10,且两个升降模块31固定设置于三个止挡结构34的间隔之间,而各个升降模块3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止挡结构34。各个止挡结构34设置于相邻的升降模块31的滑车315(如图5所示)的动作路径上,而各个止挡结构34是用来限制滑车315的活动范围。在实际应用中,各个止挡结构34例如可以是具有弹性的构件,但不以此为限。关于止挡结构34的外型、设置位置等,于此不加以限制,任何可以用来限制滑车315的移动范围的构件皆属于本实施例可具体实施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11及图12,图11、1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车的单一个升降模块31与单一个升降导引构件42(于后详述)的活动示意图。如图11所示,由于齿条齿轮313与从动齿轮314是通过转轴312相连接,因此,当升降模块31的从动齿轮314顺时针旋转时,齿条齿轮313将同步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而与齿条齿轮313相互咬合的齿状结构3151,将带动滑车315相对于底板3111,沿一线性方向向图11的左边方向移动。当滑车315相对于底板3111沿线性方向移动时,原本抵靠于导引块3152的导引滚轮422(于后详述),将随导引块3152的导引面3152a移动,而支撑臂421(于后详述)将向远离底板3111的方向移动。相对地,在图12所示的状态中,若齿条齿轮313及从动齿轮314被驱动,而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滑车315则将被带动,而向图12的左侧方向移动。

请一并参阅图8至图10及图13,图1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车的单一个升降装置30与同动装置60的侧视图。如图9所示,导轮模块32可以包含:两组导轮组件32a,各组导轮组件32a包含至少一导轮321及一支撑结构322;导轮321枢设于支撑结构322。两组导轮组件32a的两个支撑结构322,固定于其中一个升降模块31的其中一个固定墙3112,而设置于支撑结构322的导轮321则是邻近相对应的升降模块31的从动齿轮314设置。

如图13所示,为单一链条的连动构件33绕过同动装置60的连动齿轮63、两个升降模块31的两个从动齿轮314及导轮模块32的导轮321。当连动齿轮63转动时,连动构件33将会带动其所连接的从动齿轮314及导轮321旋转,且两个升降模块31的两个从动齿轮314被连动构件33带动时,将分别向不同的方向旋转。

更具体来说,连动齿轮63及其中一个升降模块31的从动齿轮314对应位于链条(连动构件33)所围成的区域内,另一个升降模块31的从动齿轮314则对应位于链条(连动构件33)所围成的区域外;换句话说,同一个升降装置30的其中一个升降模块31的从动齿轮314与连动齿轮63对应位于链条(连动构件33)的内侧,而同一个升降装置30的另一个升降模块31的从动齿轮314则对应位于链条(连动构件33)的外侧。如此,当链条(连动构件33)作动时,位于链条(连动构件33)所围成的区域内的连动齿轮63及从动齿轮314,将会向同一方向旋转,而位于链条(连动构件33)所围成的区域外的从动齿轮314,则会向相反方向旋转。举例来说,当图13中的连动齿轮63逆时针旋转时,位于链条(连动构件33)所围成的区域内的从动齿轮314(对应位于图13的最左侧),将同样逆时针旋转,而位于链条(连动构件33)所围成的区域外的从动齿轮314(对应位于图13的中央)则会顺时针旋转。

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指的导轮模块32,用来辅助连动构件33可以更顺畅地同时带动连动齿轮63及两个升降模块31的从动齿轮314旋转,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导轮模块32包含的导轮组件32a的数量,及各组导轮组件32a的导轮321的数量,不以图中所示为限。

请一并参阅图9及图13,当连动齿轮63转动时,连动构件33将带动两个升降模块31的两个从动齿轮314转动,而与各个从动齿轮314相连接的齿条齿轮313将同步旋转。由于齿条齿轮313与齿状结构3151相互咬合,因此,齿条齿轮313旋转时,滑车315将被驱动而相对于底板3111滑动。如图13所示,由于连动构件33会带动两个升降模块31所包含的两个齿条齿轮313向相反方向旋转,因此,两个升降模块31的两个滑车315将会被带动而向彼此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或是向彼此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14,图1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车的承载台40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承载台40包含一承载本体41、四个升降导引构件42及多个限位构件43。四个升降导引构件42及多个限位构件43固定于承载本体41的同一侧。各个升降导引构件42包含一支撑臂421及一导引滚轮422。各支撑臂421的一端固定于承载本体41。导引滚轮422枢接于支撑臂421相反于承载本体41的一端,且导引滚轮422能相对于支撑臂421旋转。如图2、图5、图11及图12所示,当承载台40固定设置于车本体10时,四个升降导引构件42将对应四个升降模块31设置,而四个导引滚轮422将对应抵靠于四个升降模块31的导引块3152。

多个限位构件43是用以限制承载台40相对于车本体10的移动方向,而使承载台40相对于车本体10移动时,是沿一铅直路径移动。各个限位构件43的外型及其设置位置可以是依据需求设计,不以图中所示为限。

请一并参阅图13及图15,当两个滑车315被连动构件33带动而向彼此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时,抵靠于两个滑车315的升降导引构件42的导引滚轮422,将沿导引块3152的导引面3152a移动,而两个升降导引构件42将向远离车本体10的方向移动,借此,与升降导引构件42相连接的承载台40(如图1所示),将向远离车本体10的方向升起。相反地,当连动构件33带动两个升降模块31的两个滑车315,向彼此远离的方向移动时,两个升降导引构件42的导引滚轮422将沿相对应的导引面3152a移动,借此,与两个升降导引构件42连接的承载台40将向靠近车本体10的方向下降。

如图9、图11及图12所示,在实际应用中,导引块3152的导引面3152a可以是弧面,更具体来说,导引面3152a可以是圆弧面,如此,当升降导引构件42的导引滚轮422沿着导引面3152a滚动时,承载台40将会更缓和地向靠近或远离车本体10的方向下降或上升。

当本实用新型的活动车100应用于仓储系统中,而活动车100用来载重物(例如是总重量约为1公吨的物品)时,透过上述使各导引块3152的导引面3152a呈弧面的设计,将可以使承载有重物的承载台40能够更缓和地相对于车本体10上升或下降,而可大幅降低重物相对于承载台40移动的机率。

如图11及图12所示,值得一提的是,导引块3152相反于底板3111的一侧,区隔有所述导引面3152a、一置放面3152b、一第一连接面3152c及一第二连接面3152d,置放面3152b为没有曲率的平面,第一连接面3152c连接置放面3152b及导引面3152a,第一连接面3152c为圆弧面,第二连接面3152d连接导引面3152a及滑车315,第二连接面3152d为圆弧面;当导引块3152相对于车本体10线性移动时,导引滚轮422将依序沿滑车315、第二连接面3152d、导引面3152a、第一连接面3152c移动至置放面3152b,或者,导引滚轮422将依序沿置放面3152b、第一连接面3152c、导引面3152a及第二连接面3152d移动至滑车315。透过呈现为圆弧面的第一连接面3152c及第二连接面3152d的设计,导引滚轮422于导引块3152上滚动时,将不会有震动的问题,而导引滚轮422将会平顺地于导引块3152上滚动。

承上,相对来说,若导引面3152a未设计有呈圆弧面的第一连接面3152c及第二连接面3152d,而导引面3152a与置放面3152b的连接处或导引面3152a与滑车315的连接处,形成有尖角或是明显的棱线,则导引滚轮422于导引块3152上滚动时,导引滚轮422通过连接处时,导引滚轮422将会发生明显地震动的状况,而承载台40承载的物品亦将随之震动,为此,可能造成承载台40上的物品掉落或是歪斜等问题。是以,透过呈圆弧面的第一连接面3152c及第二连接面3152d的设计,将可大幅降低承载台40于升降过程中,承载台40发生震动的问题,从而可以大幅提升承载台40承载物品时的稳定度。

需特别强调的是,当承载台40承载重物(例如是一公吨以上的物品)时,若是承载台40于升降过程中发生震动问题,则可能导致承载台40承载的重物的重心偏离原本预定的位置,从而可能导致重物及活动车100翻覆。因此,在活动车100应用于承载重物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连接面3152c及所述第二连接面3152d的设计,将可大幅降低重物及活动车100翻覆的可能性。

请复参图1,在实际应用中,活动车100还可以包含有一处理装置70,处理装置70例如是包含有电路板、微处理器、无线传输单元等,处理装置70电性连接驱动装置20及升降驱动装置50,而处理装置70能控制活动马达21,以使活动车100于地面行走,且处理装置70也能控制升降驱动装置50,以使承载台40升起或下降。处理装置70可以以无线的方式(例如是蓝牙、wifi等)连接外部的电子装置,而相关人员可以透过所述电子装置控制活动车100于地面活动,或控制活动车100的承载台40升降。

在不同的应用中,处理装置70可以内建有地图信息,而处理装置70能依据地图信息,控制活动车100沿预定的路径移动;另外,活动车100也可以包含有多个传感器(图未示),处理装置70电性连接多个传感器,而处理装置70能与多个传感器相互配合,借此,活动车100得以自行侦测周围环境,并自行规划活动路径,亦即,活动车100可以是具有自动导引车(automatedguidedvehicle)所具有的功能。

另外,活动车100除了包含有处理装置70外,活动车100还包含有可充电式电池及充电插座,而相关人员或是设备,可以通过充电插座,对电池进行充电;当然,在不同的应用中,活动车100也可以包含有无线充电的相关装置,而电池也可以以无线的方式进行充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活动车具有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制造成本低等优点,且承载台可以依据使用者需求升起或下降,而可便于使用者搬运物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