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电梯动力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09454发布日期:2020-09-04 14:12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压电梯动力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动力单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压电梯动力单元。



背景技术:

液压动力单元用作供油装置,它通过外部的管路系统与数个液压油缸相连以控制多组阀门动作。油箱、油泵和蓄能器组成独立的密闭的动力油源系统。油站可以配备plc控制系统,它控制所有的内部液压功能并产生信号与控制室交换。控制元件如液压伺服阀直接安装在液压油缸上,通过此阀把高压油压进油缸,或者从其中放出高压油。在常态下,油泵向系统供油,自动保持系统额定压力,通过控制阀的闭锁,实现阀门在任意位置下的保位功能;在工作状态下,液压执行器受控于电磁阀,系统指令信号使电磁阀动作,控制油压和蓄能器的能量释放,进而控制油缸滑阀,通过机械传动机构驱动阀门,实施快速关闭、正常启闭和试验控制。传统的液压电梯动力单元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难以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现有的液压电梯动力单元运行安全舒适,稳定可靠,运行安静,但其并没有解决不便于固定信号处理设备、不便于拆卸维修,以及在动力单元工作过程中由于箱体的振动导致装置产生噪音、影响运行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液压电梯动力单元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压电梯动力单元,解决了不便于固定信号处理设备、不便于拆卸维修,以及在动力单元工作过程中由于箱体的振动导致装置产生噪音、影响运行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液压电梯动力单元,包括:底座、箱体、顶板、安装在顶板顶端的固定机构和安装在底座底端的减震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框和螺杆,所述固定框安装在顶板的顶端,所述固定框的内表面设有轴承一,所述轴承一的内表面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另一端安装有轴承二,所述轴承二安装在固定框的内表面,所述螺杆的顶端安装有转轮,所述转轮的外表面安装有手柄,所述螺杆的外表面安装有滑块一,所述滑块一的外表面安装有耳片一,所述耳片一与连杆一相连接,所述连杆一的另一端与耳片三相连接,所述耳片三安装在滑板的前端,所述滑板的后表面安装有橡胶垫,所述耳片三的底端与连杆二相连接,所述连杆二的另一端与耳片二相连接,所述耳片二安装在滑块二的外表面,所述滑块二安装在螺杆的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支撑板和套筒,所述支撑板安装在底座的底端,所述支撑板的底端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外表面与套筒相连接,所述套筒安装在底板的顶端,所述套筒的外表面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与底板相连接,所述弹簧的顶端与支撑板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安装在箱体的顶端,所述箱体的顶端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端安装有信号处理设备,所述顶板的顶端的另一侧安装有控制箱。

优选的,所述轴承一的规格与轴承二的规格相同,所述耳片一的规格尺寸、耳片三的规格尺寸与耳片二的规格尺寸均相同,所述连杆一的长度与连杆二的长度相同,所述橡胶垫的长度与滑板的的长度相同,所述橡胶垫的高度与滑板的高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滑块一的前端设有螺纹孔一,所述螺纹孔一与螺杆的一端的螺纹相连接,所述滑块二的前端设有螺纹孔二,所述螺纹孔二与螺杆的另一端的螺纹相连接,所述螺纹孔一内的螺纹与螺纹孔二镍的螺纹的旋转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固定框的两侧设有通孔一和通孔二,所述通孔一与轴承一通过过盈连接,所述通孔二与轴承二通过过盈连接,所述滑块一和耳片一通过焊接连接,所述耳片二与滑块二通过焊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轮的轴线与螺杆的轴线重合,所述螺杆的轴线与手柄的轴线平行,所述螺杆与轴承一通过过盈连接,所述螺杆与轴承二通过过盈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杆与套筒通过滑动连接,所述滑杆的截面尺寸与套筒的内表面截面尺寸相同,所述弹簧与套筒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滑杆的轴线与套筒的轴线重合。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电梯动力单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压电梯动力单元,通过转动手柄,手柄的转动带动转轮的转动,转轮的转动带动螺杆的转动,螺杆的转动带动滑块一和滑块二移动,滑块一和滑块二的移动方向相反,滑块一和滑块二的移动带动耳片一和耳片二的移动,耳片一和耳片二的移动带动连杆一和连杆二的移动,使连杆一与连杆二推动滑板的移动,使物体被夹在橡胶垫和固定框之间,从而实现了便于安装和拆卸信号处理设备的功能。

当在工作过程中,由于装置的运行导致装置的振动,箱体的振动带动底座的移动底座的移动带动支撑板的移动,支撑板的移动带动滑杆的移动,使滑杆在套筒的内部移动,使支撑板沿套筒的轴线移动,同时支撑板挤压弹簧,使弹簧产生反弹的力,从而使箱体的振动幅度减小,从而实现了减震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电梯动力单元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动力单元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动力单元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固定机构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减震机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底座,2、箱体,3、顶板,4、信号处理设备,5、控制箱,6、轴承一,7、螺杆,8、滑块一,9、耳片一,10、连杆一,11、滑板,12、耳片三,13、橡胶垫,14、固定框,15、连杆二,16、耳片二,17、滑块二,18、轴承二,19、转轮,20、手柄,21、底板,22、套筒,23、弹簧,24、滑杆,25、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电梯动力单元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动力单元主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动力单元侧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固定机构立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减震机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液压电梯动力单元,包括:底座1、箱体2、顶板3、安装在顶板3顶端的固定机构和安装在底座1底端的减震机构,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框14和螺杆7,固定框14安装在顶板3的顶端,固定框14的内表面设有轴承一6,轴承一6的内表面安装有螺杆7,螺杆7的另一端安装有轴承二18,轴承二18安装在固定框14的内表面,螺杆7的顶端安装有转轮19,转轮19的外表面安装有手柄20,螺杆7的外表面安装有滑块一8,滑块一8的外表面安装有耳片一9,耳片一9与连杆一10相连接,连杆一10的另一端与耳片三12相连接,耳片三12安装在滑板11的前端,滑板11的后表面安装有橡胶垫13,耳片三12的底端与连杆二15相连接,连杆二15的另一端与耳片二16相连接,耳片二16安装在滑块二17的外表面,滑块二17安装在螺杆7的外表面。

减震机构包括支撑板25和套筒22,支撑板25安装在底座1的底端,支撑板25的底端安装有滑杆24,滑杆24的外表面与套筒22相连接,套筒22安装在底板21的顶端,套筒22的外表面安装有弹簧23,弹簧23的底端与底板21相连接,弹簧23的顶端与支撑板25相连接。

底座1安装在箱体2的顶端,箱体2的顶端安装有顶板3,顶板3的顶端安装有信号处理设备4,顶板3的顶端的另一侧安装有控制箱5。

轴承一6的规格与轴承二18的规格相同,耳片一9的规格尺寸、耳片三12的规格尺寸与耳片二16的规格尺寸均相同,连杆一10的长度与连杆二15的长度相同,橡胶垫13的长度与滑板11的的长度相同,橡胶垫13的高度与滑板11的高度相同。

滑块一8的前端设有螺纹孔一,螺纹孔一与螺杆7的一端的螺纹相连接,滑块二17的前端设有螺纹孔二,螺纹孔二与螺杆7的另一端的螺纹相连接,螺纹孔一内的螺纹与螺纹孔二镍的螺纹的旋转方向相反。

固定框14的两侧设有通孔一和通孔二,通孔一与轴承一6通过过盈连接,通孔二与轴承二18通过过盈连接,滑块一8和耳片一9通过焊接连接,耳片二16与滑块二17通过焊接连接。

转轮19的轴线与螺杆7的轴线重合,螺杆7的轴线与手柄20的轴线平行,螺杆7与轴承一6通过过盈连接,螺杆7与轴承二18通过过盈连接。

滑杆24与套筒22通过滑动连接,滑杆24的截面尺寸与套筒22的内表面截面尺寸相同,弹簧23与套筒22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滑杆24的轴线与套筒22的轴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电梯动力单元的工作原理如下:当需要固定零部件时,转动手柄20,手柄20的转动带动转轮19的转动,转轮19的转动带动螺杆7的转动,由于螺杆7与滑块一8通过螺纹连接,螺杆7与滑块二17通过螺纹连接,滑块一8与滑块二17旋转方向相反,从而螺杆7的转动带动滑块一8和滑块二17移动,滑块一8和滑块二17的移动方向相反,滑块一8和滑块二17的移动带动耳片一9和耳片二16的移动,耳片一9和耳片二16的移动带动连杆一10和连杆二15的移动,使连杆一10与连杆二15推动滑板11的移动,滑板11的移动带动橡胶垫13的移动,使物体被夹在橡胶垫13和固定框14之间,从而实现了便于安装和拆卸设备的功能;当在工作过程中,由于装置的运行导致装置的振动,箱体2的振动带动底座1的移动底座1的移动带动支撑板25的移动,支撑板25的移动带动滑杆24的移动,使滑杆24在套筒22的内部移动,使支撑板25沿套筒22的轴线移动,同时支撑板25挤压弹簧23,使弹簧23产生反弹的力,从而使箱体2的振动幅度减小,从而实现了减震的功能。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电梯动力单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转动手柄20,手柄20的转动带动转轮19的转动,转轮19的转动带动螺杆7的转动,螺杆7的转动带动滑块一8和滑块二17移动,滑块一8和滑块二17的移动方向相反,滑块一8和滑块二17的移动带动耳片一9和耳片二16的移动,耳片一9和耳片二16的移动带动连杆一10和连杆二15的移动,使连杆一10与连杆二15推动滑板11的移动,使物体被夹在橡胶垫13和固定框14之间,从而实现了便于安装和拆卸设备的功能。

2、当在工作过程中,由于装置的运行导致装置的振动,箱体2的振动带动底座1的移动底座1的移动带动支撑板25的移动,支撑板25的移动带动滑杆24的移动,使滑杆24在套筒22的内部移动,使支撑板25沿套筒22的轴线移动,同时支撑板25挤压弹簧23,使弹簧23产生反弹的力,从而使箱体2的振动幅度减小,从而实现了减震的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