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卸货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09515发布日期:2020-10-17 00:33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装卸货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货物输送辅助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装卸货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物流成为了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物流业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突出。在物流企业的运输配送环节中,货车作为一种陆路运输载体,在货物的内陆运输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货车一般分为大型货车和小型货车,大型货车通常配有尾板以方便装卸货物,而小型运输车辆装卸货时只能使用装卸货支架进行辅助。但是,传统地装卸货支架多呈三角支架,存在体积较大、不易携带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用于小型货车的装卸货支架体积较大,不易携带的问题,提供一种方便携带的可用于货车的装卸货支架。

一种装卸货支架,包括依次铺设的多块连接板,且每相邻的两块所述连接板通过一旋转轴线相互可转动地连接,各个所述旋转轴线相互平行;

每相邻的两块所述连接板中每块所述连接板面向另一块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均具有限位部,每相邻的两块所述连接板分别定义为第一连接板及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在绕所述旋转轴线沿第一方向相对所述第一连接板转动至自身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在平面位于同一平面的平铺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限位部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限位部相互抵接,以限制所述第二连接板绕所述旋转轴线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所述第一连接板转动的角度。

通过设置上述的装卸货支架,将装卸货支架的一端支撑在货车货厢的尾部,然后将装卸货支架的另一端支撑在地面上,且装卸货支架衔接于货厢尾部与地面之间,即位于半空中的多个连接板均处于平铺状态。同时,保证此时装卸货支架的上方放置重物时,重物会提供使相邻的两块连接板中的第二连接板b具有沿第一方向转动趋势的转矩,但是处于平铺状态的第二连接板b受其与第一连接板a之间限位部的限制不会继续沿第一方向转动,因此可对重物进行支撑,方便使用装卸货支架对货厢内的货物进行卸货。装卸货支架使用结束后,由于相邻的两块连接板可相对转动,因此在外力作用下解除第一连接板a与第二连接板b之间限位部的限制,使得整个装卸货支架可进行折叠,折叠后的装卸货支架占地面积减小,方便携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连接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以及衔接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的第一侧面,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所述第二端部绕一所述旋转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所述第一端部;

当所述第二连接板处于平铺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所述第二端部的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所述限位部相互抵接,且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所述第一侧面处于同一平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卸货支架还包括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所述第二端部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所述第一端部,以使所述第二连接板绕所述旋转轴线相对所述第一连接板可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端部设有第二凸起部,所述连接轴贯穿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部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凸起部沿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间隔布设,所述第二凸起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凸起部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连接板的所述第二端部对应所述第一凸起部开设有第一避位槽,每一所述连接板的所述第一端部对应所述第二凸起部还开设有第二避位槽;

所述第二连接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绕所述旋转轴线相对所述第一连接板转动的过程中还具有一折叠状态,当所述第二连接板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呈角度设置,且所述第一避位槽内壁抵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所述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避位槽内壁抵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所述第二凸起部,以限制所述第二连接板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连接板安装有多个滑轮,且每个所述滑轮的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一侧面,多个所述滑轮的转动轴线均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连接板均具有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

每一所述连接板均开设有多个贯穿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的安装孔,每一所述滑轮安装于对应的所述安装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连接板的所述第二侧面还设有至少两个磁吸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连接板上的多个所述安装孔均分为至少两组,至少两组所述安装孔沿所述连接板的排列方向间隔布设,且每组的多个所述安装孔均沿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均匀间隔布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装卸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装卸货支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装卸货支架的连接板与连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连接板和连接轴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装卸货支架10,包括多个连接板12。

多个连接板12依次铺设,且每相邻的两块连接板12通过一旋转轴线相互可转动地连接。其中,各个旋转轴线相互平行。

下面为了便于清楚介绍每相邻两块连接12之间的具体结构,将每相邻的两块连接板12分别定义为第一连接板12a和第二连接板12b。其中,第一连接板12a和第二连接板12b的定义并未对第一连接板12a和第二连接板12b两者之间的位置进行限定,例如第一连接板12a可为上一组相邻两块连接板12中的第二连接板12b,也可为下一组相邻两块连接板12中的第一连接板12a,图1和图2中的标号也仅仅表示其中一组相邻的第一连接板12a和第二连接板12b。

具体举例来说,当连接板12为三块,分别为依次连接的一号板、二号板及三号板,对于相邻的一号板和二号板,一号板是第一连接板12a,二号板是第二连接板12b,而对于相邻的二号板和三号板,二号板则是第一连接板12a,三号板是第二连接板12b。

每相邻的两块连接板12中每块连接板12面向另一块连接板12的一侧均具有限位部,第二连接板12b在绕旋转轴线沿第一方向相对第一连接板12a转动至自身所在平面与第一连接板12a所在平面位于同一平面的平铺状态时,第一连接板12a的限位部和第二连接板12b的限位部相互抵接,以限制第二连接板12b绕旋转轴线沿第一方向相对第一连接板12a转动的角度,即防止第二连接板12b绕旋转轴线继续沿第一方向相对第一连接板12a转动。

通过设置上述的装卸货支架,将装卸货支架的一端支撑在货车货厢的尾部,然后将装卸货支架的另一端支撑在地面上,且装卸货支架衔接于货厢尾部与地面之间,即位于半空中的多个连接板12均处于平铺状态。同时,保证此时装卸货支架的上方放置重物时,重物会提供使相邻的两块连接板12中的第二连接板12b具有沿第一方向转动趋势的转矩,但是处于平铺状态的第二连接板12b受其与第一连接板12a之间限位部的限制不会继续沿第一方向转动,因此可对重物进行支撑,方便使用装卸货支架对货厢内的货物进行卸货。装卸货支架使用结束后,由于相邻的两块连接板12可相对转动,因此在外力作用下解除第一连接板12a与第二连接板12b之间限位部的限制,使得整个装卸货支架可进行折叠,折叠后的装卸货支架占地面积减小,方便携带。

需要进行解释的是,上述的位于半空中的多个连接板12也是包括与地面直接接触的连接板12,而且对于不同高度的货厢,可以通过增加处于半空中的连接板12的数量,即在装卸货支架的位于首端或者尾端的连接板12上继续连接新的连接板12,从而延长整个装卸货支架的长度,以减小位于半空中的装卸货支架的坡度。

每相邻两块连接板12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互转动,且每块连接板12的转动可以为双向的。例如,以第一连接板12a为基准,第二连接板12b可以看作是绕旋转轴线分别沿第一方向以及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而且相邻的两块连接板12相互转动是具有一定的转动角度范围的,即沿第一方向和沿第二方向转动的范围,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确定的。

将转动角度范围转换成数值范围的话,第二连接板12b转动到平铺状态时所处位置可以看做是第二连接板12b转动范围的一个端点值,第二连接板12b沿第二方向转动到无法转动时,此时第二连接板12b所处的位置可以看作是第二连接板12b转动范围的另一个端点,转动角度范围就是这两个端点之间且包含两个端点值的范围。

此外,相邻的两块连接板12中第二连接板12b被第一连接板12a限制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无疑义的确定选择装卸货支架的设置方式,以确保重物放置于装卸货支架上时,各个相连的连接板12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转动。

请参阅图3及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连接板12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122和第二端部124,限位部位于的第一端部122和第二端部124,第一连接板12a的第二端部124绕旋转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连接板12b的第一端部122。

进一步地,装卸货支架还包括连接轴14,连接轴14穿设于第一连接板12a的第二端部124和第二连接板12b的第一端部122,以使第二连接板12b绕旋转轴线相对第一连接板12a可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部122设有第一凸起部121,第二端部124设有第二凸起部123,连接轴14贯穿第一凸起部121和第二凸起部123。

进一步地,第一凸起部121包括两个,两个第一凸起部121沿旋转轴线的方向间隔布设,第二凸起部123位于两个第一凸起部121之间。

实际应用中,第二凸起部123的数量为一个,第一凸起部121和第二凸起部123均沿旋转轴线的方向纵向延伸,而两个第一凸起部121分别位于第二凸起部123的相对两端。

具体地,两个第一凸起部121的纵向长度和一个第二凸起部123的纵向长度之和等于连接板12沿旋转轴线方向的长度。如此,连接轴14穿设第一凸起部121和第二凸起部123的结构类似于合页的结构。

同时,为了减小转动结构的体积,即第一凸起部121和第二凸起部123的体积,第一凸起部121和第二凸起部123的端部均进行了圆弧设计,对于相对转动的结构,为了方便设计,将转动的部分进行圆弧设计,可有效地减小转动结构的体积,如果采用多边形结构,第一凸起部121和第二凸起部123的转动范围会变大,从而导致转动结构的体积也增大。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相邻的连接板12可相对转动地连接,两块连接板12之间的连接结构还可以是其他的连接方式,只要能实现可相对转动即可。例如在第二凸起部123沿旋转轴线方向的两端设置两个半球状的卡接凸起,而两个第一凸起部121的朝向第二凸起部123的一端分别开设有可与卡接凸起配合的半球状的卡接槽,连接时卡接凸起会卡接在卡接槽内,且能实现两块连接板12相对转动。但是该方式实现的转动连接无法承受重量较大的货物,优选的还是通过连接轴14的方式进行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连接板12的第二端部124对应第一凸起部121开设有第一避位槽125;第二连接板12b沿第二方向绕旋转轴线相对第一连接板12a转动的过程中还具有一折叠状态,当第二连接板12b处于折叠状态,第二连接板12b与第一连接板12a呈角度设置,且第一避位槽125内壁抵接于第二连接板12b的第一凸起部121,以限制第二连接板12b沿第二方向转动。

进一步地,每一连接板12的第一端部122对应第二凸起部123还开设有第二避位槽127,当第二连接板12b处于折叠状态,第二避位槽127内壁抵接于第一连接板12a的第二凸起部123,以配合第一避位槽125限制第二连接板12b沿第二方向转动。

可以确定的是,如上述实施例所述,两个连接板12相对转动是具有一定的转动范围的,同样以第一连接板12a为基准,第二连接板12b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转动到一定程度,此处转动到折叠状态是沿第二方向转动,第二连接板12b的第一凸起部121与第一连接板12a的表面抵接,同时第一连接板12a的第二凸起部123与第二连接板12b的表面抵接,从而导致第二连接板12b无法继续沿该方向转动。

需要解释的是,实际应用时,可能因为制作误差或者安装误差,导致第二连接板12b的第一凸起部121与第一连接板12a的表面抵接时,第一连接板12a的第二凸起部123仍未与第二连接板12b抵接,或者第一连接板12a的第二凸起部123与第二连接板12b的表面抵接时,第二连接板12b的第一凸起部121仍未与第一连接板12a抵接,但此时第二连接板12b仍无法沿第二方向继续转动,也可以看做是第二连接板12b处于折叠状态。

而设置上述的第一避位槽125和第二避位槽127,也就是说将原本第一连接板12a上第一凸起部121抵接位置去掉一部分,以及将原第二连接板12b上第二凸起部123抵接的位置去掉一部分,使第二连接板12b可以继续沿第二方向转动一定角度,直到抵接于第一凸起部121和第二凸起部123分别抵接于第二避位槽127和第一避位槽125的内壁。当然,如上所述制作误差和安装误差导致的存在部分位置未抵接的情况,也可以看作是处于折叠状态。

如此,增大了第二连接板12b的转动范围,同时也使得第二连接板12b相对第一连接板12a沿第二方向转动到折叠状态时,第二连接板12b与第一连接板12a之间的角度更小,从而使得整个装卸货支架相邻的两块连接板12折叠后体积更小,进一步地提高便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连接板12还包括衔接于第一端部122和第二端部124的第一侧面126,当第二连接板12b处于平铺状态时,第一连接板12a的第二端部124的限位部抵接于第二连接板12b的第一端部122的限位部,第一连接板12a的第一侧面126与第二连接板12b的第一侧面126处于同一平面。

换而言之,上述的限位部就是指第一端部122和第二端部124的端面,而上述的凸起部及避位槽是在该端面上形成的。同时第二端部124和第一端部122抵接,且前第二连接板12b的第一侧面126处于同一平面,可就是第一连接板12a的第一侧面126与第二连接板12b的第一侧面126形成了一个平面,可以看作是来两块板拼接形成了一块更大的直板,以方便货物的运输。

进一步地,每一连接板12均具有与第一侧面126相对的第二侧面128,每一连接板12的第二侧面128还设有至少两个磁吸件16,且设置于同一连接板12上的至少两个磁吸件16沿旋转轴线的方向间隔布设。

具体地,磁吸件16为磁铁。如此,结合相邻的连接板12可相对转动,可将装卸货支架折叠呈如图1所示的结构,即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第二连接板12b均处于平铺状态。第一部分的连接板12均是设置在货车货厢内,且是通过磁铁吸附在货厢内,第二部分的连接板12就是指上述的位于半空中的连接板12,同时第一部分中连接第二部分的连接板12和第二部分中连接第一部分的连接板12是呈角度的,该角度在同样的货厢高度时可通过调节第二部分的连接板12的数量进行调节。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磁铁可以是只设置在部分连接板12上,毕竟磁铁的作用只是用于使得装卸货支架的第一部分吸附固定在货厢中,第一部分的连接板12的数量可根据情况进行增减。例如货厢高度较高,需要增加第二部分的连接板12的数量,对应则需要减少第一部分的连接板12的数量,而货箱高度较低时,则对应可增加第一部分的连接板12的数量。

当然,这些数量的变化是在保证第一部分与货厢的连接强度以及第二部分的坡度方便货物运输情况下进行改变的,在无法保证其中任一项时通常是需要增加组成整个装卸货支架的连接板12的数量。

也就是说至少存在部分连接板12是无需连接在货厢上的,这些连接板12也就无需设置磁铁,从而降低材料成本。但是为了方便以流水线的形式制作连接板12,通常每块连接板12制作成同样的更加方便,因此优选的每块连接板12都设置磁铁。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连接板12的第一侧面126均安装有多个滑轮18,且多个滑轮18的部分突出于第一侧面,多个滑轮18的转动轴线均平行于旋转轴线,货物在运输时可在滑轮18上滑动,省时省力,方便了货物的运输。

同时可以理解的是,多个滑轮18绕对应的平行旋转轴线的转动轴线可转动就是指所有的滑轮18是绕相互平行的转动轴线可转动的,而货物的输送方向就是垂直于转动轴线且平行于连接板12的第一侧面126的方向。

进一步地,每一连接板12均开设有多个贯穿第一侧面126和第二侧面128的安装孔,每一滑轮18安装于对应的安装孔内,且滑轮18突出于第一侧面126。

实际应用中,每一连接板12上的多个安装孔均分为至少两组,至少两组安装孔沿连接板12的排列方向间隔布设,且每组的多个安装孔均沿旋转轴线的方向均匀间隔布设。

连接板12大致呈长方体状,在此将其分为长宽高三个方向,所有连接板12是平行设置的,如图1所示,相邻的连接板12是两者沿其宽度方向的一端相互连接,也就是说上述的第一端部122和第二端部124是指该连接板12沿其宽度方向相对两端。

为了保证折叠之后的体积较小,在保证折叠后角度较小的情况,还可以尽可能的减小连接板12的宽度,即使得同样长度的装卸货支架折叠次数更多,因此实际应用中,由于宽度限制,每一连接板12上的安装孔通常分为两组,两组安装孔沿其宽度方向间隔布设。

同时结合上述的磁吸件16,每一连接板12上设置有两个磁吸件16,两个磁吸件16相邻安装孔设置,且位于安装孔沿旋转轴线方向的相对两侧,也就是连接板12的靠近自身沿长度方向两端的位置。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为了提高滑轮18支撑的稳定性,每一连接板12上设置的滑轮18的数量应该足够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卸货支架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连接在货厢和地面之间时可用于货物的运输,而使用结束之后还可以进行折叠,折叠后体积较小,方便携带,便携性较高;

2)连接板的第二侧面设置有磁铁,方便吸附在货厢上;

3)连接板上设置有滑轮,方便货物的运输。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