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窝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57308发布日期:2020-09-25 18:35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蜂窝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快递箱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蜂窝箱。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快递箱是以纸板冲压、裁切、粘贴制成,纸板接口处粘贴纸护角用以加强,其可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成整体式、组合式、集成底托式等不同配置,更利于搬运、装卸。

但是上述快递箱存在重复使用率极低,使用不可靠,并且快递箱如果被他人拆开不易被发现的缺陷,因此,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快递行业的高标准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蜂窝箱,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快递箱存在重复使用率极低,使用不可靠,并且快递箱被他人拆开不易被发现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蜂窝箱由蜂窝状塑料材质制成,包括四角均设有折痕线的围板,所述围板上端分别通过折痕线连接有第一板、第三板,所述围板下端分别通过折痕线连接有第五插板、第六插板、第七板、第八插板,所述第七板折叠盖于围板的下开口上,第六插板和第八插板的三角部位分别从两侧插设于第七板上,第五插板插于第七板和三角部位之间;所述第一板前端通过折痕线连接有第一插板,第一板的第一方口上通过折痕线连接有第一v形折痕板,第一v形折痕板上设有第一圆孔,第一插板上具有第二方口、第一插板口;所述第三板后端设有第三方口、第二插板口,第一插板插设于第二插板口上,围板的前板具有第四方口,第四方口上通过折痕线连接带有第五方口的第九板,第九板通过折痕线连接有带有第六方口的第十插板,第十插板插设于第一插板口上,第九板的第五方口上通过折痕线连接有第二v形折痕板,第二v形折痕板上设有第二圆孔,钥匙机构锁于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上。

其中,所述钥匙机构包括手柄、扯断部、一字形板、带有一字形开口的扣体,手柄连接扯断部,扯断部连接一字形板,一字形板两侧设有外齿,一字形开口两侧设有内齿,所述内齿与外齿相互啮合。

其中,所述围板上端还分别通过折痕线连接有第二板、第四板,所述第二板、第四板折叠盖于围板的上开口上。

其中,所述第三板前端通过折痕线连接有第二插板。

其中,所述第三板上设有提手。

其中,所述第一板上设有一供提手伸出的提手口。

其中,所述第一方口、第一插板口和第二方口相通。

其中,所述第三方口、第二插板口和第四方口相通。

其中,所述第五方口和第六方口相通。

其中,所述第一v形折痕板或者第二v形折痕板包括第十一板,第十一板通过折痕线连接有第十二板,第十二板通过折痕线连接有第十三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蜂窝箱由蜂窝状塑料材质制成,可以重复多次使用,整个蜂窝箱通过折痕线可以轻松的进行折叠储存和展开使用。并且本实用新型的蜂窝箱加入了一次性使用的钥匙机构,可以快速发现蜂窝箱是否有拆开的痕迹,而且该钥匙机构隐藏于第一方口、第二方口、第三方口和第四方口内,因此保证了蜂窝箱各面的平整性,使得各蜂窝箱在进行堆垛时不会发生相互干涉的现象,保证了堆垛的安全性、可靠性,极大满足了现代社会对快递箱的高标准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蜂窝箱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蜂窝箱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蜂窝箱的第一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钥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蜂窝箱的打开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蜂窝箱的第一打开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蜂窝箱的第二打开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蜂窝箱的第三打开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蜂窝箱的第二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蜂窝箱的第三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蜂窝箱的第四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蜂窝箱的第五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蜂窝箱的第一折叠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蜂窝箱的第二折叠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蜂窝箱如图1、2、3、4、5、6、7、8、9、10、11、12所示,蜂窝箱由蜂窝状塑料材质制成,蜂窝状材料是指采用pvc、pet、pp等塑料片材叠合而成的,具有质量轻、强度大等特点,蜂窝孔形态为六角形、圆孔或半圆槽型。包括四角1、2、3、4均设有折痕线的围板5,围板上端分别通过折痕线连接有第一板6、第三板7,所述第三板前端通过折痕线连接有第二插板8。所述围板上端还分别通过折痕线连接有第二板9、第四板10,所述第二板、第四板折叠盖于围板的上开口11上。所述围板下端分别通过折痕线连接有第五插板12、第六插板13、第七板14、第八插板15,所述第七板首先折叠盖于围板的下开口32上,然后将第六插板和第八插板的三角部位分别从两侧插设于第七板上的上表面两边,最后再将第五插板插于第七板和三角部位50之间,以此形成封底。如果需要拆开封底,必须首先往蜂窝箱体内按压第五插板才能在不破坏蜂窝箱的情况下拆开(此时蜂窝箱无储存物品,否则第五插板无法往蜂窝箱体内按压)。所述第一板前端通过折痕线连接有第一插板16,第一板的第一方口17上通过折痕线连接有第一v形折痕板18,第一v形折痕板上设有第一圆孔19,第一插板上具有第二方口20、第一插板口21;所述第一方口、第一插板口和第二方口相通。所述第三板后端设有第三方口22、第二插板口23,第一插板插设于第二插板口上,增强各板折叠盖于围板的稳定性。围板的前板24具有第四方口25,所述第三方口、第二插板口和第四方口相通。第四方口上通过折痕线连接带有第五方口26的第九板27,第九板通过折痕线连接有带有第六方口28的第十插板29,第十插板插设于第一插板口上,增强各板折叠盖于围板的稳定性。第九板的第五方口上通过折痕线连接有第二v形折痕板30,所述第五方口和第六方口相通。第二v形折痕板上设有第二圆孔31,钥匙机构33锁于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上。所述钥匙机构包括手柄34、扯断部35、一字形板36、带有一字形开口37的扣体38,手柄连接扯断部,扯断部连接一字形板,一字形板两侧设有外齿44,一字形开口两侧设有内齿45,所述内齿与外齿相互啮合,使用者使用时,用手捏住手柄用力拉扯,扯断部断开便会分离手柄和一字形板,从而解锁,该钥匙机构为一次性用品,因此,使用者可以在收取蜂窝箱时可以快速知道是否被拆开过。所述第一v形折痕板或者第二v形折痕板包括第十一板39,第十一板通过折痕线连接有第十二板40,第十二板通过折痕线连接有第十三板41。上述折痕线的设置是为了便于各板之间的折叠连接。所述第三板上设有提手42,提手在作用在于方便使用者搬运。所述第一板上设有一供提手伸出的提手口43,提手口的厚度等于提手的厚度,从而保证各蜂窝箱在进行堆垛时,提手受压会始终处于提手口内,保证了蜂窝箱顶面的平整性,保证了堆垛的安全性、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打开使用时,展开围板,第七板折叠盖于围板的下开口上,然后将第六插板和第八插板的三角部位50分别从两侧插设于第七板上的上表面51两边,最后再将第五插板插于第七板和三角部位50之间,以此形成封底,然后将物品放于蜂窝箱体内;再将第二板、第四板折叠盖于围板的上开口上,再盖第三板,第三板前端的第二插板插于围板上开口上,再盖第一板,第一插板插设于第二插板口上,第十插板插设于第一插板口上,此时,第一v形折痕板和第二v形折痕板接触,然后将钥匙机构33锁于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上。

需要搬动蜂窝箱时,手提提手42即可搬运。

需要将蜂窝箱堆垛时,由于蜂窝箱各面的平整性,使得各蜂窝箱在进行堆垛时不会发生相互干涉的现象,保证了堆垛的安全性、可靠性。

需要拆开蜂窝箱时,用手捏住手柄用力拉扯,扯断部断开便会分离手柄和一字形板,从而解锁。

如图13、14所示,本实用新型折叠时,蜂窝箱依次打开第一板6、第三板7、第二板9、第四板10,待蜂窝箱体内物品使用完后,再拆开封底,先往蜂窝箱体内按压第五插板12,然后便可拆开第六插板13和第八插板15,最后拆开第七板14,便可进行整体折叠。

本实用新型的蜂窝箱由蜂窝状塑料材质制成,可以重复多次使用,整个蜂窝箱通过折痕线可以轻松的进行折叠储存和展开使用。并且本实用新型的蜂窝箱加入了一次性使用的钥匙机构,可以快速发现蜂窝箱是否有拆开的痕迹,而且该钥匙机构隐藏于第一方口、第二方口、第三方口和第四方口内,因此保证了蜂窝箱各面的平整性,使得各蜂窝箱在进行堆垛时不会发生相互干涉的现象,保证了堆垛的安全性、可靠性,极大满足了现代社会对快递箱的高标准要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