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大水位差客运码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78729发布日期:2020-11-03 23:36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大水位差客运码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河港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大水位差客运码头。



背景技术:

因内河航道全年水位变化明显,在河港客运码头的设计中,经常会有码头设计高低水位差值较大的情况,如在黄河、长江、珠江、西江等水系,设计高低水位差均在10-30m左右。

目前,针对大水位差客运码头,最普遍采用的是趸船+浮桥或引桥+人行踏步或人行斜坡步道的形式,游客的运送主要是靠游客自身步行通过人行通道(踏步或斜坡步道)来完成。此类形式的客运码头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浮桥狭窄且不稳定,给游客的通行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且不利于游客紧急状态下的应急疏散;低水位条件下,游客需要登爬很长一段踏步或斜坡步道,体力消耗很大,码头的舒适度较差;码头进行大批量行李、补给物资的运送较为困难且较难满足无障碍通行的要求,使用极为不便利;码头进行景观设计的空间有限,景观效果有所欠缺。

在此基础上,少量的大水位差客运码头进行了一些改良,采用机械化的缆车或自动扶梯代替了人行踏步或斜坡步道以提高游客的舒适性。但因工作所处环境潮湿且富含泥沙,此类形式的码头在运营中机械设备极易损坏,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机械设备进行拆卸、养护。且因使用环境不良,拆卸频繁等原因,机械设备使用寿命被大大缩短,经常需要替换,如此给码头的运营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综上所述,因为过高的设计水位差带来的不便,目前的大水位差客运码头或者在舒适性、通行便捷性和景观性上存在着较大的缺陷,或者运营难度大运营成本高,均存在一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大水位差客运码头,该客运码头舒适度高、利于大批量物资运输及无障碍通行、景观效果好且便于运营维护。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大水位差客运码头,由水平集疏栈桥、垂直集疏平台、钢引桥和趸船组成;所述垂直集疏运平台上设置有多个运营楼层,各运营楼层间配有垂直电梯组,垂直集疏平台顶层装有卷扬机,所述水平集疏栈桥一端与垂直集疏平台顶层连接,水平集疏栈桥另一端连接至后方客运候乘厅,所述钢引桥两端搭接在趸船和垂直集疏平台相应的运营楼层上;所述垂直电梯组包括至少两部垂直电梯、至少一个应急井道和前室,在电梯组外搭建防水密封墙体,在防水密封墙体的内外侧分别设置内层和外层两道水密门,水密门的门框预埋在电梯筒体内,内层水密门和外层水密门均通过铰链连接到门框上,应急井道内设有人行梯道,防水密封墙体与电梯井道之间留有前室。

所述水平集疏栈桥采用连续桥梁结构。

所述钢引桥的最大坡度应控制不陡于1:8。

所述钢引桥与垂直集疏平台的连接端配套有升降装置,该装置与垂直集疏平台顶层的卷扬机连接。

所述趸船采用钢质趸船。

所述垂直电梯组底坑内布置强排泵和水位监测仪。

所述内层水密门和外层水密门采用液压铰链式耐压水密门。

所述前室的深度大于1.5倍轿厢深度且大于1.8m。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垂直电梯代替传统的人行踏步、斜坡步道、缆车或自动扶梯等来完成游客运送。较于传统设计大水位差客运码头,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游客的舒适度,同时方便了大批量物资的运送和残障人士的通行。

2、本实用新型通过带有水密门的防水墙体在垂直电梯外构建出了完备有效的防水密封措施,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潮湿多泥沙的机械工作环境,有效提升了设备使用寿命降低了维修成本。

3、本实用新型多个运营楼层的布置方式为景观设计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较于传统大水位差客运码头,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客运码头的景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断面示意图;

图3为垂直电梯组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垂直电梯组的立面示意图。

图中:1—水平集疏栈桥;2—垂直集疏平台;2-1—人行梯道;2-2—防水垂直电梯组;3—钢引桥;4—趸船;5-外层水密门;6-内层水密门;7-防水密封墙体;8-垂直电梯;9-应急井道;10-前室;11-电梯组底坑。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新型大水位差客运码头,由水平集疏栈桥、垂直集疏平台、钢引桥和趸船组成。所述垂直集疏运平台上设置有多个运营楼层,各运营楼层间配有垂直电梯组,垂直集疏平台顶层装有卷扬机,所述水平集疏栈桥一端与垂直集疏平台顶层连接,水平集疏栈桥另一端连接至后方客运候乘厅,所述钢引桥两端搭接在趸船和垂直集疏平台相应的运营楼层上。

1、水平集疏栈桥起到连接后方候乘厅和垂直集疏平台顶层的作用。水平集疏栈桥的尺度应根据工程实际需要,满足游客通行、人员物资运送车辆通行及消防救援车辆通行的要求。水平集疏栈桥可采用连续桥梁结构。

2、垂直集疏运平台上设置有多个运营楼层,各运营楼层间配有垂直电梯组以连接垂直集疏平台的各个运营楼层,垂直集疏平台顶层装有卷扬机,所述水平集疏栈桥一端与垂直集疏平台顶层连接,水平集疏栈桥另一端连接至后方客运候乘厅。

所述运营楼层的数量需根据设计水位差、码头前沿线位置及游客通过能力确定。根据水位的变化情况开启与水位相适应的运营楼层,其余运营楼层关闭。垂直集疏平台主要承担游客及物资的垂直运送功能,将游客及物资在顶层运送与相应的运营楼层之间运送。垂直集疏平台的尺度根据码头游客设计通过能力由需要一次满足的最大候乘游客数量确定。垂直集疏平台可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所述垂直电梯组包括两部垂直电梯、一个应急井道和一个前室,在电梯组外搭建防水密封墙体,在防水密封墙体的内外侧分别设置内层和外层两道水密门形成双保险,水密门的门框预埋在电梯筒体内,内层水密门和外层水密门均通过铰链连接到门框上,水密门结构是一种负压结构,水的压力越大,水密门的密封性越好。水密门与hnbr高饱和氯化丁晴橡胶密封圈在压力的作用下无缝闭合,可以保障墙体内零泄漏。所述内层水密门和外层水密门采用液压铰链式耐压水密门。一个密封的电梯组应设置一个应急井道,应急井道内设有梯道,可在需要时供人员通行,应急井道的尺度不宜过大,满足应急人员及小型设备通行需要即可。在防水密封墙体与电梯井道之间应留有前室以用于候乘和应急救援作业,前室尺度应满足应急救援作业的要求,前室的深度不应小于1.5倍轿厢深度且不应小于1.8m。在电梯底坑内应布置有排水管路、强排泵和水位监测仪,当发生意外情况造成电梯井道进水后,水位监测仪可第一时间侦测并令电梯返回避难层,同时强排泵启动排水,保障电梯的运营安全。

3、钢引桥起到连接垂直集疏平台各运营楼层及趸船的作用。钢引桥尺度由码头游客设计通过能力确定。为满足游客无障碍通行及大批量物资运送的需求,钢引桥的最大坡度应控制不陡于1:8,若条件允许宜缓于1:12。钢引桥与垂直集疏平台的连接端配套有升降装置,根据需要由垂直集疏平台顶层的卷扬机进行升降,以根据水位变化调整钢引桥所连接的运营楼层。

4、趸船宜采用钢质趸船,根据码头设计最大靠泊船型确定趸船的相关参数,并根据所确定的趸船参数及工程所在地的自然条件确定相应的锚固措施。趸船需满足游客候乘及登离船、工作人员值班休息等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