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子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88996发布日期:2020-08-25 19:28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子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转子,特别地涉及一种转子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申请号:cn201821554982.9,公开了一种转子输送及换向器安装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固定支架以及能够与固定支架相连接的活动推架,活动推架包括有推架本体以及若干储物箱,推架本体上设置有若干承接台,储物箱均放置于承接台上且若干储物箱成上下分层放置,固定支架包括有支架本体、用于连接活动推架的固定装置以及能够将任意一个储物箱移动到固定支架上的移动装置,转子输送及换向器安装装置还包括装配台、转子定位机构、换向器定位机构以及压装机构,转子定位机构、换向器定位机构以及压装机构均设置于装配台上。该装置便于操作人员对转子的输送且能够实现换向器的输送和自动定位,转子与换向器的安装效率高,转子输送过程中劳动强度低且输送效率高。

其中,此种转子的输送设备,在转子转移到安装工位上的时候,通常需要人来辅助放置,从而导致放置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放置效率高的转子输送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子输送机构,包括:

振动盘,所述振动盘上具有一出料轨;

倾斜料轨,所述倾斜料轨的入料口与所述出料轨的出料口相接;

中转盘,所述中转盘的入料口与所述倾斜料轨的出料口相接;

润滑部,所述中转盘上固定所述润滑部,所述润滑部用于润滑转子的压入口;

接料盘,所述接料盘上设置有若干接料工位,每个所述接料工位处开设有凹环口,所述凹环口的侧壁具有一与转子间隙适配的竖条棱,所述中转盘的出料口位于所述接料盘之上;其中

转子依次通过所述振动盘、所述倾斜料轨直线输送,所述中转盘旋转输送至所述接料盘;

转子在所述中转盘旋转输送的过程中,所述润滑部润滑转子的压入口。

作为优选,所述倾斜料轨的轨道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倾斜板和若干个挤压弹簧,每个所述倾斜板与多个所述挤压弹簧适配,所述挤压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倾斜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倾斜料轨的轨道侧壁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转子输送机构还包括若干抵住螺栓,所述倾斜料轨的侧壁上开设有一列螺栓通孔,所述抵住螺栓螺纹连接在所述螺栓通孔内并且抵住所述倾斜板。

作为优选,所述的抵住螺栓和所述挤压弹簧同轴设置;

所述倾斜板的端部具有一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向外侧展开倾斜。

作为优选,所述中转盘包括驱动部、套定在所述驱动部上的转动圆盘和定位圆盘,以及

所述转动圆盘的侧壁上具有与转子间隙适配的限位条棱;

所述定位圆盘包括一体设置的承载圆环和用于遮挡的抵挡竖环,所述中转盘的入料口开设在所述抵挡竖环上,所述中转盘的出料口开设在所述承载圆环上,所述定位圆盘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驱动部上,其中

所述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转动圆盘相对于所述定位圆盘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润滑部包括润滑盘;所述润滑盘螺纹连接在所述抵挡竖环上;

所述润滑盘的下壁上开设有一环储油环。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电机同轴设置的蜗杆,套定有蜗轮的从动轴;以及

所述从动轴上套定所述转动圆盘,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此种转子输送机构,通过振动盘带动转子物料振动输送至出料轨,出料轨配合倾斜料轨、中料盘和接料盘,实现物料的下料,入料和完整接料的效果,通过润滑部,实现转子的压入口的润滑的效果,通过接料盘上的竖条棱,实现卡设定位的效果,保证运转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转子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倾斜料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中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动圆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润滑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接料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振动盘1,出料轨101,倾斜料轨2,倾斜板201,导向板2011,挤压弹簧202,抵住螺栓203,中转盘3,驱动部301,驱动电机3011,蜗轮3012,从动轴3013,转动圆盘302,限位条棱3021,定位圆盘303,承载圆环3031,抵挡竖环3032,润滑盘4,储油环401,接料盘5,凹环口501。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6所示,一种转子输送机构,包括:振动盘1,所述振动盘1上具有一出料轨101;倾斜料轨2,所述倾斜料轨2的入料口与所述出料轨101的出料口相接;中转盘3,所述中转盘3的入料口与所述倾斜料轨2的出料口相接;润滑部,所述中转盘3上固定所述润滑部,所述润滑部用于润滑转子的压入口;接料盘5,所述接料盘5上设置有若干接料工位,每个所述接料工位处开设有凹环口501,所述凹环口501的侧壁具有一与转子间隙适配的竖条棱,所述中转盘3的出料口位于所述接料盘5之上;其中

转子依次通过所述振动盘1、所述倾斜料轨2直线输送,所述中转盘3旋转输送至所述接料盘5;转子在所述中转盘3旋转输送的过程中,所述润滑部润滑转子的压入口。

此种转子输送机构,通过振动盘1带动转子物料振动输送至出料轨101,出料轨101配合倾斜料轨2、中料盘和接料盘5,实现物料的下料,入料和完整接料的效果,通过润滑部,实现转子的压入口的润滑的效果,通过接料盘5上的竖条棱,实现卡设定位的效果,保证运转效果。

进一步地,其中,因为每一批的转子的大小各有不同,因此需要设置不同大小的倾斜料轨2,那么会导致成本较多,因此,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所述倾斜料轨2的轨道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倾斜板201和若干个挤压弹簧202,每个所述倾斜板201与多个所述挤压弹簧202适配,所述挤压弹簧202的一端与所述倾斜板20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倾斜料轨2的轨道侧壁固定连接。

倾斜板201在挤压弹簧202的作用下,出现位置的调节移动,从而来满足不同大小的转子个体。而挤压弹簧202的存在,能够实现良好的夹紧效果,从而对转子在运输的过程中起到较好的导向定位。

进一步地,若转子的个体较小并且难以克服该挤压弹簧202的压力时,容易造成夹紧转子的情况,从而造成不便于转子运输的情况,因此,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的转子输送机构还包括若干抵住螺栓203,所述倾斜料轨2的侧壁上开设有一列螺栓通孔,所述抵住螺栓203螺纹连接在所述螺栓通孔内并且抵住所述倾斜板201。

其中,当调节抵住螺栓203以后,抵住螺栓203顶推倾斜板201,使挤压弹簧202拉伸,形成通行的轨道变窄,从而促使个体较小的转子的运输的效果。

或者回转抵住螺栓203,使挤压弹簧202复位从而使倾斜板201向两侧移动以展开转子,从而实现个体较大的转子的运输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的抵住螺栓203和所述挤压弹簧202同轴设置;同轴设置,使部分挤压弹簧202套设在抵住螺栓203上,从而利用抵住螺栓203实现良好的导向效果。

所述倾斜板201的端部具有一导向板2011,所述导向板2011向外侧展开倾斜,通过导向板2011,能够导向转子的下滑,从而能够精准顺利的滑至两个倾斜板201之间。

进一步地,中转盘3的具体结构为:

所述中转盘3包括驱动部301、套定在所述驱动部301上的转动圆盘302和定位圆盘303,以及

所述转动圆盘302的侧壁上具有与转子间隙适配的限位条棱3021;所述定位圆盘303包括一体设置的承载圆环3031和用于遮挡的抵挡竖环3032,所述中转盘3的入料口开设在所述抵挡竖环3032上,所述中转盘3的出料口开设在所述承载圆环3031上,所述定位圆盘303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驱动部301上,其中所述驱动部301能够驱动所述转动圆盘302相对于所述定位圆盘303转动。

其中,首先,转子滑落至定位圆盘303上,同时限位条棱3021卡设到转子间隙内,此时,驱动部301带动转动圆盘302转动,从而使转子相对于定位圆盘303旋转移动至中转盘3的出料口处,然后实现下料到接料盘5的凹环口501内,从而完成放置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润滑部包括润滑盘4;所述润滑盘4螺纹连接在所述抵挡竖环3032上;所述润滑盘4的下壁上开设有一环储油环401。在储油环401内存储有润滑油,在转子转动行进的过程中,转子的压入口与润滑油接触,从而实现良好的润滑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部301包括驱动电机3011,与所述驱动电机3011同轴设置的蜗杆,套定有蜗轮3012的从动轴3013;以及所述从动轴3013上套定所述转动圆盘302,所述蜗轮3012与所述蜗杆啮合。

驱动电机3011转动,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同步带动蜗轮3012转动,从而带动驱动轴转动以实现转动圆盘302的转动。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