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原料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81752发布日期:2020-07-24 16:20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食品原料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品原料桶。



背景技术:

食品加工行业生产前需要用到原料桶集中收集原料,在利用管路将原料输送至加工设备生产。

现有技术中,原料桶多为独立的桶体,导致加料操作过于繁琐,同时,过多的原料桶存放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独立的桶体站立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原料桶侧翻的问题。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需研发一种新型食品原料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性高、提高加料效率的食品原料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食品原料桶,包括:

底座;

沿所述底座周向布置的多个桶体;以及

形成于所述底座中心、并置于多个所述桶体之间的加料斗;

所述加料斗的上端标高高于所述桶体的上端的标高;

所述加料斗的下端连通有多根进料管;

所述加料斗通过所述进料管将原料输送至所述桶体内;

该原料桶还包括上盖组;

所述上盖组能够封闭所述加料斗和桶体。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具有三条朝向不同方向延伸的安装边,每条所述安装边安装一所述桶体;

所述底座的中心竖直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固连有所述加料斗。

进一步的,所述加料斗的下端连通有倾斜延伸的所述进料管;

所述进料管上安装有截止阀;

所述进料管一端与所述加料斗的底部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桶体的上部并部分延伸至所述桶体内;

所述进料管的出料端的标高低于所述桶体上端的标高。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组包括扣合于所述加料斗上端的加料斗上盖、以及扣合于所述桶体上端的桶盖;

所述加料斗上盖的周向布置倾斜向下延伸有连接杆;

所述桶盖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加料斗上盖固连。

进一步的,所述加料斗上盖具有与外部加料设备连通的进料口。

进一步的,所述桶盖中心嵌装有钢化玻璃里形成为观察窗。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管的倾斜角度为15°~3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食品原料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原料桶通过底座集成有三个桶体,并通过加料斗与外部加料设备连通接收原料,在通过加料斗下端的进料管将原料输送至对应的桶体内,最终原料在桶体内收集、存储,待后续生产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原料桶具有多个桶体,实现同时加料,提高进料效率,另外,以加料斗作为总接收原料的部件,在原料自重的作用下通过进料管进入桶体内,整体结构简单,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食品原料桶的未扣合上盖组时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食品原料桶的扣合上盖组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食品原料桶的侧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食品原料桶的上盖组的侧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2、桶体;3、加料斗;

301、进料管;302、支撑杆;303、截止阀;

401、桶盖;402、加料斗上盖;403、连接杆;

40101、观察窗;

40201、加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参见图1至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食品原料桶,包括:

底座1;

沿底座1周向布置的多个桶体2;以及

形成于底座1中心、并置于多个桶体2之间的加料斗3;

加料斗3的上端标高高于桶体2的上端的标高;

加料斗3的下端连通有多根进料管301;

加料斗3通过进料管301将原料输送至桶体2内;

该原料桶还包括上盖组;

上盖组能够封闭加料斗3和桶体2。

具体的,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结构新颖、集成度高的原料桶,其通过底座1集成了多个桶体2,该桶体2是用以存放原料的部件,为了方便桶体2进料,在底座1中心设计了加料斗3,加料斗3能够接收外部加料设备输送的原料,并通过进料管301将原料输送至桶体2内。为了实现原料从加料斗3输送至桶体2的整个进料过程,本实施例的加料斗3高度需要高于桶体2,以便能够确保桶体2内原料加入到最大液位。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底座1具有三条朝向不同方向延伸的安装边,每条安装边安装一桶体2;

底座1的中心竖直固定有支撑杆302,支撑杆302的上端固连有加料斗3。

其中,上述的加料斗3的下端连通有倾斜延伸的进料管301;

进料管301上安装有截止阀303;

进料管301一端与加料斗3的底部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桶体2的上部并部分延伸至桶体2内;

进料管301的出料端的标高低于桶体2上端的标高。

本实施例主要介绍了进料管301的连通位置和连通方式,进料管301一端与加料斗3的底部1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桶体2内部,由于加料斗3高度较高,原料在自重的作用下能够朝向桶体2流动,根据实际连通的位置,也就是进料管301出料端连通在桶体2的位置,能够保证原料液位满足工艺要求。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上盖组包括扣合于加料斗3上端的加料斗上盖402、以及扣合于桶体2上端的桶盖401;

加料斗上盖402的周向布置倾斜向下延伸有连接杆403;

桶盖401通过连接杆403与加料斗上盖402固连。

本实施例中的上盖组为连体结构,扣合和拆下的过程需要借助于外部吊装设备,人工不可直接搬运,因此,考虑到吊装设备的吊装要求,在加料斗上盖402的两侧需要设计吊耳,以便都需吊装使用。

其中,上述的加料斗上盖402具有与外部加料设备连通的进料口40201。

其中,上述的桶盖401中心嵌装有钢化玻璃里形成为观察窗40101。

其中,上述的进料管301的倾斜角度为15°~3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食品原料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原料桶通过底座1集成有三个桶体2,并通过加料斗3与外部加料设备连通接收原料,在通过加料斗3下端的进料管301将原料输送至对应的桶体2内,最终原料在桶体2内收集、存储,待后续生产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原料桶具有多个桶体2,实现同时加料,提高进料效率,另外,以加料斗3作为总接收原料的部件,在原料自重的作用下通过进料管301进入桶体2内,整体结构简单,实用性高。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