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狭窄空间高速卸料的高效除尘设备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754704发布日期:2021-12-03 21:30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狭窄空间高速卸料的高效除尘设备及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粉状物料卸料除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狭窄空间高速卸料的高效除尘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2.现有大型反应釜和料斗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投入多种规格包装的粉状物料,同一投料口既要满足投入吨包规格的粉状物料,也要满足投入25kg-50kg的小包装粉状物料,且投料量巨大。
3.目前大型反应釜和料斗的粉状物料投料速度一般为120th,而现有除尘投料技术方法投料速度仅为40th-60th,远不能满足高速投料过程中的除尘要求;同时,在狭窄厂房内无法开展自动化的投料,目前主要使用密闭破袋装置,通过在箱体外加装有动力的除尘滤芯收集扬尘,在密封箱体内,使用旋转刀头、伸缩刀头等机械破坏方式或密封手套操作解套等手动方式进行卸料,通过螺旋、管链等方式将物料输送至反应釜和料斗。
4.但是,密闭破袋装置占地较大,要求离地高度较高,难以适用于狭小厂房;其次密闭破袋装置下料口狭小,物料输送过程使用的螺旋、管链输送量较小,严重影响卸料速度及生产效率,特别是含有塑料内袋的吨包卸料过程中,经常出现塑料内袋与外袋之间没有任何联结与固定,塑料内袋受物料拉扯,下滑堵住卸料口,严重影响卸料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难以适用于狭窄空间进行高效除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狭窄空间高速卸料的高效除尘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用于狭窄空间高速卸料的高效除尘设备,包括除尘设备框架1、投料口筒体2;
8.所述除尘设备框架1呈箱式结构,框架顶面11设置有用于吸入逸散粉尘的下吸尘孔板3,框架顶面11与框架底面13之间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一次均流板4、二次均流板5,一次均流板4、二次均流板5中心设置有投料口筒体穿孔21,二次均流板5下方框架立面12设置有外接除尘设备的排尘口6;
9.所述投料口筒体2位于除尘设备框架1中心,投料口筒体2两端开口,顶端位于框架顶面11嵌于下吸尘孔板3内,底端位于框架底面13与反应釜下料口相连,筒体壁与除尘设备框架立面12之间为用于收集逸散粉尘集尘腔,投料口筒体2经投料口筒体穿孔21依次穿过一次均流板4、二次均流板5。
10.优选地,所述下吸尘孔板3上设置有吸尘孔31。
11.优选地,所述一次均流板4设置有用于均流的一次均流孔41。
12.优选地,所述二次均流板5设置有用于均流的二次均流孔51。
13.优选地,所述一次均流板4、二次均流板5尺寸与框架顶面11尺寸相匹配,与除尘设备框架1通过焊接连接。
14.优选地,所述投料口筒体2与除尘设备框架1、一次均流板4、二次均流板5通过焊接连接。
15.优选地,所述投料口筒体穿孔21尺寸与投料口筒体2尺寸相匹配。
16.优选地,所述一次均流孔41在一次均流板4上成阵列均匀分布。
17.优选地,所述二次均流孔51围绕投料口筒体穿孔21等间距分布。
18.一种用于狭窄空间的吨包粉状物料高速卸料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狭窄空间高速卸料的高效除尘设备,将高效除尘设备安装于反应釜下料口,排尘口6外接除尘设备,采用吊装装置下料,通过控制吊装装置将吨包粉状物料起吊至投料口筒体2上方进行下料,利用开包器割开吨包,物料经过投料口筒体2落入反应釜中,投料过程中逸散出的粉尘被下吸尘孔板3上的吸尘孔31吸入,进入除尘腔,经过一次均流板4上的一次均流孔41均流后,落入二次均流板5,经过二次均流板5上的二次均流孔51均流后,投料逸散的物料粉尘减速下沉至排尘口6排出。
19.优选地,所述一种用于狭窄空间的吨包粉状物料高速卸料方法中,粉状物料包位于投料口筒体2中心线上方,距离投料口筒体顶端0.5m。
20.优选地,所述一种用于狭窄空间的吨包粉状物料高速卸料方法中,排尘口6外接除尘设备风速设置为20m/s。
21.一种用于狭窄空间的小包装粉状物料高速卸料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狭窄空间高速卸料的高效除尘设备,将高效除尘设备安装于反应釜下料口,排尘口6外接除尘设备,采用手动切割装料包方式下料,在投料口筒体2上方利用割刀将小包装粉状物料包划开整袋倒入投料口筒体2中,物料经过投料口筒体2落入反应釜中,投料过程中逸散出的粉尘被下吸尘孔板3上的吸尘孔31吸入,进入除尘腔,经过一次均流板4上的一次均流孔41均流后,落入二次均流板5,经过二次均流板5上的二次均流孔51均流后,投料逸散的物料粉尘减速下沉至排尘口6排出。
22.优选地,所述一种用于狭窄空间的小包装粉状物料高速卸料方法中,粉状物料包位于投料口筒体2中心线上方,距离投料口筒体顶端0.5m。
23.优选地,所述一种用于狭窄空间的小包装粉状物料高速卸料方法中,排尘口6外接除尘设备风速设置为20m/s。
24.本发明所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
25.1、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狭窄空间高速卸料的高效除尘设备,内部组件结构紧凑,占地空间小,不影响作业人员原有操作,克服了在狭窄空间进行手动及半自动投料作业过程中,现有狭窄平台备料阶段无法设置有效除尘设施的不足。
26.2、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狭窄空间高速卸料的高效除尘设备,投料口筒体顶端周围环绕有下吸尘孔板,有效地避免了下料过程中的上返粉尘;使用一次均流板、二次均流板两层均流板,不仅使下吸尘孔板各吸尘孔风速均匀,还更有利于下吸尘孔板有效吸除逸散粉尘。
27.3、本发明提出了用于狭窄空间吨包、小包装粉状物料高速卸料的高效除尘方法,为多种重量规格包装粉料高速卸料作业的高效除尘提供了依据,有效地消除了粉状物料在高速卸料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污染。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发明一种用于狭窄空间高速卸料的高效除尘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发明高效除尘设备的一次均流板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发明高效除尘设备的二次均流板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发明高效除尘设备的排尘口结构示意图。
32.图中:1-除尘设备框架,11-框架顶面,12-框架立面,13-框架底面,2-投料口筒体,21-投料口筒体穿孔,3-下吸尘孔板,31-吸尘孔,4-一次均流板,41-一次均流孔,5-二次均流板,51-二次均流孔,6-排尘口。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4.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狭窄空间高速卸料的高效除尘设备,包括除尘设备框架1、投料口筒体2;
35.所述除尘设备框架1呈箱式结构,框架顶面11设置有用于吸入逸散粉尘的下吸尘孔板3,框架顶面11与框架底面13之间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一次均流板4、二次均流板5,一次均流板4、二次均流板5中心设置有投料口筒体穿孔21,二次均流板5下方框架立面12设置有外接除尘设备的排尘口6;
36.所述投料口筒体2位于除尘设备框架1中心,投料口筒体2两端开口,顶端位于框架顶面11嵌于下吸尘孔板3内,底端位于框架底面13与反应釜下料口相连,筒体壁与除尘设备框架立面12之间为用于收集逸散粉尘集尘腔,投料口筒体2经投料口筒体穿孔21依次穿过一次均流板4、二次均流板5。
37.优选地,所述下吸尘孔板3上设置有吸尘孔31。
38.优选地,所述一次均流板4设置有用于均流的一次均流孔41。
39.优选地,所述二次均流板5设置有用于均流的二次均流孔51。
40.优选地,所述一次均流板4、二次均流板5尺寸与框架顶面11尺寸相匹配,与除尘设备框架1通过焊接连接。
41.优选地,所述投料口筒体2与除尘设备框架1、一次均流板4、二次均流板5通过焊接连接。
42.优选地,所述投料口筒体穿孔21尺寸与投料口筒体2尺寸相匹配。
43.优选地,所述一次均流孔41在一次均流板4上成阵列均匀分布。
44.优选地,所述二次均流孔51围绕投料口筒体穿孔21等间距分布。
45.本发明用于吨包粉状物料卸料除尘过程为:工人采用吊装装置下料,将高效除尘设备安装于反应釜下料口,通过控制吊装装置将吨包起吊至本发明提出的高效除尘设备的投料口筒体2上方,与投料口筒体2的距离为0.5m,排尘口6外接除尘器,控制投料时除尘器风速为20m/s,利用开包器割开吨包,使吨包内物料沿投料口筒体2中心线落入反应釜中,投料过程中逸散出的粉尘被位于高效除尘设备框架顶面11的下吸尘孔板3上的吸尘孔31吸收,经吸尘孔31吸附后落入一次均流板4,通过一次均流板4上的一次均流孔41均流后,落入二次均流板5,通过二次均流板5上的二次均流孔51均流后,投料逸散的物料粉尘减速下沉,从排尘口6排出,完成对吨包粉状物料卸料过程的高效除尘。
46.本发明用于重量25kg-50kg小包装粉状物料卸料除尘过程为:工人采用手动切割装料包的方式下料,将高效除尘设备安装于反应釜下料口,使用割刀划开小袋包装将粉状物料整袋倒入本发明提出的高效除尘设备的投料口筒体2中,投料时物料包装袋位于投料口筒体2中心线上方0.5m处,排尘口6外接除尘器,控制投料时除尘器风速为20m/s,物料沿投料口筒体2中心线落入反应釜中,投料过程中逸散出的物料粉尘被位于框架顶面11的下吸尘孔板3上的吸尘孔31吸收,经吸尘孔31吸附后落入一次均流板4,通过一次均流板4上的一次均流孔41均流后,落入二次均流板5,通过二次均流板5上的二次均流孔51均流后,投料逸散的物料粉尘从排尘口6排出,完成对小包装粉状物料卸料过程的高效除尘。
47.通过将本发明应用于吨包及重量25kg-50kg小包装粉状物料卸料除尘过程可得,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对多种重量规格包装粉料卸料过程中产生的逸散粉尘进行吸除,避免了下料过程中的上返粉尘,并且除尘过程不影响作业人工人原有操作,克服了原有狭窄平台备料无法设置除尘设施的不足。
48.在本发明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9.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