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表接线放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50395发布日期:2020-09-18 12:39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表接线放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表安装接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表接线放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装表接线培训、考评及比赛的频度很高,从事计量营销工作的相关班组,如装表接电班、电网计量班、大客户计量班的从业人员均要接受装表接线的技能训练与考评。但在接线时对于导线的分类与取用没有一套专用器具来规范与控制,导致现场导线材料摆放散乱无章,一捆捆导线拆开后容易散开,导线在取用不当时又容易打结,导致取用不方便,而导线打结后,需要浪费时间整理,甚至需要剪断整理,容易造成导线浪费。

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装表接线放线装置,包括多个纵向叠加设置于同一转轴的承线装置,承线装置与转轴转动相连,承线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承载圆盘,相邻两个承载圆盘之间可拆卸连接有与线盘配合的圆管,线盘安装时,先将线盘套设在圆管上,再将线盘和圆管放置于两个承载圆盘之间,当需要取用导线时,拉动线头带动承线装置旋转,以实现导线收纳和转动取线。但是这种承线装置的换线操作很繁琐,需要将位于待换线的承线装置的上层的全部承线装置逐个拆下,才能进行换线,而且还需要再逐个组装回去,导致了换线效率低下。

因此,如何对现有的装表接线放线装置进行改进,使其克服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表接线放线装置,换线操作便捷,换线效率高,使用体验好。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装表接线放线装置,包括用于配备装表接线放线用工具的第一平台以及用于收纳线盘的第二平台,所述第一平台设置在所述第二平台的上方,还包括承线装置,所述承线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平台和所述第二平台之间,所述承线装置包括:

支架结构,多层所述支架结构沿纵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平台上,每层所述支架结构的上方均具有操作空间;以及

承线组件,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结构,所述承线组件被配置为承载所述线盘。

通过第一平台,既能提供操作平台,又能方便装表接线放线用工具的取用和收纳,通过第二平台,能够为承线装置提供安装面,而将多层支架结构沿纵向间隔设置在第二平台上,并在每层支架结构的上方留出操作空间,能够方便使用者通过该操作空间来拆卸和安装任一承线组件,使更换线盘操作更便捷,进而提高换线效率,增强使用体验。

可选地,所述承线组件包括:

托盘,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架结构内;以及

线轴,设置在所述托盘上,所述线盘能够套设在所述线轴上,并与所述线轴同步转动。

通过托盘转动设置在支架结构内,线轴设置在托盘上,线盘能够套设在线轴上并能够与线轴同步转动,使得拉动线盘导线的线头时,线盘能够随着线轴一同转动,从而实现导线的放出。

可选地,所述承线组件还包括:

盖板,与所述线轴可拆卸连接,以使所述线盘夹设于所述托盘与所述盖板之间。

通过将线盘夹设于托盘与盖板之间,防止导线跳出线轴,使得线盘顺着导线绕向逐圈放出导线。

可选地,还包括:

引导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架结构上,所述引导装置被配置为引导所述线盘的导线输出。

通过引导装置能够方便导线疏导及线头拾取,进而提高了装表接线放线操作效率。

可选地,所述引导装置包括:

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支架结构上;以及

滚轮组件,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导线绕设在所述滚轮组件上。

通过滚轮组件在支撑架上的滚动,能够减小导线抽出时的阻力,以便导线更顺利引出,实现导线的顺畅疏导。

可选地,所述滚轮组件包括多个所述滚轮,多个所述滚轮平行排布,所述导线能够依次绕设于所述滚轮上。

滚轮结构简单有效,且多个滚轮能够延长导线引出段的长度,进一步减小抽线阻力。

可选地,还包括:

线头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上,所述线头控制装置包括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夹持所述线盘的导线的线头。

通过线头控制装置的夹持组件,能够夹持线盘的导线的线头,以便使用者拾取线头以及将线头归位,进而能够避免使用者频繁弯腰。

可选地,所述线头控制装置还包括导向环,所述导向环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上,所述导线穿设在所述导向环内。

通过导向环能够对导线起到导向输出的作用,避免导线发生多乱、打结等。

可选地,每层所述支架结构均包括多个分隔设置的容置区,每个所述容置区内均能容纳一组所述承线组件,每个所述容置区的外部均设置有一组所述引导装置。

通过设置多个分隔的容置区,一方面便于容纳更多的线盘,另一方面利用容置区的周边作挡墙,能有效控制线盘的导线间的紧密程度,防止出现导线散乱的情况。

可选地,每层所述支架结构均包括四个所述容置区,四个所述容置区呈田字型排布,四个所述容置区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容置区为一组,每组所述容置区的两个所述引导装置居中设置于所述支架结构上。

通过将导线输出集中在支架结构的中部位置,一方面能够方便拾取线头,效率更高,另一方面在承线组件和引导装置的协同配合下,使得线盘顺着导线绕向逐圈放出导线,起到了防止逆向转动的功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表接线放线装置,通过第一平台,既能提供操作平台,又能方便装表接线放线用工具的取用和收纳,通过第二平台,能够为承线装置提供安装面,而将多层支架结构沿纵向间隔设置在第二平台上,并在每层支架结构的上方留出操作空间,能够方便使用者通过该操作空间来拆卸和安装任一承线组件,使更换线盘操作更便捷,进而提高换线效率,增强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表接线放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剖开的顶视图。

图中:

1、第一平台;2、第二平台;3、承线装置;4、夹持组件;

31、支架结构;32、操作空间;33、承线组件;

311、容置区;331、线轴;332、托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表接线放线装置,如图1、2所示,装表接线放线装置包括第一平台1、第二平台2和承线装置3,第一平台1用于配备装表接线放线用工具,第二平台2用于收纳线盘,第一平台1设置在第二平台2的上方,承线装置3设置于第一平台1和第二平台2之间,承线装置3包括支架结构31以及承线组件33,多层支架结构31沿纵向间隔设置在第二平台2上,每层支架结构31的上方均具有操作空间32,承线组件33用于承载线盘并转动设置于支架结构31。

通过第一平台1,既能提供操作平台,又能方便装表接线放线用工具的取用和收纳;通过第二平台2,能够为承线装置3提供安装面;而将多层支架结构31沿纵向间隔设置在第二平台2上,并在每层支架结构31的上方留出操作空间32,能够方便使用者通过该操作空间32来拆卸和安装任一承线组件33,使更换线盘操作更便捷,进而提高换线效率,增强使用体验。

为方便装表接线放线装置的挪移,可选地,在第二平台2的底部设置车轮。为方便固定装表接线放线装置,优选在车轮上设置锁止机构,通过锁止机构将车轮锁定,使得装表接线放线装置能够固定在当前位置,防止操作时发生晃动,影响操作,具体的锁止机构在此不作具体限制,只要能够实现对车轮的锁定与解锁即可。车轮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设置为多个,本实施例中车辆设置有四个,且均匀分布在第二平台2的底部的四个角的位置,方便移动,且整体更稳定。

可选地,可以将第二平台2的截面形状设置为矩形、圆形或多边形,本实施例设置为矩形,形状简洁美观。第二平台2的尺寸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作限定,本实施例中第二平台2的长*宽设置为900cm*600cm。

关于第一平台1的截面形状、尺寸大小,可以设置为和第二平台2相同,也可以设置为和第二平台2的不相同。本实施例的第一平台1和第二平台2截面形状、尺寸大小均相同,即均为长900cm、宽600cm的矩形。

可选地,可以在第一平台1的主体的周边设置围挡,以防工具跌落。围挡可以是护栏结构,也可以是挡板结构。围挡可以是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平台1上,也可以是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第一平台1上。优选在围挡上预留一个开口,并将该开口设置为朝向使用者,以便使用者取用工具。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平台2的顶面的三侧的边缘设置护栏结构,并预留朝向使用者的一侧为敞开状形成开口。

可选地,第一平台1可以设置多层,也可以只设置一层,多层第一平台1便于在不同层放置不同物品,提高装表接线放线装置的实用性。具体而言,物品包括但不限于装表接线放线用工具,根据具体需要添加即可。当然,第二平台2也可以设置多层,也可以只设置一层,多层第二平台2能够增大线盘承载能力。本实施例的第二平台2和第一平台1各设置一层,能够有效控制重量,使结构移动过程更轻便、省力。

具体地,第一平台1通过支腿结构安装在第二平台2上。优选地,支腿结构设置为可伸缩结构,以便调节第一平台1的高度。可伸缩结构为机械技术领域的常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第一平台1的台面至地面高600cm。

本实施例中,装表接线放线用工具包括但不限于电能表、互感器、螺丝刀等。为防止在挪移过程中众多工具随意窜动,可以在第一平台1上设置工具箱,利用工具箱收纳这些工具。工具箱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作限定。

另外,装表接线放线用工具还可以包括用来捋直线盘的导线的捋直工具,将捋直工具设置在第一平台1上,提高了实用性,且操作方便。具体而言,捋直工具为布条。

另外,装表接线放线用工具还可以包括用来测量导线长度的刻度尺,将刻度尺设置在第一平台1的未设置护栏结构的一侧的边缘,进一步提高了实用性,且操作方便。具体而言,刻度尺为钢尺。本实施例中,刻度尺为80cm的钢尺,可用于量度导线长度。优选地,钢尺贴装在第一平台1的未设置护栏结构的一侧的边缘,安装方便。

可选地,装表接线放线装置还包括线头控制装置,线头控制装置设置在第一平台1的对应未设置护栏结构的一侧的侧边,线头控制装置包括夹持组件4,通过,夹持组件4能够夹持线盘的导线的线头,以便使用者拾取线头以及将线头归位,进而能够避免使用者频繁弯腰。夹持组件4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只要能够实现夹持功能,且不会损伤导线外皮即可。优选夹持后的线头的端部距离夹持组件4的长度为10cm,当然也可以设置为其他长度,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节即可。线头控制装置还包括导向环,导向环设置于第一平台1上,导线穿过导向环然后通过夹持组件4夹紧,通过导向环能够对导线起到导向输出的作用,避免导线发生散乱、打结等。

优选地,在第一平台1和第二平台2之间设置两层或三层支架结构31,既有利于控制整体高度,又能够满足装表接线放线的实际需要。本实施例中支架结构31设置为两层,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为其他层数,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配置即可。每层支架结构31上方均设置有操作空间32,通过操作空间32能够便于线盘的拆装。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支架结构31设置为顶端敞开的盒型结构,盒形结构的侧壁能够防止导线松散开来时溢出支架结构31。支架结构31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本实施例中支架结构31为正方形。支架结构31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强度高,不易变形,本实施例中支架结构31由2mm厚的铁板制作。此外,为减轻重量,整体结构采用了镂空工艺。导线可由镂空的孔洞伸出。

为进一步提高支架结构31的线盘承载能力,优选将支架结构31设置为包括多个分隔设置的容置区311,每个容置区311内均能容纳一组承线组件33。可以通过设置多个隔板分隔出多个容置区311,也可以一体成型加工出多个容置区311。通过设置多个分隔的容置区311,一方面便于容纳更多的线盘,甚至不同规格的线盘,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控制线盘的导线间的紧密程度,防止出现导线散乱,而且空间利用效率更高。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每层支架结构31均包括四个容置区311,四个容置区311呈田字型排布,即每层支架结构31可以容纳四个线盘。

本实施例中,承线组件33包括托盘332和线轴331,托盘332转动设置在支架结构31的容置区311内,线轴331设置在托盘332上,线盘能够套设在线轴331上并与线轴331同步转动。通过托盘332转动设置在支架结构31内,线轴331设置在托盘332上,线盘能够套设在线轴331上并能够与线轴331同步转动,使得拉动线盘导线的线头时,线盘能够随着线轴331一同转动,从而实现导线的放出。具体而言,托盘332和支架结构31间通过转动轴承转动连接,结构简单有效。本实施例中,托盘332为圆形截面,托盘332、线轴331及转动轴承均同轴设置,以实现受力均衡,转动稳定。

此外,本实施例中,承线组件33还包括盖板,盖板与线轴331可拆卸连接,以使线盘夹设于托盘332与盖板之间。通过将线盘夹设于托盘332与盖板之间,防止导线跳出线轴331,使得线盘顺着导线绕向逐圈放出导线。具体而言,线轴331上设置螺纹孔,通过锁紧螺栓穿过盖板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以实现盖板与线轴331的可拆卸连接,通过螺栓与螺纹孔方便线盘的安装。本实施例中,承线组件33的外形尺寸为280mm*280mm*120mm。

为将导线顺利抽出并引到夹持组件4处,以拾取线头,装表接线放线装置可以包括引导装置,引导装置设置在支架结构31上,引导装置用于引导线盘的导线输出。具体而言,每组承线组件33均对应设置一个引导装置,即在每个容置区311的外部均设置有一组引导装置。本实施例共设置有两层支架结构31,每层支架结构31均设置有四个容置区311且四个容置区311呈田字型排布,每层支架结构31的四个容置区311中相邻的两个容置区311为一组,且每组容置区311的两个引导装置均居中设置于支架结构31上。通过将导线输出集中在支架结构31的中部位置,一方面能够方便拾取线头,效率更高,另一方面在承线组件33和引导装置的协同配合下,使得线盘顺着导线绕向逐圈放出导线,起到了防止逆向转动的功能。可选地,每组容置区311内的两个托盘332镜像对称设置,导线的输出均位于支架结构31的中部位置,便于拾取线头。

具体地,引导装置包括支撑架及滚轮组件,支撑架设置在支架结构31上,滚轮组件转动设置在支撑架上,导线绕设在滚轮组件上。通过滚轮组件在支撑架上的滚动,能够减小导线抽出时的阻力,以便导线更顺利引出,实现导线的顺畅疏导。具体地,导线由线盘伸出绕设在引导装置上,然后穿过导向环以将导线输出,通过夹持组件4能够夹持导线的线头。导向装置与导向环的配合能够便于导线的顺利输出,避免导线打结。

更为具体地,滚轮组件包括多个滚轮,多个滚轮平行排布,导线能够依次绕设于滚轮上。滚轮结构简单有效,且多个滚轮能够延长导线引出段的长度,进一步减小抽线阻力。具体而言,滚轮的直径沿轴向设置为两端大中间小,以便将导线限位在中间部位,防止抽出过程中导线发生偏离。

采用该装表接线放线装置可以对线盘的导线进行逐条放出,也可以成束放出。采用该装表接线放线装置根据电压、电流、通信回路不同的导线规格和导线圈的规格不同,配置有大、中、小型承线装置3,可以放置在装表工作中使用到的1.5mm2-10mm2单塑和双塑线,或者485通信线,这些不同规格导线可以放置在所设定的承线装置3中有序的导出。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表接线放线装置,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支架结构31除包括顶端敞开的盒型结构外,还包括盖体结构,盖体结构与盒形结构设置为可开合配合,以使线盘夹设于托盘332与盖体结构之间。相应的,本实施例中,承线组件33可以不需包括盖板。盖体结构的材料、形状、尺寸与盒型结构匹配设置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