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41914发布日期:2021-06-18 20:38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总体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手动供纸等的供纸部。供纸部具备将载置于纸张托盘上的片材从下方抬起到拾取辊的位置的升降板。升降板有时通过升降机构自动地升降。

手动供纸当使用时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外部配置。升降机构包含可动部,因此当使用手动供纸时,需要使得用户的手指无法进入升降机构周围的开口部。

若实现供纸部的小型化,则当升降板下降时,升降机构周围的开口有可能会变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在手动供纸中的升降板升降时缩小升降机构周围的开口部。

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纸张托盘、升降板、凸轮和闸门。纸张托盘配置片材。升降板配置在纸托盘上。升降板设置为能够在放置片材的下降位置与高于下降位置的上升位置之间升降。凸轮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一位置是将升降板配置于下降位置的位置。第二位置是升降板能够移动到上升位置的位置。闸门具备板状的遮挡部。遮挡部在凸轮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时位于遮挡位置。遮挡位置是与凸轮在第二位置处所占的高度方向的区域重叠的位置。遮挡部从遮挡位置进行退避直到凸轮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例的剖面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手动托盘(上升位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手动托盘的外观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手动托盘(下降位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升降机构的构成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升降机构的凸轮及闸门的构成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升降板的下降位置的手动托盘的剖面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升降板的上升位置的手动托盘的剖面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升降板的下降位置的凸轮及闸门的配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f10箭头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升降板的下降位置的凸轮及闸门的位置的剖面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升降板的上升中途的凸轮及闸门的位置的例子的剖面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升降板的上升位置的凸轮及闸门的位置的例子的剖面的示意图。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升降板的上升位置的凸轮及闸门的位置的例子的剖面的示意图。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升降板的上升位置的凸轮及闸门的配置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3:打印机部,6:控制部,10:手动单元,12b:拾取辊,13:手动托盘(纸张托盘),14:升降板,14c:凸轮抵接面,14d:板状突起,19:开口部,40:升降机构,41、41f、41r:按压构件,41a:凸轮板部(凸轮),41c:凸轮面,41d:槽部,41e:第一卡合部(卡合构件、壁部),41f:第二卡合部(卡合构件、壁部),42、42f、42r:闸门,42a:遮挡部,42f:卡合突起(卡合构件、突起),47:限位器,o:中心轴线(摆动轴线),s:片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成例的剖面的示意图。在以下的各图中,只要没有特别限定,对相同或者相当的结构标有相同的附图标记。作为相互相当的结构,例如,可举出关于适当的平面具有面对称的形状的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控制面板1、扫描仪部2、打印机部3、片材供应部4、输送部5、手动单元10以及控制部6。

下面,在参照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相对位置时,有时使用图中所示的x1方向、x2方向、y1方向、y2方向、z1方向及z2方向。x1方向是站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正面(图1的纸面前侧)时,从左朝向右的方向。x2方向是与x1方向相反的方向。y1方向是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背面朝向正面的方向。y2方向是与y1方向相反的方向。z1方向是铅直向上的方向。z2方向是铅直向下的方向。在与x1(y1、z1)方向、x2(y2、z2)方向的朝向无关、或包含两个方向时,简称为x(y、z)方向。

下面,将在x方向具有法线的平面称为yz平面,将在y方向具有法线的平面称为zx平面,将在z方向具有法线的平面称为xy平面。zx平面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是与后述的片材s的输送方向平行的平面。xy平面是水平面。

控制面板1通过用户进行操作而使图像形成装置100动作。

扫描仪部2将复印对象的图像信息作为光的明暗进行读取。扫描仪部2将读取到的图像信息输出到打印机部3。

打印机部3基于来自扫描仪部2或外部的图像信息,在片材s上形成图像。

打印机部3利用包含调色剂的显影剂形成输出图像(调色剂像)。打印机部3将调色剂像转印到片材s的表面上。打印机部3对片材s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像施加热和压力而将调色剂像定影到片材s。

片材供应部4配合打印机部3形成调色剂像的定时,将片材s逐张地供应到打印机部3。

片材供应部4具备供纸盒20a、20b、20c和多个盒供纸部21。

供纸盒20a、20b、20c容纳各种尺寸的片材s。

多个盒供纸部21分别配置在供纸盒20a、20b、20c的x1方向的端部的上方。各盒供纸部21具备:拾取辊22b、供纸辊22a及分离辊36。

各拾取辊22b将图像形成所需的片材s从供纸盒20a、20b、20c输送到供纸辊22a与分离辊36的辊隙部。

各供纸辊22a将被输送到辊隙部的片材s向输送部5输送。

各分离辊36在输送来多个片材s时,分离出一个片材s。

输送部5具备输送辊23和定位辊24。输送部5将从片材供应部4供应来的片材s向定位辊24输送。

定位辊24根据打印机部3将调色剂像转印到片材s的定时来输送片材s。

输送辊23将片材s的输送方向的顶端抵靠在定位辊24的辊隙部n。输送辊23通过使片材s挠曲从而调整输送方向上的片材s的顶端的位置。

定位辊24使从输送辊23被送出的片材s的顶端与辊隙部n整合。定位辊24还将片材s输送到后述的转印部28一侧。

输送部5具备输送路径30a、30b、30c、30d。关于输送路径30a、30b、30c、30d,将在说明打印机部3的其它结构之后进行说明。

打印机部3具备: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曝光部26、中间转印带27、转印部28、定影器29以及转印带清洁单元35。

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在x1方向上该按顺序配置。

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分别将转印到片材s的调色剂像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7上。

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分别具备感光鼓7。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将黄色、品红、青色、黑色的调色剂像形成于各自的感光鼓7。

在各感光鼓7的周围分别配置带电器、显影器8、一次转印辊、清洁单元以及除电器。一次转印辊与感光鼓7对置。在一次转印辊与感光鼓7之间夹着中间转印带27。在带电器和显影器8的下方配置有曝光部26。

在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的上方配置有调色剂盒33y、33m、33c、33k。在调色剂盒33y、33m、33c、33k中分别容纳有黄色、品红、青色、黑色的调色剂。

调色剂盒33y、33m、33c、33k的各调色剂通过省略图示的调色剂补给管供应到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

曝光部26对带电的各感光鼓7的表面照射激光。基于图像信息对激光进行发光控制。曝光部26还能够采用照射led光代替激光的结构。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曝光部26配置在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的下方。

曝光部26被分别供应对应于黄色、品红、青色、黑色的图像信息。

曝光部26在各感光鼓7的表面形成基于图像信息的静电潜像。

中间转印带27由环形带构成。中间转印带27由与内周面抵接的多个辊而被赋予张力。中间转印带27架设为扁平。中间转印带27的内周面在架设方向上的分开最大的x1方向的位置与支承辊28a抵接。中间转印带27的内周面在架设方向上的分开最大的x2方向的位置与转印带辊32抵接。

支承辊28a形成后述的转印部28的一部分。支承辊28a将中间转印带27引导到二次转印位置。

转印带辊32将中间转印带27引导到清洗位置。

除一次转印辊之外,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在x1方向上按该顺序配置在中间转印带27的图示的下表面侧。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在转印带辊32与支承辊28a之间的区域相互隔开间隔配置。

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的各一次转印辊当调色剂像到达一次转印位置时,被提供转印偏压。各一次转印辊将各感光鼓7的表面的调色剂像转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7上。

在中间转印带27中,在与图像形成部25k相邻的位置配置转印部28。

转印部28具备支承辊28a和二次转印辊28b。二次转印辊28b与支承辊28a夹持中间转印带27。二次转印辊28b及中间转印带27相互抵接的位置是二次转印位置。

转印部28将中间转印带27上的带电的调色剂像在二次转印位置转印到片材s的表面上。转印部28将转印偏压提供到二次转印位置。转印部28通过转印偏压将中间转印带27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片材s。

定影器29对片材s提供热和压力。定影器29通过该热和压力使已转印到片材s的调色剂像定影。定影器29配置在转印部28的上方。

转印带清洁单元35与转印带辊32对置。转印带清洁单元35夹着中间转印带27。转印带清洁单元35刮掉中间转印带27的表面的调色剂。

在从定位辊24到转印部28之间以及从转印部28到定影器29之间,分别按顺序形成有将片材s从下方朝向上方输送的输送路径30a、30b。

各输送路径30a、30b、30c具备:将片材s夹在中间且相互对置的输送引导部和根据需要设置的输送辊。

手动单元10将形成图像的片材s供应到打印机部3。

手动单元10具备:手动供纸部11、手动托盘13(纸张托盘)及升降机构40。

手动托盘13能够以在y方向上延伸的轴线为中心转动。当使用手动托盘13时,如实线所示,手动托盘13顺时针地转动而被打开。在打开的手动托盘13上,能够载置各种尺寸的片材s。

当不使用手动托盘13时,如用双点划线所示,手动托盘13如图所示逆时针地转动而被容纳于打印机部3的x1方向的侧部。

手动供纸部11将载置于手动托盘13的片材s进行分离供纸,将其朝向定位辊24进行输送。

手动供纸部11具备:拾取辊12b、供纸辊12a以及分离辊36。

拾取辊12b及供纸辊12a具备与拾取辊22b及供纸辊22a同样的构成。

手动供纸部11中的分离辊36除与供纸辊12a抵接以外,具备与盒供纸部21中的分离辊36同样的构成。

接着,说明手动托盘13的详细构成。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手动托盘(上升位置)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手动托盘的外观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手动托盘(下降位置)的立体示意图。

如图2所示,手动托盘13整体是平板状。手动托盘13具有能够收纳到侧盖18的托盘收纳部18e的大小,该侧盖18覆盖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打印机部3的右侧面,托盘收纳部18e从侧盖18的表面向x2方向凹陷。从x2方向观察时的托盘收纳部18e的外形是与手动托盘13大致相同的大小的矩形形状。

在托盘收纳部18e的下部形成有片材s能够通过的供纸开口18f。在供纸开口18f的上部中的y方向的中央部,拾取辊12b向x1方向突出。

在托盘收纳部18e的下端部,旋转支轴37从侧盖18所覆盖的装置主体到托盘收纳部18e的y方向上的各内面突出。不过,在图2中,仅图示出从托盘收纳部18e的y1方向的内面向y2方向突出的旋转支轴37。

各旋转支轴37与在y方向上延伸的轴线同轴地延伸。各旋转支轴37与手动托盘13的后述的轴承部13e嵌合。因此,手动托盘13能够以将各旋转支轴37为中心转动的方式固定于装置主体。

在侧盖18的y方向的各内壁分别设置有在z方向上延伸的引导槽18a。不过,在图2中,仅图示出y2方向的内壁中的引导槽18a。将后述的链接件17与各引导槽18a卡合。

在从托盘收纳部18e将手动托盘13朝向外侧打开的状态下,各链接件17使手动托盘13与水平面(xy平面)保持为预定的角度。各链接件17将手动托盘13的y方向的各侧面与各引导槽18a连结。

各链接件17在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具备连结孔17a和连结销17b。

连结孔17a连结着手动托盘13的后述的装配突起13d。

连结销17b以能够在z方向上移动的方式与各引导槽18a连结。

通过这种结构,手动托盘13能够在关闭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转动。关闭状态是指手动托盘13以沿着铅直面的姿势保存在托盘收纳部18e的内部的状态。打开状态是指手动托盘13朝向x1方向上的托盘收纳部18e的外侧,链接件17相对于水平面打开为规定的角度的状态。

下面,若没有特别限定,则说明打开状态的手动托盘13。

如图3所示,手动托盘13具备:底板13a、前侧板13f、后侧板13r、上板13b、升降板14、引导板15及施力构件16。

底板13a形成打开状态的下表面。底板13a在关闭状态下与托盘收纳部18e的外侧的侧盖18大致齐平。底板13a在关闭状态下与侧盖18一起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右侧面的一部分。

前侧板13f从底板13a的y1方向的端部向上侧突出。前侧板13f具备:轴承部13e、装配突起13d及旋转支轴13c。

轴承部13e对从托盘收纳部18e的y2方向的内壁突出的旋转支轴37进行支承。轴承部13e形成于x2方向上的前侧板13f的顶端的附近。

装配突起13d与链接件17的连结孔17a卡合。装配突起13d从比轴承部13e更向x1方向分开的位置向y1方向突出。

旋转支轴13c将后述的升降板14支承为能够绕旋转支轴13c的中心轴线c转动。旋转支轴13c从前侧板13f向y2方向突出。

后侧板13r从底板13a的y2方向的端部向上突出。后侧板13r具备以包含底板13a的y方向的中心轴线的zx平面为对称面与前侧板13f面对称的形状。因此,虽然在图3中看不到,但是具备与前侧板13f中的轴承部13e、装配突起13d以及旋转支轴13c面对称设置的轴承部13e、装配突起13d以及旋转支轴13c。

上板13b从上方覆盖位于各旋转支轴13c的x1方向的位置的底板13a。上板13b配置在与前侧板13f及后侧板13r的上端相同的高度。

升降板14与上板13b一起构成省略图示的载置片材s的载置面。升降板14配置在从上板13b的x2方向的顶端至底板13a的x2方向的顶端的前侧板13f和后侧板13r的内侧。从上方观察的升降板14的外形为大致矩形形状。

在升降板14的x2方向的顶端部形成有在y方向上长且平坦的顶端载置面14a。在顶端载置面14a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配置有增加与片材s的摩擦力的摩擦垫14b。摩擦垫14b设置于能够与拾取辊12b抵接的位置。摩擦垫14b防止载置于手动托盘13的最下方的片材s的重叠进给。

升降板14的x1方向的端部由各旋转支轴13c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在升降板14中,在顶端载置面14a的背面与底板13a之间配置有施力构件16。

施力构件16的结构向从底板13a使升降板14分开的方向抬起升降板14。例如,作为施力构件16,可以使用适当的弹簧、弹性构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压缩螺旋弹簧作为施力构件16。施力构件16在顶端载置面14a的下方配置在y方向的两端的附近。

当在升降板14上放置能够装载的片材s时,最上方的片材s与拾取辊12b抵接且在最上方的片材s与拾取辊12b之间,施力构件16的作用力为能够产生供最上方的片材s进行供纸的摩擦力的大小。

在升降板14中,在与顶端载置面14a在x1方向上相邻的区域设置有一对引导板15。一对引导板15将载置于升降板14上的片材s的y方向的两端部夹在中间,使片材s的朝向在x方向上对齐。

一对引导板15分别在升降板14的上侧具备向x方向延长的突片。各引导板15的高度高于能够装载于手动托盘13的张数的片材s的合计厚度。各引导板15以在y方向上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承于升降板14。各引导板15的y方向上的各突片的间隔能够由用户来变更。

在升降板14中,在x2方向的顶端部的y方向上的两端部形成有凸轮抵接面14c。不过,在图3中,看不到y2方向的凸轮抵接面14c,因此仅图示出y1方向的凸轮抵接面14c。

凸轮抵接面14c与后述的按压构件41的凸轮板部41a抵接。凸轮抵接面14c的形状能够通过来自后述的凸轮板部41a的按压力来将升降板14按压向底板13a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各凸轮抵接面14c是沿着顶端载置面14a的平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凸轮抵接面14c与顶端载置面14a之间分别设置有板状突起14d。

各板状突起14d是与前侧板13f和后侧板13r平行的板状。各板状突起14d向升降板14的上方突出为山形。各板状突起14d在x方向上从x2方向的升降板14的顶端部延伸至引导板15的x2方向的顶端部所涉及的范围。

不过,各板状突起14d在手动托盘13中并非必须的结构,而可以省略。

根据这种结构,在手动托盘13的个体中,由施力构件16施力的升降板14的x2方向的顶端部比前侧板13f及后侧板13r的上端更向上方突出。当朝向底板13a的外力作用于各凸轮抵接面14c时,升降板14朝向底板13a下降。在升降板14的最下方位置,升降板14的上表面与上板13b是齐平的。

下面,将下降到最下方位置的升降板14的配置称为下降位置。在图4中,示出升降板14移动至下降位置的手动托盘13。

将如下配置称为上升位置:升降板14的x2方向端部相对于底板13a从下降位置上升。在图3所示的手动托盘13的个体中,从底板13a到升降板14的上升位置的最高位置的高度高于在装配于打印机部3的状态下的底板13a到拾取辊12b的高度。不过,如图2所示,在向打印机部3装配的状态下,上升的摩擦垫14b与拾取辊12b抵接。因此,升降板14的上升位置被限制在摩擦垫14b碰到拾取辊12b的下端的位置的下侧。

在打开状态的手动托盘13中,通常升降板14通过后述的升降机构40而被配置在下降位置。此时,用户能够将片材s载置在手动托盘13的升降板14和上板13b上。例如,片材s能够载置为相当于下降位置处从摩擦垫14b到拾取辊12b的下端的距离的厚度。

如图1所示,升降机构40设置于打印机部3的装置主体。

升降机构40在手动托盘13的打开状态下,将升降板14切换为下降位置与上升位置。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升降机构的构成例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升降机构的凸轮和闸门的构成例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升降板的下降位置的手动托盘的剖面的示意图。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升降板的上升位置的手动托盘的剖面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升降机构40具备:按压构件41、闸门42、驱动电机46以及驱动传递部45。

按压构件41与升降板14的各凸轮抵接面14c(参照图7,在图5中省略图示)抵接来限制升降板14的高度。因此,按压构件41分别设置于各凸轮抵接面14c的上方。在需要区分各按压构件41的情况下,将前侧(y1方向侧)的按压构件41用按压构件41f表示,将后侧(y2方向侧)的按压构件41用按压构件41r表示。

按压构件41f、41r具备关于各自的配置位置的中央的zx平面相互面对称的形状。因此,以下用按压构件41r的例子进行说明。按压构件41f的形状在以下关于按压构件41r的说明中只要将y1方向替换为y2方向即可。

如图6所示,按压构件41r具备:齿轮部41g、突起部41i以及凸轮板部41a(凸轮)。

齿轮部41g从后述的驱动传递部45接受驱动力。例如,齿轮部41g是平齿轮。轴承部41b在y方向上贯通齿轮部41g的中心部。

轴承部41b插入有图5所示的旋转支轴44。齿轮部41g能够绕旋转支轴44的中心轴线o旋转。旋转支轴44例如从齿轮部41g的在y2方向相邻的装置主体中的省略图示的后侧板向y1方向突出。旋转支轴44的长度能够在厚度方向上分别贯通按压构件41r和后述的闸门42r。

如图6所示,在齿轮部41g的y1方向的端部设置有突起部41i和凸轮板部41a。

突起部41i具备比齿轮部41g的外径稍大的外径。突起部41i从齿轮部41g的y1方向的端部向y1方向突出。不过,当从y2方向观察时,突起部41i覆盖齿轮部41g的周向的约三分之二的范围。

从y2方向观察,作为突起部41i的逆时针方向的端面的台阶部41j是从齿轮部41g的中心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平面。作为相同的顺时针方向的端面的台阶部41h是沿着后述的凸轮板部41a的外形延伸的弯曲面。

因此,在从台阶部41j朝向台阶部41h的逆时针的区域中形成有凹部41k。凹部41k比突起部41i和后述的凸轮板部41a更向y2方向凹陷。在凹部41k中,齿轮部41g的y1方向的端面露出。

从y2方向观察,凸轮板部41a是与突起部41i的顺时针方向的端部重叠的平板。凸轮板部41a从齿轮部41g的中心部向径向外侧延伸,顶端向径向的外侧突出。凸轮板部41a的y1方向的端面形成在与在逆时针方向上相邻的突起部41i的y1方向的端面相同的平面上。

凸轮板部41a在齿轮部41g的径向内侧形成于包含轴承部41b的扇形的范围。轴承部41b在凸轮板部41a的板厚方向上贯通。

凸轮板部41a中的向齿轮部41g的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的端面是凸轮面41c。从y2方向观察的凸轮面41c的形状是由曲线r1r2r3r4r5r6r7r8r9(下面,标识为曲线[r1-r9])所表示的弯曲面。当从y2方向观察时,曲线[r1-r9]上的点r1、r2、…、r9以中心轴线o为中心以逆时针按该顺序配置。曲线[r1-r9]不特别限定于线对称的形状。不过,在本实施方式中,曲线[r1-r9]关于通过中心轴线o和点r5的直线为线对称。

在与中心轴线o正交并通过凸轮面41c的平面中,将从中心轴线o到凸轮面41c的距离(动态径向)称为凸轮半径r41c。下面,关于曲线[r1-r9]的形状的一个例子,基于从y2方向观察以逆时针等角度地进入时(下面,简称为“行进”)的凸轮半径r41c的变化进行说明。

凸轮半径r41c在点r1和点r9中大致等于齿轮部41g的外半径。

凸轮半径r41c随着从点r1朝向点r2行进而急剧增大。凸轮半径r41c随着从点r2向点r3行进而增加率逐渐降低。凸轮半径r41c随着从点r3向点r4行进而增加率逐渐进一步降低。凸轮半径r41c随着从点r4向点r6行进而是固定的。在这种情况下,曲线r4r5r6是以中心轴线o为中心的圆弧。该圆弧的中心角(∠r4or6)是约55度。

从点r6到点r9的凸轮面41c的变化与从点r9向点r6以顺时针按相等角度行进时的变化相同。

不过,凸轮半径r41c也可以随着从点r4朝向点r5行进而缓慢地逐渐增大,随着从点r5朝向点r6行进而缓慢地减少。在此,点r5是将点r4与点r6之间的凸轮面41c二等分的点。

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轮面41c在点r1、…、r9处平缓地弯曲连接。

根据这种凸轮面41c的形状,从y2方向观察凸轮板部41a的外形整体是比齿轮部41g更向径向外侧鼓出的扇形形状。不过,在从齿轮部41g突出的凸轮板部41a的周向的两端部(点r2~r4和点r6~r8)形成有带弧度的角部。

凸轮半径r41c至少在点r5处是最大的。

在凸轮板部41a的y1方向的端面形成有沿着以中心轴线o为中心的圆弧的槽部41d。槽部41d的径向的宽度和深度是后述的闸门42的卡合突起42f能够沿着绕中心轴线o的圆周上的圆弧移动的大小。

在槽部41d中从y2方向观察的顺时针方向的端部,通过槽部41d的槽内壁形成有第一卡合部41e(卡合构件、壁部)。第一卡合部41e能够在周向上与插入到槽部41d的后述的闸门42抵接,抵接时在周向上与闸门42卡合。例如,第一卡合部41e包括沿着通过中心轴线o的径向的平面。

在槽部41d中从y2方向观察的逆时针方向的端部,通过槽部41d的槽内壁形成有第二卡合部41f(卡合构件、壁部)。第二卡合部41f能够在周向上与插入到槽部41d的后述的闸门42抵接,抵接时在周向上与闸门42卡合。例如,第二卡合部41f包括沿着通过中心轴线o的径向的平面。

闸门42配置为在y方向上分别与各按压构件41的内侧相邻。在需要区分各闸门42的情况下,将按压构件41f的内侧的闸门42用闸门42f表示,将按压构件41r的内侧的闸门42用闸门42r表示。

闸门42f、42r具有关于各自的配置位置的中央的zx平面相互面对称的形状。因此,以下用闸门42r的例子进行说明。闸门42f的形状只要将下面关于闸门42r的说明的y1方向替换为y2方向即可。

闸门42r具有遮挡部42a和卡合突起42f(卡合构件、突起)。遮挡部42a在从y2方向观察时是由顶端面42c、下端面42d、上端面42e以及后端面42h包围的板部。在此,下端面42d和上端面42e是当按压构件41将升降板14按压到下降位置时分别朝向下方和上方的端面。

遮挡部42a具有从后端面42h朝向顶端面42c缓慢地弯曲的弧状的外形。下端面42d与上端面42e之间的宽度小于顶端面42c与后端面42h之间的长度。

不过,这种遮挡部42a的外形是一个例子。遮挡部42a的外形根据遮挡部42a需要覆盖的开口部的形状和转动时周围的构件的配置而调整为能够更大地覆盖开口部的适当的形状。

在下端面42d与上端面42e之间、靠近后端面42h并且靠近上端面42e的端部,贯通孔42b在厚度方向上贯通。

贯通孔42b是与省略图示的旋转支轴44嵌合以供旋转支轴44能够绕中心轴线o旋转的圆孔。因此,当贯通孔42b装载于旋转支轴44时,闸门42r能够以中心轴线o为中心旋转。

顶端面42c形成为遮挡部42a旋转时所描绘的最大半径r42a的圆弧a所外切的形状。

在闸门42r中,在上端面42e与后端面42h交叉的角部,形成有能够卡止于后述的限位器47的卡止部42g。

卡合突起42f从凸轮板部41a的y2方向的表面向y2方向突出。卡合突起42f插入按压构件41的槽部41d的内部。当闸门42r以中心轴线o为中心旋转时,卡合突起42f能够在按压构件41r的第一卡合部41e与第二卡合部41f之间沿着绕中心轴线o的圆周移动。

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卡合突起42f从后端面42h与下端面42d交叉的角部向y2方向突出。

闸门42r的重心g在贯通孔42b与顶端面42c之间位于将下端面42d与上端面42e之间大致二等分的位置。因此,重心g从中心轴线o向顶端面42c偏离。

如图5所示,驱动电机46是通过电机轴46a的旋转对后述的驱动传递部45供应旋转驱动力的电机。驱动电机46经由省略图示的支承构件固定到打印机部3的省略图示的装置主体。例如,电机轴46a向z1方向延伸。

驱动电机46和驱动传递部45为了使按压构件41摆动而使用。驱动电机46以与控制部6能够通信的方式被连接。

驱动电机46的种类只要能够与驱动传递部45协作使各按压构件41摆动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驱动传递部45可以具备将电机轴46a的旋转转换为摆动运动的摆动机构,也可以不具备摆动机构。摆动机构例如能够通过凸轮、链接件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形成。

下面,如图5所示,以驱动传递部45不具备摆动机构的例子进行说明。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驱动电机46,使用供电机轴46a正向和反向转动的电机。作为驱动电机46的种类,根据来自控制部6的控制信号能够进行电机轴46a的正向和反向转动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作为驱动电机46,也可以使用dc电机、步进电机等。

不过,在驱动传递部45具备摆动机构的情况下,驱动电机46的旋转方向也可以是一个方向。

驱动传递部45将电机轴46a的旋转传递到按压构件41。驱动传递部45的结构只要能够传递旋转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驱动传递部45包括齿轮传递机构。

驱动传递部45具备:第一齿轮45a、第二齿轮45b、旋转轴43、第三齿轮45c以及第四齿轮45d。

第一齿轮45a是固定到电机轴46a的蜗杆齿轮。

第二齿轮45b是与第一齿轮45a咬合的蜗轮。第二齿轮45b在y2方向上延伸。

旋转轴43是传递第二齿轮45b的旋转的旋转轴。旋转轴43具备将在y方向上对置的前侧板(省略图示、以下相同)和后侧板(省略图示、以下相同)贯通的长度。旋转轴43由分别配置在打印机部3的装置主体中的前侧板及后侧板的轴承45e支承为能够旋转。

第三齿轮45c和第四齿轮45d将旋转轴43的旋转传递到按压构件41f、41r。因此,作为第三齿轮45c和第四齿轮45d,配置有:前侧板的后侧(y2方向侧)的第三齿轮45cf和第四齿轮45df、以及后侧板的前侧(y1方向侧)的第三齿轮45cr和第四齿轮45dr。

各第三齿轮45c的齿数和模数相互相等。各第四齿轮45d的齿数和模数相互相等。

第三齿轮45cr在旋转轴43的后端部固定到后侧板的前侧。第三齿轮45cf在旋转轴43的前端部固定到前侧板的后侧。因此,第三齿轮45cr、45cl与旋转轴43向同一方向旋转。

第四齿轮45dr是在第三齿轮45cr与按压构件41r的齿轮部41g之间的传递路径设置的空转齿轮。第四齿轮45dr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装配于从后侧板向y1方向突出的旋转支轴45f。

第四齿轮45df是在第三齿轮45cf与按压构件41f的齿轮部41g之间的传递路径设置的空转齿轮。第四齿轮45df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装配于从前侧板向y2方向突出的旋转支轴45f。

根据这种构成的驱动传递部45,当驱动电机46旋转时,各按压构件41相互向同一方向同步旋转。因此,按压构件41根据驱动电机46的正向和反向转动绕中心轴线o摆动。即,中心轴线o是在水平方向上向y方向延伸且按压构件41的凸轮板部41a摆动的摆动轴线。

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是升降机构40具备检测按压构件41的摆动位置的位置检测传感器。例如,位置检测传感器分别检测在从y2方向观察时按压构件41的最靠顺时针的摆动位置和最靠逆时针的摆动位置,将检测信号送出到后述的控制部6。

最靠顺时针的摆动位置是凸轮板部41a朝向下侧且将升降板14按压到下降位置的位置。最靠顺时针的摆动位置是按压构件41的起始位置。

最靠逆时针的摆动位置是凸轮板部41a朝向上侧且与上升最高的升降板14分开的位置。

如图1所示,控制部6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整体和各装置部分。例如,控制部6控制控制面板1、扫描仪部2、打印机部3、片材供应部4、输送部5、手动单元10,而输送片材s并对片材s形成图像。

例如,控制部6对手动单元10中的驱动电机46送出控制信号,控制升降板14的升降。

作为控制部6的装置构成,例如可以使用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处理器。

接着,关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动作,以手动托盘13中的升降板14的升降动作和按压构件41及闸门42的摆动动作为中心进行说明。

首先,简单地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动作。

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通过控制面板1的操作或者外部信号开始图像形成。图像信息由扫描仪部2读取复印对象并送出到打印机部3,或者从外部送出到打印机部3。打印机部3基于控制面板1的操作或者外部信号,基于控制部6所生成的控制信号将片材供应部4中的片材s或者手动单元10中的片材s供应到定位辊24。下面,作为一个例子,以供应片材s的情况下的例子进行说明。关于手动单元10中的片材s的放置,在后文进行描述。

当从控制面板1进行图像形成的操作输入时,控制部6进行开始来自片材供应部4的供纸和图像形成的控制。

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基于与各色相应的图像信息在各感光鼓7中形成静电潜像。各静电潜像分别通过显影器8显影。因此,在各感光鼓7的表面形成与静电潜像对应的调色剂像。

各调色剂像通过各转印辊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7。各调色剂像与中间转印带27的移动一起依次重叠而不产生色移,被输送到转印部28。

片材s从定位辊24进给到转印部28。到达转印部28的调色剂像被二次转印到片材s。二次转印后的调色剂像通过定影器29定影到片材s。由此,在片材s形成图像。

接着,详细说明手动托盘13的动作。

为了将片材s载置于手动托盘13,如图4所示,需要将升降板14配置在下降位置。与此相对,为了在载置于手动托盘13的片材s中形成图像,在将片材s朝向输送部5供纸时,需要使升降板14上升到拾取辊12b能够与片材s的最上面抵接的位置。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升降板的下降位置的手动托盘的剖面的示意图。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升降板的上升位置的手动托盘的剖面的示意图。

如图7所示,为了将升降板14配置在下降位置,需要通过使各按压构件41的凸轮面41c如图所示顺时针转动而移动到下方的第一位置。此时,凸轮面41c按压升降板14的各凸轮抵接面14c。在底板13a与升降板14之间配置的省略图示的施力构件16通过来自各按压构件41的按压力而被压缩。

在这种升降板14的下降位置,第一位置处的凸轮面41c的周向的大致中央部与各凸轮抵接面14c抵接。

此外,在图7所示的剖面图中,描绘了按压构件41f按压了升降板14的前侧的凸轮抵接面14c的样子。

与此相对,为了使升降板14上升到能够供纸的位置,如图8所示,需要通过使各按压构件41的凸轮面41c如图所示逆时针转动而移动到上方。凸轮面41c能够转动至图8所示的第一位置的上方的第二位置。凸轮面41c与升降板14的各凸轮抵接面14c分开,直至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摆动结束。

升降板14通过省略图示的各施力构件16的弹性恢复力使省略图示的片材s上升到能够与拾取辊12b抵接的位置。

图8所示的升降板14描述为在没有载置片材s的情况下的最上方的上升位置。此时,凸轮抵接面14c进入到移动至第二位置的按压构件41的凹部41k,并上升到台阶部41h的附近。在台阶部41j的与升降板14的x2方向的顶端部之间形成有间隙。

在此,说明升降板14的下降位置处的侧盖18的外观。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升降板的下降位置的凸轮和闸门的配置的立体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的f10箭头的示意图。

侧盖18除供纸开口18f的上侧和y方向上的两端部中的一部分之外覆盖升降机构40。在图9中,示出供纸开口18f的y2方向的端部的附近。

例如,在供纸开口18f的上侧形成有在y方向上延伸的侧面盖部18h。侧面盖部18h覆盖了升降机构40的旋转轴43的整体。由此,用户无法从侧盖18的外部与旋转轴43接触。

例如,在侧面盖部18h的y方向的两端部形成有内侧盖部18b。在图9中,示出了y2方向的内侧盖部18b。

内侧盖部18b是比旋转支轴44靠上方且在x1方向上延伸的板状部。在内侧盖部18b的上端部形成有朝向托盘收纳部18e的内壁在y2方向上延伸的上侧盖部18d。

上侧盖部18d从上方覆盖第三齿轮45cr和第四齿轮45dr(参照图5)。内侧盖部18b覆盖第三齿轮45cr和第四齿轮45dr以及从旋转支轴44移动到上方的按压构件41r和闸门42r的一部分。从y2方向观察,j字状的齿轮盖部18c在上侧盖部18d的下端部延伸。

齿轮盖部18c是从托盘收纳部18e的内壁部向y1方向突出的壁体。当从y2方向观察时,齿轮盖部18c比内侧盖部18b和上侧盖部18d的x1方向的侧端面18k更向x1方向偏离地配置。因此,在侧端面18k与齿轮盖部18c之间形成有在z方向长的间隙。该间隙例如是用户的手指无法进入的程度的大小。例如,作为间隙的大小是2mm以下左右。

如图10所示,在从x2方向观察时,齿轮盖部18c的y1方向的顶端面18j与内侧盖部18b的y2方向的内面18i向y2方向分开。顶端面18j与内面18i之间的间隙的大小能够供凸轮板部41a和闸门42通过。该间隙例如是用户的手指无法进入的程度的大小。例如,作为间隙的大小,是6mm以下左右。

如图9、图10所示,内侧盖部18b向板状突起14d的上方延伸。在内侧盖部18b的下端部,形成有随着从旋转支轴44的上方朝向x1方向行进而在朝向z1方向的倾斜方向上延伸的下端面18g。如图2所示,下端面18g在升降板14上升到最高时,弯曲为沿着板状突起14d的上端的形状延伸的凹状。

通过这种结构,在由下端面18g、侧端面18k以及顶端面18j包围的区域,形成有在y1方向和x1方向上分别开口的开口部19。开口部19确保为用户的手指不会由于后述的闸门42和升降板14的动作而进入的程度的大小。

上述的内侧盖部18b、上侧盖部18d以及齿轮盖部18c还同样地设置于侧面盖部18h的y1方向的端部。y1方向上的内侧盖部18b、上侧盖部18d以及齿轮盖部18c同样地覆盖y1方向上的按压构件41f、闸门42f、第三齿轮45cf以及第四齿轮45df(参照图5)。y1方向上的内侧盖部18b、上侧盖部18d以及齿轮盖部18c的构成与上述的y2方向上的内侧盖部18b、上侧盖部18d以及齿轮盖部18c关于zx平面是相互面对称的。y1方向上的内侧盖部18b、上侧盖部18d以及齿轮盖部18c的构成在上述的说明中只要将y1方向替换为y2方向,将y2方向替换为y1方向即可。

接着,以按压构件41r和闸门42r的例子来说明按压构件41和闸门42的动作。按压构件41l和闸门42l的动作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是与按压构件41r和闸门42r是相同。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升降板的下降位置的凸轮和闸门的位置的剖面的示意图。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升降板的上升中途的凸轮和闸门的位置的例子的剖面的示意图。图13、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升降板的上升位置处的凸轮和闸门的位置的例子的剖面的示意图。图11~图14均是从y2方向观察的剖面图。下面,关于按压构件41和闸门42的旋转方向,只要没有特别限定,就用图11~图14的图示中的顺时针、逆时针进行说明。

下面,为了说明按压构件41r和闸门42r的旋转位置,有时分别参照轴线l41、l42。轴线l41从中心轴线o向凸轮面41c延伸,将凸轮板部41a二等分。轴线l42从中心轴线o通过闸门42r的重心g并朝向顶端面42c。

如图11所示,在升降板14位于下降位置时,按压构件41r移动到起始位置。在起始位置,凸轮面41c配置在第一位置。此时,按压构件41r的轴线l41大致沿着铅直轴延伸。凸轮面41c与升降板14的凸轮抵接面14c抵接。升降板14被省略图示的施力构件16向上方施力。

在旋转支轴44的x2方向一侧,设置有限制闸门42r的旋转的限位器47。例如,限位器47是大致水平地延伸的板或突条。限位器47设置于适当的装置主体。例如,限位器47可以设置于供纸引导构件的一部分。

在限位器47的上侧形成有卡止闸门42r的上端面42e的上侧卡止部47b。在限位器47的x1方向的顶端形成有卡止闸门42r的卡止部42g的顶端卡止部47a。

在升降板14位于下降位置时,闸门42r的下端面42d位于下侧,顶端面42c在从y2方向观察时与顶端面18j重叠。轴线l42大致水平地延伸。其结果如图9所示,遮挡部42a在开口部19中从y2方向覆盖下端面18g与板状突起14d之间的开口区域。

这样配置的遮挡部42a的配置由于在从y2方向观察时与凸轮板部41a在第二位置处所占的高度方向的区域重叠,因此称为遮挡位置。

如图11所示,闸门42r的重心g从中心轴线o向x1方向分开。在闸门42r中,通过其自重而使关于中心轴线o顺时针的力的力矩起作用。但是,卡止部42g卡止于装置主体所设置的限位器47的顶端卡止部47a,因此可以抑制闸门42r绕顺时针旋转。

卡合突起42f插入到槽部41d的长边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卡合突起42f与槽部41d的任意的内面均不接触。因此,当逆时针的外力作用于遮挡部42a时,闸门42r能够在槽部41d的范围内顺时针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11中,凸轮板部41a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摆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作为闸门42的遮挡部42a的顶端部的顶端面42c在逆时针方向上位于卡合突起42f的下游侧的位置。因此,当卡合突起42f逆时针旋转时,包含顶端面42的遮挡部42a的大部分先于卡合突起42移动到下游侧。

当手动托盘13为打开状态时,通过控制部6的控制自动形成这种升降板14的下降位置。即,控制部6当检测到手动托盘13设为打开状态时,参照按压构件41r的位置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根据检测输出,按压构件41r从起始位置偏离时,控制部6对驱动电机46进行驱动,使各按压构件41旋转到起始位置。各按压构件41的凸轮板部41a按压升降板14,由此将升降板14移动到下降位置。

当升降板14移动到下降位置时,用户能够将片材s载置于手动托盘13的上表面。

当通过控制面板1的操作或者外部信号而生成图像形成开始信号时,控制部6对驱动电机46送出使按压构件41向上方旋转的控制信号。

例如,图12示出按压构件41r逆时针旋转,第一卡合部41e与卡合突起42f抵接的状态。此时,凸轮板部41a在凸轮面41c上的点r4、r2之间与凸轮抵接面14c抵接。升降板14与抵接部距中心轴线o的距离相应地从下降位置上升。

当按压构件41r进一步逆时针旋转时,根据第一卡合部41e的旋转位置,转动力从与第一卡合部41e卡合的卡合突起42f作用于闸门42r。其结果是闸门42r与按压构件41r的旋转联动地进行逆时针转动。伴随该转动,卡止部42g与顶端卡止部47a分开。卡合突起42f在重力的力矩以顺时针起作用的期间,由于重力而卡止在第一卡合部41e。

当按压构件41r进一步逆时针旋转时,升降板14达到上升限度。此时,凸轮板部41a从凸轮抵接面14c向上方分开。在此,升降板14的上升限度根据片材s的装载高度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在未载置有片材s的情况下,升降板14在升降板14自身的最高的上升位置处停止。

例如,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升降板14达到上升限度。按压构件41r的凸轮板部41a通过上侧盖部18d的下端的下方的开口部19且一部分移动到侧盖18的内部。第一卡合部41e大致水平地移动。

卡合突起42f从上侧卡止于第一卡合部41e。闸门42r的重心g位于中心轴线o的大致上方。即,轴线l42在大致z1方向上延伸。即,在逆时针方向上遮挡部42a的顶端部位于卡合突起42f的下游侧的位置,从而在卡合突起42f达到中心轴线o的上方之前,重心g达到中心轴线o的上方。

当按压构件41r从该状态进一步逆时针旋转时,重心g比中心轴线o更向x2方向移动。由此,重力所致的逆时针的力矩作用于闸门42r,闸门42r的逆时针的旋转被加速。

其结果如图14所示,闸门42r先于按压构件41r逆时针旋转。卡合突起42f在逆时针方向上在第一卡合部41e的下游侧分开。

当按压构件41r达到最靠逆时针的摆动位置时,省略图示的位置检测传感器对控制部6送出检测信号。控制部6若接收到该检测信号,则对驱动电机46送出控制信号,使驱动电机46的旋转停止。

另一方面,闸门42r由于自重进一步旋转到上端面42e从上侧卡止于上侧卡止部47b的位置。此时,遮挡部42a的大部分比旋转支轴44更向x2方向侧移动。后端面42h大致沿着铅直线位于闸门42r中最靠x1方向侧。

这样,闸门42r的遮挡部42a从遮挡位置退避到上侧卡止部47b上,直至凸轮板部41a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这样,按压构件41r和闸门42r的逆时针的旋转结束。此时,按压构件41r的凸轮板部41a移动到第二位置。

第二位置的凸轮板部41a的x1方向的端部在从y2方向观察时与顶端面18j重叠。比凸轮面41c靠下侧的凸轮板部41a移动到升降板14与下降位置处的遮挡位置的遮挡部42a的配置区域大致重叠的位置。由此,侧端面18k和顶端面18j之间的开口部19的一部分被凸轮板部41a覆盖,而代替被遮挡部42a覆盖。

如图15所示,移动到上方的凸轮板部41a大致覆盖开口部19,与升降板14一起上升的板状突起14d也覆盖下端面18g的下方。因此,即使升降板14是上升位置,开口部19也不具有用户的手指能够插入那样的间隙。

闸门42r退避到侧盖18的内部的上侧卡止部47b上,因此在凸轮板部41a的下方,例如升降板14和设置在升降板14上的构件能够进出。

这样,若升降板14移动到上升位置,则片材s被供纸而进行图像形成。若图像形成所需的供纸结束,则控制部6将升降板14移动到下降位置。

升降板14从上升位置向下降位置的移动是通过控制部6使驱动电机46反向转动而按与上述相反的顺序进行的。

不过,在顺时针的转动中,与上述的动作的不同之处在于,闸门42r的卡合突起42f与第二卡合部41f卡合的闸门42r与按压构件41r联动,直至重心g比中心轴线o更向x1方向移动。

若按压构件41r和闸门42r顺时针转动且升降板14移动到下降位置,则如图9、图10所示,按压构件41r和闸门42r回到开口部19覆盖的位置,以不形成用户的手指能够插入那样的间隙的状态。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闸门42在升降板14的下降位置处、凸轮板部41a在升降板14的上升位置处分别覆盖开口部19的一部分。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当手动供纸中的升降板升降时,能够缩小升降机构周围的开口部的图像形成装置。

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升降机构40的一部分通过开口部19从侧盖18进退,从而能够减少升降机构40在侧盖18内所占的空间。因此,能够将在打印机部3的侧面部包含升降机构40的手动单元10紧凑化、小型化。

此时,开口部19可以保持通过相互联动的按压构件41的凸轮板部41a和闸门42的遮挡部42a而缩小了的状态。因此,当升降板14升降时,能够防止用户的手指进入开口部19或者将手指夹在间隙中。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闸门42的卡合突起42f若与第一卡合部41e或第二卡合部41f卡合,则与凸轮板部41a联动并开始转动。但是,若重心g在转动方向上超过中心轴线o的上方,则闸门42先于已卡合的第一卡合部41e或第二卡合部41f而在转动方向上移动。因此,闸门42能够在比第一卡合部41e或第二卡合部41f的转动量大的范围内不会受到驱动力地移动。

其结果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不使用对闸门42进行驱动的专用的驱动单元,通过简单的构成将遮挡部42a的配置切换为遮挡位置和从遮挡位置退避的位置。

下面,说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实施方式的说明中,说明为卡合突起42f从闸门42突出,在凸轮板部41a形成有具备第一卡合部41e和第二卡合部41f的槽部41d。但是,为了实现如上所述的按压构件41与闸门42的摆动时的卡合,例如,也可以在闸门42形成与槽部41d相同的槽部,在凸轮板部41a形成与卡合突起42f相同的卡合突起。

进而,若闸门和凸轮中的一方具备突起,闸门和凸轮中的另一方具备在以摆动轴线为中心的圆周上夹着突起的位置处设置的两个壁部,则壁部不限于槽部的内壁。例如,壁部既可以是突起,也可以不设置与壁部相连的槽部。

在实施方式的说明中,说明了凸轮进行摆动而移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但是,若凸轮能够移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则也可以不摆动而进行移动。例如,凸轮也可以平行移动。

上面,根据说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具备凸轮板部41a和闸门42,从而能够在手动供纸中的升降板升降时缩小升降机构周围的开口部。

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示例而提出的,并非旨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它各种方式进行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被包括在发明的范围和宗旨中,同样地被包括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