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电极防缠绕及短料检测送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84157发布日期:2020-12-04 14:13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电极防缠绕及短料检测送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微电极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微电极防缠绕及短料检测送料机构。



背景技术:

微电极以其具有高稳态电流密度、高传质速率、高信噪比、极小时间常数和极低欧姆电阻降等优良的电化学特性,在光电化学,生物电化学,生物医学等前沿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制作技术不断提高,微电极的尺寸向着更小化发展,因微电极本身就自带着磁场,导致微电极在进行生产并输送至下一道加工序的过程中容易发生两两之间相互吸引的现象;另外,因传送带一次性输送的微电极数目较多,往往在输送途中容易造成微电极遗漏或丢失,极其不方便企业生产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于解决背景中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微电极防缠绕及短料检测送料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电极防缠绕及短料检测送料机构,包括底座、plc控制器和红外线测距仪,所述底座远离背部的一侧设置有plc控制器,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架,其中一个所述机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红外线测距仪,另一个所述机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报警灯,且该机架的外侧设置有鸣蜂器,所述机架的内侧转动连接有传送辊,其中一个所述传送辊的外侧转动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传送辊的表面转动连接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左固定筒,所述传送带顶部远离左固定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右固定筒,所述右固定筒和左固定筒的内侧均分别开设有侧槽,所述左固定筒远离侧槽的一侧贯穿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手轮,所述转动轴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表面啮合连接有齿条,所述右固定筒的内部纵向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与齿条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压杆,所述压杆的底部嵌接有消磁棒,所述压杆和传送带之间的夹缝处设置有微电极主体。

优选的,所述左固定筒和右固定筒的侧面宽度均小于微电极主体的纵向长度。

优选的,所述齿轮与齿条之间通过啮合方式连接;且齿条于左固定筒的内部呈纵向安装。

优选的,所述齿条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板;且左固定筒的顶部设置有与限位板相适配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压杆呈矩形状结构,且压杆的底部设置有橡胶绝缘垫。

优选的,所述plc控制器和红外线测距仪均分别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且红外线测距仪的输出端与plc控制器信号连接。

优选的,所述伺服电机、报警灯及鸣蜂器均与plc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性连接;且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传送辊转动连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电极防缠绕及短料检测送料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种微电极防缠绕及短料检测送料机构设置有压杆和消磁棒,将所需输送的多个微电极主体呈纵向等距分布于压杆的正下方位置,便可抓握手轮,正向转动转动轴,使得齿轮进行同步转动,从而在齿轮与齿条相啮合的配合下,带动齿条于左固定筒内进行垂直下移,通过滑套于固定杆表面滑动的配合下,使压杆垂直下移,直至压杆的底部与微电极主体的上表面牢牢地贴合,便可松开手轮,停止转动轴的转动,同时,消磁棒能够消除微电极主体中的电极磁性,进一步防止微电极主体两两之间相互磁吸;解决了在输送数目较多的微电极时两两之间相互吸引的问题,预先将多个微电极主体进行等距排列后,使用压杆将其进行牢牢地压紧固定,同时,消磁棒能够消除微电极主体中的电极磁性,进一步防止微电极主体两两之间相互磁吸,有效地保障了微电极的送料效果,提升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2、该种微电极防缠绕及短料检测送料机构设置有plc控制器和红外线测距仪,通过plc控制器控制着伺服电机启动,使得传送辊转动,并在传送带的作用下,带动传送带上压紧固定好的微电极主体进行同步向前移动,当红外线测距仪感应到微电极主体时,会对红外线测距仪与微电极主体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并会将该检测数据传递至plc控制器,一旦该检测数据与plc控制器所设默认范围值不相符时,plc控制器控制着报警灯启动发出闪烁的光芒及驱动鸣蜂器发出刺耳的报警声,同时关闭伺服电机使传送辊停止转动,此时,工作人员便可将传送带上的微电极主体进行剔除或添补;同理,当检测数据与plc控制器所设默认范围值相符时,传送带上的微电极主体继续输送即至下一加工工序即可;实现了对输送过程中的微电极进行短料检测,保障了微电极的输送效率,微电极生产更加地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压杆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中:底座1、plc控制器2、红外线测距仪3、微电极主体4、机架5、传送辊6、传送带7、伺服电机8、报警灯9、鸣蜂器10、左固定筒11、右固定筒12、侧槽13、转动轴14、手轮15、齿轮16、齿条17、压杆18、消磁棒19、固定杆20、滑套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4,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微电极防缠绕及短料检测送料机构,包括底座1、plc控制器2和红外线测距仪3,底座1远离背部的一侧设置有plc控制器2,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架5,其中一个机架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红外线测距仪3,另一个机架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报警灯9,且该机架5的外侧设置有鸣蜂器10,机架5的内侧转动连接有传送辊6,其中一个传送辊6的外侧转动连接有伺服电机8,传送辊6的表面转动连接有传送带7,传送带7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左固定筒11,传送带7顶部远离左固定筒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右固定筒12,右固定筒12和左固定筒11的内侧均分别开设有侧槽13,左固定筒11远离侧槽13的一侧贯穿连接有转动轴14,转动轴1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手轮15,转动轴1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齿轮16,齿轮16的表面啮合连接有齿条17,右固定筒12的内部纵向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0,固定杆20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套21,滑套21与齿条17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压杆18,压杆18的底部嵌接有消磁棒19,压杆18和传送带7之间的夹缝处设置有微电极主体4。

本实施例中,左固定筒11和右固定筒12的侧面宽度均小于微电极主体4的纵向长度,使得红外线测距仪3能够预先对微电极主体4进行检测,防止左固定筒11和右固定筒12遮挡造成红外线测距仪3检测数据失效。

本实施例中,齿轮16与齿条17之间通过啮合方式连接;且齿条17于左固定筒11的内部呈纵向安装,有助于在齿轮16转动时,能够带动齿条17进行升降移动,从而将微电极主体4进行牢牢地压紧固定。

本实施例中,齿条17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板,防止齿条17脱离齿条17的啮合范围,导致压杆18无法对微电极主体4进行固定压紧;且左固定筒11的顶部设置有与限位板相适配的通孔,保障齿条17上下移动得更加地顺畅。

本实施例中,压杆18呈矩形状结构,且压杆18的底部设置有橡胶绝缘垫,能够避免压杆18与微电极主体4进行刚性接触,造成微电极主体4表面出现凹痕。

本实施例中,plc控制器2和红外线测距仪3均分别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且红外线测距仪3的输出端与plc控制器2信号连接。

本实施例中,伺服电机8、报警灯9及鸣蜂器10均与plc控制器2的输出端与电性连接;且伺服电机8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传送辊6转动连接。

在使用本发明一种微电极防缠绕及短料检测送料机构时,首先将所需输送的多个微电极主体4呈纵向等距分布于压杆18的正下方位置,便可抓握手轮15,正向转动转动轴14,使得齿轮16进行同步转动,从而在齿轮16与齿条17相啮合的配合下,带动齿条17于左固定筒11内进行垂直下移,通过滑套21于固定杆20表面滑动的配合下,使压杆18垂直下移,直至压杆18的底部与微电极主体4的上表面牢牢地贴合,便可松开手轮15,停止转动轴14的转动,同时,消磁棒19能够消除微电极主体4中的电极磁性,进一步防止微电极主体4两两之间相互磁吸;随后,通过plc控制器2控制着伺服电机8启动,使得传送辊6转动,并在传送带7的作用下,带动传送带7上压紧固定好的微电极主体4进行同步向前移动,当红外线测距仪3感应到微电极主体4时,会对红外线测距仪3与微电极主体4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并会将该检测数据传递至plc控制器2,一旦该检测数据与plc控制器2所设默认范围值不相符时,plc控制器2控制着报警灯9启动发出闪烁的光芒及驱动鸣蜂器10发出刺耳的报警声,同时关闭伺服电机8使传送辊6停止转动,此时,工作人员便可将传送带上的微电极主体4进行剔除或添补;同理,当检测数据与plc控制器2所设默认范围值相符时,传送带7上的微电极主体4继续输送即至下一加工工序即可。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