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盒的组装流水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64282发布日期:2021-02-18 20:47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装盒的组装流水线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属于组装流水线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到一种包装盒的组装流水线。


背景技术:

[0002]
陶瓷产品的运输过程中,对产品外部包裹多层包装盒,通过包装盒对产品保护,减少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破碎,为了加快对产品包装组装处理速度,采用组装流水线用于运输包装产品,并且通过输送带将组装的产品运输;现有技术中使用流水线对产品组装运输过程中,由于包装盒内部组装的产品数量不同时,组装产品的重力不同,并且部分包装盒外壁设有保护膜,与输送带摩擦系数减小,当输送带的转速加快,重力大的组装产品受到的惯性力加大,往前的位移距离增大,易对前边的组装产品推动,导致组装产品脱离输送带,致使组装产品磕碰出现破碎,进一步增加陶瓷产品的次品率。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使用流水线对产品组装运输过程中,由于包装盒内部组装的产品数量不同时,组装产品的重力不同,并且部分包装盒外壁设有保护膜,与输送带摩擦系数减小,当输送带的转速加快,重力大的组装产品受到的惯性力加大,往前的位移距离增大,易对前边的组装产品推动,导致组装产品脱离输送带,致使组装产品磕碰出现破碎,进一步增加陶瓷产品的次品率,本发明提供一种包装盒的组装流水线。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包装盒的组装流水线,其结构包括机架、输送台、输送板,所述输送台焊接在机架顶部,所述输送板安装在输送台内壁。
[0005]
所述输送板设有滑轨、复位块、连接杆、滑板,所述滑轨位于输送板内部,所述复位块固定在输送板内壁两端,所述滑板位于输送板顶部,所述滑板通过连接杆与滑轨活动配合,所述连接杆与复位块活动配合。
[0006]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板设有限位块、推杆、吸块、推簧,所述限位块固定在滑板内部,所述推杆穿过滑板顶端,且位于限位块两侧,所述吸块夹在推杆顶端内壁,所述推簧套在推杆中下部内侧,所述吸块共设有五块。
[0007]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块设有接触板、进气孔、连接条、气腔、排气孔,所述接触板通过连接条安装在吸块顶部,所述进气孔穿过接触板上下表面,所述气腔位于吸块内部,所述排气孔贯穿吸块底面,所述进气孔共设有三条,且直径由上往下的逐渐缩小,有利于加快包装盒底部的气体进入,所述接触板顶部为凹凸不平的表面。
[0008]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触板设有缓冲板、底板、缓冲条、卡块,所述缓冲板位于接触板顶端,所述底板通过缓冲条固定在缓冲板下方,所述卡块固定在底板顶面,且位于缓冲条内侧,所述缓冲条为橡胶材质。
[0009]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气孔设有支撑块、阻挡板、拉条,所述支撑块位于排气孔内侧,所述阻挡板通过拉条与支撑块活动配合,所述支撑块具有弹性。
[001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阻挡板设有支撑杆、弹簧条、摆动板、弹块,所述支撑杆位于阻挡板中部,所述弹簧条套在支撑杆顶端内壁,所述摆动板通过弹块与支撑杆活动配合,所述摆动板设有两个,且为倾斜状。
[0011]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摆动板设有内槽、隔板、卡球,所述内槽位于摆动板内部,所述隔板固定在摆动板内壁,所述卡球设在内槽内部,且与隔板相配合,所述卡球为金属材质。
[0012]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由于输送带的转速加快,重力大的组装产品受到的惯性力加大,往前的位移距离增大,易对前边的组装产品推动,通过滑板的吸块将组装的产品紧吸固定,减少产品受到惯性力移动,减少组装产品脱离输送带,减少组装产品磕碰出现破碎,进一步降低陶瓷产品的运输产生次品率。
[0013]
2、由于气腔中的气体被加压后排放,易通过排气孔反流进入,使得气腔中的气体密度改变,通过排气孔内部的阻挡板对气体阻挡,有利于减少气体进入到气腔中,有利于保持气腔的气体密度,有利于吸块将产品紧吸固定,减少产品位移。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发明一种包装盒的组装流水线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发明一种输送板侧面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为本发明一种滑板侧面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4为本发明一种吸块侧面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5为本发明一种接触板侧面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6为本发明一种排气孔侧面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7为本发明一种阻挡板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8为本发明一种摆动板侧面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中:机架-1、输送台-2、输送板-3、滑轨-31、复位块-32、连接杆-33、滑板-34、限位块-a1、推杆-a2、吸块-a3、推簧-a4、接触板-s1、进气孔-s2、连接条-s3、气腔-s4、排气孔-s5、缓冲板-d1、底板-d2、缓冲条-d3、卡块-d4、支撑块-e1、阻挡板-e2、拉条-e3、支撑杆-r1、弹簧条-r2、摆动板-r3、弹块-r4、内槽-t1、隔板-t2、卡球-t3。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包装盒的组装流水线,其结构包括机架1、输送台2、输送板3,所述输送台2焊接在机架1顶部,所述输送板3安装在输送台2内壁。
[0024]
所述输送板3设有滑轨31、复位块32、连接杆33、滑板34,所述滑轨31位于输送板3内部,所述复位块32固定在输送板3内壁两端,所述滑板34位于输送板3顶部,所述滑板34通过连接杆33与滑轨31活动配合,所述连接杆33与复位块32活动配合。
[0025]
其中,所述滑板34设有限位块a1、推杆a2、吸块a3、推簧a4,所述限位块a1固定在滑板34内部,所述推杆a2穿过滑板34顶端,且位于限位块a1两侧,所述吸块a3夹在推杆a2顶端内壁,所述推簧a4套在推杆a2中下部内侧,所述吸块a3共设有五块,有利于增大与包装盒的接触面积,能够充分将包装盒紧吸固定。
[0026]
其中,所述吸块a3设有接触板s1、进气孔s2、连接条s3、气腔s4、排气孔s5,所述接触板s1通过连接条s3安装在吸块a3顶部,所述进气孔s2穿过接触板s1上下表面,所述气腔s4位于吸块a3内部,所述排气孔s5贯穿吸块a3底面,所述进气孔s2共设有三条,且直径由上往下的逐渐缩小,有利于加快包装盒底部的气体进入,所述接触板s1顶部为凹凸不平的表面,有利于增大与包装盒的接触面积,加大摩擦力,减少包装盒滑动。
[0027]
其中,所述接触板s1设有缓冲板d1、底板d2、缓冲条d3、卡块d4,所述缓冲板d1位于接触板s1顶端,所述底板d2通过缓冲条d3固定在缓冲板d1下方,所述卡块d4固定在底板d2顶面,且位于缓冲条d3内侧,所述缓冲条d3为橡胶材质,具有弹性,有利于形变复位带动缓冲板d1缓慢移动,有利于对包装盒缓冲,减少包装盒内部的物品碰撞。
[0028]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本发明中,使用流水线对产品组装时,将包装盒放置在输送板3的滑板34顶部,滑板34顶部的缓冲板d1受到重力作用往下对缓冲条d3挤压形变,当缓冲板d1碰到卡块d4时停止,接触板s1对连接条s3挤压,包装盒底部的气体往进气孔s2进入到气腔s4内部,气腔s4中的气体被加压往排气孔s5扩散,包装盒被吸在吸块a3顶部,输送台2的输送板3带动产品前进,产品前进的过程中受到惯性力移动,通过推杆a2与推簧a4配合限位,减少产品移动,当输送板3停止时,滑板34通过连接杆33在滑轨31上移动,并与复位块32配合复位,滑板34带动产品保持原位,通过滑板34的吸块a3将组装的产品紧吸固定,减少产品受到惯性力移动,减少组装产品脱离输送带,减少组装产品磕碰出现破碎,进一步降低陶瓷产品的运输产生次品率。
[0029]
实施例2:如附图6至附图8所示:其中,所述排气孔s5设有支撑块e1、阻挡板e2、拉条e3,所述支撑块e1位于排气孔s5内侧,所述阻挡板e2通过拉条e3与支撑块e1活动配合,所述支撑块e1具有弹性,有利于与阻挡板e2配合,当阻挡板e2的压力小于支撑块e1的推力时,有利于将阻挡板e2推动复位。
[0030]
其中,所述阻挡板e2设有支撑杆r1、弹簧条r2、摆动板r3、弹块r4,所述支撑杆r1位于阻挡板e2中部,所述弹簧条r2套在支撑杆r1顶端内壁,所述摆动板r3通过弹块r4与支撑杆r1活动配合,所述摆动板r3设有两个,且为倾斜状,有利于增大与排气孔s5内壁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对气体阻挡,减少气体进入到排气孔s5内部。
[0031]
其中,所述摆动板r3设有内槽t1、隔板t2、卡球t3,所述内槽t1位于摆动板r3内部,所述隔板t2固定在摆动板r3内壁,所述卡球t3设在内槽t1内部,且与隔板t2相配合,所述卡球t3为金属材质,具有较大的重力,有利于增大摆动板r3的承受力,使摆动板r3保持往下摆动。
[0032]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本发明中,当气腔s4中的气体被挤压往排气孔s5扩散时,气体的推力将排气孔s5内部的阻挡板e2推动,阻挡板e2拉动拉条e3形变,阻挡板e2与支撑块e1顶部接触,而阻挡板e2的
弹簧条r2将支撑杆r1往两侧推动,摆动板r3内部的卡球t3在内槽t1滚动,增大摆动板r3的重力保持往下摆动,弹块r4将摆动板r3推动,使得摆动板r3与排气孔s5内壁紧密贴合,减少气体进入到气腔s4内部,通过排气孔s5内部的阻挡板e2对气体阻挡,有利于减少气体进入到气腔s5中,有利于保持气腔s5的气体密度,有利于吸块a3将产品紧吸固定,减少产品位移。
[0033]
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