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维修梯厢操作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09391发布日期:2020-09-04 14:11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维修梯厢操作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操作面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维修梯厢操作面板。



背景技术:

操作面板也叫操作台,它是人机对话的纽带,根据具体情况,操作面板可大可小,大到可以是一个庞大的操作台,小到只有几个功能键和开关,在智能仪器中,操作面板都比较小,一般需要自己设计,为了操作安全,很多操作面板上都设有电子锁,梯厢操作面板多是安装在电梯的墙面上进行操作使用,在对操作面板进检护维修时,需要将操作面板从前面上拆卸下来,由于安装方式多是螺栓紧固,拆卸过程繁琐,螺丝易掉落,增加作业难度,且操作面板内的空间较小,降低工作人员的作业范围,影戏操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便于维修梯厢操作面板。



技术实现要素: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维修梯厢操作面板,具有方便拆卸,增加作业范围的特点。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维修梯厢操作面板,包括墙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墙体上的控制面板本体,所述墙体与所述控制面板本体的连接处开设有凹槽,所述控制面板本体的一侧固定设有壳体,所述壳体远离所述控制面板本体的一侧嵌入所述凹槽内,所述壳体的外侧壁套设有卡板,所述卡板的外侧壁与所述凹槽的内壁贴合,所述壳体远离所述控制面板本体的一侧设有仪器室,所述仪器室与所述壳体的外侧壁套设有卡套,所述壳体与所述仪器室均嵌入所述卡套内并与所述卡套固定连接,所述仪器室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垫板,所述垫板与所述仪器室的连接处对称焊接有横杆,所述横杆远离所述垫板的一端贯穿所述仪器室并与所述仪器室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卡板呈矩形将所述壳体的外侧壁包覆,并嵌入所述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壳体和所述仪器室与所述卡套的连接处均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内滑动连接有插板,所述插板与所述卡套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仪器室与所述壳体的连接处焊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嵌入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贴合。

优选的,所述横杆远离所述垫板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内。

优选的,所述仪器室与所述垫板的连接处开设有卡槽,所述垫板嵌入所述卡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拉动控制面板本体,使仪器室沿着横杆移动直至移出凹槽内,拉动卡套,卡套通过插板沿着插槽进行移动直至凹槽与插板分离,拉动控制面板本体,将仪器室与壳体分离,从而将仪器室的内部仪器外漏,增大工作人员的操作空间,且方便人们对控制面板本体进行安装和拆卸,简化拆卸与安装过程,降低作业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墙体与控制面板本体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壳体与仪器室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垫板与仪器室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墙体;2、控制面板本体;3、卡套;4、卡板;5、壳体;6、仪器室;7、垫板;8、凹槽;9、插槽;10、卡槽;11、横杆;12、限位板;13、插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维修梯厢操作面板,包括墙体1,以及安装在墙体1上的控制面板本体2,墙体1与控制面板本体2的连接处开设有凹槽8,控制面板本体2的一侧固定设有壳体5,壳体5远离控制面板本体2的一侧嵌入凹槽8内,壳体5的外侧壁套设有卡板4,卡板4的外侧壁与凹槽8的内壁贴合,壳体5远离控制面板本体2的一侧设有仪器室6,仪器室6与壳体5的外侧壁套设有卡套3,壳体5与仪器室6均嵌入卡套3内并与卡套3固定连接,仪器室6远离壳体5的一侧设有垫板7,垫板7与仪器室6的连接处对称焊接有横杆11,横杆11远离垫板7的一端贯穿仪器室6并与仪器室6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拉动控制面板本体2,使仪器室6沿着横杆11移动直至移出凹槽8内,拉动卡套3,卡套3通过插板13沿着插槽9进行移动直至凹槽8与插板13分离,拉动控制面板本体2,将仪器室6与壳体5分离,从而将仪器室6的内部仪器外漏,增大工作人员的操作空间,且方便人们对控制面板本体2进行安装和拆卸,简化拆卸与安装过程,降低作业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预先在控制面板本体2上设置锁具,用来对控制面板本体2与凹槽8之间进行固定,增加控制面板本体2与凹槽8之间的紧密性,且避免无关人员误将控制面板本体2拔出,降低安全隐患。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墙体1与控制面板本体2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卡板4呈矩形将壳体5的外侧壁包覆,并嵌入凹槽8内。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卡板4呈矩形将壳体5的外侧壁包覆,并嵌入凹槽8内,卡板4可以将控制面板本体2与凹槽8之间的缝隙进行遮挡,且增加控制面板本体2与凹槽8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控制面板本体2与凹槽8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壳体5与仪器室6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垫板7与仪器室6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壳体5和仪器室6与卡套3的连接处均开设有插槽9,插槽9内滑动连接有插板13,插板13与卡套3焊接固定。

如图3所示,仪器室6与壳体5的连接处焊接有限位板12,限位板12嵌入壳体5内,并与壳体5的内壁贴合。

如图3、图4所示,横杆11远离垫板7一端延伸至壳体5内。

如图3、图4所示,仪器室6与垫板7的连接处开设有卡槽10,垫板7嵌入卡槽10内。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壳体5和仪器室6与卡套3的连接处均开设有插槽9,插槽9内滑动连接有插板13,插板13与卡套3焊接固定,卡套3可以通过将插板13与插槽9进行连接,从而对壳体5和仪器室6之间进行固定,避免仪器室6的内部仪器外漏,保证密封性,且人们可以拉动卡套3,使卡套3通过插板13沿着插槽9进行移动直至凹槽8与插板13分离,方便人们对壳体5与仪器室6之间进行安装和拆卸作业,由于横杆11远离垫板7一端延伸至壳体5内,人们在拉动控制面板本体2进行移动的同时,垫板7可以通过横杆11对仪器室6进行限位,保证仪器室6移动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由于卡板4呈矩形将壳体5的外侧壁包覆,并嵌入凹槽8内,卡板4可以将控制面板本体2与凹槽8之间的缝隙进行遮挡,且增加控制面板本体2与凹槽8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控制面板本体2与凹槽8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拉动控制面板本体2,使仪器室6沿着横杆11移动直至移出凹槽8内,由于壳体5和仪器室6与卡套3的连接处均开设有插槽9,插槽9内滑动连接有插板13,插板13与卡套3焊接固定,卡套3可以通过将插板13与插槽9进行连接,从而对壳体5和仪器室6之间进行固定,避免仪器室6的内部仪器外漏,保证密封性,且人们可以拉动卡套3,使卡套3通过插板13沿着插槽9进行移动直至凹槽8与插板13分离,方便人们对壳体5与仪器室6之间进行安装和拆卸作业,从而将仪器室6的内部仪器外漏,增大工作人员的操作空间,且方便人们对控制面板本体2进行安装和拆卸,简化拆卸与安装过程,降低作业难度,由于横杆11远离垫板7一端延伸至壳体5内,人们在拉动控制面板本体2进行移动的同时,垫板7可以通过横杆11对仪器室6进行限位,保证仪器室6移动时的稳定性。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