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末物料包装袋袋体固定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99736发布日期:2021-01-12 07:31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粉末物料包装袋袋体固定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包装用的辅助工具,具体为一种粉末物料包装袋袋体固定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常见的人工包装方式为,即一人将包装袋袋口打开,另一人将粉末物料装入包装袋中;采用这种方式装包装袋,不仅生产效率低,投入劳动力较大,并且对于一直维持在袋口的人工产生极大的影响;因为粉末物料在装袋过程中,袋口处产生的微粒灰尘浓度远大于周围环境,长时间的工作会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因此,对于如何减少袋口处的人工,将两个操作人员减少至一个人,并能够有效的维持包装袋直立便于物料装袋,是劳动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实现不再需要工作人员维持袋口打开就能将粉末物料进行装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粉末物料包装袋袋体固定组件,包括支撑底架,该支撑底架内设有容纳袋体用的容腔;搁置部,呈环状结构且设在所述支撑底架上端;和袋口固定部,其下端设置有开口,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搁置部卡合连接,使所述搁置部被包裹在所述袋口固定部内。

进一步的,所述袋口固定部呈环状结构且具有弹性。

进一步的,所述袋口固定部可活动的与所述支撑底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架包括第一稳定环、第二稳定环和支撑条,所述第一稳定环与所述第二稳定环间隔设置且均焊接在所述支撑条上;所述搁置部焊接在所述支撑条的顶端;所述第一稳定环、第二稳定环、搁置部和支撑条共同围城所述容腔。

进一步的,所述搁置部与所述第一稳定环、第二稳定环同轴设置,且直径均小于所述第一稳定环和第二稳定环。

进一步的,所述袋口固定部与所述支撑条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袋口固定部通过连接臂与所述支撑条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条上设有槽口,所述连接臂置于所述槽口内并可在槽口内自由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架和所述搁置部上设有便于包装袋放入用的缺口。

采用本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1.利用本方案设计的固定组件代替了传统需要操作人员维持包装袋袋口打开进行装袋的方式,使操作人员在进行粉末物料装袋时,不再受到袋口处产生的粉末扬尘的侵扰,同时将传统的由两人操作变成现在仅需一人操作就能完成装袋,降低人力投入成本。

2.设置专用于固定袋口用的袋口固定部,实现进一步的保证包装袋的稳定,避免在装袋过程中频繁出现袋口下滑影响装袋效率的情况出现,从而提高本方案设计的固定组件的实用性和固定效果,利于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固定组件的立体结构图,展示整体结构;

图2为固定组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展示包装袋与搁置部的位置连接关系;

图3为袋口固定部准备与搁置部卡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袋口固定部与搁置部完成卡合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固定组件的立体结构图,展示各个部件的组合连接关系。

其中:10支撑底架、11第一稳定环、12第二稳定环、13支撑条、20搁置部、30袋口固定部、31开口、32连接臂、100容腔、131槽口、200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一种粉末物料包装袋袋体固定组件,参见图1,包括支撑底架10,支撑底架10作为固定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该支撑底架10内设有容腔100,该容腔100用于容纳袋体(即包装袋),在支撑底架10的上端设有搁置部20,该搁置部20呈环状结构,可以理解为环形圈,该搁置部20主要用于支持包装袋的开口处。

在准备进行粉末物料进行装袋时,参见图2,首先将包装袋放进容腔100内,然后打开包装袋的袋口,并将袋口进行外翻,使外翻的袋口能够放置在搁置部20上;用这样的方式,将没有固定形状的包装袋进行定型,以便装袋操作的进行。

在粉末物料进行装袋时,如没有有效的部件将包装袋的开口固定在搁置部20上,包装袋会在粉末物料的重力冲击下脱离搁置部20,包装袋开口就会从搁置部20处滑落,导致装袋工作的中断,影响装袋效率,因此利用袋口固定部30实现包装袋口与搁置部20的固定。

具体的,参见图1、图3,袋口固定部30的下端设有开口31,该开口31的大小与搁置部20相适配,装袋时,包装袋口外翻放置在搁置部20上,然后再装上袋口固定部30,通过开口31使袋口固定部30与所述搁置部20卡合连接,参见图4,卡合连接后的搁置部20被包裹在所述袋口固定部30内,而包装袋口位于搁置部20与袋口固定部30之间,也就实现了包装袋口的的固定操作,这时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为袋口固定部30、包装袋、搁置部20。

这样在进行粉末物料装袋时,在将包装袋固定完成后,只需要一人操作就可进行粉末物料的装袋工作,取消了传统需要人工维持包装袋口的操作方式。

优选的,袋口固定部30需要与搁置部20相配合,因此袋口固定部30也设置为与搁置部20相同的环状结构,实现与搁置部20的全面卡合,为了实现将袋口固定部30顺利的卡进搁置部20,袋口固定部30由弹性材料制作而成。

进行卡合时,推动袋口固定部30,图3中箭头f方向为推动方向,使搁置部20通过开口31慢慢的卡进袋口固定部30内,因为弹性韧性的作用,开口31的开口端会变大,使得搁置部20能够顺利的与袋口固定部30卡合,并且袋口固定部30具有弹性性能的相比于拥有硬性性能,能够更加稳定的将包装袋的袋口压紧,避免其出现滑动。

同时弹性的袋口固定部30也利于拆出,即在一个包装袋装满后,需要装另一个时,可以直接从搁置部20上取下袋口固定部30,将装好的包装袋进行打包处理,再在容腔100内放置新的包装袋,重复以上操作(即袋口外翻至搁置部20、卡合袋口固定部30)从而完成固定后进行新一轮的装袋操作。

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袋口固定部30可以是单独存在的,也可以是连接在支撑底架10上的。

袋口固定部30单独存在时,与搁置部20是配套使用,即拆出袋口固定部30后,可以将其放在任意地方,需要的时候再将其拿出来使用,不存在连接关系。

袋口固定部30连接在支撑底架10上时,与支撑底架10可活动的连接,即拆出袋口固定部30后,袋口固定部30会挂置在支撑底架10上。

在本方案设计的固定组件中,袋口固定部30是与支撑底架10活动相接的,在便于拿取使用的同时,避免出现乱放袋口固定部30,需要时却找不到的情况出现。

为了便于理解本方案设计的固定组件,下面对支撑底架10与袋口固定部30做进一步的介绍。

参见图1-图5,所述支撑底架10包括第一稳定环11、第二稳定环12和支撑条13,所述第一稳定环11与所述第二稳定环12间隔设置且均焊接在所述支撑条13上,第一稳定环11设在支撑条13的底部,用于保证与地面接触的稳定性,第二稳定环12设在支撑条13的中间位置,起到加强作用,而所述搁置部20焊接在所述支撑条13的顶端;所述第一稳定环11、第二稳定环12、搁置部20和支撑条13共同围城所述容腔100。

优选的,上文所提及的所述第一稳定环11、第二稳定环12、搁置部20和支撑条13均由金属条焊接而成。

优选的,所述搁置部20与所述第一稳定环11、第二稳定环12同轴设置,其目的在于保证在装袋的过程中,包装袋能够始终保持相对的竖直,便于操作人员的装袋操作。

优选的,搁置部20直径均小于所述第一稳定环11和第二稳定环12,这样的设计便于在包装袋装满后的封口处理,留有有效的长度对袋口进行封装,避免出现完全装满整个包装袋而无法封口的情况出现。

所述袋口固定部30与支撑条13之间连接有连接臂32;所述支撑条13上设有槽口131,所述连接臂32置于所述槽口131内并可在槽口131内自由滑动,实质上等同于连接臂32能够在支撑条13上自由移动,实现袋口固定部30与支撑条13的活动连接。

当需要袋口固定部30与搁置部20进行卡合时,调节移动连接臂32,使袋口固定部30的开口31置于搁置部20的正上方,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压入卡合操作;当从搁置部20拆出袋口固定部30后,连接臂32作为袋口固定部30与支撑条13之间的连接纽带,使袋口固定部30悬挂在支撑条13上,实现随取随用。

优选的,所述支撑底架10和所述搁置部20上设有便于包装袋放入用的缺口200,利用该缺口200方便将没有进行装袋的包装袋从侧面直接放置到容腔100内,相比于从上到下放置包装袋,采用侧面放置的方式更加的适合操作习惯,也更加方便。

下面对操作方式做总的概括,即将空的包装袋通过缺口200侧面放置到容腔100内,将包装袋的袋口外翻,使其放在环形结构的搁置部20上,调整连接臂32使袋口固定部30的开口置于搁置部20的正上方,下压袋口固定部30,使包装袋的袋口和搁置部20通过开口31被包裹在袋口固定部30内,在袋口固定部30的弹性挤压下实现袋口的固定;然后进行装袋、封口,完成一次装袋;再将整个固定组件相对于已经完成装袋的包装袋上提,将整个固定组件脱离出来放置,重新装入新的包装袋,重复以上操作,进行二次、三次即多次装袋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