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体外生命支持设备的运送装置和体外生命支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03063发布日期:2021-02-09 14:11阅读:97来源:国知局
用于体外生命支持设备的运送装置和体外生命支持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送装置和生命支持系统,尤其涉及用于体外生命支持设备的运送装置和体外生命支持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体外生命支持设备是指用于在患者体外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设备,其目前主要在医院或者救护车内使用,例如放置在医院的设备台上或者固定至救护车内的仪器架上。若需要使用体外生命支持设备,第一情况是家属将患者直接送至医院,但是家属在运送过程中的不当操作可能会使患者的病情恶化;另一种情况是将患者抬至救护车上,但是在从救护车转至医院的过程中需要更换使用设备,也就是说很难使用一台设备连续为一位患者进行救治。对于抢救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如果能在医护人员赶到的第一时间就将该体外生命支持设备应用于患者,就会大大降低患者的伤残率和死亡率。尤其对于军事作业或者救护车不便驶入的场合而言,若医护人员能够随身携带该体外生命支持设备,那么就可不受地面环境限制地将设备第一时间应用于患者。由此需要一种能够安全地承载且运送该体外生命支持设备的运送装置,其能够将体外生命支持设备运送至患者并且能够为该设备供能以使该设备不受环境限制地连续使用一定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体外生命支持设备的运送装置和包括该运送装置和该体外生命支持设备的体外生命支持系统。该运送装置能够将体外生命支持设备容置其中且配设有电源模块,以不受地形限制或电力限制地使体外生命支持设备与患者始终位于一处,能够在医护人员到来的时刻就开始为患者服务并且接下来在一段时间内为患者提供不间断的治疗。
[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体外生命支持设备的运送装置,其包括箱体、箱盖、层板以及定位模块、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其中在箱体上设置有移动轮和供人持握的伸缩拉杆;箱盖被设计为借助于其中一个侧边连接至所述箱体的其中一个侧边且能够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箱体转动,所述箱盖的其他侧边借助于连接件与所述箱体的对应侧边可重复地连接和分开;层板被设计为在所述箱体内平行于所述箱体的底板地延伸以将所述箱体的内部空间分成上部分和下部分,其中所述上部分被设计用于容置所述体外生命支持设备;定位模块、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被设计为容置于所述下部分内且安装至所述底板。
[0005]
优选地,所述电源模块被构造为包括蓄电池和由所述蓄电池供能的电源接口,所述蓄电池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底板,所述电源接口被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和/或所述层板上,所述定位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和所述体外生命支持设备借助于各自的电源线插入所述电源接口而与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
[0006]
优选地,所述电源接口被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在所述层板上开设能够通往所述下
部分的开口,所述开口借助于可开合盖而打开和闭合。
[0007]
优选地,所述下部分借助于垂直于所述底板延伸的隔板被分隔出第一隔舱和第二隔舱,其中所述定位模块和所述通信模块被容置在所述第一隔舱中,所述电源模块被容置在所述第二隔舱中,在所述隔板上开设有通孔以供所述定位模块和所述通信模块的电源线穿过。
[0008]
优选地,所述伸缩拉杆从所述箱体的外部安装至所述底板,所述运送装置还包括至少在部段上从外部固定连接至所述底板的至少两根绑带。
[0009]
优选地,所述上部分借助于减震板被分隔出至少一个设备槽和至少一个工具槽,所述设备槽被设计用于容置所述体外生命支持设备,所述工具槽被设计用于容置救护工具。
[0010]
优选地,所述箱盖的在所述运送装置闭合时将朝向所述箱体的第一侧面上布置防护泡沫,在所述第一侧面的外周缘上设置密封圈,在所述箱体的与所述第一侧面的外周缘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凹槽,所述密封圈被设计为在所述运送装置闭合时卡接入所述凹槽中使所述箱盖和所述箱体密封连接。
[0011]
优选地,所述箱盖的其中一个侧边借助于缓冲液压铰链连接至所述箱体的其中一个侧边,所述连接件采用搭扣,在所述箱体的侧板上设置气压平衡阀和至少一个防滑把手,在所述箱盖和箱体底板的拐角处自内部和/或外部分别设置加固件,在所述箱盖和所述箱体的外表面上粘贴棱镜反光膜。
[0012]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体外生命支持系统,其包括上述用于体外生命支持设备的运送装置以及容置在所述运送装置的上部分内的体外生命支持设备。所述体外生命支持设备采用体外膜肺氧合装置。
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送装置在打开状态下的第一示意图;
[0014]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送装置在打开状态下的第二示意图;
[0015]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送装置的箱体的底部示意图。
[0016]
附图标记列表
[0017]
1.箱体;2.箱盖;3.搭扣;4.密封圈;5.伸缩拉杆;6.防滑把手;7.移动轮; 8.气压平衡阀;9.防护泡沫;10.层板;11.可开合盖;12.隔板;13.第一隔舱;14.第二隔舱;15.定位模块;16.通信模块;17.电源接口;18.减震板; 19.绑带;20.箱体的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现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用于体外生命支持设备的运送装置的示意性方案。尽管提供附图是为了呈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但附图不必按具体实施方案的尺寸绘制,并且某些特征可被放大、移除或局剖以更好地示出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附图中的部分构件可在不影响技术效果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位置调整。
[0019]
在下文中被用于描述附图的某些方向性术语,将被理解为具有其正常含义并且指正常看附图时所涉及的那些方向。除另有指明,本说明书所述方向性术语基本为本领域技
术人员所理解的常规方向。特别地,本文中的上部分和下部分分别旨在表示:当箱体被放置在平面上且其开口朝向背离重力方向的方位时位于层板上方的部分和位于层板下方的部分。本文中提及的“平行”和“垂直”不应指代两物体之间绝对的平行和垂直关系,位于
±
10
°
内范围内的角度偏差均应被看作位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0020]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体外生命支持设备的运送装置在打开状态下的第一示意图。如图所示,该运送装置包括箱体1和箱盖2,其中该箱盖2的一个侧边可转动地联接至该箱体1,以使整个运送装置按需处于打开或闭合状态。其中该箱盖2可例如借助于转轴、拉锁或者铰链联接至箱体1,优选采用缓冲液压铰链,以实现箱盖2相对于箱体1自行缓慢地关闭,防止在关闭时对将容置于箱体1内的设备造成冲击,也防止夹到医护人员的手。箱盖2的其他侧边可通过连接件与箱体1的对应侧边实现可重复的连接和分开,该连接件可例如采用拉锁或者搭扣3。该连接件优选采用搭扣3,例如在图1中箱盖2的每个自由边以及箱体1上与箱盖 2的边对应的位置处上设置至少一组搭扣3,搭扣3使用安全并且易于清洁和消毒。
[0021]
箱体1上还设置有移动轮7和伸缩拉杆5,该移动轮7可例如从外部设置在底板20的一端,伸缩拉杆5可安装至底板20的另一端并且能够相对该底板20伸缩。在使用时,人们将持握伸缩拉杆5以拖拽箱体1,箱体 1借助于关于地面产生滚动运动的移动轮7相对于地面行进。在所述箱体 1的侧板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防滑把手6,当箱体1处于不利于拖行的环境中时,可采用该防滑把手6直接拎起该运送装置行进。
[0022]
在箱盖2闭合时将朝向箱体1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高密度的防护泡沫 9,其可以缓冲可能从箱盖2侧施加于箱内物体的外部载荷,从而对将容置于箱内的设备进行进一步的保护。另外,在该第一侧面的外周缘上设置有密封圈4,在箱体1的侧板的与该第一侧面的外周缘的对应的位置处设置凹槽,所述凹槽的尺寸被设计为允许密封圈4卡接入其中,从而该密封圈4能够在运送装置闭合时使箱盖2和箱体1密封连接,以防止异物例如水汽或粉尘等进入从而对箱内设备造成不利影响。
[0023]
在箱盖2和底板20的拐角处自内部和/或外部分别设置加固件(未示出),该加固件起到进一步提升整个运送装置的坚固性的作用。另外,在箱体1的侧板上还设置有气压平衡阀8,其优选由具有防水和透气功能的膜制成,从而有效地保护运送装置或者运送装置内的设备免受由于内外压差影响而造成的崩开或无法打开的情况。
[0024]
在所述箱体1内设置平行于箱体的底板20延伸的层板10,该层板10 可将箱内空间分成两个部分,即上部分和下部分。其中上部分被设计容置将由运送装置携带的物体,包括体外生命支持设备以及一些救护工具。该体外生命支持设备可例如采用体外膜肺氧合装置,该体外膜肺氧合装置主要包括循环血流泵和体外氧交换机、热交换水箱、scp驱动单元及紧急驱动单元、导管等,该体外生命支持设备还可采用用于人工心肺复苏的除颤仪、呼吸机等。救护工具可例如包括照明工具、急救工具、消杀工具等。当例如野外作业或黑夜作业时,照明工具可以用作临时光源。消杀工具可例如包括能够对患者伤口或者设备进行初步消毒的工具。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送装置并不限于运送上文描述的设备和工具,其它具有适配尺寸的能够用于体外生命支持的设备以及配套工具等也可利用此运送装置进行运输。
[0025]
参见图2,其中将层板10移除以示出箱体的下部分。下部分被设计用于容置定位模
块15、通信模块16以及电源模块。定位模块15安装至箱体1 的底板20。当例如急救人员拖拽此运送装置进入不便行车的森林中时,该定位模块可向外部人员发送运送装置的位置,以便后续救援人员到来。若此运送装置不慎丢失,该定位模块可协助找回该运送装置。同时在未执行急救任务时,该定位模块还方便于管理人员对运送装置的管理,从而按需调度使用。该定位模块可例如采用北斗导航系统、gps导航系统等。通信模块16也安装至了箱体的底板20,其可实现急救人员在野外信号较弱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与外界进行远程通信联络的目的。借助于该通信模块16,可例如实现将携带设备的测量数据发送至外部或者由外部专家进行远程会诊等目的。通信模块 16可例如采用蜂窝模块等。
[0026]
定位模块15、通信模块16和体外生命支持设备的正常运行均离不开电力支持,为了在没有外接电源的情况下仍然保证用电装置的正常使用,该运送装置还包括电源模块。具体地,电源模块被构造为包括蓄电池(未示出)和由该蓄电池供电的电源接口17。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蓄电池是能够重复充电的设备,本文中采用的蓄电池优选在完全充满电的情况下至少为体外生命支持设备连续供电10个小时以上,从而即使没有外部电源也能够保证对患者的连续救治和生命支持。该蓄电池被可拆卸地联接至箱体的底板20,从而在对该运送装置进行维护的过程中,可将蓄电池取出,以新的充满电的蓄电池代替,或者将原蓄电池充满电后再置入箱内继续使用。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上述定位模块15和通信模块16可以固定连接至箱体的底板20,也可被设计为可拆卸地集成至箱体的底板20,以方便于对上述模块进行维修。
[0027]
定位模块15和通信模块16可在被需要时借助于各自的电源线插接入电源接口17从而实现与蓄电池的电连接。体外生命支持设备也可借助于其电源线插入电源接口17而被供电,由于电源接口17的通用性,其并不会对所携带的体外生命支持设备的种类或者型号进行限定,任何具有标准电源线插头的设备均适用。下文将提到的照明工具等也可通过插入该电源插头而与电源模块形成电连接。当然也可根据将携带设备的对电流的特殊需求而增设或者替换其中一个电源接口17。
[0028]
鉴于层板10除了起到将箱内空间进行分隔的作用之外,还将对容置于上部分内的设备和工具起到支撑作用,所以该层板10应不易弯折且优选固定连接至箱体1的侧板,即不会在挪取设备和工具时随便移位。为了通往下部分,在层板10上开设一个开口,该开口借助于可开合盖11而打开或者关闭。该可开合盖11可为一个关于层板10能够完全脱离的部件,但是为了防止丢失以及便于使用,该可开合盖11优选关于层板10可相对转动地连接。
[0029]
下部分借助于垂直于底板20延伸的隔板12被分隔出两个隔舱,如图2 所示包括第一隔舱13和第二隔舱14。在本文中将定位模块15和通信模块 16均容置在第一隔舱13中,将电源模块容置在第二隔舱14中,同时在隔板 12上开设通孔以供定位模块15和通信模块16的电源线穿过其中插入电源接口17。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下部分并不限于仅被分成两个隔舱,其还可借助于更多个隔板12被分隔出更多个隔舱,定位模块15和通信模块 16可被置入单独的隔舱内。
[0030]
电源接口17可被设置在层板10上,或者优选如图2所示设置在底板20 上。当然也可在层板10和底板20上同时设置电源接口17,底板20上的电源接口17被设计用于为通信模块16和定位模块15供电,层板10上的插口可供将容置于上部分内的设备或工具供电,从而无需打开开口的可开合盖 11。优选地如图2所示将电源接口17仅设置于底板20上,以防止
布置在层板10上的物体对插口造成磨损等破坏。
[0031]
综上,上述层板和隔板将箱内区间进行了合理的划分,在对患者进行救治时不需要移动的物体,例如定位模块、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被设置在下部分中,防止其丢失或者零部件不慎掉落干扰急救设备的正常运行;在救治患者时需要使用的物体,例如急救设备和工具、照明装置等被设置在上部分中,方便工作人员拿取和搬运。下部分中又将需要经常拆卸的电源模块与若非维修无需移动的定位模块和通信模块分开,防止在搬运蓄电池的过程中对定位和通信模块造成不利的影响。
[0032]
再次参见图1,上部分借助于减震板18被分隔出至少一个设备槽和至少一个工具槽,设备槽可被设计用于容置体外生命支持设备,工具槽可被设计用于容置救护工具。该减震板18可采用可拆卸的拼插式高密度减震泡沫材料,其可根据不同设备或工具的尺寸大小按需布置,同时也可将更多的减震板18插入设备与箱体1或者用于分隔的减震板18之间的缝隙内,由此当受到外力冲击时,减震泡沫材料可有效地对外力进行缓冲以保护运送装置内的设备或工具不受损坏。
[0033]
参见图3,伸缩拉杆5可从箱体1的外部安装至底板20。该运送装置还包括至少两根绑带19,该绑带19至少在部段上从外部固定连接至箱体的底板20,优选该绑带19的一个部段被固定在伸缩拉杆5与底板20之间。在绑带19的端部设置子母扣,从而当绑带19朝向箱盖2的方向绑扎时,其可将箱体1和箱盖2更加可靠地连接在一起;当绑带19朝向背离箱盖2 的方向缠绕时,其可将整个运送装置固定至救护车的担架上,或者当在野外作业时将整个运送装置固定至相对于地面不能轻易移动的物体上,从而保证在对病人进行治疗时箱体1不会轻易挪动。当借助于绑带19将运送装置连接至担架上时,该运送装置与担架组成了一套运送救治单元,由此体外生命支持设备可随着患者一起从例如家中至救护车上,最后被送入医院、
[0034]
另外,优选在箱体1和箱盖2的外表面上粘贴棱镜反光膜。该棱镜反光膜具有优异的夜间视认性和高的逆反射系数,无论是大入射角还是常规入射角均具有优异的反光表现,便于工作人员在夜间搜寻该运送装置。
[0035]
本文中的箱体1和箱盖2可采用特种混合树脂一次性注塑而成,其具有防水、抗压、防震、耐腐蚀等优点。同时由上述材料制成的箱体1和箱盖2 的质量也较轻,即使在承载体外生命支持设备之后也能够由一名成年男士或者两名成年女士拉动行进,便于在各种应用场合之间进行转移,例如从救护车上搬下来,直接进入患者的家中。具有上述特点的箱体1可适用于直升机指定地点空投等使用情况,尤其适用于军事作业或突发情况。
[0036]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体外生命支持系统,其包括上述用于体外生命支持设备的运送装置,以及将容置在运送装置的上部分内的体外生命支持设备。
[0037]
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体外生命支持系统便于携带且移动性强,其能够在医护人员到至患者身边后一直与患者在一起。同时,该装置的使用不受外部环境(例如地形、电源)的限制,其能够独立地在一段时间内为患者提供不间断地治疗,为患者的生存夺取了宝贵的时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