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稳机构及具备该机构的分类垃圾存储用地埋式垃圾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30092发布日期:2021-07-20 16:12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围稳机构及具备该机构的分类垃圾存储用地埋式垃圾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收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围稳机构及具备该机构的分类垃圾存储用地埋式垃圾箱。



背景技术:

随着生态城市的绿色环保建设宣传影响范围不断加大,一些传统市政基础设施也在随之发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地埋式升降垃圾箱对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无污染、无害化收集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

地埋式升降垃圾箱通过其合理设计,将传统的垃圾箱体隐藏于地下,不占用地面的空间,整体保持高效、美观的特点。

为了提高地埋式升降垃圾箱的利用率,通过在地埋式升降垃圾箱设置一个可进行换向机构,从而使得地面的一个投口可对应地下多个垃圾箱。但是由于在垃圾箱的切换过程中,垃圾箱由于内部垃圾荷载的重量分布不均,可能发生倾斜的现象。现有技术中,垃圾箱生产制造商未对此问题作出合理优化或简单设置固定机构,导致垃圾箱在统一清理时不方便取出。

为了避免出现意外,因而亟需一种具备围稳机构的垃圾箱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围稳机构及具备该机构的分类垃圾存储用地埋式垃圾箱,在进行换向过程中,限位结、围稳支撑板以及容置槽的槽壁对其共同作用,通过围稳档板对垃圾箱的正面的阻力以及槽壁对垃圾箱的两端施加垃圾箱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惯性的反作用力,有效保障垃圾箱运动过程中的相对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围稳机构,包括:

可设置不同作业状态的围稳机构;所述围稳机构包括多个放置垃圾箱箱体1的容置槽和围稳档板;

所述围稳档板的一端连接设置限位结,所述限位结的另一端设置有支撑箱体1的围稳支撑板,通过围稳机构的限位结设置所述围稳档板和所述围稳支撑板构建限位夹角,限制箱体1在围稳支撑板保持静止;

可进行圆周运动的换向机构;所述换向机构包括支撑围稳机构并可转换方向的换向盘、支撑换向盘的换向基座以及支撑所述换向盘在换向基座进行圆周运动的驱动机构。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围稳支撑板包括一对活动连接的支撑公板和支撑母板,所述支撑母板沿所述支撑公板的轴向往复运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围稳支撑板的支撑母板与换向盘壁活动连接,所述围稳支撑板以活动连接点为中心转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限位结的下端设置有切换限位结状态的升降块,所述升降块与换向盘的底端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多个支撑所述换向盘的换向轮。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换向基座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换向轮位置匹配的圆周换向槽。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换向盘的底端设置驱动换向盘圆周运动的驱动电机。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分类垃圾存储用地埋式垃圾箱,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围稳机构;

地埋阻隔板,所述地埋阻隔板铺设在地面,且将地埋区域遮掩;

地埋式投口,所述地埋式投口贯穿地埋阻隔板,连通地面与设置在地埋式投口下端的换向盘,所述地埋式投口的下端与换向盘的圆周轨迹匹配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围稳机构及具备该机构的分类垃圾存储用地埋式垃圾箱,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容置槽设置围稳档板,使得垃圾箱在通过换向机构进行换向过程中,限位结、围稳支撑板以及容置槽的槽壁对其共同作用,通过围稳档板对垃圾箱的正面的阻力以及槽壁对垃圾箱的两端施加垃圾箱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惯性的反作用力,有效保障垃圾箱运动过程中的相对稳定性,避免垃圾箱的左右倾斜。

2.本实用新型在对围稳档板施加向外的压力,围稳档板发生偏移;当压力感应器获取的压力值超过预设阈值,触发与其连接的升降块;升降块将限位结向上顶出,直至升降块上升到最大高度,此时围稳档板、限位结、围稳支撑板在同一直线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升降块,可灵活根据对换向盘壁施加的作用力进行限位结的升降,从而形成从容置槽到换向盘表面的斜坡,便于将垃圾箱从容置槽取出。

3.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在垃圾箱底设置压力感应器,当其检测到垃圾箱的承载量到达预设阈值,通过压力传感器传输作业信号至驱动电机;通过驱动电机驱动换向盘,直至下一个垃圾箱到达投口正下方,完成本次的换向盘驱动,基于此,使得换向机构能够检测垃圾箱的承载量,并根据承载结果智能化自动切换空余的垃圾箱,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侧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换向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箱体1和换向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箱体1和换向机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围稳机构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围稳机构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中:箱体11、换向盘2、换向基座3、换向轮4、地埋式投口5、圆周换向槽6、驱动电机7、围稳档板8、限位结9、升降块10、压力感应器11、支撑公板12、支撑母板13、铰链14、换向盘壁15、地埋阻隔板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围稳机构,包括:

可设置不同作业状态的围稳机构;围稳机构包括多个放置垃圾箱箱体1的容置槽和围稳档板8;围稳档板8的一端连接设置限位结9,限位结9的另一端设置有支撑箱体1的围稳支撑板,通过围稳机构的限位结9设置围稳档板8和围稳支撑板构建限位夹角,限制箱体1在围稳支撑板保持静止;

可进行圆周运动的换向机构;换向机构包括支撑围稳机构并可转换方向的换向盘2、支撑换向盘2的换向基座3以及支撑换向盘2在换向基座3进行圆周运动的驱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在容置槽设置围稳档板8,使得垃圾箱在通过换向机构进行换向过程中,限位结9、围稳支撑板以及容置槽的槽壁对其共同作用,通过围稳档板8对垃圾箱的正面的阻力以及槽壁对垃圾箱的两端施加垃圾箱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惯性的反作用力,有效保障垃圾箱运动过程中的相对稳定性;

具体的,围稳支撑板包括一对活动连接的支撑公板12和支撑母板13,支撑母板13沿支撑公板12的轴向往复运动;通过设置支撑公板12和支撑母板13的活动连接,在围稳支撑板沿铰链14进行转动过程中,改变支撑公板12和支撑母板13的相互位移,从而在转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求改变圆周运动的半径;在此特别说明的是,支撑公板12和支撑母板13的活动连接,实际过程中支撑公板12和支撑母板13不会发生脱离。

具体的,围稳支撑板的支撑母板13与换向盘壁15活动连接,本实施例优选为铰链14连接,围稳支撑板以活动连接点为中心转动。

具体的,限位结9的下端设置有切换限位结9状态的升降块10,升降块10与换向盘2的底端固定连接;更具体的,限位结9的两端分别设置围稳档板8和围稳支撑板,当围稳档板8的横向未施加作用力时,围稳档板8和围稳支撑板相互垂直;当围稳档板8的横向施加的作用力大于限位结9的最大稳定阈值时,围稳档板8相对于围稳支撑板发生作用力同方向偏转;本实施例优选设置的限位结9为扭簧;

本实施例在换向盘2上靠近围稳档板8的一端以及任一垃圾箱底均设置有压力感应器11,且换向盘2上靠近围稳档板8的一端设置的压力为围稳档板8对换向盘2壁的作用力,垃圾箱底的压力为其对应容纳的垃圾的质量;且换向盘2上靠近围稳档板8的一端的压力感应器11与升降块10连接;

当对围稳档板8施加向外的压力,围稳档板8发生偏移;当压力感应器11获取的压力值超过预设阈值,触发与其连接的升降块10;升降块10将限位结9向上顶出,直至升降块10上升到最大高度,此时围稳档板8、限位结9、围稳支撑板在同一直线上。通过设置的升降块10结构,可灵活根据对换向盘壁15施加的作用力进行限位结9的升降,从而形成从容置槽到换向盘2表面的斜坡,便于后续作业。

具体的,驱动机构包括多个支撑换向盘2的换向轮4,换向基座3的上端设置有与换向轮4位置匹配的圆周换向槽6,换向盘2的底端设置驱动换向盘2圆周运动的驱动电机7,驱动电机7的输出端与换向盘2中心的底面固定连接。

更具体的,当垃圾箱底的压力感应器11检测到当前垃圾箱的承载量到达预设阈值,即该垃圾箱已完成最大承载量,通过压力传感器传输作业信号至驱动电机7;通过驱动电机7驱动换向盘2,直至下一个垃圾箱到达投口正下方,完成本次的换向盘2驱动,基于此,使得换向机构能够检测垃圾箱的承载量,并根据承载结果智能化自动切换空余的垃圾箱,效果良好。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分类垃圾存储用地埋式垃圾箱,包括如上任一的围稳机构;

地埋阻隔板16,地埋阻隔板16铺设在地面,且将地埋区域遮掩;

地埋式投口5,地埋式投口5贯穿地埋阻隔板16,连通地面与设置在地埋式投口5下端的换向盘2,地埋式投口5的下端与换向盘2的圆周轨迹匹配设置。基于地埋式的垃圾箱,将垃圾容置空间从地面迁移到地下,能够有效节约地面空间,效果良好。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运行时,通过地埋式投口5投扔垃圾;

若箱体1底部的压力感应器11检测到当前垃圾箱到最大负荷,即通过伺服电机驱动换向盘2,直至下一个垃圾箱正处于地埋式投口5的正下方,即结束本次换向盘2的驱动;

在换向盘2被驱动过程中,通过换向盘2上的容置槽以及围稳档板8对垃圾箱施加作用力,使得垃圾箱在运转过程中始终保持稳定状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