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材冷却水池的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69858发布日期:2021-01-29 23:23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材冷却水池的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的自动送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材冷却水池的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在对管材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让管材进行降温,而现有的管材通常采用将管材放置于冷却水池中进行降温冷却处理,以应对后续的工艺处理的降温需求,在现有技术中,而现有上料机构通常结构单一,其运送管材时,需要人工将管材放置于输送带上,无法实现自动化,会影响生产进行的效率,因此,迫切的需要一种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的上料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将管材投放到冷却水池中效率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管材冷却水池的上料机构。
[0004]
一种管材冷却水池的上料机构,包括下料结构、转运结构、输送结构和底板结构,所述下料结构与所述转运结构相互配合,所述转运结构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结构的上侧,所述输送结构则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结构,且一端位于所述转运结构的下侧,所述转运结构包括转运电机、上料盘、转动轴、转动柱和旋转轴承,所述转运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结构的上方,且所述转运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减速机与所述转动轴连接,而所述上料盘则套设于所述转动轴的外周侧,所述转动柱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结构的上侧,且通过所述旋转轴承与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
[0005]
其中,所述上料盘为圆柱体结构,在所述上料盘的边缘位置均匀设置有半圆形的凹槽,所述凹槽的直径均与管材的直径相同,且沿径向方向贯穿所述上料盘。
[0006]
其中,所述下料结构包括储料仓、下料通道和支柱,所述储料仓通过所述支柱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结构的上侧,所述下料通道则位于所述储料仓的底端,所述下料通道的出口端与所述凹槽相互配合。
[0007]
其中,所述输送结构包括输送履带、主动辊、从动辊、输送电机、承载座和支杆,所述输送履带从所述上料盘的下方延伸至冷却水池的上方,其两端分别设有所述主动辊和所述从动辊,所述输送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减速机与所述主动辊连接,所述主动辊和所述从动辊均套设于所述输送履带的内部,所述承载座则固定连接于所述输送履带的外周侧,所述输送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结构的上侧,所述支杆则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从动辊和所述底板结构。
[0008]
其中,所述输送履带由若干履带板和若干履带销组成,所述履带板由所述履带销连接起来,所述履带板的内侧,所述主动辊的外周侧和所述从动辊的外周侧均设有相互啮合的啮齿。
[0009]
其中,所述承载座包括基座和承载扣,所述基座固定连接于所述履带板的上侧,所述承载扣为弧形体,其开口竖直朝上,所述承载扣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座的上侧。
[0010]
其中,所述底板结构为矩形结构的板体,其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料结构、所述转运结构和所述输送结构的下侧,且与冷却水池抵接。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设所述下料结构和所述转运结构,利用所述转运电机、所述上料盘和所述转动轴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管材可以有效且迅速的转运到所述输送结构中,而无需人工搬运,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所述上料机构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管材冷却水池的上料机构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管材冷却水池的上料机构的运送管材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管材冷却水池的上料机构的转运结构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16]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管材冷却水池的上料机构的转运结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管材冷却水池的上料机构的输送电机和主动辊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18]
10-下料结构、20-转运结构、30-输送结构、40-底板结构、11-储料仓、12
-ꢀ
下料通道、13-支柱、21-转运电机、22-上料盘、23-转动轴、24-转动柱、25-旋转轴承、31-输送履带、32-主动辊、33-从动辊、34-输送电机、35-承载座、36
-ꢀ
支杆、221-凹槽、311-履带板、312-履带销、331-啮齿、351-承载扣、352-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1]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2]
一种管材冷却水池的上料机构,包括下料结构10、转运结构20、输送结构 30和底板结构40,所述下料结构10与所述转运结构20相互配合,所述转运结构20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结构40的上侧,所述输送结构30则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结构40,且一端位于所述转运
结构20的下侧,所述转运结构20包括转运电机21、上料盘22、转动轴23、转动柱24和旋转轴承25,所述转运电机21 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结构40的上方,且所述转运电机21的输出端通过减速机与所述转动轴23连接,而所述上料盘22则套设于所述转动轴23的外周侧,所述转动柱24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结构40的上侧,且通过所述旋转轴承25与所述转动轴23转动连接。
[0023]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料结构10将收集的管材进行下料,所述转运结构 20则将管材进行转运,所述输送结构30则将转运的管材送至冷却水池中,其竖直方向的投影高度略高于冷却水池的高度,所述底板结构40则用以承载各组件,所述转运结构20的所述上料盘22在所述转动轴23的作用下一直进行转动,而减速机分别与所述转动轴23和所述转运电机21连接,因此,所述转运电机21 提供给所述转动轴23转动,所述转动轴23则带动所述上料盘22进行转动,而所述下料结构10将管材传递到所述上料盘22中,在所述上料盘22的转动过程中,所述上料盘22优选为顺时针方向转动,管材会被转运到所述输送结构30 中,而无需人力进行搬运,从而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所述转动柱24和所述旋转轴承25相互配合,以保证所述上料盘22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0024]
进一步的,所述上料盘22为圆柱体结构,在所述上料盘22的边缘位置均匀设置有半圆形的凹槽221,所述凹槽221的直径均与管材的直径相同,且沿径向方向贯穿所述上料盘22。
[0025]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料盘22的凹槽221与所述下料结构10相配合,当所述上料盘22的凹槽221与所述下料结构10接触时,在重力的作用下,管材即会进入到所述上料盘22的凹槽221中,而当所述上料盘22的非所述凹槽 221部分与所述下料结构10接触时,管材则会继续被限制在所述下料结构10中,随着所述上料盘22的转动,当承载有管材的凹槽221转动到一定角度后,管材即会在重力作用下脱离所述凹槽221而进入到所述输送结构30中,也即所述上料盘22完成了自动化的转运工作,而减少了人力的浪费。
[0026]
进一步的,所述下料结构10包括储料仓11、下料通道12和支柱13,所述储料仓11通过所述支柱13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结构40的上侧,所述下料通道 12则位于所述储料仓11的底端,所述下料通道12的出口端与所述凹槽221相互配合。
[0027]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储料仓11用以收集经加工、压铸等工序后管材,由于所述下料通道12与管材恰好契合,因此每次仅有一根管材可以通过所述下料通道12进入到所述下料盘中,而所述支柱13则用于支撑所述储料仓11,并提高所述储料仓11的高度,以让管材具有一定的重力势能,可以在重力作用下自动进入到所述下料盘的所述凹槽221中,以实现减少人力浪费的目的。
[0028]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结构30包括输送履带31、主动辊32、从动辊33、输送电机34、承载座35和支杆36,所述输送履带31从所述上料盘22的下方延伸至冷却水池的上方,其两端分别设有所述主动辊32和所述从动辊33,所述输送电机34的输出端通过减速机与所述主动辊32连接,所述主动辊32和所述从动辊33均套设于所述输送履带31的内部,所述承载座35则固定连接于所述输送履带31的外周侧,所述输送电机34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结构40的上侧,所述支杆36则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从动辊33和所述底板结构40。
[0029]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输送履带31、所述主动辊32、所述从动辊33和所述输送电机34相互配合,以实现让所述输送履带31环绕所述主动辊32和所述从动辊33转动的目的,所
述输送电机34通过减速机与所述主动辊32连接,以给所述主动辊32提供动力,所述主动辊32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输送履带31也进行转动,且所述主动辊32的转动应优选为顺时针方向转动,所述从动辊33 的作用则是提高所述输送履带31的稳定性,而所述承载座35的作用则是接收所述下料盘上落下的管材,并随着所述输送履带31的转动而进行转动,当所述输送履带31运动到最高点后向下回转时,管材则会在重力作用被送入到冷却水池中,即完成了自动将管材送入冷却水池的功能,且无需人力参与,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0030]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履带31由若干履带板311和若干履带销312组成,所述履带板311由所述履带销312连接起来,所述履带板311的内侧,所述主动辊32的外周侧和所述从动辊33的外周侧均设有相互啮合的啮齿331。
[0031]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输送履带31由若干个所述履带板311和若干个所述履带销312组成,目的是增强所述输送履带31的输送能力,同时,也便于所述承载座35的安装,而所述啮齿331的设置则是为了增强所述输送履带31在转动过程的稳定性,避免所述输送履带31产生脱节的情况,同时,所述输送履带 31的转动速度应根据所述上料盘22的转动速度进行调节,以所述上料盘22上落下的每一根管材都有一个空的所述承载座35进行盛放为宜。
[0032]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座35包括基座352和承载扣351,所述基座352固定连接于所述履带板311的上侧,所述承载扣351为弧形体,其开口竖直朝上,所述承载扣351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座352的上侧。
[0033]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352用以连接所述承载扣351和所述履带板311,使得所述承载座35可以稳定的设置在所述输送履带31上,所述承载扣351则用以承接从所述上料盘22上落下的管材,其开口宽度应大于管材的直径。
[0034]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结构40为矩形结构的板体,其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料结构10、所述转运结构20和所述输送结构30的下侧,且与冷却水池抵接。
[0035]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结构40则用以承载各个组件,防止各组件发生水平上位置的偏置,导致无法相互配合,影响上料机构的使用。
[0036]
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设所述下料结构10和所述转运结构20,利用所述转运电机21、所述上料盘22和所述转动轴23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管材可以有效且迅速的转运到所述输送结构30中,然后又改进所述输送结构30,以提高所述输送结构30的输送的稳定性,从而可以使得管材可以更稳定且更高效的被送入到冷却水池中,以达到提高上料机构生产效率的目的。
[0037]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