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尘拉料机构、切割组件、解卷切割装置及加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83092发布日期:2022-01-29 10:11阅读:54来源:国知局
除尘拉料机构、切割组件、解卷切割装置及加工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柔性线路板领域柔性铜箔卷材激光钻孔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尘拉料机构、切割组件、解卷切割装置及加工系统。


背景技术:

2.在在柔性线路板激光钻孔领域,购进的fccl铜箔是卷料形式,在激光钻孔完毕后要分解成单张进行后道微蚀刻和电镀工序。目前的做法是先将卷料裁切成单张,由于铜箔非常软,一般只有不到50微米厚度(典型叠层结构12um 铜-25微米pi-12微米铜),因此需要人工上下料,非常费人工。另激光钻孔完毕后,铜箔表面有残屑和粉尘,容易发生次生废品,例如划痕和堵孔,如果能够设计一款自动化设备,将成品卷料置于钻孔机前,激光钻孔完毕后,自动收料,清洁,裁切,将会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品质,降低成本。对于这种超级薄卷料材料钻孔,目前还没有看到有卷对张自动化系统在行业内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除尘效果好,同时维护方便的除尘拉料机构。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除尘拉料机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一驱动件、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其中,所述第一支架具有两个间隔分布且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均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且所述第一转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上,且其与所述第一转辊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滑动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的辊面上均粘接有粘性层;所述第二转辊设有一个时,且所述第二转辊在外力作用下可移动至与所述第一转辊相互贴合;或所述第二转辊设有至少两个时,所述第一转辊和多个所述第二转辊在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依次顺序分布,多个所述第二转辊可在外力作用下移动至靠近所述第一转辊,且所述第一转辊和多个所述第二转辊依次顺序贴合;所述第一转辊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第二转辊同步转动,且卷带经过第一转辊和与之贴合的第二转辊之间输送或经过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转辊之间进行输送。
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上设至粘性层,如此使得卷带经过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之间或相邻第二转辊和第二转辊之间进行输送时,一来可利用粘性层将卷带表面的尘屑粘附,同时还可利用粘性层来增大第一转辊和与之相邻的第二转辊之间或相邻第二转辊之间的摩擦力,如此使得第一转辊能更好的带动第二转辊转动,可避免打滑,同时当第二转辊为多个时,可使得粘附的尘屑在各粘性层之间转移。
6.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的推动机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均水平设置,且二者上下间隔分布,或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均竖向设置,且二者水平间隔分布,所述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在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横向分布,每个所述第二转辊均
可沿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横向滑动至靠近所述第一转辊,当所述第二转辊为一个,或所述第二转辊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二转辊位于所述第一转辊同一侧时,所述推动机构设有一个,且所述推动机构用以推动所述第二转辊移动至靠近所述第一转辊;当所述第二转辊设有多个,且所述第一转辊分布在多个所述第二转辊之间时,所述推动机构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推动机构分别用以推动所述第一转辊两侧的第二转辊移动至靠近所述第一转辊。
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直接由推动机构推动所述第一转辊的侧方的第二转辊移动至靠近所述第一转辊,当一侧具有多个第二转辊时,最外侧的第二转辊在推动机构的推动下带动同侧余下的多个第二转辊同步移动靠近所述第一转辊,且同侧最内侧的第二转辊与第一转辊相互贴合。
8.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均竖向设置且沿左右方向水平间隔分布,所述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均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且所述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在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竖向分布,当所述第一转辊的上方具有第二转辊时,位于所述第一转辊上方的第二转辊均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至靠近所述第一转辊,当所述第一转辊下方具有第二转辊时,还包括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上,其用以推动所述第一转辊下方的第二转辊克服其自身重力向上移动至靠近所述第一转辊。
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将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上下分布,如此使得位于第一转辊上方的第二转辊可依靠自身重力下降至靠近所述第一转辊,只需位于第一转辊下方的第二转辊需要配套推动机构将其向上推动,如此更节能,且结构简单,同时操控更加方便。
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推动机构具有两个顶升组件,且两个所述顶升组件均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两个顶升组件的顶升端朝上,并均与位于最下方所述第二转辊的两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顶升组件同步推动所述最下方所述第二转辊上下移动。
1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且稳定性好。
1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转辊设有三个,其中两个所述第二转辊位于所述第一转辊的上方,而余下一个所述第二转辊位于所述第一转辊的下方。
1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使得其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
1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能高效率清除卷带表面尘屑并对卷带进行切割的切割组件。
1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切割组件,包括托料机构、切割机构和如上所述除尘拉料机构,所述托料机构安装在所述除尘拉料机构的前侧,所述切割机构安装在所述除尘拉料机构的后侧,卷带依次经过所述托料机构上端进入至所述除尘拉料机构,并由所述除尘拉料机构进行除尘,且在所述除尘拉料机构的牵引下向后输送至所述切割机构进行切割。
16.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卷带输送方便,同时能高效便捷的清除卷带上下表面的尘屑,且在对卷带清洁后可对卷带根据需要长度切断。
1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托料机构包括两根相互平行并沿左右方向水平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撑杆和多根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垂直的托轴,多根所述托轴沿前后方向水平间隔均匀的设置在两根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且每根所述托轴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第二支撑杆转
动连接,每根所述托轴上分别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均匀的安装有多个托轮,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后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固定,所述卷带经多个所述托轮的上端进入到所述除尘拉料机构。
1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卷带在输送时阻力小,输送便捷。
1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切割机构包括上切刀、下切刀和第一伸缩件,所述上切刀和下切刀均为直条形并沿左右方向竖向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后侧,所述上切刀位于所述下切刀的上方且二者的刀刃侧相互靠近,所述上切刀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伸缩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上,并位于所述下切刀的下方,其驱动端朝上,并与所述下切刀连接,所述卷带经所述除尘拉料机构牵引下经所述上切刀和下切刀之间向后输送,所述第一伸缩件伸长以驱动所述下切刀向上移动至所述上切刀和下切刀的刀刃接触以将二者之间的卷带切断,或收缩以驱动所述下切刀向下移动至复位。
2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切割效果好,且自动化程度高。
2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解卷方便,同时能对解卷后卷带上的尘屑进行清除,且能对卷带最终切断的解卷切割装置。
2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解卷切割装置,包括解卷组件和如上所述的切割组件,所述解卷组件设置在所述切割组件的前方,其用以将卷筒解卷为卷带并输送至所述切割组件。
2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由解卷组件对卷筒进行解卷为卷带并将卷带向切割组件输送,而切割组件对卷带上尘屑清除后对其根据需要长度进行切割。
2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解卷组件包括第二支架、气涨轴、第二驱动件、压紧机构和张紧辊,所述气涨轴上套设有卷筒,且所述气涨轴沿左右方向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的前侧,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上,并与所述气涨轴传动连接,所述压紧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的后侧,所述张紧辊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在所述气涨轴和压紧机构之间,并与所述第二支架竖向滑动连接,所述压紧机构具有走料通道,所述卷筒解绕后的卷带绕过所述张紧辊的下方并经所述压紧机构的走料通道送向所述切割组件,所述压紧机构用以将所述卷带压紧以停止其向后输送或将所述卷带松开以恢复其向后输送。
2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通过气涨轴可便捷的将卷筒安装在解卷组件上,而压紧机构可在切割组件暂停输送卷带时,将卷带中部压紧,避免切割组件上的卷带在在张紧辊的重力拉扯下回移。
2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导向辊、压条和第二伸缩件,所述导向辊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且其两端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压条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并置于所述导向辊的上方,所述第二伸缩件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上,且其伸缩端与所述压条传动连接,所述压条与所述导向辊之间的缝隙构成所述压紧机构的走料通道,所述第二伸缩件用以驱动所述压条向下移动至将所述卷带压紧在所述导向辊上,或驱动所述压条向上移动以将所述卷带松开。
2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在压条将卷带松开时,导向辊可对卷带进行导向,而在压紧时可避免卷带回移。
2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解卷组件还包括两个第三转辊,两个所述第三转辊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的后侧,且两个所述第三转辊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二支架转动连
接,且两个所述第三转辊上下分布并相互贴合,所述卷带经过两个所述第三转辊之间向后输送。
2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两个第三转辊可使得卷带在进入到切割组件时表面更加平滑。
3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加工效率高的加工系统。
3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加工系统,包括机加工设备和如上所述的解卷切割装置,所述加工设备设置在所述解卷组件和切割组件之间,其用以对经过其的卷带进行机加工。
3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加工效率高,且人力成本低,卷筒由解卷组件解绕为卷带,而卷带在经过加工设备时由其进行机加工,而机加工产生的尘屑均由切割组件上的除尘拉料机构清除,清除后再有切割机构进行切割。
附图说明
3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除尘拉料机构的侧视图;
3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除尘拉料机构的侧视图;
3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除尘拉料机构的俯视图;
3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除尘拉料机构的俯视图;
37.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述除尘拉料机构的结构简图;
38.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所述除尘拉料机构的结构简图;
39.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所述除尘拉料机构的结构简图;
40.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所述切割组件的结构简图;
41.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中所述托料机构的结构简图;
42.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中所述切割机构的结构简图;
43.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所述解卷切割装置的结构简图。
44.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中所述解卷组件的结构简图;
45.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中所述压紧机构的结构简图;
46.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中所述压紧机构和第二转辊的配合图;
47.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所述加工系统的结构简图。
48.图中:1切割组件、11除尘拉料机构、111第一支架、1111第一支撑杆、1112 第一滑槽、1113第二滑槽、112第一驱动件、113第一转辊、114第二转辊、 115推动机构、12托料机构、121第二支撑杆、122托轴、123托轮、13切割机构、131上切刀、132下切刀、133第一伸缩件、14收纳盘、2解卷组件、 21第二支架、22气涨轴、23第二驱动件、24压紧机构、241导向辊、242压条、243第二伸缩件、25张紧辊、26第三转辊、3加工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49.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50.实施例1
5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尘拉料机构,包括第一支架111、第一驱动件
112、第一转辊113、第二转辊114和推动机构115,其中,所述第一支架111具有两个水平设置且竖向间隔分布的第一支撑杆1111,所述第一转辊 113和第二转辊114均竖向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1111之间,且所述第一转辊11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撑杆111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112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111上,且其与所述第一转辊113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辊 1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1111滑动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辊 113和第二转辊114的辊面上均粘接有粘性层;其中,所述第二转辊114设三个,且三个所述第二转辊114均位于所述第一转辊113的一侧,其中推动机构115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111上,且其推动端与最远离所述第一转辊113的第二转辊114传动连接,其用以推动对应所述第二转辊114带动余下第二转辊114移动至靠近相互贴合且最靠近所述第一转辊113的第二转辊114与所述第一转辊113 相互贴合,如此卷带可经相贴合的第二转辊114或相互贴合第一转辊113和第二转辊114之间进行输送。
52.如图2所示,当然也可第一转辊位于三个第二转辊之间,如第一转辊一侧具有两个第二转辊,而另一侧具有一个所述第二转辊,此时具有两个推动机构,且两个推动机构均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上,两个所述推动机构分别用以推动所述第一转辊两侧的第二转辊移动至靠近的所述第一转辊。
53.实施例2
54.如图3和图4所示,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均竖向设置且水平间隔分布,所述第一转辊和多个所述第二转辊均水平设置且水平间隔分布。
55.实施例3
56.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尘拉料机构,包括第一支架111、第一驱动件112、第一转辊113和一个第二转辊114,其中,所述第一支架111具有两个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且竖向设置的第一支撑杆1111,所述第一转辊113 和第二转辊114均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1111之间,且所述第一转辊11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撑杆1111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1111相互靠近的一侧位于其与所述第一转辊113转动连接处的上方设有竖向贯穿所述第一支撑杆1111上端的第一滑槽1112,所述第一滑槽1112的下端延伸至靠近所述第一转辊113,所述第二转辊114位于所述第一转辊113的上方,且其两端分别伸入到其两侧的第一滑槽1112内,所述第二转辊114在外力作用下可沿两个所述第一滑槽1112向上移动至远离所述第一转辊113,或撤销外力后,所述第二转辊114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下降至与所述第一转辊113相互贴合,所述第一转辊113和第二转辊114的辊面上均粘贴有用以粘除尘屑的粘性层,所述第一驱动件112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111上,且其与所述第一转辊113传动连接,其用以驱动所述第一转辊113带动第二转辊114转动以牵引经过二者之间的卷带进行输送,其结构简单,维护方便,且尘屑清除效果好,其原理是:通过在第一转辊113和第二转辊114的辊面上设有粘性层,如此使得卷带在经过二者之间时,所述第二转辊114在自由状态下其利用其自身重力压紧卷带,由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转辊113转动并利用第二转辊114共同带动卷带向后输送,此时由第一转辊113和第二转辊114上的粘性层分别将卷带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尘屑粘附以达到清除卷带上尘屑的目的,同时是粘性层的粘性可增大卷带与第一转辊113和第二转辊114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得第一转辊113和第二转辊114能更好的带动所述卷带向后输送,而在粘性层上粘附的尘屑过多时,可将第一转辊113和第二转辊114上的粘性层进行更换。
57.其中,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件优选的为减速电机。
58.实施例4
59.如图6所示,同实施例3,其区别在于,所述第二转辊114设有三个且上下分布并均位于所述第一转辊113的上方,且三个所述第二转辊的两端均伸入两侧的第一滑槽1112内,所述卷带经过最下方两个所述第二转辊之间进行输送,且优选的,第一转辊和最上方第二转辊辊面上的粘性层的粘度大于最下方两个第二转辊辊面上粘性层的粘度,如此可使得最下方两个第二转辊上粘性层上粘附的尘屑转移到最上方第二转辊和第一转辊上,如此使得最下方两个第二转辊上粘性层的使用寿命延长。
60.实施例5
61.如图7所示,同实施例4,其区别在于,还包括推动机构115,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1111与所述第一转辊113转动连接处的下方分别竖向设有一根第二滑槽1113,所述第二滑槽1113的上端延伸至靠近所述第一转辊113,所述第二转辊114设有三个且上下分布,其中两个位于所述第一转辊113的上方,而余下一个所述第二转辊114位于所述第一转辊113的下方,且位于所述第一转辊 113上方的两个所述第二转辊的两端均伸入两侧的第一滑槽1112内,最下方所述第二转辊的两端分别伸入到两侧的第二滑槽1113内,所述推动机构115包括两个顶升组件,且两个所述顶升组件沿左右方向间隔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上,并位于最下方所述第二转辊的下方,其顶升端朝上,并与最下方所述第二转辊的辊面的下方滑动接触,其用以驱动最下方所述第二转辊沿所述第二滑槽上下移动至与所述第一转辊相互贴合或相互远离,其中,卷带经过所述第一转辊和上方第二个所述第二转辊之间进行输送,且最上方第二转辊和最下方第二转辊辊面上的粘性层的粘度大于第一转辊和上方第二个第二转辊的辊面上粘性层的粘度,如此使得第一转辊和上方第二个第二转辊的辊面上粘性层的使用寿命延长。
62.优选的,所述顶升组件为伸缩气缸,当然也可为弹性件,两个所述弹性件位于第一转辊下方的第二转辊提供克服其重力向上移动的弹力。
63.其中,实施例3-实施例5中,位于第一转辊上方的第二转辊114可从第一支架中取出来进行维护,而位于所述第一转辊下方的第二转辊则可由推动机构115驱动至远离所述第一转辊113使得二者分离来对其进行维护。
64.实施例6
65.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切割组件,包括托料机构12、切割机构 13和如实施例3或实施例4或实施例5所述除尘拉料机构11,所述托料机构12安装在所述除尘拉料机构11的前侧,所述切割机构13安装在所述除尘拉料机构 11的后侧,卷带依次经过所述托料机构12上端进入至所述除尘拉料机构11除去尘屑,并由所述除尘拉料机构11输送至所述切割机构13进行切割,其结构简单,卷带输送方便,同时能高效便捷的清除卷带上下表面的尘屑,且在对卷带清洁后可对卷带根据需要长度切断。
66.如图9所示,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托料机构12包括两根相互平行并沿左右方向水平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撑杆121和多根与所述第二支撑杆121垂直的托轴 122,多根所述托轴122沿前后方向水平间隔均匀的设置在两根所述第二支撑杆121之间,且每根所述托轴122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第二支撑杆121转动连接,每根所述托轴122上分别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均匀的安装有多个托轮123,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121后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第一支撑杆
1111连接固定,所述卷带经多个所述托轮123的上端进入到所述除尘拉料机构11,如此使得卷带在输送时阻力小,输送便捷。
67.如图10所示,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切割机构13包括上切刀131、下切刀132 和第一伸缩件133,所述上切刀131和下切刀132均为直条形并沿左右方向竖向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1111的后侧,所述上切刀131位于所述下切刀132 的上方且二者的刀刃侧相互靠近,所述上切刀131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 111上,所述第一伸缩件133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111上,并位于所述下切刀132 的下方,其驱动端朝上,并与所述下切刀132连接,所述卷带经所述除尘拉料机构11牵引下经所述上切刀131和下切刀132之间向后输送,所述第一伸缩件 133伸长以驱动所述下切刀132向上移动至所述上切刀131和下切刀132的刀刃接触以将二者之间的卷带切断,或收缩以驱动所述下切刀132向下移动至复位,其切割效果好,且自动化程度高。其中,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件可为伸缩气缸。
68.进一步的优选的,还包括收纳盘14,所述收纳盘14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上并位于所述切割机构的后下方,其用以接收切断后的卷带。
69.实施例7
70.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解卷切割装置,包括解卷组件2和如实施例6所述的切割组件1,所述解卷组件2设置在所述切割组件1的前方,其用以将卷筒解卷为卷带并输送至所述切割组件1,其结构简单,由解卷组件对卷筒进行解卷为卷带并将卷带向切割组件输送,而切割组件对卷带上尘屑清除后对其根据需要长度进行切割。
71.如图12所示,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解卷组件2包括第二支架21、气涨轴22、第二驱动件23、压紧机构24和张紧辊25,所述气涨轴22上套设有卷筒,且所述气涨轴22沿左右方向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21的前侧,所述第二驱动件23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21上,并与所述气涨轴22传动连接,所述压紧机构24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21的后侧,所述张紧辊25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在所述气涨轴 22和压紧机构24之间,并与所述第二支架21竖向滑动连接,所述压紧机构24 具有走料通道,所述卷筒解绕后的卷带绕过所述张紧辊25的下方并经所述压紧机构24的走料通道送向所述切割组件1,所述压紧机构24用以将所述卷带压紧以停止其向后输送或将所述卷带松开以恢复其向后输送,其结构简单,通过气涨轴可便捷的将卷筒安装在解卷组件上,而压紧机构可在切割组件暂停输送卷带时,将卷带中部压紧,避免切割组件上的卷带在在张紧辊的重力拉扯下回移。
72.如图13所示,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压紧机构24包括导向辊241、压条242 和第二伸缩件243,所述导向辊241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且其两端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21上,所述压条242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并置于所述导向辊241的上方,所述第二伸缩件243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21上,且其伸缩端与所述压条242传动连接,所述压条242与所述导向辊241之间的缝隙构成所述压紧机构24的走料通道,所述第二伸缩件243用以驱动所述压条242向下移动至将所述卷带压紧在所述导向辊241上,或驱动所述压条242向上移动以将所述卷带松开,其结构简单,在压条将卷带松开时,导向辊可对卷带进行导向,而在压紧时可避免卷带回移。其中,优选的,所述第二伸缩件可为伸缩气缸。
73.如图14所示,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解卷组件2还包括两个第三转辊26,两个所述第三转辊26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21的后侧,且两个所述第三转辊26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二支架21转动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三转辊26 上下分布并相互贴合,所述卷带经过
两个所述第三转辊26之间向后输送,两个第三转辊可使得卷带在进入到切割组件时表面更加平滑。
74.实施例8
75.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工系统,包括机加工设备3和如实施例7所述的解卷切割装置,所述加工设备3设置在所述解卷组件2和切割组件1 之间,其用以对经过其的卷带进行机加工,其结构简单,加工效率高,且人力成本低,卷筒由解卷组件解绕为卷带,而卷带在经过加工设备时由其进行机加工,而机加工产生的尘屑均由切割组件上的除尘拉料机构清除,清除后再有切割机构进行切割。
76.其中,所述加工设备可为冲压设备,其在卷带上冲压上下贯穿其的通孔。
77.其中,所述卷筒可为铁皮卷、铝皮卷或铜皮卷。
7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