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气储罐用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06541发布日期:2021-04-23 16:54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氨气储罐用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氨水储存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氨气储罐用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2.氨水又称阿摩尼亚水,是氨的水溶液,无色透明且具有刺激性气味,大多使用氨水储罐存放,而氨水储罐的上部则会存在大量会发出来的氨气,现有氨水储罐的罐体上通常设有呼吸阀,当罐内氨气压力到达一定程度时,可顶开呼吸阀,使得管体内的氨气溢出。当罐内气压下降时,管罐体外的空气将呼吸阀顶开,使得外界空气进入罐内,以保证罐体内外压力平衡,方便氨水排出。
3.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3819808u,公告日为2014.09.1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密封式储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包括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罐体上设有与氮气连接的氮气连接管和用于向外排气的储罐排气管,所述氮气连接管上设有氮气调节阀,所述储罐排气管上设有呼吸阀。
4.通过氮气调节阀与呼吸阀的配合,能够保证储罐压力平衡。但是排气时将氨气直接排出,而氨气是高度水溶性无色、碱性的刺激性气体,强烈刺激眼睛和黏膜,直接排出会影响现场的气味和工人的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氨气储罐用密封装置,能够回收储罐排出的氨气,并对氨气进行合理使用,具有节约资源以及提高环保效果的优点。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氨气储罐用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罐与连接管,所述密封罐通过连接管与氨水储罐的罐体上部储气空间连通,所述密封罐上设有用于输入可溶氨气的液体的进液管,所述密封罐包括通过隔板隔开溶液室以及气体室,且所述隔板顶部与密封罐顶部之间设有通气间隙,所述进液管连接于溶液室内,所述溶液室连接有排液管,所述进液管与排液管上均设有控液阀,所述连接管连接于气体室内,且所述气体室的一侧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连接至氨水储罐的罐体上,且所述排气管上设有单向阀,排气管内气体通过单向阀进入氨水储罐的罐体内。
8.进一步设置:所述溶液室内设有液位计,所述液位计信号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液阀设置为电控阀,且所述电控阀连接并受控于控制器上,所述液位计反馈信号至控制器,由所述控制器控制电控阀启闭。
9.进一步设置:所述进液管输入的用于溶解氨气的液体设为水。
10.进一步设置:所述排液管包括循环管以及回收管,所述循环管远离溶液室的一端连接于氨水储罐的罐体上,所述回收管远离溶液室的一端连接有回收罐,所述循环管与回
收管上均设有电控阀,且所述溶液室内设有氨水浓度计,所述氨水浓度计与控制器连接。
11.进一步设置:所述气体室的体积大于溶液室的体积。
12.进一步设置:所述气体室的体积与溶液室的体积比设为3:1。
13.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管伸入气体室内的一端设为锥形头,且锥形头的周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透气孔。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5.1、通过连接管将氨水储罐内的氨气送入密封罐内,并进入溶液室内溶化,溶化的氨水可通过排液管排出进行回收,气体室内的氨气可通过排气管送入氨水储罐中进行气压平衡,能够回收储罐排出的氨气,并对氨气进行合理使用,具有节约资源以及提高环保效果的优点;
16.2、通过液位计与控制器的配合,能够根据气压调和需求,自动化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控阀的启闭,以保证密封罐内的气压与氨水储罐内的气压平衡,方便使用;
17.3、通过循环管与回收管的设置,能够根据氨气溶化形成的氨水的浓度来进行循环使用或回收,具有节约资源的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为氨气储罐用密封装置安装于氨水储罐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排液管连接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连接管伸入气体室内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密封罐;11、溶液室;111、进液管;112、排液管;1121、循环管;1122、回收管;113、控液阀;12、气体室;121、排气管;122、单向阀;13、通气间隙;2、连接管;21、锥形头;22、透气孔;3、氨水储罐;4、液位计;5、控制器;6、回收罐;7、氨水浓度计。
具体实施方式
22.参照图1至图3对氨气储罐用密封装置做进一步说明。
23.一种氨气储罐用密封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密封罐1与连接管2,密封罐1通过连接管2与氨水储罐3的罐体上部储气空间连通,以将氨水储罐3 内的氨气通过连接管2送入密封罐1中,避免直接排出,保证周边环境环保。
24.如图1所示,密封罐1上设有用于输入可溶氨气的液体的进液管111,其中进液管111输入的用于溶解氨气的液体设为水,从而能够将回收的氨气溶化为氨水,实现气体的有效回收。密封罐1包括通过隔板隔开溶液室11以及气体室12,隔板顶部与密封罐1顶部之间设有通气间隙13,进液管111与溶液室11连接,连接管2连接于气体室12内,使得氨气通过连接管2回收于气体室12内,通过通气间隙13送入溶液室11进行溶化,方便回收氨气。
25.如图1所示,进一步的,气体室12的体积大于溶液室11的体积,具体为气体室12的体积与溶液室11的体积比设为3:1,能够收入更多的气体,而溶液室11内水能够足量溶化氨气,形成浓度较高的氨水,方便进行循环使用。
26.如图1和图3所示,连接管2伸入气体室12内的一端设为锥形头21,且锥形头21的周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透气孔22,以便于通过锥形头21均匀将氨气发散至气体室12内。其中气体室12的一侧连接有排气管121,排气管 121连接至氨水储罐3的罐体上,且排气管121上
设有单向阀122,排气管121 内气体通过单向阀122进入氨水储罐3的罐体内,以便于在氨气储罐内气压量变小时,单向阀122打开,以将气体室12内的氨气通入氨水储罐3内保证气压的稳定性,同时利用回收的氨气循环通入氨水储罐3中,能够保证氨水储罐3中的纯度。
27.如图1和图2所示,在溶液室11连接有排液管112,进液管111与排液管112上均设有控液阀113,方便控制溶液室11内溶液的流入与流出,以便于对氨气进行有效溶化,并且能够根据氨气的量来控制溶液室11内的液位,保证密封罐1内气压的稳定性。其中,在溶液室11内设有液位计4,液位计 4信号连接有控制器5,控液阀113设置为电控阀,且电控阀连接并受控于控制器5上,液位计4反馈信号至控制器5,由控制器5控制电控阀启闭,方便根据液位计4反馈的液位,由控制器5设定溶液室11的液位数值,从而控制电控阀的启闭,方便自动化控制溶液的流入与流出,以方便平衡密封罐1与氨水储罐3内的气压。
28.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的,排液管112包括循环管1121以及回收管 1122,循环管1121远离溶液室11的一端连接于氨水储罐3的罐体上,回收管1122远离溶液室11的一端连接有回收罐6,循环管1121与回收管1122上均设有电控阀,且溶液室11内设有氨水浓度计7,氨水浓度计7与控制器5 连接。若排液时,氨水浓度计7测得溶液室11内的氨水浓度符合氨水储罐3 标准,则由控制器5打开循环管1121的电控阀,以将溶液室11内的氨水送入氨水储罐3内保存使用;若溶液室11内的氨水浓度不足,则由控制器5打开回收管1122上的电控阀,以将溶液室11内的氨水通过回收管1122送至回收罐6内进行回收使用,节约资源。
29.工作原理:氨水储罐3内产生氨气于上不储气空间时,在氨水储罐3内气压过高时,氨水储罐3内的氨气则通过连接管2送入密封罐1的气体室12 内,并通过通气间隙13送至溶液室11内。在密封罐1内气压逐步增强时,由进液管111向溶液室11内输入水,使得溶液室11内的气体溶化于水中形成氨水。其中溶液室11内的溶液量由进液管111与排液管112的配合,保证其能够溶化所需要的量的氨气,并且溶化形成氨水后可根据其浓度进行回收或者循环使用,节约资源。若氨水储罐3内的气压变小,使得排气管121上的单向阀122打开,从而将气体室12内的氨气通过排气管121送入氨水储罐 3内保证其内部气压平衡。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能够方便回收氨水储罐 3内的氨气,保证氨水储罐3内气压的平衡,并且能够循环利用回收的氨气,节约资源,具有提高环境环保效果的优点。
3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