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池钢壳队列传送的传送星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36033发布日期:2021-02-03 19:24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池钢壳队列传送的传送星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池钢壳队列传送的传送星轮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传送星轮在电池生产领域广泛应用,像入环工序的前后即需依靠传送星轮按一定传送比传送电池钢壳。传送星轮,其外缘具有若干槽位,且径向外设有限位板,限位板与传送星轮间形成传送路径,传送电池钢壳时,传送星轮径向外的限位板将电池钢壳限位于传送星轮的槽位内,而后转动的传送星轮即带动推动其槽位内的电池钢壳沿传送路径进前。由于传送星轮与限位板间形成的传送路径宽度同电池钢壳宽度相当,通常较窄,进入传送星轮时电池钢壳一旦堵塞,电池钢壳传送失败,传送星轮内的电池钢壳就会被压坏,不仅影响电池的生产效率,还可能给设备带来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池钢壳队列传送的传送星轮装置。
[0004]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电池钢壳队列传送的传送星轮装置,包括板面平行固定且间距与电池钢壳高度相一致的后安装板和前限位板,后安装板上可转动安装有传送星轮,传送星轮位于后安装板和前限位板间且中心轴线与后安装板相垂直,传送星轮绕其轮周沿设有传送槽部,传送槽部包括若干沿传送星轮周向均匀分布的曲面槽,传送星轮的径向外侧设有第一组限位块、第二组限位块和第三组限位块,第一组限位块位于传送星轮的上方、与第三组限位块的上端形成竖向间隙,该竖向间隙形成入口通道,第三组限位块自上端起沿传送星轮外周向下、径传送星轮底部后水平向外延伸,第三组限位块与传送星轮的间隙形成星轮传送路径,第二组限位块位于第三组限位块水平段的上方、与第三组限位块水平段的间隙形成出口通道,入口通道、星轮传送路径和出口通道依次连接,入口通道的宽度、星轮传送路径上第三组限位块与传送星轮的曲面槽槽底间的间距、出口通道的宽度均与电池钢壳的直径相一致, 传送星轮下方的第三组限位块上开设有一垂直贯通的通孔道,通孔道内设有活动块,活动块一端与两侧的通孔道内壁铰接安装、另一端为自由端,活动块与第三组限位块通孔道内壁的铰接轴线与后安装板垂直,活动块与第三组限位块通孔道内壁的铰接位置临近星轮传送路径的输出端,活动块的自由端位于出口通道下方,活动块的下表面固定有水平宽度大于通孔道水平宽度的限位块,电池钢壳正常输送无堵塞时,限位块位于第三组限位块的下方与第三组限位块下表面相顶触,活动块上表面与第三组限位块上表面齐平,一拉簧的第一端与活动块连接,拉簧的第二端与后安装板连接,拉簧第二端和活动块自由端位于拉簧第一端与活动块铰接端的铰接位置连线的同一侧,第三组限位块上表面于出口通道的输入端处开设有缺口,沿电池钢壳输送路径,缺口位于活动块所径过的路段上。
[0005]
进一步地,入口通道垂直设置。本实用新型,入口通道位于星轮传送路径的上方,
进入入口通道内的电池钢壳通常通过其自身重力,沿入口通道滑落至星轮传送路径上,入口通道可以是倾斜向下设置的,也可以是垂直向下设置,为以更好的角度滑落入传送星轮的曲面槽内,电池钢壳由入口通道到星轮传送路径更顺利的传送、过渡,较佳地,入口通道垂直设置。
[0006]
进一步地,入口通道的延长线不经过传送星轮的轴心,入口通道与星轮传送路径位于传送星轮中心线的同一侧。入口通道相对于传送星轮的轴心偏心设置,可使得滑出入口通道的电池钢壳比较不会卡。
[0007]
进一步地,出口通道与传送星轮的底部相切。该设置,可使电池钢壳由星轮传送路径过渡至出口通道更顺利,不易卡壳、堵塞。
[0008]
进一步地,传送星轮边缘的传送槽部具有两组,两组传送槽部同径,且两组传送槽部的曲面槽位置对应。由于电池钢壳的高度较高,两组传送星轮的两组传送槽部同时传送电池钢壳,电池钢壳受力在其高度方向上更均匀,不会导致电池钢壳受力的偏心。
[0009]
进一步地,前限位板为透明结构。如此,可方便对传送星轮传送电池钢壳情况进行观测,以掌握传送星轮内电池钢壳的输送状况。
[0010]
进一步地,活动块包括活动块主体以及与活动块主体固定的拉簧杆,拉簧的第一端与活动块的拉簧杆连接。活动块可以是一个整形的块体,也可以是活动块主体和拉簧杆的组合结构,为减小活动块的体积,又可方便第二拉簧的设置,较佳地,活动块包括活动块主体以及与活动块主体固定的拉簧杆。
[0011]
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池钢壳队列传送的传送星轮装置,由于在星轮传送路径的输出端侧,缺口处的活动块受力可向远离出口通道的一侧摆动,所以电池钢壳一旦在星轮传送路径输出端处发生堵塞时,缺口处的活动块即会因堵塞受力而向远离出口通道的一侧摆动,电池钢壳堆进第三组限位块的缺口内。如此,以便为堵塞的电池钢壳提供更多的空间,避免钢壳被大量压坏;同时,还可通过传感器如位移传感器感应活动块的摆动,来检测、判断星轮传送路径输出端的电池钢壳是否发生堵塞、是否顺利输送,如果发生堵塞,即可及时停机,并发出警报,使生产更安全、顺利。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池钢壳队列传送的传送星轮装置较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池钢壳队列传送的传送星轮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池钢壳队列传送的传送星轮装置较佳实施例不包括前限位板的第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池钢壳队列传送的传送星轮装置较佳实施例不包括前限位板的第二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池钢壳队列传送的传送星轮装置较佳实施例不包括前限位板的第三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池钢壳队列传送的传送星轮装置较佳实施例中于星轮传送路径输出端处堵塞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
其中,图2-图5中均不包括拉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池钢壳队列传送的传送星轮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
[0020]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用于电池钢壳队列传送的传送星轮装置,包括板面平行固定且间距与电池钢壳高度相一致的后安装板101和前限位板102,后安装板101上可转动安装有传送星轮1,传送星轮1位于后安装板101和前限位板102间且中心轴线与后安装板101相垂直,传送星轮1绕其轮周沿设有传送槽部11,传送槽部11包括若干沿传送星轮1周向均匀分布的曲面槽111,传送星轮1的径向外侧设有第一组限位块2、第二组限位块3和第三组限位块4,第一组限位块2位于传送星轮1的上方、与第三组4限位块的上端形成竖向间隙,该竖向间隙形成入口通道51,第三组限位块4自上端起沿传送星轮1外周向下、径传送星轮1底部后水平向外延伸,第三组限位块4与传送星轮1的间隙形成星轮传送路径52,第二组限位块3位于第三组限位块4水平段的上方、与第三组限位块3水平段的间隙形成出口通道53,入口通道51、星轮传送路径52和出口通道53依次连接,入口通道51的宽度d1、星轮传送路径52上第三组限位块4与传送星轮1的曲面槽111槽底间的间距d2、出口通道53的宽度d3均与电池钢壳的直径相一致,传送星轮1下方的第三组限位块4上开设有一垂直贯通的通孔道41,通孔道41内设有活动块40,活动块40一端与两侧的通孔道41内壁铰接安装、另一端为自由端,活动块40与第三组限位块4通孔道41内壁的铰接轴线与后安装板101垂直,活动块40与第三组限位块4通孔道41内壁的铰接位置p临近星轮传送路径52的输出端,活动块40的自由端位于出口通道53下方,活动块40的下表面固定有水平宽度d4大于通孔道41水平宽度d5的限位块6,电池钢壳正常输送无堵塞时,限位块6位于第三组限位块4的下方与第三组限位块4下表面相顶触,活动块40上表面与第三组限位块4上表面齐平,一拉簧7的第一端71与活动块40连接,拉簧7的第二端72与后安装板101连接,拉簧第二端72和活动块40自由端位于拉簧第一端71与活动块40铰接端的铰接位置p连线的同一侧,第三组限位块4上表面于出口通道53的输入端处开设有缺口42,沿电池钢壳输送路径,缺口42位于活动块40所径过的路段上。
[0021]
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池钢壳队列传送的传送星轮装置,星轮传送路径32上及出口通道33内的电池钢壳,其输送动力均由传送星轮1提供。传送时,电池钢壳躺置,由入口通道31到达星轮传送路径32的输入端,在星轮传送路径32的输入端,电池钢壳进入传送星轮1的传送槽部11内,在第三组限位块4的限位作用及传送星轮1的转动作用下,沿星轮传送路径32送至出口通道33,并由出口通道33继续向前输送移动。
[0022]
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池钢壳队列传送的传送星轮装置,后安装板101一方面用作固定板,用于传送星轮1、第一组限位块2、第二组限位块3和第三组限位块4和拉簧7等的安装;另一方面,同前限位板102一起对电池钢壳传送时的前后端侧进行限位,避免传送过程中电池钢壳由前后端侧跑出入口通道51、星轮传送路径52和出口通道53,保证电池钢壳的有序传送。为对电池钢壳的前后端侧进行限位,通常要求后安装板101和前限位板102的间距与电池钢壳的高度相一致,需要指出的是,后安装板101和前限位板102的间距与电池钢壳的高度相一致,并非要求后安装板101和前限位板102的间距与电池钢壳的高度在尺寸上完全
相等,其通常是指后安装板101和前限位板102的间距与电池钢壳的高度在尺寸上相差不大,后安装板101和前限位板102的间距略大于电池钢壳的高度。
[0023]
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池钢壳队列传送的传送星轮装置,需要指出的是,入口通道51的宽度d1、星轮传送路径52上第三组限位块4与传送星轮1的曲面槽111槽底间的间距d2、出口通道53的宽度d3与电池钢壳的直径相一致,并非要求入口通道51的宽度d1、星轮传送路径52上第三组限位块4与传送星轮1的曲面槽111槽底间的间距d2、出口通道53的宽度d3与电池钢壳的直径在尺寸上完全相等,其通常是指入口通道51的宽度d1、星轮传送路径52上第三组限位块4与传送星轮1的曲面槽111槽底间的间距d2、出口通道53的宽度d3与电池钢壳的直径在尺寸上相差不大,入口通道51的宽度d1、星轮传送路径52上第三组限位块4与传送星轮1的曲面槽111槽底间的间距d2、出口通道53的宽度d3略大于电池钢壳的直径。
[0024]
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池钢壳队列传送的传送星轮装置,第三组限位块4的通孔道41内,活动块40一端与两侧的通孔道41内壁铰接安装、另一端为自由端,活动块40可以铰接位置为摆动中心上下摆动。
[0025]
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池钢壳队列传送的传送星轮装置,正常情况下,因拉簧7的第一端71与活动块40连接,拉簧第二端72和活动块40自由端位于拉簧第一端71与活动块40铰接端的铰接位置p连线的同一侧,在拉簧7的拉力作用下,活动块40始终向出口通道53靠近,又由于正常情况下活动块40下方的限位块6与第三组限位块4下表面相顶触,限位块6阻挡了活动块40,对活动块40起限位作用,使活动块40最终固定不动,保持活动块40的上表面与第三组限位块4的上表面齐平的状态,与第三组限位块4、第二组限位块3共同构成出口通道53。
[0026]
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池钢壳队列传送的传送星轮装置,电池钢壳一旦在星轮传送路径32输出端处发生堵塞时,如图6所示,缺口42处的活动块40即会因堵塞受力而向远离出口通道53的一侧摆动,电池钢壳堆进第三组限位块4的缺口42内。如此,以便为堵塞的电池钢壳提供更多的空间,避免钢壳被大量压坏;同时,还可通过传感器如位移传感器感应活动块40的摆动,来检测、判断星轮传送路径32输出端的电池钢壳是否发生堵塞、是否顺利输送,如果发生堵塞,即可及时停机,并发出警报,使生产更安全、顺利。
[0027]
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池钢壳队列传送的传送星轮装置,传送电池钢壳过程中,电池钢壳由星轮传送路径32进入出口通道53内,即星轮传送路径32的输出端处,因是传送路径的对接位置,该位置上相对更易发生传送不顺而堵塞的情况,在星轮传送路径32输出端检测堵塞情况,检测出故障的概率更高,检测更及时、准确。
[0028]
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池钢壳队列传送的传送星轮装置,较佳地,入口通道51垂直设置。本实用新型,入口通道51位于星轮传送路径52的上方,进入入口通道51内的电池钢壳通常通过其自身重力,沿入口通道51滑落至星轮传送路径52上,入口通道51可以是倾斜向下设置的,也可以是垂直向下设置,为以更好的角度滑落入传送星轮1的曲面槽111内,电池钢壳由入口通道51到星轮传送路径52更顺利的传送、过渡,较佳地,入口通道51垂直设置。
[0029]
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池钢壳队列传送的传送星轮装置,较佳地,入口通道51的延长线不经过传送星轮1的轴心,入口通道51与星轮传送路径52位于传送星轮1中心线的同一侧。入口通道51相对于传送星轮1的轴心偏心设置,可使得滑出入口通道51的电池钢壳比较不会卡。
[0030]
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池钢壳队列传送的传送星轮装置,较佳地,出口通道53与传送星轮1的底部相切。该设置,可使电池钢壳由星轮传送路径52过渡至出口通道53更顺利,不易卡壳、堵塞。
[0031]
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池钢壳队列传送的传送星轮装置,较佳地,传送星轮1边缘的传送槽部(11,11’)具有两组,两组传送槽部(11,11’)同径,且两组传送槽部(11,11’)的曲面槽111位置对应。由于电池钢壳的高度较高,两组传送星轮1的两组传送槽部(11,11’)同时传送电池钢壳,电池钢壳受力在其高度方向上更均匀,不会导致电池钢壳受力的偏心。
[0032]
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池钢壳队列传送的传送星轮装置,较佳地,前限位板101为透明结构。如此,可方便对传送星轮1传送电池钢壳情况进行观测,以掌握传送星轮内电池钢壳的输送状况。
[0033]
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池钢壳队列传送的传送星轮装置,较佳地,活动块40包括活动块主体401以及与活动块主体401固定的拉簧杆402,拉簧7的第一端71与活动块40的拉簧杆402连接。活动块40可以是一个整形的块体,也可以是活动块主体401和拉簧杆402的组合结构,为减小活动块40的体积,又可方便第二拉簧7的设置,较佳地,活动块40包括活动块主体401以及与活动块主体401固定的拉簧杆402。
[0034]
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池钢壳队列传送的传送星轮装置,第一组限位块2、第二组限位块3和第三组限位块4均可以由一个、两个或多个块体组成。
[0035]
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