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39371发布日期:2021-03-27 01:22阅读:91来源:国知局
挤压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机械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挤压机构。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很多领域需要用到挤压机构。根据使用领域、待挤压物置放条件的不同,需要解决挤压机构与待挤压物适配的问题,保证二者充分接触,以保证挤压效果。
3.以货物的码放及装车为例。货物码放可通过人工操作,或通过叉车等机械装置辅助。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会存在码放不齐、码放不紧固的问题。货物码放后,需要打护栏,货物码放松散会无法进行打护栏操作。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调整货物码放的紧固程度,以满足打护栏的要求。这种方式费事、费力,且由于人工操作能力有限,不能将货物调整到所需的紧固要求。自动挤压机构适用于该领域,用于调节装车货物的松紧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多领域的挤压机构,解决挤压单元与被挤压物的配合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挤压机构,安装在支撑结构上,包括至少一组挤压单元,每组挤压单元均包括挤压板和与挤压板连接的动力机构;
7.所述挤压板包括:第一侧板体、与第一侧板体一体设置的第二侧板体和第三侧板体,所述第二侧板体和第三侧板体相对设置;
8.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第一侧动力板、与第一侧动力板一体设置的第二侧动力板和第三侧动力板,所述第二侧动力板和第三侧动力板相对设置;进一步包括动力源,动力源动力输出端与第一侧动力板连接;
9.所述动力机构与挤压板之间经,第二侧动力板与第二侧板体,和/或,第三侧动力板或第三侧板体连接;且,连接的两侧板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调。
10.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板体,和/或,第三侧板体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设置在挤压板和动力机构可相对运动的方向;所述第二侧动力板,和/或,第三侧动力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件,所述的导向件插入相应侧的导向槽内。
11.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二侧动力板,和/或,第三侧动力板上设置有孔结构,所述孔结构包括沿挤压板和动力机构可相对运动的方向设置的多个通孔;所述第二侧板体,和/或,第三侧板体上设置有柱塞,所述柱塞可插入相应侧的通孔内。
12.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机构经座板安装在支撑结构上,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根导向杆;
13.所述导向杆一端与第一侧动力板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座板;
14.所述动力源安装在所述座板上。
15.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机构进一步包括限位检测机构,所述限位
检测机构包括用于感知挤压板相对框架推出状态的第一感应组件,以及,用于感知挤压板相对框架缩回状态的第二感应组件。
16.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
17.所述第一感应组件包括:安装在挤压板上的第一感应杆,用于感应第一感应杆位置的第一感应件;
18.所述第二感应组件包括:安装在挤压板上的第二感应杆,用于感应第二感应杆位置的第二感应件;
19.所述第一感应杆的长度大于第二感应杆的长度,所述第一感应件的位置被配置为,当第一感应杆伸出到位时,第一感应件对第一感应杆的探测信号消失;所述第二感应件的位置被配置为,挤压板缩回到位时,第二感应件可探测到第二感应杆的信号。
20.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挤压机构包括多组挤压单元,所述第一感应杆和第二感应杆被配置在不同挤压单元上。
21.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挤压单元经座板安装在支撑机构上,所述座板上设置有长圆孔,紧固件穿过所述长圆孔,固定挤压单元至支撑机构。
22.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板体,和/或,第三侧板体上设置有把手。
23.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侧动力板和第三侧动力板之间设置有加强梁。
24.实用新型提供的挤压机构,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动力单元和挤压板可调式安装结构,可调整挤压单元的相对位置,以使其更好与待挤压产品配合,结构灵活,调节方便。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挤压板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动力机构和挤压板组装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动力机构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多组动力机构感应杆安装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货物紧固装置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货物紧固装置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32.图7为本实用新型货物紧固装置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
33.图8a为货物紧固装置用于车辆打护栏结构示意图;
34.图8b为货物紧固装置用于车辆打护栏结构示意图;
35.图8c为货物紧固装置用于车辆打护栏结构示意图;
36.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37.101-第一侧纵向支撑,1011-第一纵梁,1012-第二纵梁,1013-第三纵梁, 1014-第四纵梁,102-第二侧纵向支撑,103-横向支撑,104-滚轮;
38.2-挤压板,201-第一侧挤压板,202-第二侧挤压板,203-第三侧挤压板,204
-ꢀ
导向
槽,205-柱塞,206-把手,207-减重孔,208-柱塞孔;
39.301-第一侧动力板,302-第二侧动力板,303-第三侧动力板,304-导向件,305-导向杆,306-加强筋,307-动力输出轴,308-柱塞孔;
40.4-座板,401-长圆孔;
41.5-防护罩;
42.601-第一感应杆,602-第二感应杆;
43.7-驱动电机;
44.802-第一主动轮,803-第二主动轮,804-第一从动轮,805-第二从动轮;
45.901-绳索,902-吊钩,903-电机,904-控制手柄;
46.10-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4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4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在”,“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49.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挤压机构,可用于多技术领域。
51.一种挤压机构,安装在支撑结构上,本实施例中,采用框架作为支撑结构。挤压机构包括至少一组挤压单元,每组挤压单元均包括挤压板2和与挤压板2 连接的动力机构;
52.挤压板2结构参考图1,第一侧板体201、与第一侧板体201一体设置的第二侧板体202和第三侧板体203,所述第二侧板体202和第三侧板体203相对设置;其中第一侧板体201作为作用力施加的板体,使用时,与待挤压无接触;第二侧板体202和第三侧板体203形成一个间隔空间,用于与动力机构的配合安装;
53.动力机构的结构参考图2,包括:第一侧动力板301、与第一侧动力板301 一体设置的第二侧动力板302和第三侧动力板303,所述第二侧动力板302和第三侧动力板303相对设置,二者之间设置有若干加强筋306;动力结构形成一种与挤压板2对应的板状结构,以实现二者的配合安装。
54.动力机构与加压板2之间形成的为一种相对位置可调的安装结构,以在使用时,适应使用环境,调整挤压板2推出位置,使其可更好的作用于待挤压物。
55.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这种可调的的安装结构可通过如下的配合实现。
56.动力机构与挤压板2之间经,第二侧动力板302与第二侧板体202,和/或,第三侧动力板303与第三侧板体203连接;第二侧动力板302位于第二侧板体 202的内侧,第三侧动力板303位于第三侧板体203的内侧;
57.动力源的动力输出端连接至第一侧动力板301,第一侧动力板301与第一侧板体201贴合。
58.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辅助挤压单元可以作用于不同高度的货物,进一步设计一种动力机构和挤压板2之间相对位置可调的安装结构。沿第二侧动力板302,和/或,第三侧动力板303上设置有孔结构,定义为柱塞孔308,所述孔结构包括沿挤压板2和动力机构可相对运动的方向设置的多个柱塞孔 308,以附图所示的方向,通孔被设置在第二侧动力板302和第三侧动力板303 的长度方向(框架的高度方向),即整个装置的高度方向;第二侧板体202,和/或,第三侧板体203上设置有柱塞205,所述柱塞205可插入相应侧的柱塞孔308内,固机构与挤压板2之间的相对连接。当需要调整挤压板2的高度时,拆卸柱塞205,解除挤压单元与挤压板2之间的连接,将挤压板2调整到适合高度后,再将柱塞205插入对应高度的柱塞孔308,固定。
59.更进一步的,为例方便调整,可采用弹性柱塞。当需要调节挤压板2的位置时,按下弹性柱塞,弹性柱塞从柱塞孔308内弹出,解除挤压板2与挤压单元之间的连接。调整挤压板2至合适位置时,按下弹性柱塞,固定。
60.更进一步的,可选择在第二侧或第三侧中的一侧设置柱塞孔308和柱塞205 的固定结构。为例实现稳定的固定效果,也可以选择在第二侧和第三侧均设置柱塞孔308和柱塞205的固定结构。当调整挤压板2位置时,对称调整两个的固定结构。
61.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板体202,和/或,第三侧板体203上设置有导向槽204,导向槽204设置在挤压板2和动力机构可相对运动的方向,即相应板体的长度方向(框架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二侧动力板302,和/或,第三侧动力板30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件304,所述的导向件304插入相应侧的导向槽204内。
62.导向槽204和导向件304的配合机构的作用主要在于调整对挤压板2和挤压单元之间的位置时,对二者之间的运动进行限位。具体的,当松开柱塞205,调整挤压板2位置时,导向件304始终位于导向槽204内,相应侧的动力板和相应侧的挤压板板体被限制在导向槽204的路径范围内运动。
63.更进一步的,可以选择在第二侧或第三侧设置导向槽204及导向件304的配合结构。为例保证双侧对称的运动限制效果,也可以选择在第二侧和第三侧设置导向槽204及导向件304的配合结构。每个设置有两个导向件304。
64.更进一步的,为了减轻重量,在第一侧板体201、第二侧板体202和第三侧板体203上均设置有若干减重孔,在保证挤压板2作用效果的同时,减轻其重量。
65.更进一步的,为了方便调整挤压板2,可在第二侧板体202或第三侧板体 203上设置调节把手206。
66.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机构经座板4安装在框架2上,座板4 可经紧固件固定在相邻的纵梁之间,参考附图4,以一组挤压单元的安装结构为例,座板4上对称设置有两组长圆孔401,第一纵梁1011和第二纵梁1012 上相应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座10,座板4经紧固件安装在第一纵梁1011和第二纵梁1012上;长圆孔401的作用在于可调整座板4相对框架的安装位置,进而调整挤压单元的安装高度,以适应不同高度的货物作用需求。
67.进一步的,动力机构包括至少一根导向杆305,用于导向动力机构的运动的动作,导向杆305的数量可根据需要选择;
68.所述导向杆305一端与第一侧动力板301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座板4,与座板4活动链接;
69.所述动力源安装在所述座板4上。本实施例中,动力源采用的为举升机动力机构,其输出轴沿座板4向第一侧动力板301的方向设置,与第一侧动力板 301连接。
70.进一步的,为例保护挤压单元的后端机构,设置防护罩5。防护罩5设置在座板4的后端,导向杆305后端及其他附件均位于防护罩5内。
71.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动力机构进一步包括限位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挤压板2推出及缩回的位置。所述限位检测机构包括用于感知挤压板2相对框架推出状态的第一感应组件,以及,用于感知挤压板2相对框架缩回状态的第二感应组件。
72.参考图4,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应组件包括:安装在挤压板2上的第一感应杆601,所述第二感应组件包括:安装在挤压板2上的第二感应杆602;
73.第一感应杆601和第二感应杆602可随挤压板2同步运动,所述第一感应杆601的长度大于第二感应杆602的长度,所述第一感应件的位置被配置为,当第一感应杆601伸出到位时,第一感应件对第一感应杆601的探测信号消失;所述第二感应件的位置被配置为,挤压板2缩回到位时,第二感应件可探测到第二感应杆602的信号。
74.若单侧安装有多组挤压单元,可以将第一感应杆601和第二感应杆602分别配置在不同的挤压板2上。第一感应杆601和第二感应杆602分别被配置在左侧和右侧的挤压单元上。
75.以下,以挤压机构用于辅助货物装车打护栏为例,来说明其具体应用。
76.辅助打护栏系统,结构参考图5至图7,包括:
77.框架;
78.挤压单元,至少被设置在框架的一侧;
79.电控单元,设置于框架上,位于框架底部,与动力机构连接,用以控制挤压板2的伸缩。
80.将框架移动到合适位置,启动电控单元,挤压板2伸出,与货物接触。在挤压板2的作用下,货物位置微调,码放更紧密。
81.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提供一种可双向实现紧固效果的装置。所述框架包括第一侧纵向支撑101、第二侧纵向支撑102及连接第一侧纵向支撑101和第二侧纵向支撑102的横向支撑103;所述第一侧纵向支撑101和第二侧纵向支撑102镜像相对设置,且第一侧纵向支撑101和第二侧纵向支撑102 上均至少设置有一组挤压单元。
82.框架的这种结构,第一侧纵向支撑101和第二侧纵向支撑102间隔设置,横向支撑103具有一定的高度,尤其适用于货车使用。
83.其中,第一侧纵向支撑101和第二侧纵向支撑102均包括多跟间隔设置的纵向梁,横向支撑103包括多跟间隔设置的横向梁。每一根纵向梁和一根横向梁对应连接。
84.第一侧纵向支撑101和第二侧纵向支撑102之间的间隔大于货车的车宽。在第一侧纵向支撑101和第二侧纵向支撑102上对称设置至少一组挤压单元,以保证两侧可对称施加紧固力。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为了保证更佳的推送作用效果,在第一侧纵向支撑101上设置两组挤压单元,相应的,第二侧纵向支撑 102上对应的设置两组挤压单元。本实施例中,第一侧纵向支撑101和第二侧纵向支撑102均包括四根纵向梁,每侧,第一组挤压单元安装在
第一纵梁1011 及与其相邻的第二纵梁1012之间,第二组挤压单元安装在第三纵梁1013及与其相邻的第四纵梁1014之间。
85.使用时,车辆从框架形成的间隔空间内穿过,同时启动四组挤压单元,对称作用于两侧的货物上,双侧挤压紧固货物,以辅助进行货车打护栏,或者,货物的捆绑等操作。
86.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机构经座板4安装在框架2上,座板4可经紧固件固定在相邻的纵梁之间。
87.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控单元包括驱动电机7以及驱动轮组,所述驱动电机7设置于横向支撑103上,所述驱动轮组包括:
88.主动轮组:包括与驱动电机7连接主动轮,以及与主动轮同轴设置且位于主动轮两侧的第一主驱动轮802和第二主驱动轮803;
89.从动轮组:包括设置在第一纵向支撑101侧的第一从动轮804,以及,设置在第二纵向支撑侧102的第二从动轮805;
90.第一主驱动轮802与第一从动轮804经第一侧链条连接,所述第一侧链条进一步连接至第一纵向支撑101侧的动力源,具体到本实施方式,连接到第一纵向支撑101侧的举升机,以控制举升机动力输出轴307的伸缩;
91.第二主驱动轮803与第二从动轮805经第二侧链条连接,所述第二侧链条进一步连接至第二纵向支撑侧102的动力源,具体到本实施方式,连接到第一纵向支撑101侧的举升机,以控制举升机动力输出轴的伸缩。
92.进一步的,若每侧设置有多组挤压单元,则每组挤压单元对应一个从动轮。例如,本实施例中,每一侧均设置有两组挤压单元,以第一纵向支撑101侧为例,第一组挤压单元对应第一子从动轮;第二组挤压单元对应第二子从动轮。
93.以上挤压单元的驱动结构可以控制两侧的挤压单元同步伸缩。
94.挤压单元还可以用于辅助装车打护栏,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当挤压单元用于辅助打护栏系统时,进一步设计如下结构,配合挤压单元的使用。
95.在横向支撑103上安装吊装机构,所述吊装机构包括:垂向设置的绳索901,及安装在绳索901上的吊钩902,所述绳索901连接收缩控制机构,以调整吊钩902的高度。收缩控制机构包括两个电机903,分别用于两侧吊钩902的控制。电机903安装在横向支撑上103,电连接有一个控制手柄904,以控制绳索收缩。
96.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框架的移动,框架底部设置有滚轮104。框架上还设置有收线机构,用于对驱动电机、电机的接电线进行收线处理。
97.以下以辅助货车打护栏应用为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货物紧固装置的使用过程。参考图8a至图8c。
98.(1)使用时,移动框架至所需位置,使两侧纵向支撑分别位于货车的两侧,横向支撑103位于货车上方。
99.(2)按装货高度,手动调节挤压板2至合适的位置,通过柱塞204锁紧。
100.(3)启动驱动电机7,同步启动多组挤压单元,两侧挤压单元同步向相对的方向收缩。举升机动力输出轴307推动挤压板2向货物方向伸出。同步挤压过程辅助工装可以产品为基准进行自动对心。挤压到产品往内收缩,露出立柱的安装孔。
101.(4)人工将打护栏用立柱挂到立柱起吊单元的吊钩902上,控制起吊单元上升,并
人工扶正歪斜位置,使立柱对准立柱安装孔。控制起吊单元下降,将立柱插到立柱安装孔内。
102.(5)立柱安装完成后,启动驱动电机7,控制挤压板2回位。
103.(6)人工将货车两侧挡板抬起到接近立柱,再次用辅助工装的挤压板2 将护栏向内挤压,将货车护栏打到立柱上。
104.(7)人工将两侧立柱及护栏辅助工装退回,将电缆线自动收线。两侧立柱及护栏安装完毕。
10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