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水泵壳体组装的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97592发布日期:2021-05-28 10:59阅读:38来源:国知局
用于水泵壳体组装的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泵壳体组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泵壳体组装的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水泵是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主要用来输送液体包括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

水泵一般包括壳体,驱动部件,叶片及密封件等组件,生产安装水泵时一般通过相应组装设备将水泵的各个部件在组装工位安装在一起,其中水泵壳体是水泵中重量较大的部件,现有的设备在组装水泵壳体时通常是通过人工搬运水泵壳体至组装工位,在组装完毕后,再由人工卸下组装完成后的水泵,该种方式劳动强度较大,自动化程度不高,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为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是本实用新型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水泵壳体组装的输送机构。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水泵壳体组装的输送机构,所述水泵壳体在一组装工位完成组装,所述水泵壳体输送时放置在一矩形托盘内,其包括上料输送机、卸料输送机及转盘;

所述上料输送机及卸料输送机均为电动滚筒输送机;

所述转盘的顶部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至少三个装卸组件,所述装卸组件包括u型边框,该u型边框的开口朝向所述转盘的外边缘延伸设置,所述u型边框内沿其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一推板,所述转盘上对应推板的底部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一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设置有一导柱,该导柱的一端与所述推板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向下贯穿所述滑槽并固定连接有一作用板,所述作用板上传动连接有一直线驱动机构,所述作用板通过所述直线驱动机构驱动沿滑槽的长度方向作往复直线运动;

所述转盘的底部传动连接有一旋转驱动机构,所述转盘由所述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作旋转运动;

所述转盘上对应各装卸组件均转动连接有一组导向滚筒,各组所述导向滚筒均包括多个平行间隔排列的电动传动辊筒,多个所述电动传动辊筒均位于u型边框内;

三个所述装卸组件中的一者对应设置于所述壳体组装工位的下方,另外两者的u型边框的开口分别与所述上料输送机及卸料输送机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装卸组件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装卸组件沿所述转盘的周向环形等距排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直线驱动机构为丝杠螺母机构,该丝杠螺母机构的丝杠沿所述u型边框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所述丝杠螺母机构的丝杠与所述作用板螺纹连接,并贯穿所述作用板,所述丝杠螺母机构的丝杠的端部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有一电机,所述丝杠通过所述电机驱动作旋转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转盘的下方对应设置有一圆形支撑架,所述转盘的底部边缘均匀安装有多个万向脚轮,所述万向脚轮的底部滚轮与所述圆形支撑架的顶面接触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一驱动电机和凸轮分割器,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凸轮分割器的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凸轮分割器的输出轴与所述转盘的底部中心传动连接,所述凸轮分割器为120°分割器,所述驱动电机和凸轮分割器均固定安装于一支撑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上料输送机及卸料输送机上沿其输送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多个导向滚轮。

相对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一可转动的转盘,转盘上至少设置有三个装卸组件,在转盘的周围对装卸组件设置有相应的上料输送机和卸料输送机,在工作过程中,三个装卸组件中的一者用于水泵壳体的上料,一者作为水泵壳体的组装工位,最后一者用于水泵组装完毕后的卸料,与传统的人工上料卸料相比,转盘上的各个装卸组件可连续不间断工作,大大提高了其生产组装效率,通过上料输送机和卸料输送机输送水泵壳体和水泵成品,降低了劳动强度,更加适合于连续性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装卸组件的剖视图;

图3为u型边框的前视图;

图4为推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转盘与圆形支撑架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100上料输送机、200卸料输送机、300转盘、301u型边框、302推板、303滑槽、304导柱、305作用板、306直线驱动机构、307万向脚轮、401电动传动辊筒、500圆形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参见图1-5,一种用于水泵壳体组装的输送机构,水泵壳体在一组装工位完成组装,水泵壳体输送时放置在一矩形托盘内,其包括上料输送机100、卸料输送机200及转盘300;

上料输送机100及卸料输送机200均为电动滚筒输送机;电动滚筒输送机,是一种将电机和减速器共同置于滚筒体内部的驱动装置,它主要应用于固定式和移动式带式输送机、替代传统的电动机,减速器在驱动滚筒之外的分离式驱动装置,用于输送盛放有水泵壳体的矩形托盘;

转盘300的顶部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至少三个装卸组件,装卸组件包括u型边框301,该u型边框301的开口朝向转盘300的外边缘延伸设置,u型边框301内沿其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一推板302,转盘300上对应推板302的底部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一滑槽303,滑槽303内滑动设置有一导柱304,该导柱304的一端与推板302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向下贯穿滑槽303并固定连接有一作用板305,作用板305上传动连接有一直线驱动机构306,作用板305通过直线驱动机构306驱动沿滑槽303的长度方向作往复直线运动;具体的,参见图2,直线驱动机构306为丝杠螺母机构,该丝杠螺母机构的丝杠沿u型边框301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丝杠螺母机构的丝杠与作用板305螺纹连接,并贯穿作用板305,丝杠螺母机构的丝杠的端部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有一电机,丝杠通过电机驱动作旋转运动;工作状态下,电机驱动丝杠旋转,带动作用板305沿直线运动,通过作用板305与推板302通过导柱304传动,使推板302与作用板305同步运动,推板302用于向外推动组装完成后的水泵,使其排出至卸料输送机200上;

转盘300的底部传动连接有一旋转驱动机构,转盘300由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作旋转运动;具体的,旋转驱动机构包括一驱动电机和凸轮分割器,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凸轮分割器的输入轴传动连接,凸轮分割器的输出轴与转盘300的底部中心传动连接,凸轮分割器为现有的为120°分割器,驱动电机和凸轮分割器均固定安装于一支撑架上,凸轮分割器是现有的间歇性运动分割器,能够做间隙性运动,可带动转盘300每次旋转120°,当装卸组件设置有四个时,采用90°分割器;

转盘300上对应各装卸组件均转动连接有一组导向滚筒,各组导向滚筒均包括多个平行间隔排列的电动传动辊筒401,多个电动传动辊筒401均位于u型边框301内;电动传动辊筒401采用电动滚筒,也是一种将电机和减速器共同置于滚筒体内部的驱动装置,当盛放有水泵壳体的矩形托盘由上料输送机100到达u型边框301开口,由电动传动辊筒401进一步的将托盘传输至u型边框301内部;

三个装卸组件中的一者对应设置于壳体组装工位的下方,当水泵壳体到达该工位时在此进行组装,另外两者的u型边框301的开口分别与上料输送机100及卸料输送机200相连;

参见图1,最右侧的装卸组件作为水泵壳体的组装工位,工作时,盛放有水泵壳体的矩形托盘放置于上料输送机100上,由上料输送机100输送至左侧的装卸组件处,再由电动传动辊筒401进一步的将托盘传输至u型边框301内部;之后通过旋转驱动机构驱动转盘300旋转,将载有水泵壳体的托盘转动至转盘300的右侧,进行水泵壳体的组装,待水泵组装完毕后,转盘300继续转动将组装完成后的水泵转动至卸料输送机200处与其对接,之后开启直线驱动机构306,驱动推板302向外推动组装完成后的水泵,使其排出至卸料输送机200上。

装卸组件设置有四个,四个装卸组件沿转盘300的周向环形等距排列,参见图1,多余的装卸组件中可暂存一个水泵壳体,以便于提高其工作效率。

转盘300的下方对应设置有一圆形支撑架500,转盘300的底部边缘均匀安装有多个万向脚轮307,万向脚轮307的底部滚轮与圆形支撑架500的顶面接触配合,万向脚轮307可对转盘300形成良好的支撑作用,能够提高转盘300的承载能力和其运动稳定性。

上料输送机100及卸料输送机200上沿其输送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多个导向滚轮,托盘输送时,位于导向滚轮之间,起到对其导向作用。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