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药中间体生产用多功能干燥甲苯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10606发布日期:2021-04-02 09:28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药中间体生产用多功能干燥甲苯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药中间体生产用多功能干燥甲苯槽,涉及甲苯储存器材领域。



背景技术:

甲苯是一种无色澄清液体,有苯样气味,有强折光性,能与乙醇、乙醚、丙酮、氯仿、二硫化碳和冰乙酸混溶,极微溶于水,相对密度0.866,凝固点-95℃,沸点110.6℃,易燃,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2%~7.0%(体积),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5000mg/kg,高浓度气体有麻醉性,有刺激性,甲苯大量用作溶剂和高辛烷值汽油添加剂,也是有机化工的重要原料。

由于甲苯的特性,甲苯衍生的一系列中间体,广泛用于染料、医药、农药、火炸药、助剂、香料等精细化学品的生产,也用于合成材料工业,在目前的医药品生产中甲苯是医药中间体生产过程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溶剂,但是由于甲苯对于存储要求较高,并且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现有的甲苯存储用甲苯槽一般都是根据甲苯的化学特性进行设计,具有密封性好、防爆等特点,但是由于甲苯存放时间长后也容易受到环境因素所影响,甲苯槽内温度会升高,甲苯会有一定程度的挥发,温度过高后还是会出现因内部压强过高导致泄露及爆炸发生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医药中间体生产用多功能干燥甲苯槽,在甲苯槽内设置冷却装置,并对存储容量进行限制,同时在槽体上设置排气泄压装置,以此达到恒温、降压目的,确保甲苯储存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槽罐体1、进液管2、冷却管3、集气缸4、检测仪5、单向进液密封板6、清洗管7、地线8、进液管法兰盖9、第一控制阀10、第二控制阀11、泄压管12、第三控制阀13、静电跨接线14、排液管15、第四控制阀16、积液排放管17、第五控制阀18、底座19,进液管2设置于槽罐体1顶部左侧,冷却管3设置于槽罐体1,冷却管3进出口设置于槽罐体1外部,集气缸4安装于槽罐体1顶部右侧,单向进液密封板6安装于槽罐体1内部与进液管2紧密接触,清洗管7在槽罐体1上共设置三组,地线8设置于槽罐体1底部,进液管法兰盖9通过螺栓与进液管2相连接,第一控制阀10设置于冷却管3进水口处,第二控制阀11设置于冷却管3出水口处,泄压管12设置于槽罐体1顶部由内壁延伸至罐体外并与集气缸4相连接,第三控制阀13设置于泄压管12,静电跨接线14设置于清洗管7法兰盘上,排液管15设置于槽罐体1底部右侧,第四控制阀16设置于排液管15,积液排放管17设置于槽罐体1底部排水口,第五控制阀18设置于积液排放管17,底座19设置于槽罐体1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冷却管3为螺旋排布方式。

进一步的,所述的泄压管12底部为喇叭开口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的槽罐体1底部为漏斗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的检测仪5集成水位检测、温度检测、报警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的清洗管7上设置有阀门把手71。

进一步的,所述的清洗管7底部设置有若干喷水头7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打开进液管法兰盖9将甲苯溶液从进液管2倒入槽罐体1内,甲苯溶液进入时首先冲开单向进液密封板6,甲苯溶液存储量以80%为标准,通过检测仪5检测溶液存储量,达到检测位时检测仪5发出警报提示,停止注入甲苯溶液盖上进液管法兰盖9,单向进液密封板6回弹遮盖住进液管2管口,起到密封效果,甲苯溶液注入后打开第一控制阀10注入冷水或者冷却液制拧松第二控制阀11确保冷却液顺利注入,注入满后关闭第一控制阀10、第二控制阀11,当检测仪5检测温度超过35°时发出警报,此时打开第二控制阀11将冷却液排出至回收池,再打开第一控制阀10注入新的冷却液,反复循环,在高温天气时定时打开第三控制阀13将槽罐体1内产生气体从泄压管12排放至集气缸4,并及时将集气缸4拆卸处理其中废气,防止槽罐体1内气压过高,需要使用甲苯溶液时将输液管与排液管15连接,打开第四控制阀16,为方便输液排液管15未设置于槽罐体1底部而是侧面,但是会产生底部积液,积液从积液排放管17排出;当槽罐体1内溶液排空需要对罐体内部进行清洗时,将水管与清洗管7法兰盘相连接,打开阀门把手71,水从喷水头72喷出,三个清洗管7可对整个槽罐体1内部进行清洗,清洗完成,打开第五控制阀18,污水从积液排放管17排出,由于槽罐体1底部为漏斗形状,污水不会在槽罐体1内存留,静置一段时间后槽罐体1内水分排干变得干燥,静置时还可通过鼓风机与进液管2相连接进行鼓风,加快干燥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槽罐体1、进液管2、冷却管3、集气缸4、检测仪5、单向进液密封板6、清洗管7、地线8、进液管法兰盖9、第一控制阀10、第二控制阀11、泄压管12、第三控制阀13、静电跨接线14、排液管15、第四控制阀16、积液排放管17、第五控制阀18、底座19、阀门把手71、喷水头72。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由槽罐体1、进液管2、冷却管3、集气缸4、检测仪5、单向进液密封板6、清洗管7、地线8、进液管法兰盖9、第一控制阀10、第二控制阀11、泄压管12、第三控制阀13、静电跨接线14、排液管15、第四控制阀16、积液排放管17、第五控制阀18、底座19,进液管2设置于槽罐体1顶部左侧,冷却管3设置于槽罐体1,冷却管3进出口设置于槽罐体1外部,集气缸4安装于槽罐体1顶部右侧,单向进液密封板6安装于槽罐体1内部与进液管2紧密接触,清洗管7在槽罐体1上共设置三组,地线8设置于槽罐体1底部,进液管法兰盖9通过螺栓与进液管2相连接,第一控制阀10设置于冷却管3进水口处,第二控制阀11设置于冷却管3出水口处,泄压管12设置于槽罐体1顶部由内壁延伸至罐体外并与集气缸4相连接,第三控制阀13设置于泄压管12,静电跨接线14设置于清洗管7法兰盘上,排液管15设置于槽罐体1底部右侧,第四控制阀16设置于排液管15,积液排放管17设置于槽罐体1底部排水口,第五控制阀18设置于积液排放管17,底座19设置于槽罐体1底部。单向进液密封板6既能顺利注入甲苯溶液,回弹后又能起到密封效果,冷却管3能对存储的甲苯溶液起到恒温效果,温度超过35°时发出警报提示将冷却液进行更换循环,甲苯溶液存储量以80%为标准,通过检测仪5检测溶液存储量,达到检测位时检测仪5发出警报提示排放,在高温天气时定时打开第三控制阀13将槽罐体1内产生气体从泄压管12排放至集气缸4,并及时将集气缸4拆卸处理其中废气,防止槽罐体1内气压过高。

进一步的,所述的冷却管3为螺旋排布方式。螺旋排布方式增加冷却范围,提高冷却恒温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的泄压管12底部为喇叭开口形状。喇叭开口形状方便气体回收。

进一步的,所述的槽罐体1底部为漏斗形状。漏斗形状便于积液排放。

进一步的,所述的检测仪5集成水位检测、温度检测、报警系统。检测仪5可检测罐体内液位,超过80%容量时发出报警,罐体内温度超过35°时发出警报。

进一步的,所述的清洗管7上设置有阀门把手71。阀门把手71在清洗时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清洗管7底部设置有若干喷水头72。喷水头72可以有效清洗整个罐体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打开进液管法兰盖9将甲苯溶液从进液管2倒入槽罐体1内,甲苯溶液进入时首先冲开单向进液密封板6,甲苯溶液存储量以80%为标准,通过检测仪5检测溶液存储量,达到检测位时检测仪5发出警报提示,停止注入甲苯溶液盖上进液管法兰盖9,单向进液密封板6回弹遮盖住进液管2管口,起到密封效果,甲苯溶液注入后打开第一控制阀10注入冷水或者冷却液制拧松第二控制阀11确保冷却液顺利注入,注入满后关闭第一控制阀10、第二控制阀11,当检测仪5检测温度超过35°时发出警报,此时打开第二控制阀11将冷却液排出至回收池,再打开第一控制阀10注入新的冷却液,反复循环,在高温天气时定时打开第三控制阀13将槽罐体1内产生气体从泄压管12排放至集气缸4,并及时将集气缸4拆卸处理其中废气,防止槽罐体1内气压过高,需要使用甲苯溶液时将输液管与排液管15连接,打开第四控制阀16,为方便输液排液管15未设置于槽罐体1底部而是侧面,但是会产生底部积液,积液从积液排放管17排出;当槽罐体1内溶液排空需要对罐体内部进行清洗时,将水管与清洗管7法兰盘相连接,打开阀门把手71,水从喷水头72喷出,三个清洗管7可对整个槽罐体1内部进行清洗,清洗完成,打开第五控制阀18,污水从积液排放管17排出,由于槽罐体1底部为漏斗形状,污水不会在槽罐体1内存留,静置一段时间后槽罐体1内水分排干变得干燥,静置时还可通过鼓风机与进液管2相连接进行鼓风,加快干燥速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在甲苯槽内设置螺旋冷却管对甲苯溶液进行恒温防止甲苯溶液温度过高,泄压装置对甲苯槽内气压进行泄压,防止高压产生出现意外,清洗装置方便对槽体进行清洗,进液管不仅能进液能连接风机对槽体内部进行风干,使甲苯槽内能保证干燥,智能检测仪能随时对甲苯槽液位、温度进行检测,起到了很好的预警效果,保证了甲苯槽的使用安全,也对作业人员的人生安全起到了很好的保障。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