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级块、梯级堆叠定位结构及自动扶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25712发布日期:2021-05-04 10:43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梯级块、梯级堆叠定位结构及自动扶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梯级块、梯级堆叠定位结构及自动扶梯。



背景技术:

自动扶梯通常安装在一些大型公共场所中,用于自动将人们在固定的两个地点之间进行输送。而梯级则是在自动扶梯的桁架上循环运行,以供乘客站立的部件。梯级一般为由踏板、踢板等多个部件环向围设连接构成的环状结构,其截面形状通常为非规整的三角形,由于梯级的特殊结构,其在存放或包装运输时,需将梯级堆叠放置,以避免零部件被压坏,同时达到节省存放空间的目的。

而目前针对于梯级采用的堆叠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包装定位支架,将梯级依次放置于包装定位支架内,此方式虽然可以稳固的存放梯级,但使用到的包装定位支架会增加包装成本;二是在梯级上设置定位结构,但现有的定位结构较复杂,且要求梯级必须从正上方完全对准并沿垂直路径下移才能卡到相应的位置上,操作难度较高,堆叠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梯级块、梯级堆叠定位结构及自动扶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堆叠摆放操作难度大,堆叠效率低,包装运输成本高的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梯级块,所述梯级块包括:

梯级本体;及

支撑托架,所述支撑托架与所述梯级本体连接固定,且所述支撑托架背离所述梯级本体的侧面分别设有定位卡凸和定位卡槽,所述定位卡凸与所述定位卡槽沿所述梯级块的流转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撑托架上。

上述方案的梯级块主要应用装备于自动扶梯中,为支撑人们站立的承载部件。通常来讲,使用时需要将梯级块安装在自动扶梯的桁架上,才能保证梯级块组成的梯级系统正常流转运行。而梯级从生产制造厂家运输至安装使用场地时,考虑到其特殊的结构形状以及为了节省运输空间,一般采用将梯级块进行堆叠摆放的方式存放。在本方案中,以两个梯级块组成的最小堆叠结构为例,摆放时,将两个梯级块沿高度方向堆叠放置,其中处于下方的梯级块设定为基础梯级块,而处于上方的梯级块设定为相邻梯级块。此时基础梯级块的梯级本体朝下布置而支撑托架朝上布置,相应地相邻梯级块的梯级本体朝上布置而支撑托架朝下布置,如此一来,正式堆叠摆放之前只需保证基础梯级块上的定位卡凸与相邻梯级块上的定位卡槽竖向对齐,同时保证基础梯级块上的定位卡槽与相邻梯级块上的定位卡凸竖向对齐即可,而在竖向平面内,处于上方的相邻梯级块可以以垂直向下的方向,或者以稍微偏移的斜向下方向向下放置均能够保证定位卡凸与定位卡槽准确插接,可以有效降低堆叠摆放操作难度,提高堆叠作业效率。并且,借助两组配对的定位卡凸与定位卡槽卡接,即可完成基础梯级块与相邻梯级块的快速、稳固堆叠组装,此时并不需要额外采用包装定位支架,可有效降低包装运输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性。

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梯级块还包括第一定位凸体和第二定位凸体,所述第一定位凸体与所述第二定位凸体沿垂直于所述梯级块的流转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撑托架上,且所述第一定位凸体与所述第二定位凸体之间形成所述定位卡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卡槽形成为两端贯穿的通槽结构,或者所述定位卡槽形成为一端贯穿、而另一端封闭的盲槽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凸体和/或所述第二定位凸体靠近所述定位卡槽的槽口部位设有导入斜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凸体和/或所述第二定位凸体围成所述定位卡槽的侧壁设有第一楔紧斜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卡凸包括卡凸本体及连接于所述卡凸本体上的定位插接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插接体与所述卡凸本体之间配合形成有第一定位配合面和第二定位配合面,所述第一定位配合面与所述第二定位配合面相背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插接体沿垂直于所述梯级块的流转方向的相对两侧面的至少其中之一设有第二楔紧斜面。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梯级堆叠定位结构,其包括两个如上所述的梯级块,两个所述梯级块沿纵向堆叠设置,且两个所述梯级块上的所述定位卡凸与所述定位卡槽一一对应配合卡接。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自动扶梯,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梯级堆叠定位结构或如上所述的梯级块。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梯级堆叠定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梯级块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梯级堆叠定位结构;10、梯级块;11、踏板;12、踢板;13、支撑托架;14、定位卡凸;141、卡凸本体;142、定位插接体;15、定位卡槽;16、第一定位凸体;17、第二定位凸体;18、第一定位配合面;19、第二定位配合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扶梯,用于将行人在固定设置的两处地点之间进行自动传送,以克服复杂地形障碍,避免行人步行,减轻行人体力损耗。

所谓自动扶梯,是指由一台特种结构形式的链式输送机和两台特殊结构形式的胶带输送机所组合而成的,带有循环运动梯路的,用以在建筑物的不同层高间向上或向下倾斜输送乘客的固定电力驱动设备。

具体而言,其可以是运载人员上下移动的一种具备代步性质的连续输送机械。自动扶梯由梯路和两旁的扶手组成。其主要部件有梯级、牵引链条及链轮、导轨系统、主传动系统(包括电动机、减速装置、制动器及中间传动环节等)、驱动主轴、梯路张紧装置、扶手系统、梳板、扶梯骨架和电气系统等。梯级在乘客入口处作水平运动,以方便方便乘客登梯,以后逐渐形成阶梯;在接近出口处阶梯逐渐消失,梯级再度作水平运动,以方便乘客下梯。

自动扶梯,其主要的承力骨架均为桁架结构。容易理解的,桁架通常为采用钢构件焊接或拼装构成的钢骨架结构,用于安装在施工场合,以便于承载主传动系统、导轨系统、梯级系统等。

对于一些具备大跨距且要求无中间支撑(要求无中间支撑,其原因在于受到井道尺寸限制,或是出于安装现场的观赏美观考虑)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而言,桁架结构的结构强度与刚度,与制造成本与加工难度是在设计阶段需要着重考虑的两个相对的矛盾点。本申请提出的一种新的结构的桁架结构,则能够很好的兼顾上述两个矛盾点。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桁架结构包括上水平段桁架、中间倾斜段桁架和下水平段桁架。顾名思义,中间倾斜段桁架为倾斜一定角度设置的桁架段,其设置目的在于满足具备高度差的两处地点之间的连接。其中,所述上水平段桁架连接于所述中间倾斜段桁架位势高的一端,所述下水平段桁架连接于所述中间倾斜段桁架位势低的一端。也即安装时,上水平段桁架需要安装在位势较高的其中一处地点处,从而能够将中间倾斜段桁架位势高的一端固定;而下水平段桁架则需要安装在位姿较低的另一处地点处,以能够将中间倾斜段桁架位势低的一端固定,由此便完成整个桁架结构的安装固定。

其中,桁架结构用于支撑梯级系统,梯级系统包括串接为环形结构的多个梯级块10,梯级块10通过梯级滚轮在桁架结构上滚动而能够沿环向进行流转,实现将人们从位势高的地点运送至位势低的地点,或从位势低的地点运输至位势高的地点。

可以理解的,上述方案的梯级块10主要应用装备于自动扶梯中,为支撑人们站立的承载部件。通常来讲,使用时需要将梯级块10安装在自动扶梯的桁架上,才能保证梯级块10组成的梯级系统正常流转运行。而梯级从生产制造厂家运输至安装使用场地时,考虑到其特殊的结构形状以及为了节省运输空间,一般采用将梯级块10进行堆叠摆放的方式存放。

也即,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中还提供一种梯级堆叠定位结构,其包括两个如上所述的梯级块10,两个所述梯级块10沿纵向堆叠设置。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梯级块10包括:梯级本体及支撑托架13。其中,梯级本体包括踏板11和踢板12,踢板12一体或者可拆卸连接在踏板11的后端,且踢板12与踏板11呈角度布置(通常为锐角布置)。踏板11为承载和支撑人们站立的直接执行部件,其踩踏面设有防滑纹路,用于增强人们站立更加稳定,避免出现打滑而发生摔跤。踢板12的设置目的则在于防止人们踢踹梯级块10,导致梯级块10发生损坏。

所述支撑托架13与所述梯级本体连接固定,具体地支撑托架13形成为c型架体,其两端分别一体或可拆卸连接踏板11和踢板12,从而使三者围设构成筒型结构的梯级块,其中c型结构的支撑托架13可有效提升梯级块10的整体结构强度与稳定性。

请继续参阅图2,所述支撑托架13背离所述梯级本体的侧面分别设有定位卡凸14和定位卡槽15,所述定位卡凸14与所述定位卡槽15沿所述梯级块10的流转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撑托架13上。当两个梯级块10在包装和运输过程中采用竖向堆叠放置时,两个所述梯级块10上的所述定位卡凸14与所述定位卡槽15一一对应配合卡接。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综上,实施上述实施例技术方案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本方案中,以两个梯级块10组成的最小堆叠结构为例,摆放时,将两个梯级块10沿高度方向堆叠放置,其中处于下方的梯级块10设定为基础梯级块,而处于上方的梯级块10设定为相邻梯级块。此时基础梯级块的梯级本体朝下布置而支撑托架13朝上布置,相应地相邻梯级块的梯级本体朝上布置而支撑托架13朝下布置,如此一来,正式堆叠摆放之前只需保证基础梯级块上的定位卡凸14与相邻梯级块上的定位卡槽15竖向对齐,同时保证基础梯级块上的定位卡槽15与相邻梯级块上的定位卡凸14竖向对齐即可,而在竖向平面内,处于上方的相邻梯级块可以以垂直向下的方向,或者以稍微偏移的斜向下方向向下放置均能够保证定位卡凸14与定位卡槽15准确插接,可以有效降低堆叠摆放操作难度,提高堆叠作业效率。并且,借助两组配对的定位卡凸14与定位卡槽15卡接,即可完成基础梯级块与相邻梯级块的快速、稳固堆叠组装,此时并不需要额外采用包装定位支架,可有效降低包装运输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性。

请继续参阅图2,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梯级块10还包括第一定位凸体16和第二定位凸体17,所述第一定位凸体16与所述第二定位凸体17沿垂直于所述梯级块10的流转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撑托架13上,且所述第一定位凸体16与所述第二定位凸体17之间形成所述定位卡槽15。如此,借助第一定位凸体16与第二定位凸体17的间隔设置,即可形成定位卡槽15,使得定位卡槽15的形成方式与结构简单,利于降低设计制造成本,实用性强。

较佳地,上述的踏板11、踢板12、支撑托架13、定位卡凸14、第一定位凸体16和第二定位凸体17均采用铝合金材料一体压铸成型,从而能够保证梯级块10具备优良的整体结构性能与稳定性。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卡槽15形成为两端贯穿的通槽结构。具体而言定位卡槽15设置为一字型的直通槽,此时不仅结构简单,还能允许定位卡凸14存在一定的制造及加工尺寸误差,使定位卡凸14即便长度大于定位卡槽15,也能够可靠插装入定位卡槽15内。

或者,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替代实施方案,所述定位卡槽15也可以形成为一端贯穿、而另一端封闭的盲槽结构。此时,封闭端能够与定位卡凸14的端部抵接,而对插接入定位卡槽15内的定位凸体起到定位和限位作用,保证堆叠放置的两个梯级块10组装到位且连接稳固。

特别地,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定位凸体16和/或所述第二定位凸体17靠近所述定位卡槽15的槽口部位设有导入斜面。因为,借助导入斜面的导向作用,可使定位卡凸14更容易插入定位卡槽15内,并且允许定位卡凸14与卡槽形成一定大小的横向错位,大幅提升定位卡凸14与定位卡槽15的对插可靠性,降低对插操作难度。

较佳地,第一定位凸体16和第二定位凸体17靠近定位卡槽15的槽口部位均设有导入斜面,此时两个导入斜面配合构成扩口结构,能够使定位卡凸14更容易插入定位卡槽15内。容易理解的,导入斜面的倾斜方向为由槽底至槽口向外侧倾斜。

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凸体16和/或所述第二定位凸体17围成所述定位卡槽15的侧壁设有第一楔紧斜面。相适配地,所述定位插接体142沿垂直于所述梯级块10的流转方向的相对两侧面的至少其中之一设有第二楔紧斜面。

如此一来,随着定位卡凸14插入定位卡槽15的过程中,第一楔紧斜面能够与第二楔紧斜面逐渐楔紧,从而保证定位卡凸14与定位卡槽15之间形成卡紧力与楔紧力的复合作用力,进而使堆叠放置的基础梯级块与相邻梯级块组装定位更加牢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楔紧斜面的斜度和倾斜方向需要与第二楔紧斜面的斜度和倾斜方向对应适配,从而保证良好的楔紧效果。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定位卡凸14包括卡凸本体141及连接于所述卡凸本体141上的定位插接体142。具体地,卡凸本体141为沿垂直于梯级块10的流转方向延伸的矩形凸块,而定位插接体142为沿平行于梯级块10的流转方向延伸且一体垂直连接于卡凸本体141上的矩形凸块。也即此时卡凸本体141与定位插接体142形成为t型结构布置,不仅结构简单,并且定位插接体142容易插入定位卡槽15内,且卡凸本体141能够增强定位插接体142的结构强度,防止定位插接体142的根部发生断裂破坏。

请继续参阅图2,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插接体142与所述卡凸本体141之间配合形成有第一定位配合面18和第二定位配合面19,所述第一定位配合面18与所述第二定位配合面19相背设置。也即第一定位配合面18和第二定位配合面19为t型结构的定位卡凸14的两个l型侧面,该两个l型侧面能够分别与第一定位凸体16的内侧面和端面,以及第二定位凸体17的内侧面和端面抵接,从而有效限制堆叠放置的两个梯级块10的水平面内x轴和y轴方向的自由度,从而保证堆叠组装更加稳固,即便受到外界振动或冲击时,两个梯级块10也不容易发生松脱。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