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棒料移载臂及包括该管棒料移载臂的移载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20125发布日期:2020-11-06 12:31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棒料移载臂及包括该管棒料移载臂的移载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移载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管棒料移载臂及包括该管棒料移载臂的移载机构。



背景技术:

管棒料的生产工序比较复杂,需要多个不同功能的设备联合生产加工,因此管棒料需要在多个设备之间转运,以输入到不同设备进行加工。

传统的管棒料转运方式,是采用吊车转运,或吊装后再由地面运输转运。但是吊装时存在管棒料散落、跌落等安全隐患;生产场所需要留有吊车或运输车行驶空间,需要占用的场地多,吊车和运输车费用高;需要依靠人工将管棒料与吊车等进行固定,耗费大量人力资源,转运效率偏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管棒料移载臂及包括该管棒料移载臂的移载机构;本实用新型可实现生产物料自动移载,节省人力成本,提高转运效率,使前后工序物料顺畅衔接,提高生产效率,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管棒料移载臂,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支架和承载臂;所述支架通过升降机构与底座连接,以实现支架升降;所述承载臂通过平移机构与支架连接,以实现承载臂沿长度方向平移;所述承载臂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块;相邻定位块之间留有载物空间。

本实用新型移载臂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多根管棒料成排布设在前一工序设备出料位置上;调节承载臂高度,使承载臂高度低于前一工序设备出料位置的承托高度;承载臂水平移动,使承载臂的载物空间到达前一工序设备出料位置的下方;然后,承载臂高度上升至高于前一工序设备出料位置的承托高度,使前一工序设备出料位置的管棒料承托至承载臂的载物空间中;之后,承载臂水平移动,使承载臂的载物空间到达与后一工序设备入料位置的上方;最后,承载臂高度下降至低于后一工序设备上料位置的承托高度,管棒料转由后一工序设备承载。

本实用新型移载臂可将管棒料从前一工序设备移载到后一工序设备上,实现生产物料自动移载,节省人力成本,提高转运效率,使前后工序物料顺畅衔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移载臂结构简单,有利于节省设备成本,缩小设备占用空间。

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和平移机构均采用齿轮齿条机构;在采用多个移载臂时可采用电机驱动,使所有升降机构同步升降和所有平移机构同步平移。

优选地,所述平移机构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架中的齿轮一和设置在承载臂下方的齿条杆一;齿轮一与齿条杆一啮合;所述承载臂与支架之间通过滑块和滑槽来实现平移导向。

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前架体和后架体;前架体和后架体连接,且前架体与后架体之间留有容纳间距;所述齿轮一位于容纳间距中,齿轮一的齿轮轴两端分别与前架体和后架体可转动连接;前架体和后架体的内壁分别设有滑槽;承载臂的前后两侧分别带有滑块;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滑槽中。该结构限定承载臂只能左、右平移,提高承载臂平移的运动精度,提升承载臂的载重能力。

优选地,所述齿轮一的齿轮轴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一与前架体和后架体可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底座中的齿轮二和与支架连接的齿条杆二;齿轮二与齿条杆二啮合;所述底座与支架之间通过导杆来实现支架升降导向。该结构限定支架只能升降,提高支架升降的运动精度。

优选地,齿轮二的齿轮轴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二可转动地设置在底座中。

优选地,所述定位块为两个;其中一个定位块位于承载臂的端部,另一个定位块位于承载臂的中部。

一种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管棒料移载臂;所述管棒料移载臂为至少两个;各个管棒料移载臂并排设置。

优选地,还包括电机一和电机二;所述管棒料移载臂的升降机构和平移机构均采用齿轮齿条机构;相邻升降机构相互连接,之后与电机一连接;相邻平移机构相互连接,之后与电机二连接;相邻升降机构之间、升降机构与电机一之间、相邻平移机构之间以及平移机构与电机二之间均通过万向联轴器连接。

采用齿轮齿条机构和万向联轴器传递动力,简便地实现多个管棒料移载臂同步升降和平移;可使管棒料移载臂平稳地移载管棒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动作速度可调,可以适应不同的生产需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与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移载臂可将管棒料从前一工序设备移载到后一工序设备上,实现生产物料自动移载,节省人力成本,提高转运效率,使前后工序物料顺畅衔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2、本实用新型移载臂结构简单,有利于节省设备成本,缩小设备占用空间;

3、本实用新型移载臂具有较高的运动精度,载重能力强;

4、本实用新型移载机构采用齿轮齿条机构和万向联轴器传递动力,简便地实现多个管棒料移载臂同步升降和平移;可使管棒料移载臂平稳地移载管棒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动作速度可调,可以适应不同的生产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管棒料移载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管棒料移载臂中承载臂与支架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3(a)~图3(d)是本实用新型管棒料移载臂的移载过程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移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管棒料移载臂、11为支架、12为底座、13为承载臂、13.1为定位块、14为齿条杆二、15为齿轮一、16为齿轮二、17为导杆、18为轴承一、19为滑块、2为管棒料、3为电机一、4为电机二、5为万向联轴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一种管棒料移载臂,包括底座12、支架11和承载臂13;支架11通过升降机构与底座12连接,以实现支架11升降;承载臂13通过平移机构与支架11连接,以实现承载臂13沿长度方向平移;承载臂13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块13.1;相邻定位块13.1之间留有载物空间。

本实用新型移载臂的工作原理如图3(a)~图3(d)所示:首先,多根管棒料2成排布设在前一工序设备出料位置上;调节承载臂13高度,使承载臂13高度低于前一工序设备出料位置的承托高度;承载臂13水平移动,使承载臂13的载物空间到达前一工序设备出料位置的下方;然后,承载臂13高度上升至高于前一工序设备出料位置的承托高度,使前一工序设备出料位置的管棒料承托至承载臂13的载物空间中;之后,承载臂13水平移动,使承载臂13的载物空间到达与后一工序设备入料位置的上方;最后,承载臂13高度下降至低于后一工序设备上料位置的承托高度,管棒料转由后一工序设备承载。

本实用新型移载臂可将管棒料从前一工序设备移载到后一工序设备上,实现生产物料自动移载,节省人力成本,提高转运效率,使前后工序物料顺畅衔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移载臂结构简单,有利于节省设备成本,缩小设备占用空间。

升降机构和平移机构均优选采用齿轮齿条机构。

平移机构包括齿轮一15和设置在承载臂13下方的齿条杆一;齿轮一15与齿条杆一啮合;支架11包括前架体和后架体;前架体和后架体连接,且前架体与后架体之间留有容纳间距;齿轮一15位于容纳间距中,齿轮一15的齿轮轴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一18与前架体和后架体可转动连接;前架体和后架体的内壁分别设有滑槽;承载臂13的前后两侧分别带有滑块19;滑块19可滑动地设置在滑槽中。该结构限定承载臂13只能左、右平移,提高承载臂13平移的运动精度,提升承载臂13的载重能力。

升降机构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底座12中的齿轮二16和与支架11连接的齿条杆二14;齿轮二16与齿条杆二14啮合;底座12与支架11之间通过导杆17来实现支架11升降导向。齿轮二16的齿轮轴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二可转动地设置在底座12中。该结构限定支架11只能升降,提高支架11升降的运动精度。

定位块13.1为两个;其中一个定位块13.1位于承载臂13的端部,另一个定位块13.1位于承载臂13的中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一种移载机构,如图4所示,包括实施例一所述的管棒料移载臂1;管棒料移载臂为至少两个;本实施例中管棒料移载臂为三个,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是两个、四个、五个,甚至更多;各个管棒料移载臂并排设置。

移载机构还包括电机一3和电机二4;管棒料移载臂1的升降机构和平移机构均采用齿轮齿条机构;相邻升降机构相互连接,之后与电机一3连接;相邻平移机构相互连接,之后与电机二4连接;相邻升降机构之间、升降机构与电机一之间、相邻平移机构之间以及平移机构与电机二之间均通过万向联轴器5连接。

采用齿轮齿条机构和万向联轴器传递动力,简便地实现多个管棒料移载臂同步升降和平移;可使管棒料移载臂平稳地移载管棒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动作速度可调,可以适应不同的生产需求。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