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送器生产用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59920发布日期:2021-03-30 19:51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送器生产用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送器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变送器生产用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变送器是从传感器发展而来的,是指通过能够将输出的模拟信号变为标准信号的传感器,在变送器的生产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专有的传输装置对变送器进行传输,然而现有的变送器生产用传输装置,大多数缺乏一定的稳固机构,降低了变送器运输时的稳定性,导致变送器在运输时滚落或是掉落,从而造成变送器的损坏,进而影响了传输装置对变送器传输的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的变送器生产用传输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送器生产用传输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送器生产用传输装置,包括传送带输送机和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顶端四角处均固定设有升降机构,四组所述升降机构的顶端分别对应和传送带输送机的底端四角固定连接,所述传送带输送机上等距离固定设有多组夹固装置,所述夹固装置中卡设有变送器本体,所述传送带输送机的一侧外壁固定安装有电机框,电机框中设有驱动电机,所述夹固装置包括装置外框,所述装置外框顶端中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装置外框中设有呈对称结构且底部相互连通的工型腔体,所述工型腔体的上部均滑动卡设有第一齿板,所述工型腔体的下部均滑动卡设有第二齿板,所述工型腔体的中部转动安装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位于第一齿板和第二齿板之间,且第一齿板和第二齿板相对侧均和驱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放置槽中活动卡设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驱动板,所述驱动板的底部滑动延伸进工型腔体中,两组所述第二齿板相背离的一侧和工型腔体内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外套管和外螺支撑杆,所述外套管中设有螺纹腔,所述外螺支撑杆的底部螺旋卡接于螺纹腔中,所述外套管外表面底部固定套设有转动轴承,所述外套管外表面中部固定套设螺拧外框,所述螺拧外框的外表面设有内凹纹,所述升降机构分别通过转动轴承对应卡接于支撑底座顶端四角处,所述升降机构分别通过外螺支撑杆的顶端对应和传送带输送机的底端四角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板底部设为等腰梯形结构,两组所述第二齿板相对侧设为和驱动板底部配合使用的三角结构,所述驱动板底部两侧转动卡设有滚珠,两组所述第二齿板的相对端分别和对应的滚珠外表面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放置板底端两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装置外框上开有和导向杆配合使用的导向槽,且导向杆滑动卡接于导向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组所述第一齿板的相对端分别穿过对应的工型腔体延伸进放置槽中,两组所述第一齿板的相对端固定连接有弧形胶框,所述变送器本体底端和放置板的顶端接触,所述变送器本体下部卡接在两组弧形胶框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传送带输送机上等距离设置多组夹固装置,方便对多组变送器本体进行夹固,从而提高了传送带输送机对变送器本体传输的稳定性,并且方便进行变送器本体的取出。

2.通过在传送带输送机和支撑底座之间四角处设置升降机构,能够灵活改变了传送带输送机和支撑底座之间的高度,以适应不同高度运输作业的需求,进行提高了整个传输装置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夹固装置的结构剖面图。

图中:1、传送带输送机;2、支撑底座;3、升降机构;4、夹固装置;5、变送器本体;6、电机框;31、外套管;32、外螺支撑杆;33、转动轴承;34、螺拧外框;41、装置外框;42、第一齿板;421、弧形胶框;43、第二齿板;44、驱动齿轮;45、放置板;451、驱动板;452、导向杆;453、滚珠;46、复位弹簧;401、放置槽;402、工型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变送器生产用传输装置,包括传送带输送机1和支撑底座2,支撑底座2顶端四角处均固定设有升降机构3,四组升降机构3的顶端分别对应和传送带输送机1的底端四角固定连接,传送带输送机1上等距离固定设有多组夹固装置4,夹固装置4中卡设有变送器本体5,传送带输送机1的一侧外壁固定安装有电机框6,电机框6中设有驱动电机,为传送带输送机1提供传送的驱动力。

升降机构3包括外套管31和外螺支撑杆32,外套管31中设有螺纹腔,外螺支撑杆32的底部螺旋卡接于螺纹腔中,通过外螺支撑杆32螺旋卡接于螺纹腔中不同高度,能够灵活改变外套管31和外螺支撑杆32的相对高度,外套管31外表面底部固定套设有转动轴承33,外套管31外表面中部固定套设螺拧外框34,螺拧外框34的外表面设有内凹纹,增加螺拧外框34外表面的摩擦效果,从而方便实用工具转动螺拧外框34,进而带动外套管31的转动,升降机构3分别通过转动轴承33对应卡接于支撑底座2的顶端四角处,从而外套管31可实现在支撑底座2中进行转动,升降机构3分别通过外螺支撑杆32的顶端对应和传送带输送机1的底端四角固定连接在一起。

夹固装置4包括装置外框41,装置外框41顶端中部开设有放置槽401,装置外框41中设有呈对称结构且底部相互连通的工型腔体402,工型腔体402的上部均滑动卡设有第一齿板42,两组第一齿板42可实现在对应的工型腔体402上部进行水平滑动,工型腔体402的下部均滑动卡设有第二齿板43,两组第二齿板43可实现在对应的工型腔体402下部进行水平滑动,工型腔体402的中部转动安装有驱动齿轮44,驱动齿轮44位于第一齿板42和第二齿板43之间,且第一齿板42和第二齿板43相对侧均和驱动齿轮44啮合连接,放置槽401中活动卡设有放置板45,放置板45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驱动板451,驱动板451的底部滑动延伸进工型腔体402中,驱动板451可实现在装置外框41中进行上下移动,两组第二齿板43相背离的一侧和工型腔体402内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46。

驱动板451底部设为等腰梯形结构,两组第二齿板43相对侧设为和驱动板451底部配合使用的三角结构,当驱动板451下移时能够推动两侧的第二齿板43相背移动,进而挤压对应的复位弹簧46,驱动板451底部两侧转动卡设有滚珠453,两组第二齿板43的相对端分别和对应的滚珠453外表面接触,从而减小了驱动板451和两组第二齿板43接触端的摩擦,进而更加方便驱动板451对两侧第二齿板43的驱动。

放置板45底端两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杆452,装置外框41上开有和导向杆452配合使用的导向槽,且导向杆452滑动卡接于导向槽中,提高了放置板45上下移动的稳定性。

两组第一齿板42的相对端分别穿过对应的工型腔体402并可延伸进放置槽401中,两组第一齿板42的相对端固定连接有弧形胶框421,变送器本体5底端和放置板45的顶端接触,变送器本体5下部卡接在两组弧形胶框421之间,提高了变送器本体5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传输装置对变送器本体5的运输效率。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前,根据工作者对不同高度运输作业的需求,使用升降机构3进行传送带输送机1和支撑底座2之间高度的调节,以方便适应不同高度运输作业的需求,使用时,通过使用工具对四组螺拧外框34进行同步螺旋转动,进而同步带动四组外套管31在支撑底座2中的转动,由于外螺支撑杆32的顶端和传送带输送机1的底端固定连接,从而能够灵活改变外螺支撑杆32螺旋卡接于螺纹腔中的不同深度,进而灵活改变了外套管31和外螺支撑杆32的相对高度,从而灵活改变了传送带输送机1和支撑底座2之间的高度,以适应不同高度运输作业的需求,提高了整个装置的灵活性,当需要对变送器本体5进行运输时,只需将变送器本体5放置在放置板45上,在压力的作用下,带动驱动板451下移,进而驱动两侧的第二齿板43相背移动,对复位弹簧46进行挤压,并同步带动两侧的驱动齿轮44进行转动,进而同步驱动两侧的第一齿板42相向移动,从而带动两侧的弧形胶框421向变送器本体5靠近,直至变送器本体5的外侧和弧形胶框421相贴,使变送器本体5卡接于两侧的弧形胶框421中,实现变送器本体5的固定,从而方便进行传送带输送机1对变送器本体5的稳定运输,当运输到一定距离后,需要将变送器本体5拿出,只需手动将变送器本体5抬离放置板45,此时,对驱动板451的压力消失,在两侧复位弹簧46的复位作用下,驱动两侧的第二齿板43相向移动,进而带动两侧的第一齿板42相背移动,从而使变送器本体5的外侧脱离弧形胶框421的夹固,方便变送器本体5的拿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