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腹部垫自动码放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67122发布日期:2021-04-21 04:25阅读:83来源:国知局
医用腹部垫自动码放平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材料及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医用腹部垫自动码放平台。


背景技术:

2.医用腹部垫是一种由100%纯棉纱布加入硫酸钡追踪线(片),经特殊工艺处理而成。在欧美医院体内手术中普遍采用。优点:纱布上带有硫酸钡追踪线(片),在x

光照射下显影,防止纱布遗留在患者体内。经过特殊处理后,特别柔软、防止纱布挫伤伤口和器官。吸附液体能力超强。附有棉质蓝色提带,方便医生手术中取出腹部垫,适用于各种手术场合特别是大型体内手术的清洁,吸血,吸液,止血和包扎。医用腹部垫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要进料避免工作人员直接接触,避免医用腹部垫产品的微生物含量升高。而现有的收料平台并不具备自动码放的功能,还是需要人工操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医用腹部垫自动码放平台,实现了自动分流多段操作,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大批量收料操作;避免操作人员直接触碰产品,从而避免产品的微生物含量升高,更加安全,利于后续加工;整个装置结构合理稳定,便于操作使用,实用性极强。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医用腹部垫自动码放平台,包括平台,所述的平台的底部设有支架,平台上设有分料运输线,分料运输线的进料端设有导料槽,导料槽上设有接料滑道,接料滑道通过固定板与平台连接,分料运输线的输出端设有接料装置。
5.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分料运输线包括第一输送带和三个第二输送带,第一输送带的接料端和第二输送带的出料端套在第一转轴上,第一转轴通过固定杆与平台连接,第一输送带的出料端和第二输送带的接料端套在与第一转轴配合的第二转轴上,第二转轴通过安装板与平台连接,第一输送带的出料端和三个第二输送带的进料端之间设有分料结构,第一输送带和三个第二输送带分为两组,每组输送结构上的第二转轴相邻的一侧设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与设置在第一电机输出端的第二锥齿轮啮合,第一电机通过第一固定座与平台连接。
6.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分料结构包括第三输送带,第三输送带套在相互配合的两个第三转轴上,第三转轴的两端与固定架连接,固定架通过连杆与转盘连接,第三转轴的一端设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设置在第二电机上的第二齿轮啮合,第二电机通过第二固定座与固定架连接,转盘的底部与第三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三电机通过第三固定座与支架连接。
7.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三电机为步进电机。
8.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分料运输线的输出端设有与接料装置配合的卸料槽。
9.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接料装置包括接料箱,接料箱上设有与卸料槽配合的对接
槽和转运槽,接料箱的底部设有多个自锁万向轮,接料箱上设有推杆,接料箱内对称设有多个限位条和承板,限位条的顶部设有限位板,承板上设有与限位条配合的限位槽,承板通过弹簧与接料箱连接。
10.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医用腹部垫自动码放平台,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1)实现了自动分流多段操作,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大批量收料操作;
12.(2)避免操作人员直接触碰产品,从而避免产品的微生物含量升高,更加安全,利于后续加工;
13.(3)整个装置结构合理稳定,便于操作使用,实用性极强。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台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料运输线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分料运输线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分料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接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21.图中:平台1,支架2,分料运输线3,卸料槽4,接料装置5,接料滑道6,固定板7,导料槽8,第一转轴9,固定杆10,第二转轴11,安装板12,第一输送带13,第二输送带14,第一锥齿轮15,第二锥齿轮16,第一电机17,第一固定座18,第三输送带19,第三转轴20,固定架21,连杆22,转盘23,第一齿轮24,第二齿轮25,第二电机26,第二固定座27,第三电机28,第三固定座29,接料箱30,对接槽31,转运槽32,自锁万向轮33,推杆34,限位条35,限位板36,承板37,限位槽38,弹簧39。
具体实施方式
22.如图1

6中,医用腹部垫自动码放平台,包括平台1,所述的平台1的底部设有支架2,平台1上设有分料运输线3,分料运输线3的进料端设有导料槽8,导料槽8上设有接料滑道6,接料滑道6通过固定板7与平台1连接,分料运输线3的输出端设有接料装置5。
23.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分料运输线3包括第一输送带13和三个第二输送带14,第一输送带13的接料端和第二输送带14的出料端套在第一转轴9上,第一转轴9通过固定杆10与平台1连接,第一输送带13的出料端和第二输送带14的接料端套在与第一转轴9配合的第二转轴11上,第二转轴11通过安装板12与平台1连接,第一输送带13的出料端和三个第二输送带14的进料端之间设有分料结构,第一输送带13和三个第二输送带14分为两组,每组输送结构上的第二转轴11相邻的一侧设有第一锥齿轮15,第一锥齿轮15与设置在第一电机17输出端的第二锥齿轮16啮合,第一电机17通过第一固定座18与平台1连接。自动分料,提升了收料码放效率,实用性极强。
24.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分料结构包括第三输送带19,第三输送带19套在相互配合的两个第三转轴20上,第三转轴20的两端与固定架21连接,固定架21通过连杆22与转盘23
连接,第三转轴20的一端设有第一齿轮24,第一齿轮24与设置在第二电机26上的第二齿轮25啮合,第二电机26通过第二固定座27与固定架21连接,转盘23的底部与第三电机28的输出端连接,第三电机28通过第三固定座29与支架2连接。分料灵活稳定,稳定性强,分料码放流畅。
25.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三电机28为步进电机。专用于定角度转动调节,稳定高效。
26.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分料运输线3的输出端设有与接料装置5配合的卸料槽4。便于稳定卸料,实用性强。
27.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接料装置5包括接料箱30,接料箱30上设有与卸料槽4配合的对接槽31和转运槽32,接料箱30的底部设有多个自锁万向轮33,接料箱30上设有推杆34,接料箱30内对称设有多个限位条35和承板37,限位条35的顶部设有限位板36,承板37上设有与限位条35配合的限位槽38,承板37通过弹簧39与接料箱30连接。接料过程中始终保持接料位置略低于卸料槽4的出料端,码放整齐稳定,同时便于码放好的产品转移,实用性强。
28.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使用时,加工好的医用腹部垫原料通过接料滑道6进入导料槽8位置定位上料,产品落入第一输送带13上输送,待产品进入分料结构上后,第三电机28工作,并配合第二电机26带动第三输送带19持续输送,产品分别被送入另外三个第二输送带14上,并通过第二输送带14分别进入不同的接料装置5中,产品进入接料装置5中后落入承板37上,随产品堆叠码放量增加,弹簧39压缩形变,保持产品堆顶部位置位于卸料槽4稍下处,保证产品堆叠整齐稳定。
2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实现了自动分流多段操作,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大批量收料操作;避免操作人员直接触碰产品,从而避免产品的微生物含量升高,更加安全,利于后续加工;整个装置结构合理稳定,便于操作使用,实用性极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