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防潮粉料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55347发布日期:2021-05-07 19:53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防潮粉料罐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防潮粉料罐。



背景技术:

目前混凝土的生产加工的过程需要对水泥、骨料、粉料和水等材料进行搅拌,其中的粉料存储在粉料罐中,粉料罐具有储料和下料的功能。

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9651004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搅拌站粉料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底部设置有出料口,罐体安装于支脚上,顶部设置有集尘罩和释压阀,所述罐体顶部还设置有轴座,轴座内开设进料口,所述进料口末端通过轴承安装有旋转喷头;所述旋转喷头包括竖直与轴承连接的旋转总管,与旋转总管末端垂直连接的水平导管,以及与水平导管垂直连接的喷管;所述喷管与竖直方向呈锐角,且倾斜方向均为顺时针或者逆时针,具有使管内堆料更均匀,提高罐内空间利用率的效果。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粉料罐内的粉料容易受潮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粉料罐内的粉料容易受潮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高效防潮粉料罐。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效防潮粉料罐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防潮粉料罐,包括罐体,罐体顶部开设有入料口,罐体顶部铰接有将入料口封闭的入料盖,罐体底部开设有下料口,罐体底部铰接有将下料口封闭的下料盖,所述罐体内侧壁可拆卸连接有防潮板,防潮板内部开设有防潮腔,防潮腔内填充有防潮层,防潮板侧壁开设有防潮孔,防潮层通过防潮孔与外界相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粉料通过入料口进入到罐体内,罐体内的粉料与防潮板充分接触,粉料和罐体内空气中的水分通过防潮孔被防潮层吸收,进而达到罐体防潮的效果,防潮板有效的减少防潮层被粉料压折的概率,防潮孔为防潮层对粉料中水分的吸收提供了通道,提高了防潮板对粉料中的水分吸收的效率。

可选的,所述防潮板数量若干,防潮板远离罐体内侧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中心柱,防潮板在罐体内圆周均匀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潮板在罐体内的分布更加均匀,增大了防潮板与粉体接触的面积,进而提高了防潮板对粉料中的水分吸收的效率,提高了罐体的防潮效果。

可选的,所述防潮板侧壁开设有均料孔,均料孔的内壁固设有均料环板,均料环板在均料孔内将防潮腔封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粉料在落入罐体内后,会堆积在各个防潮板与罐体内侧壁形成的空间内,堆积过高的粉料会通过均料孔流向粉料堆积低的空间,使罐体内的粉料分布更加均匀,提高了罐体内空间的利用率,均料环板有效的减少了粉料通过均料孔流入防潮板内的概率。

可选的,所述防潮孔内壁固定设有对粉料进行拦截的隔离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粉料堆积到防潮孔的位置时,隔离网有效的减少了粉料进入到防潮板内的概率,有效的减少粉料将防潮孔堵塞的概率,从而提高了防潮板对粉料中的水分吸水的效率,提高了罐体的防潮效果。

可选的,所述罐体包括顶盖和储料体,储料体上有开口,顶盖内侧壁底部固设有盖体胶环,储料体外侧壁顶部固设有储料胶环,盖体胶环的顶部与储料胶环的底部抵紧,顶盖下表面正对储料体开口端面的位置固设有第一防潮环,第一防潮环与储料体开口端面抵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顶盖从储料体的顶部拔出即可将罐体打开,能够对防潮板进行更换,将顶盖在储料体的开口端面上向下压紧,储料胶环与盖体胶环相互抵紧,当盖体胶环顶部与储料胶环抵紧时,顶盖将储料体的开口封闭,储料胶环和盖体胶环有效的减少了外界的空气通过顶盖和储料体之间的缝隙进入储料体内的概率,第一防潮环将从顶盖漏入储料体的空气进行水分拦截,提高了罐体的防潮效果。

可选的,所述储料体内侧壁正对防潮板的位置开设有滑移槽,防潮板正对滑移槽的侧壁固设有滑移板,滑移板嵌设在滑移槽内滑移,滑移板正对滑移槽开口的端面面积大于滑移槽的开口面积,滑移板正对滑移槽开口的端面与滑移槽内壁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防潮板时,打开顶盖,将滑移板插入到对应的滑移槽内,再将防潮板向储料体内滑移,完成对防潮板的安装,滑移板有效的减少了防潮板在储料体内转动和晃动的概率,提高了防潮板安装后的稳定性,也方便了防潮板的安装。

可选的,所述储料体内侧壁靠近滑移槽长度方向两侧的位置固设有隔离条,隔离条与防潮板侧壁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向粉料储料体内添加粉料时,隔离条有效的减少了粉料通过滑移板和滑移槽之间的缝隙进入到滑移槽内的概率,进而减少了粉料将滑移槽堵塞的概率,使防潮板的安装和拆卸能够正常进行。

可选的,所述滑移槽底部固设有缓冲垫,防潮板下表面与缓冲垫抵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防潮板时,缓冲垫有效的减少了滑移槽底部受到防潮板冲击的力度,对防潮板的底部和滑移槽的底部进行了有效的保护,提高了防潮板和滑移槽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入料盖底部固设有入料胶垫,入料胶垫与入料口的内壁抵紧,入料盖内壁顶部正对入料口上端面的位置固设有第二防潮环,第二防潮环的底部与入料口上端面抵紧,入料盖的内侧壁固设有入料胶环,入料胶环与入料口外壁抵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入料盖将入料口封闭时,入料胶条、第二防潮环和入料胶垫依次对入料口进行封闭,提高了入料盖将入料口封闭的效果,第二防潮环对从入料口漏入罐体内的空气进行水分拦截,减少了带有水分的外界空气进入到罐体内的概率,提高了罐体的防潮效果。

可选的,所述下料盖内壁底部固设有下料胶垫,下料胶垫的侧壁与下料口内壁抵紧,下料盖的内壁固设有下料胶环,下料胶环与下料口的外壁抵紧,下料盖内底面正对下料口端面的位置固设有第三防潮环,第三防潮环与下料口端面抵紧,下料盖外侧壁远离自身铰接处的位置转动连接有卡扣,卡扣将下料盖与下料口卡紧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料盖将下料口封闭时,下料胶环、第三防潮环和下料胶垫依次将下料口进行封闭,有效的减少了外界的气体从下料口漏入罐体内的概率,第三防潮环对从下料口漏入罐体内的空气中的水分进行拦截,减少了带有水分的外界空气进入到罐体内的概率,提高了罐体的防潮效果,通过卡扣将下料盖与下料口抵紧,有效的减少了下料盖被粉料顶开的概率,提高了下料盖的封闭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粉料进入到罐体后,粉料与防潮板侧壁充分接触,防潮板中的防潮层通过防潮孔将粉料和罐体内空气中的水分吸收,进而减少罐体内粉料受潮的概率,隔离网有效的减少了粉料将防潮孔堵塞的概率,使防潮板能够正常的吸收罐体内粉料中的水分,防潮板使罐体具有了防潮的效果;

2.在罐体内的粉料分布不均匀时,粉料堆积较高的粉料通过均料孔落入粉料堆积量少的空间,使粉料在罐体内的分布更加均匀,有效的提高了罐体内空间的利用率,使粉料于防潮板进行充分的接触,提高了防潮板对粉料中的水分吸水的效率;

3.在罐体内部空间封闭后,第一防潮环、第二防潮环和第三防潮环有效的将漏入到罐体内的空气中的水分进行拦截,减少了罐体内空气的湿度,提高了罐体的防潮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为显示防潮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为显示隔离网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为显示滑移槽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为显示顶盖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为显示入料盖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为显示下料盖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罐体;11、顶盖;111、入料口;112、盖体胶环;113、第一防潮环;12、储料体;121、储料胶环;122、滑移槽;1221、缓冲垫;123、隔离条;13、下料体;131、下料口;1311、扣板;2、入料盖;21、入料胶环;22、第二防潮环;23、入料胶垫;3、下料盖;31、下料胶环;32、第三防潮环;33、下料胶垫;34、卡扣;4、防潮组件;41、防潮板;411、防潮腔;412、防潮层;413、防潮孔;4131、隔离网;414、均料孔;4141、均料环板;415、滑移板;42、中心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高效防潮粉料罐。

参考图1和图2,高效防潮粉料罐包括罐体1,罐体1包括顶盖11、空心圆柱状的储料体12和下料体13,储料体12和下料体13均竖直设置,顶盖11卡接在罐体1的顶端,下料体13的上端面与储料体12的下端面固定连接,顶盖11的顶部开设有入料口111,入料口111的外侧壁铰接有入料盖2,入料盖2将入料口111封闭,储料体12内侧壁设有将罐体1内粉料和空气中的水分吸收的防潮组件4,下料体13侧壁从上到下向自身中心倾斜,下料体13底部开设有下料口131,下料口131的外侧壁铰接有下料盖3,下料盖3将下料口131封闭;在向罐体1内添加粉料时,打开入料盖2,粉料通过入料口111进入到罐体1中,下料时,打开下料盖3,罐体1中的粉料通过下料口131流出罐体1,在粉料流经罐体1的过程中,防潮组件4将罐体1内粉料中的水分进行吸收,从而实现了罐体1的防潮效果。

参考图2和图3,防潮组件4包括若干长方体状的防潮板41和中心柱42,防潮板41和中心柱42均竖直设置,防潮板41的一端与储料体12内侧壁抵接,防潮板41远离储料体12内侧壁的一端与中心柱42侧壁固定连接,防潮板41在储料体12内圆周均匀分布,防潮板41内开设有防潮腔411,防潮腔411内嵌设有防潮层412,防潮层412可以是活性炭或竹炭,防潮板41的侧壁开设有若干的防潮孔413,防潮孔413内壁固设有隔离网4131,防潮板41侧壁的中间位置开设有长方体状的均料孔414,均料孔414的内壁固设有均料环板4141,均料环板4141将防潮板41在均料孔414内的部分封闭;在向罐体1添加物料时,储料罐中的粉料与防潮板41充分接触,防潮层412通过防潮孔413对粉料中的水分进行吸收,隔离网4131有效的减少了粉料将防潮孔413堵塞的概率,当粉料在防潮板41之间分布的不均匀时,粉料通过均料孔414由堆积数量多的空间向堆积数量少的空间移动,使粉料在罐体1中的分布更加均匀,进而使粉料与防潮板41接触的面积更充分,提高了防潮板41对粉料中的水分吸收的效率,进而提高了罐体1的防潮效果。

参考图2和图4,储料体12的内侧壁正对防潮板41的位置开设有滑移槽122,防潮板41正对滑移槽122的侧壁固设有长条状的滑移板415,滑移板415在滑移槽122内滑移,滑移方向为滑移槽122的长度方向,滑移板415正对滑移槽122的端面面积大于滑移槽122的开口面积,滑移板415正对防潮板41的端面与滑移槽122内壁抵接,储料体12的内侧壁靠近滑移槽122长度方向两端的位置固设有隔离条123,隔离条123与防潮板41的侧壁抵接,滑移槽122内壁的底部固设有缓冲垫1221,缓冲垫1221顶部与防潮板41的底部抵紧;在安装防潮板41时,打开顶盖11,在储料体12的上端面将滑移板415插入到对应的滑移槽122内,将防潮板41滑移至储料体12内,缓冲垫1221对滑移槽122内壁底部受到来自防潮板41底部力进行吸收,提高了防潮板41和滑移槽122的使用寿命,滑移板415在滑移槽122内滑移,有效的减少了防潮板41在非滑移方向上的位移,提高了防潮板41安装后的稳定性,隔离条123有效的减少了粉料进入到滑移槽122的概率,提高了防潮板41滑移时的稳定性。

参考图5,顶盖11内侧壁的底部固设有盖体胶环112,盖体胶环112与储料体12外壁抵紧,储料体12外侧壁的顶部固设有储料胶环121,储料胶环121与顶盖11内侧壁抵紧,顶盖11内壁顶部正对储料体12上端面的位置固设有第一防潮环113,第一防潮环113的底部与储料体12的上端面抵紧,在顶盖11将储料体12的上表面关闭时,盖体胶环112的顶部与储料胶环121底部抵紧;在需要打开顶盖11时,将顶盖11从储料体12顶部拔离即可,在将储料体12上端面关闭时,将顶盖11扣紧在储料体12的上表面,盖体胶环112和储料胶环121相互抵紧,有效的减少顶盖11松动的概率,提高了顶盖11将储料体12关闭后的稳定性,盖体胶环112和储料胶环121有效的减少了外界的空气通过储料体12的上端面进入到储料体12内的概率,第一防潮环113对从储料体12上端面漏入到储料体12内的空气进行水分拦截,提高了罐体1的防潮效果。

参考图6,入料盖2的内侧壁固设有入料胶环21,入料胶环21与入料口111的外侧壁抵紧,入料盖2内壁顶部正对入料口111上端面的位置固设有第二防潮环22,第二防潮环22的底部与入料口111上端面抵紧,入料盖2内壁顶部中间位置固设有入料胶垫23,入料胶垫23的侧壁与入料口111的内侧壁抵紧;在入料盖2将入料口111上端面关闭时,入料胶环21、第二防潮环22和入料胶垫23有效将入料盖2和入料口111之间的缝隙进行封闭,提高了入料盖2对入料口111的封闭效果,第二防潮环22对通过入料盖2和入料口111之间的缝隙漏入到入料口111内的空气进行水分拦截,提高了罐体1的防潮效果。

参考图7,下料盖3的内侧壁固设有下料胶环31,下料胶环31与下料口131的外侧壁抵紧,下料盖3内壁顶部正对下料口131下端面的位置固设有第三防潮环32,第三防潮环32的顶部与下料口131下端面抵紧,下料盖3内壁顶部中间位置固设有下料胶垫33,下料胶垫33的侧壁与下料口131内侧壁抵紧,下料盖3外侧壁远离自身铰接处的位置转动连接有卡扣34,卡扣34的转动轴线与下料盖3的铰接轴线平行,下料口131外侧壁靠近卡扣34的位置固设有扣板1311,卡扣34与扣板1311抵紧,进而将下料盖3与下料口131卡紧;在下料盖3将下料口131的下端面关闭时,转动卡扣34,卡扣34将下料盖3和下料口131卡紧,有效的减少了下料盖3被粉料顶开的概率,下料胶环31、第三防潮环32和下料胶垫33有效的将下料盖3和下料口131下端面之间的缝隙封闭,提高了下料盖3对下料口131的封闭效果,第三防潮环32对通过下料盖3和下料口131之间的缝隙漏入到下料口131内的空气进行水分拦截,提高了罐体1的防潮效果,需要下料时,转动卡扣34,将下料盖3打开,完成罐体1中粉料的排出。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高效防潮粉料罐的实施原理为:打开入料盖2后,通过入料口111向罐体1进行粉料的添加,当粉料堆积到储料体12内时,粉料与防潮板41侧壁接触,防潮层412通过防潮孔413将粉料和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吸收,实现了罐体1的防潮功能,隔离网4131对粉料进行拦截,有效的减少了粉料将防潮孔413堵塞的概率,提高了防潮板41防潮功能的稳定性,在储料体12内堆积不均匀的粉料通过均料孔414由堆积量多的空间向堆积量少的空间移动,使罐体1中的粉料分布更加均匀,增加了粉料和防潮板41接触的面积,提高了防潮板41的吸湿效率,进而增强了罐体1的防潮效果,在罐体1封闭时,第一防潮环113、第二防潮环22和第三防潮环32有效的对漏入罐体1的空气进行水分拦截,使罐体1内的空气更加干燥,提高了罐体1的防潮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