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机工程快速翻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24115发布日期:2021-05-19 03:17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机工程快速翻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人机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机工程快速翻转机构。


背景技术:

2.人机工程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不同的作业中人、机器及环境三者间的协调,研究方法和评价手段涉及心理学、生理学、医学、人体测量学、美学、设计学和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研究的目的则是通过各学科知识的应用,来指导工作器具、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的设计和改造,使得作业在效率、安全、健康、舒适等几个方面的特性得以提高。
3.人机工程学涉及的范围很广,比如在对一些工件进行快速翻转时,有些工件需要定位顶角度的进行翻转,还有一些工件需要旋转之后再进行翻转,在进行一定角度的翻转时,需要用到定位块,翻转到定位块时机器停止翻转,在翻转平台触碰到定位块时会造成急停,从而产生抖动,可能造成上端装夹的工件脱落,造成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机工程快速翻转机构,解决了现有的翻转角度过于固定、无法进行旋转、翻转完毕后可能造成工件脱落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机工程快速翻转机构,包括翻转底座,旋转底座,所述翻转底座的上端接触连接有角度底座,所述角度底座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螺丝,所述翻转底座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有螺丝,所述角度底座的右端铰接有角度定位杆,所述翻转底座的右端开设有角度槽,所述角度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角度尺,所述角度尺的上端开设有定位槽,所述角度定位杆的下端与所述角度吃的表面接触连接,所述角度定位杆的下端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角度定位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指针,所述翻转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翻转支架,所述翻转支架的上端铰接有铰接架,所述铰接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翻转块,所述翻转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翻转盘,所述翻转盘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接触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下端接触连接有减震杆,所述翻转底座的下端开设有圆环槽一,所述圆环槽一的下端滚动连接有滚珠,所述旋转底座的上端开设有圆环槽二,所述滚珠的下端与所述圆环槽二的上端滚动连接,所述旋转底座的下端开设有电机槽,所述旋转底座的上端开设有轴孔,所述轴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轴套,所述轴套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方形杆。
6.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于:在对工件进行翻转之前,先将指针指到对应角度,然后校劲螺母使其角度定位杆的角度固定,然后进行翻转,当翻转到一定角度时,减震杆触碰到角度定位杆,触碰时角度翻转停止,在触碰的一瞬间使其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抵消掉其冲击力,使其上端装夹的工件稳定完成翻转,在需要对翻转的工件进行旋转时,减速电机带动锥齿轮二转动,锥齿轮二上端啮合的锥齿轮一带动方形杆转动,方形杆带动翻转底座进行转
动,使其上端的工件也跟随转动,在需要对不同角度的翻转时,旋松螺母.调节指针指向的位置,然后再旋紧螺母即可对其翻转角度进行定位。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翻转底座的上端加设角度底座、角度定位杆、角度尺等结构的方式使其可以任意改变所需要的翻转角度,又在翻转盘的下端设置有套筒、弹簧与减震杆的结构,使其在翻转接触后,降低起翻转盘所受的冲击力,使其上端装夹的工件更稳定;
8.通过在翻转底座的下端加设旋转底座的方式使其上端的翻转底座可以进行旋转,翻转底座上端的翻转盘一并旋转,可以使其可以加工的工件数量增加,方便实用。
9.进一步,所述翻转底座的下端开设有方形槽,所述方形槽的内部接触连接有方形杆,所述方形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一,所述锥齿轮一的右端啮合有锥齿轮二,所述电机槽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轴的末端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二。减速电机的型号为51k60gu

cf,属于现有技术,减速电机可以低速旋转可以保证上端工件的稳定性,锥齿轮一比锥齿轮二的直径大,也可以实现减速。
10.进一步,所述旋转底座的上端开设有旋转孔,所述翻转底座上端固定连接有气缸支架,所述气缸支架的上端铰接有翻转气缸,所述翻转气缸的左端铰接有翻转杆。翻转气缸与翻转杆对其进行翻转属于现有技术。
11.进一步,所述螺杆的外侧与所述定位槽滑动连接,所述螺杆的末端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的表面与所述角度尺的表面接触连接。可以通过调节螺母的松紧从而可以改变角度定位杆的角度。
12.进一步,所述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套筒的底部接触连接,所述套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减震杆。减震杆触碰到角度定位杆时,将收到的冲击力通过向上滑对弹簧挤压得方式将其传递给弹簧。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人机工程快速翻转机构的示意图;
14.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人机工程快速翻转机构的图1得右视图;
15.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人机工程快速翻转机构的图1的a部结构放大图;
16.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人机工程快速翻转机构的图1的b部结构放大图;
17.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人机工程快速翻转机构的图1的旋转底座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19.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翻转底座1、角度底座2、螺丝3、角度定位杆4、角度尺5、定位槽6、螺杆7、指针8、翻转支架9、铰接架10、翻转块11、翻转盘12、套筒13、弹簧14、减震杆15、圆环槽一16、滚珠17、旋转底座18、圆环槽二19、电机槽20、轴套21、方形杆22、方形槽23、锥齿轮一24、锥齿轮二25、减速电机26、旋转孔27、轴孔28、气缸支架29、翻转气缸30、翻转杆31、角度槽32、螺母33。
20.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人机工程快速翻转机构,包括翻转底座1,翻转底座1的上端接触连接角度底座2,角度底座2的内部滑动连接螺丝3,翻转底座1的上端通过
螺纹连接螺丝3,角度底座2通过螺丝3连接便于拆卸,角度底座2的右端铰接角度定位杆4,翻转底座1的右端开设角度槽32,角度槽32的内部固定连接角度尺5,角度尺5的表面上有对应的刻度显示,角度尺5的上端开设定位槽6,角度定位杆4的下端与角度尺5的表面接触连接,角度定位杆4的下端的内部滑动连接螺杆7,角度定位杆4的下端固定连接指针8,螺杆7的外侧与定位槽6滑动连接,螺杆7的末端通过螺纹连接螺母33,螺母33的表面与角度尺5的表面接触连接,可以通过调节螺母33的松紧从而可以改变角度定位杆4的角度。
21.如图1、图3所示,翻转底座1的上端固定连接翻转支架9,翻转支架9的上端铰接铰接架10,铰接架10的上端固定连接翻转块11,翻转块11的上端固定连接翻转盘12,翻转盘12的下端固定连接套筒13,套筒13的内部接触连接弹簧14,弹簧14在受到冲击力时通过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式将其冲击力抵消,弹簧14的下端接触连接减震杆15,弹簧14的上端与套筒13的底部接触连接,套筒13的内部滑动连接减震杆15,减震杆15触碰到角度定位杆4时,将收到的冲击力通过向上滑动对弹簧14挤压得方式将其传递给弹簧14。
22.如图1、图4、图5所示,翻转底座1的下端开设圆环槽一16,圆环槽一16的下端滚动连接滚珠17,旋转底座18的上端开设圆环槽二19,滚珠17的下端与圆环槽二19的上端滚动连接,旋转底座18的下端开设电机槽20,旋转底座18的上端开设轴孔28,轴孔28的内部固定连接轴套21,轴套21 的内部转动连接方形杆22,翻转底座1的下端开设方形槽23,方形槽23的内部接触连接方形杆22,方形杆22与方形槽23配合可以带动翻转底座1进行旋转,方形杆22的下端固定连接锥齿轮一24,锥齿轮一24的右端啮合锥齿轮二25,电机槽20的上端固定连接减速电机26,减速电机26的轴的末端固定连接锥齿轮二25,减速电机26的型号为51k60gu

cf,属于现技术,减速电机26可以低速旋转可以保证上端工件的稳定性,锥齿轮一24比锥齿轮二25的直径大,也可以实现减速。
23.如图1所示,旋转底座18的上端开设旋转孔27,翻转底座1上端固定连接气缸支架29,气缸支架29的上端铰接翻转气缸30,翻转气缸30的左端铰接翻转杆31,翻转气缸30与翻转杆31对其进行翻转属于现技术。
24.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在对工件进行翻转之前,先将指针8指到对应角度,然后校劲螺母33使其角度定位杆4的角度固定,然后进行翻转,当翻转到一定角度时,减震杆15触碰到角度定位杆4,触碰时角度翻转停止,在触碰的一瞬间使其弹簧14发生弹性形变,抵消掉其冲击力,使其上端装夹的工件稳定完成翻转,在需要对翻转的工件进行旋转时,减速电机26带动锥齿轮二25转动,锥齿轮二25上端啮合的锥齿轮一24带动方形杆22转动,方形杆22带动翻转底座1进行转动,使其上端的工件也跟随转动,在需要对不同角度的翻转时,旋松螺母33调节指针8指向的位置,然后再旋紧螺母33即可对其翻转角度进行定位。
25.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翻转底座1的上端加设角度底座2、角度定位杆4、角度尺5等结构的方式使其可以任意改变所需要的翻转角度,又在翻转盘12的下端设置有套筒13、弹簧14与减震杆15的结构,使其在翻转接触后,降低起翻转盘12所受的冲击力,使其上端装夹的工件更稳定;
26.通过在翻转底座1的下端加设旋转底座18的方式使其上端的翻转底座1可以进行旋转,翻转底座1上端的翻转盘12一并旋转,可以使其可以加工的工件数量增加,方便实用。
27.需要提前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
连”、“连接”、“固定
”ꢀ
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8.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