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颗粒的收集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06197发布日期:2021-04-09 12:54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料颗粒的收集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颗粒收集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塑料颗粒的收集仓。



背景技术:

塑料颗粒,大致分为200多种,细分,几千种。常见的有几十种,通用塑料,工程塑料,特种塑料。通用塑料: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酯、聚氨酯等。工程塑料:尼龙、聚四氟、聚甲醛、聚碳有机硅等,塑料颗粒的再生品在生活中也很常用,在塑料颗粒投入生产前需要对其进行存储,这就要用到存储装置。但是,现有的塑料颗粒存储装置,大多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没有很好的防潮效果,并且不能自动送料,需要人工手动将塑料颗粒倾倒填充至收集仓中,导致收集效率较低,使得成本升高,导致使用便利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设置物料提升机构,便于自动向收集仓内部加注塑料颗粒,无需人员手动将塑料颗粒倾倒填充至收集仓内部,提高使用便利性的塑料颗粒的收集仓。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塑料颗粒的收集仓,包括输送筒、进料斗、输送电机、输送轴、输送叶片、提升筒、减速机、提升电机、提升轴、提升叶片、连通管、收集仓和支撑腿,进料斗下端与输送筒上端中部连通,输送电机右端与输送筒左端连接,输送轴输入端与输送电机输出端连接,输送轴圆周外侧环绕设置有输送叶片,提升筒下端与输送筒右端连通,提升筒内部设置有提升腔,减速机下端与提升筒上端连接,提升电机下端输出端与减速机上端输入端连接,提升轴上端输入端与减速机下端输出端连接,提升轴圆周外侧环绕设置有提升叶片,提升叶片设置在提升筒内部,连通管左端与提升筒右端上侧连通,收集仓下端左右两侧与两组支撑腿上端连接,连通管右端输出端与收集仓左端上侧连通,收集仓内部设置有收集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塑料颗粒的收集仓,还包括风扇箱、干燥电机、扇叶和通气孔,风扇箱右端与收集仓左端上侧连接,干燥电机固定安装在风扇箱内部,扇叶环套设置在干燥电机输出轴圆周外侧,多组通气孔连通设置在风扇箱与收集仓连接侧壁上,收集仓上端右侧连通设置有排气口。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塑料颗粒的收集仓,还包括渗水板,渗水板斜向固定安装在收集仓内部下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塑料颗粒的收集仓,还包括出料门、合页轴和门把手,收集仓右端开设有出料口,出料门上端通过合页轴可开合设置在出料口上,门把手左端与出料门右端下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塑料颗粒的收集仓,还包括排水阀,排水阀连通设置在收集仓下端中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塑料颗粒的收集仓,还包括支撑板和支撑柱,支撑板左端与提升筒右端下侧连接,支撑柱下端与支撑板上端右侧连接,支撑柱上端与提升筒右端中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塑料颗粒的收集仓,还包括移动轮支架和移动轮,输送筒与支撑板下端固定安装有三组移动轮支架,每组移动轮支架下端可转动设置有一组移动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塑料颗粒的收集仓,还包括防虫网,收集仓上端右侧排气口上固定安装有防虫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将塑料颗粒通过进料斗加注进入输送筒内部,之后启动输送电机,输送电机输出端带动输送轴转动,然后转动的输送轴带动其圆周外侧的输送叶片转动,之后通过转动的输送叶片对输送筒内部的塑料颗粒向右侧输送,然后启动提升电机,提升电机输出端通过减速机带动提升轴转动,之后转动的提升轴带动其圆周外侧的提升叶片转动,然后通过转动的提升叶片带动自输送筒输送而来的塑料颗粒物料进行提升,之后直至塑料颗粒提升至连通管左端,然后通过连通管输送进入收集仓内部进行收集存储即可,通过设置物料提升机构,便于自动向收集仓内部加注塑料颗粒,无需人员手动将塑料颗粒倾倒填充至收集仓内部,提高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1、输送筒;2、进料斗;3、输送电机;4、输送轴;5、输送叶片;6、提升筒;7、减速机;8、提升电机;9、提升轴;10、提升叶片;11、连通管;12、收集仓;13、支撑腿;14、风扇箱;15、干燥电机;16、扇叶;17、通气孔;18、渗水板;19、出料门;20、合页轴;21、门把手;22、排水阀;23、支撑板;24、支撑柱;25、移动轮支架;26、移动轮;27、防虫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塑料颗粒的收集仓,包括输送筒1、进料斗2、输送电机3、输送轴4、输送叶片5、提升筒6、减速机7、提升电机8、提升轴9、提升叶片10、连通管11、收集仓12和支撑腿13,进料斗2下端与输送筒1上端中部连通,输送电机3右端与输送筒1左端连接,输送轴4输入端与输送电机3输出端连接,输送轴4圆周外侧环绕设置有输送叶片5,提升筒6下端与输送筒1右端连通,提升筒6内部设置有提升腔,减速机7下端与提升筒6上端连接,提升电机8下端输出端与减速机7上端输入端连接,提升轴9上端输入端与减速机7下端输出端连接,提升轴9圆周外侧环绕设置有提升叶片10,提升叶片10设置在提升筒6内部,连通管11左端与提升筒6右端上侧连通,收集仓12下端左右两侧与两组支撑腿13上端连接,连通管11右端输出端与收集仓12左端上侧连通,收集仓12内部设置有收集腔;将塑料颗粒通过进料斗2加注进入输送筒1内部,之后启动输送电机3,输送电机3输出端带动输送轴4转动,然后转动的输送轴4带动其圆周外侧的输送叶片5转动,之后通过转动的输送叶片5对输送筒1内部的塑料颗粒向右侧输送,然后启动提升电机8,提升电机8输出端通过减速机7带动提升轴9转动,之后转动的提升轴9带动其圆周外侧的提升叶片10转动,然后通过转动的提升叶片10带动自输送筒1输送而来的塑料颗粒物料进行提升,之后直至塑料颗粒提升至连通管11左端,然后通过连通管11输送进入收集仓12内部进行收集存储即可,通过设置物料提升机构,便于自动向收集仓12内部加注塑料颗粒,无需人员手动将塑料颗粒倾倒填充至收集仓12内部,提高使用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塑料颗粒的收集仓,还包括风扇箱14、干燥电机15、扇叶16和通气孔17,风扇箱14右端与收集仓12左端上侧连接,干燥电机15固定安装在风扇箱14内部,扇叶16环套设置在干燥电机15输出轴圆周外侧,多组通气孔17连通设置在风扇箱14与收集仓12连接侧壁上,收集仓12上端右侧连通设置有排气口;启动干燥电机15,之后干燥电机15输出端带动扇叶16转动,然后转动的扇叶16产生流动的气体,之后气体通过通气孔17进入收集仓12内部,然后对收集仓12内部塑料颗粒进行风干,之后潮湿的空气通过收集仓12上端右侧的排气口排出即可,提高使用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塑料颗粒的收集仓,还包括渗水板18,渗水板18斜向固定安装在收集仓12内部下侧;通过设置渗水板18,便于过滤筛分塑料颗粒中夹杂的水分,使水分透过渗水板18滴落至收集仓12内部下侧,使固液分离,保证塑料颗粒干燥,提高使用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塑料颗粒的收集仓,还包括出料门19、合页轴20和门把手21,收集仓12右端开设有出料口,出料门19上端通过合页轴20可开合设置在出料口上,门把手21左端与出料门19右端下侧连接;拉动门把手21,之后通过门把手21带动出料门19绕合页轴20摆动,然后通过出料口将塑料颗粒取出即可,提高使用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塑料颗粒的收集仓,还包括排水阀22,排水阀22连通设置在收集仓12下端中部;通过设置排水阀22,便于将过滤分离下的废水排出,提高使用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塑料颗粒的收集仓,还包括支撑板23和支撑柱24,支撑板23左端与提升筒6右端下侧连接,支撑柱24下端与支撑板23上端右侧连接,支撑柱24上端与提升筒6右端中部连接;通过支撑板23与支撑柱24配合,便于支撑倾斜的提升筒6,避免提升筒6发生倾倒,提高使用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塑料颗粒的收集仓,还包括移动轮支架25和移动轮26,输送筒1与支撑板23下端固定安装有三组移动轮支架25,每组移动轮支架25下端可转动设置有一组移动轮26;通过移动轮支架25与移动轮26配合,便于省力移动物料提升机构,在加注满一组收集仓12之后,可移动物料提升机构为其它收集仓12补充物料,提高使用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塑料颗粒的收集仓,还包括防虫网27,收集仓12上端右侧排气口上固定安装有防虫网27;通过设置防虫网27,能够有效防止外界杂物及飞虫进入收集仓12内部,保证收集仓12内部塑料颗粒的整洁度,提高使用整洁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塑料颗粒的收集仓,其在工作时,首先将塑料颗粒通过进料斗加注进入输送筒内部,之后启动输送电机,输送电机输出端带动输送轴转动,然后转动的输送轴带动其圆周外侧的输送叶片转动,之后通过转动的输送叶片对输送筒内部的塑料颗粒向右侧输送,然后启动提升电机,提升电机输出端通过减速机带动提升轴转动,之后转动的提升轴带动其圆周外侧的提升叶片转动,然后通过转动的提升叶片带动自输送筒输送而来的塑料颗粒物料进行提升,之后直至塑料颗粒提升至连通管左端,然后通过连通管输送进入收集仓内部进行收集存储,启动干燥电机,之后干燥电机输出端带动扇叶转动,然后转动的扇叶产生流动的气体,之后气体通过通气孔进入收集仓内部,然后对收集仓内部塑料颗粒进行风干,之后潮湿的空气通过收集仓上端右侧的排气口排出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塑料颗粒的收集仓,其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