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线盘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62024发布日期:2021-06-01 23:44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收线盘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线盘夹具。



背景技术:

光伏焊带分为汇流带和互连条,应用于光伏组件电池片之间的连接,发挥导电聚电的重要作用,光伏焊带的制成需要依次经过放线、压延、拉拔、涂锡等工序,制成的光伏焊带最后需要借助收线装置统一卷绕在收线盘上进行保存;当一个收线盘卷绕完毕后,需要将上述收线盘先从线盘轴上拆下,然后再换装一个空置的收线盘继续收线,现有收线盘的拆装均借助人工手动完成,工作效率较低,劳动强度较大,而且手动旋拧的力度较小,导致收线盘很容易松动,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实现了收线盘的自动装夹和拆下,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并避免收线盘产生松动的收线盘夹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收线盘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机架、端板、电机、传动组件、三爪气缸、卡块、套筒、气缸和卡紧组件,所述机架固定在框架的内部后侧,所述端板竖直设于机架中并可前后滑动,所述电机固定在端板的后侧并设于机架中,所述传动组件设于机架的前侧并设于框架内,所述电机的转动轴横向向前穿过端板和机架并固定在传动组件的后侧,所述三爪气缸固定在传动组件的前侧,所述卡块包括三个,三个所述卡块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并分别固定在三爪气缸的三个卡爪上;所述套筒横向设于三个卡块之间并与电机的转动轴同心设置;所述气缸固定在框架的后侧,所述气缸的伸缩端横向向前穿过框架并固定在电机的后端,所述框架的前端设有两个上下对称分布的卡紧组件;所述卡紧组件包括三杆气缸、卡紧块和挡板;所述三杆气缸固定在框架的前端,所述卡紧块固定在三杆气缸的伸缩端上,所述卡紧块的下端均开设有一个弧形缺口,所述挡板固定在弧形缺口的前侧,所述挡板的下端开设有弧面,所述弧面设于弧形缺口的底面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滑套、端盖、底座和联轴器;所述底座同心固定在滑套的后端,所述底座的后侧中心向外形成有连接轴,所述联轴器的两端分别套设固定在连接轴和电机的转动轴上,所述端盖固定在滑套的前端,所述三爪气缸固定在端盖的前侧。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的外侧还插入螺接有多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螺钉,对应地,三个所述卡块的内侧均开设有一个卡槽,三个所述卡槽分别卡设在其中三个螺钉的头部外。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的后端中心开设有沉孔,所述沉孔的底面中心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后端内壁上形成有螺纹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收线盘的自动装夹和拆下,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此外,电机的旋转能使套筒旋拧牢固,避免收线盘产生松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右前侧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组件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卡块与螺钉的配合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套筒的前端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套筒的后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一种收线盘夹具,包括框架1、机架5、端板6、电机5、传动组件、三爪气缸10、卡块13、套筒14、气缸16和卡紧组件,机架5固定在框架1的内部后侧,端板6竖直设于机架5中并可前后滑动,电机5固定在端板6的后侧并设于机架5中,传动组件设于机架5的前侧并设于框架1内,电机5的转动轴横向向前穿过端板6和机架5并固定在传动组件的后侧,三爪气缸10固定在传动组件的前侧,卡块13包括三个,三个卡块13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并分别固定在三爪气缸10的三个卡爪上;套筒14横向设于三个卡块13之间并与电机5的转动轴同心设置;气缸16固定在框架1的后侧,气缸16的伸缩端横向向前穿过框架1并固定在电机5的后端,框架1的前端设有两个上下对称分布的卡紧组件;卡紧组件包括三杆气缸2、卡紧块3和挡板4;三杆气缸2固定在框架1的前端,卡紧块3固定在三杆气缸2的伸缩端上,卡紧块3的下端均开设有一个弧形缺口31,挡板4固定在弧形缺口31的前侧,挡板4的下端开设有弧面41,弧面41设于弧形缺口31的底面下方。

传动组件包括滑套8、端盖9、底座11和联轴器12;底座11同心固定在滑套8的后端,底座11的后侧中心向外形成有连接轴111,联轴器12的两端分别套设固定在连接轴111和电机5的转动轴上,端盖9固定在滑套8的前端,三爪气缸10固定在端盖9的前侧。

套筒14的外侧还插入螺接有多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螺钉16,对应地,三个卡块13的内侧均开设有一个卡槽131,三个卡槽131分别卡设在其中三个螺钉16的头部外。

套筒14的后端中心开设有沉孔143,沉孔143的底面中心开设有贯穿孔141,贯穿孔141的后端内壁上形成有螺纹部142。

工作原理:将收线盘18置于框架1的前侧并介于两个卡紧组件之间,同时驱动两个卡紧组件中的三杆气缸2的伸缩端均向外伸出,进而带动两个卡紧块3均相对移动靠近,从而使得两个弧形缺口31分别夹紧在收线盘18的后侧端板的上下两侧,此时的两个挡板4分别设于收线盘18的后侧端板的前侧,从而完成了收线盘18的夹紧固定;接着将线盘轴17的后端横向穿过收线盘18的中心通孔并伸入到框架1的内部前侧,且线盘轴17与收线盘18无法相对转动。

启动电机5以使其转动轴旋转,进而借助联轴器12、底座11、滑套8和端盖9带动三爪气缸10转动,从而借助三个卡块13带动套筒14转动,同时驱动气缸16的伸缩端向外伸出,进而借助电机5和端板6带动传动组件、三爪气缸10和套筒14均向前移动,从而使得贯穿孔141的前端朝着线盘轴17的后端移动并套设在其外,直到螺纹部142套设螺接在线盘轴17的后端,当电机5的转动轴无法继续转动时,则表明套筒14与线盘轴17的后端已经牢固固定。

驱动三爪气缸10的三个卡爪均向外扩张以带动三个卡块13离开套筒14,同时驱动两个三杆气缸2的伸缩端均向内收缩以使两个卡紧块3均离开收线盘18;最后向前移出线盘轴17和收线盘18即可。

同理,若要拆下套筒14时,先收线盘18和线盘轴17再次置于框架1的前侧并驱动两个三杆气缸2的伸缩端均向外伸出以借助两个卡紧块3再次夹紧收线盘18;然后驱动气缸16的伸缩端向外伸出,直到三个卡块13均位于套筒14的外侧,再使其中三个螺钉16分别对准三个卡槽131,接着,驱动三爪气缸10的三个卡爪均向内靠拢,直到三个卡块13均夹紧在套筒14的外侧;最后启动电机5反向转动并驱动气缸16的伸缩端向内收缩,从而将套筒14旋拧离开线盘轴17的后端。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收线盘18的自动装夹和拆下,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此外,电机5的旋转能使套筒14旋拧牢固,避免收线盘产生松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