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载型大型建材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27765发布日期:2022-01-12 00:35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载型大型建材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件承托装置,属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在建筑施工中,往往需要对多种大尺寸、大自重工件、建筑材料等进行承载并转运作业,当前在进行该类工件转运承载时,由于缺乏专业有效的转运设备,因此均是通过传统的运载车辆、平台等设备进行的,虽然可以一定程度满足使用的需要的,但一方面导致工件装卸作业时劳动强度大,且需要借助较大的人力、辅助设备方可实现,且极易收到场地因素影响而无法满座多种复杂场地及狭小场地使用的需要,操作灵活性、便捷性和通用性均相对较差;另一方面在转运过程中,对外力造成的冲击也缺乏有效的抵御防护能力,从而导致工件极易因转运过程中的震动而导致结构受损情况发生。
3.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工件转运设备,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面板360
°
翻转无缝连接合页。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承载及转运能力强,可有效满足对对中结构、自重工件进行承载及转运作业的需要,且在转运过程中另可与多种牵引设备配套使用,从极大的提高了本新型使用灵活性和通用性;同时另可有效实现辅助工件装卸作业,且装卸作业的工作效率高,调整灵活方便且运行能耗低,同时可对转运过程中的振动机冲击进行有效减震和吸收,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本新型操作的便捷性、灵活性和可靠性。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重载型大型建材转运装置,包括承载基座、承载台、定位夹具、导向架、主升降驱动机构、辅助升降驱动机构及驱动电路,承载基座为横断面呈“凵”字形槽状框架结构,承载基座底部与水平面平行分布,承载台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板状框架结构,至少两个并沿承载基座轴线方向均布,承载台下端面通过导向架与承载基座铰接,上端面与至少一个定位夹具连接,且承载台上端面与承载基座上端面呈0
°
—90
°
夹角,导向架为横断面呈倒置等腰梯形的槽框架结构,且侧表面与承载基座侧壁铰接,导向架槽底通过主升降驱动机构与承载基座槽底垂直连接,导向架侧壁外表面通过至少两条辅助升降驱动机构承载基座槽底连接,辅助升降驱动机构上端面及下端面分别与导向架侧壁及承载基座槽底铰接,辅助升降驱动机构轴线与承载基座槽底呈0
°
—90
°
夹角,驱动电路嵌于承载基座外表面,并分别与主升降驱动机构、辅助升降驱动机构电气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的导向架包括侧板、底座、传动轴、滑块、转台、导向滑轨,其中所述底座及侧板均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框架结构,所述侧板与底座上端面垂直连接并呈“凵”字形槽状结构的承载槽,所述承载台嵌于承载槽内,与侧板内表面连接并与底座平行分布,所述传动轴嵌于底座内,与底座同轴分布并与承载基座轴线垂直分布,传动轴两端分别通过转
台与滑块前端面连接,所述滑块后端面嵌于导向滑轨内并通过导向滑轨与承载基座侧壁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滑轨嵌于承载基座侧壁内并以承载基座轴线对称分布。
8.进一步的,所述的底座上端面设若干承载弹簧,并通过承载弹簧与承载台下端面垂直连接,侧板内表面通过至少一条滑槽与承载台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下端面通过减震弹簧与承载基座底部连接,且所述减震弹簧嵌于导向滑轨内并与导向滑轨同轴分布。
9.进一步的,所述的导向滑轨与承载基座侧壁内表面间通过棘轮机构铰接,导向滑轨轴线与承载基座底部呈0
°
—90
°
夹角,并与承载基座侧壁内表面平行分布。
10.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台中,相邻两个承载台间通过两条拉簧相互连接,且所述拉簧与承载台轴线平行分布并对称分布在承载台轴线两侧,所述承载台上端面另设至少一条重型导轨,并通过重型导轨与定位夹具滑动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的主升降驱动机构、辅助升降驱动机构与承载基座连接位置设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且所述主升降驱动机构、辅助升降驱动机构为电动伸缩杆、液压伸缩杆、气压伸缩杆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共用。
12.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基座下端面设至少两个行走轮,承载基座前端面及后端面位置均设连接挂扣。
13.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电路为可编程控制器及工业单片机中的任意一种。
1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承载及转运能力强,可有效满足对对中结构、自重工件进行承载及转运作业的需要,且在转运过程中另可与多种牵引设备配套使用,从极大的提高了本新型使用灵活性和通用性;同时另可有效实现辅助工件装卸作业,且装卸作业的工作效率高,调整灵活方便且运行能耗低,同时可对转运过程中的振动机冲击进行有效减震和吸收,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本新型操作的便捷性、灵活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新型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承载基座与导向架横断面连接关系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如图1和2所示,一种重载型大型建材转运装置,包括承载基座1、承载台2、定位夹具3、导向架4、主升降驱动机构5、辅助升降驱动机构6及驱动电路7,承载基座1为横断面呈“凵”字形槽状框架结构,承载基座1底部与水平面平行分布,承载台2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板状框架结构,至少两个并沿承载基座1轴线方向均布,承载台2下端面通过导向架4与承载基座1铰接,上端面与至少一个定位夹具3连接,且承载台2上端面与承载基座1上端面呈0
°
—90
°
夹角,导向架4为横断面呈倒置等腰梯形的槽框架结构,且侧表面与承载基座1侧壁铰接,导向架4槽底通过主升降驱动机构5与承载基座1槽底垂直连接,导向架4侧壁外表面通过至少两条辅助升降驱动机构6承载基座1槽底连接,辅助升降驱动机构6上端面及下端面分别与导向架4侧壁及承载基座1槽底铰接,辅助升降驱动机构6轴线与承载基座1槽底呈0
°
—90
°
夹角,驱动电路7嵌于承载基座1外表面,并分别与主升降驱动机构5、辅助升降驱动机构6电气连接。
18.重点说明的,所述的导向架4包括侧板41、底座42、传动轴43、滑块44、转台45、导向
滑轨46,其中所述底座42及侧板41均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框架结构,所述侧板41与底座42上端面垂直连接并呈“凵”字形槽状结构的承载槽47,所述承载台2嵌于承载槽47内,与侧板41内表面连接并与底座42平行分布,所述传动轴43嵌于底座42内,与底座42同轴分布并与承载基座1轴线垂直分布,传动轴43两端分别通过转台45与滑块44前端面连接,所述滑块44后端面嵌于导向滑轨46内并通过导向滑轨46与承载基座1侧壁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滑轨46嵌于承载基座1侧壁内并以承载基座1轴线对称分布。
19.同时,所述的底座42上端面设若干承载弹簧48,并通过承载弹簧48与承载台2下端面垂直连接,侧板41内表面通过至少一条滑槽49与承载台2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块44下端面通过减震弹簧40与承载基座1底部连接,且所述减震弹簧40嵌于导向滑轨46内并与导向滑轨46同轴分布。
20.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的导向滑轨46与承载基座1侧壁内表面间通过棘轮机构8铰接,导向滑轨46轴线与承载基座1底部呈0
°
—90
°
夹角,并与承载基座1侧壁内表面平行分布。
21.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承载台2中,相邻两个承载台2间通过两条拉簧9相互连接,且所述拉簧9与承载台2轴线平行分布并对称分布在承载台2轴线两侧,所述承载台2上端面另设至少一条重型导轨10,并通过重型导轨10与定位夹具3滑动连接。
22.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的主升降驱动机构5、辅助升降驱动机构6与承载基座1连接位置设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11,所述压力传感器11与驱动电路7电气连接,且所述主升降驱动机构5、辅助升降驱动机构6为电动伸缩杆、液压伸缩杆、气压伸缩杆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共用。
23.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承载基座1下端面设至少两个行走轮12,承载基座1前端面及后端面位置均设连接挂扣13。
24.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驱动电路7为可编程控制器及工业单片机中的任意一种。
25.本新型在具体实施中,首先对构成本新型的承载基座、承载台、定位夹具、导向架、主升降驱动机构、辅助升降驱动机构及驱动电路进行组装,然后将组装后的本新型通过连接挂扣与外部牵引机构连接,并将本新型的驱动电路与外部牵引设备或供电电路间连接,从而完成本新型装配。
26.在进行工件装载或卸载时,首先驱动转台机构,使承载台的导向滑轨与承载基座底部平行分布,然后通过滑块对承载台的侧板、底座构成的承载机构位置进行调整,并在调整完成后再次使导向滑轨与承载基座底部垂直分布,然后同时驱动主升降驱动机构、辅助升降驱动机构,一方面降低承载台高度,另一方面使承载台上端面与水平面倾斜分布,然后将工件与承载台上的定位夹具进行连接定位,完成工件与承载台装载或后,驱动辅助升降驱动机构运行,使承载台上端面与承载基座表面平行分布,然后同时驱动主升降驱动机构、辅助升降驱动机构运行,调整承载台的工作高度,从而完成工件装载或卸载作业。
27.其中本新型在运行中,一方面通过调整承载台的高度和角度,达到提高工件装载和卸载作业的灵活性及便捷性;另一方面在对工件承载及转运过程中,可通过主升降驱动机构、辅助升降驱动机构及承载台的承载弹簧及减震弹簧对转运过程中的震动力进行弹性吸附,从而提高工件转运作业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8.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承载及转运能力强,可有效满足对对中结
构、自重工件进行承载及转运作业的需要,且在转运过程中另可与多种牵引设备配套使用,从极大的提高了本新型使用灵活性和通用性;同时另可有效实现辅助工件装卸作业,且装卸作业的工作效率高,调整灵活方便且运行能耗低,同时可对转运过程中的振动机冲击进行有效减震和吸收,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本新型操作的便捷性、灵活性和可靠性。
2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