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带机的入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54765发布日期:2022-01-05 12:08阅读:65来源:国知局
编带机的入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件的编带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编带机的入料装置。


背景技术:

2.为了使用和运输方便,以适应现代化点知设备自动化生产线装配的需要,电子元器件一般情况需要进行自动编带包装,于是自动编带机应运而生。电子元器件的编带具有严格的极性与正反方向要求,有统一标记的面必须朝向同一方向,便于生产线用户的连续使用。自动编带机的电子元器件通过振盘导料槽的振动纵向排队,进入送料器。在送料器导料槽出口处的器件需要摆盘周向外缘均布安装的多个真空吸头反复吸取器件,然后再通过接力方式将器件吸取到编带处就位安放。
3.现有的送料器缺少合理的元器件导向部件,存在进料时容易卡料的问题,且导向部件的设计与抽吸风道没有充分匹配,导致吸力损失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对元器件进行平稳导向以减少卡料的编带机的入料装置。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编带机的入料装置,包括设于支撑台面上方的第一部分和设于所述支撑台面下方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驱动机构、设于所述驱动机构的连接臂和设于所述连接臂端部的导料机构,所述导料机构包括定位块和若干个设于所述定位块底部的导料板,若干个所述导料板之间形成通气流道,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安装座、吸料机构和设于所述安装座的进料座及顶料机构,所述进料座包括相互连接的进料板和安装块,所述进料板内设有与所述吸料机构流体连通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贯通所述进料板,所述安装块与所述安装座配合连接。
7.可选地,所述导料板设有两个,两者间隔开以形成所述通气流道。
8.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支座固定于所述支撑台面上,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连接臂,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连接臂旋转以远离或靠近所述进料板。
9.可选地,所述气流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贯通所述进料板的顶面形成吸气口,所述第二通道贯通所述进料板的底面形成出气口,所述出气口流体连通吸气装置。
10.可选地,所述第一通道在所述进料板内倾斜延伸,所述第二通道在所述进料板内竖直向延伸;所述第一通道与水平方向形成的夹角为45
°
到70
°

11.可选地,所述进料板还设有贯穿所述进料板的针孔,所述顶料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伸缩机构和顶针,所述顶针穿设于所述针孔内。
12.可选地,所述安装座包括相互连接并隔开设置的上安装座和下安装座,所述顶料机构和所述进料座均固定于所述上安装座;所述伸缩机构的上输出轴连接所述顶针,所述
伸缩机构的下输出轴向下穿过所述下安装座,所述下输出轴的端部连接有感应件。
13.可选地,所述伸缩机构为气缸或电磁缸,所述上安装座设有传感器以检测所述感应件的远离或靠近。
14.可选地,所述进料板的顶面还设有固定块,所述第二部分通过所述固定块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支撑台面。
15.可选地,所述安装块的底部设有阶梯型的卡合口与所述上安装座可滑动配合,所述安装块朝向所述伸缩机构的一侧壁设有避让槽,所述安装块背离所述伸缩机构的一侧壁设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设有用于安装紧固件的通孔,所述定位板通过所述紧固件固定于所述上安装座。
1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7.1、通过在导料机构上设置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导料板形成通气流道,使得元器件在被吸入到转盘时既能够被导料板进行导向而不会出现歪斜,同时能够使得元器件整体充分接触吸入气流,使得元器件各部位受力均匀,从而减少卡料的发生,有利于实现快速生产,提高编带效率。
18.2、气流通道通过设置倾斜45
°
到70
°
的第一通道用于吸附元器件,保证了元器件在水平方向受到足够的力而脱离送料轨道31,进一步保证了元器件能够被顺利导入转盘,减少卡料的发生。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编带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检测模块的俯视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检测模块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气流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进料座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伸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物料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对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对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阻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升降机构和检测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35.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8.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编带机,包括机柜1、送料模块3和检测模块2,送料模块3和检测模块2均设于机柜1上,检测模块2包括支撑台面13和设于支撑台面13上的物料转移装置、入料装置4、电阻测试工位12、感值测试工位11、第一极性测试工位6、物料旋转工位7、第二极性测试工位6’和植入工位14,其中,入料装置4、电阻测试工位12、感值测试工位11、第一极性测试工位6、物料旋转工位7和第二极性测试工位6’均围绕物料转移装置排布,送料模块3通过送料轨道31与入料装置4对接,物料转移装置将入料装置4获取的元器件逐步转移至电阻测试工位12、感值测试工位11、第一极性测试工位6、物料旋转工位7和第二极性测试工位6’进行性能检测,最后合格的元器件通过植入工位14被置于载带条中,元器件为小型的电子器件,如电感或led等。
39.具体的,如图5所示,入料装置4包括设于支撑台面13上方的第一部分4a和设于支撑台面13下方的第二部分4b,第一部分4a包括驱动机构41、设于驱动机构41的连接臂42和设于连接臂42端部的导料机构,导料机构包括定位块422和若干个设于定位块底部的导料板421,若干个导料板421之间形成通气流道。如图6和图9所示,第二部分4b包括定位块、吸料机构(未图示)和设于定位块的进料座43及顶料机构。进料座43包括相互连接的进料板432和安装块431,进料板432内设有与吸料机构流体连通的气流通道,气流通道贯通进料板432,安装块431与定位块配合连接。吸料机构抽吸气时使得送料轨道31末端的元器件向物料转移装置的方向运动,导料板421在元器件的上方形成限位和导向。
40.导料板421设有两个,两者均为平直结构,两个导料板421之间隔开设置以形成通气流道,隔开的空间用于气流流动,使得元器件能够充分接触抽吸气流。驱动机构41通过支座411固定于支撑台面13上,驱动机构41的输出轴连接连接臂42,驱动机构41驱动连接臂42旋转以远离或靠近进料板432。驱动机构41可采用旋转气缸或电机。如图8所示,气流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通道439和第二通道437,第一通道439贯通进料板的顶面形成吸气口434,第二通道437贯通进料板的底面形成出气口436,出气口436通过软管流体连通吸气装置。第一通道439在进料板内倾斜延伸,使得抽吸时在水平方向产生吸力,因而能够将元器件从送料轨道31处分离,第二通道437在进料板内竖直向延伸。第一通道439与水平方向形成的夹角为45
°
到70
°
,优选的,夹角可为45
°
或60
°

41.定位块包括相互连接并隔开设置的上安装座48和下安装座47,顶料机构和进料座43均固定于上安装座48,下安装座47设有用于检测是否存在元器件的感应器探针45,感应器探针45穿设于进料板432内。进料板432上还设有贯穿进料板432的针孔433,顶料机构包
括相互连接的伸缩机构44和顶针441,顶针441穿设于针孔433内。顶针441用于顶推并分离相邻两个元器件,顶针441还在伸缩机构44处于下移位置时隐藏于针孔433内,使得已分离的元器件可被吸走,以保证整个生产的循环进行。伸缩机构44的上输出轴连接顶针441,伸缩机构44的下输出轴向下穿过下安装座47,下输出轴的端部连接有感应件442。伸缩机构44为气缸或电磁缸,上安装座48设有第一传感器46以检测感应件442的远离或靠近。当第一传感器46检测到伸缩机构44已经到达上推到位或下移到位时,可进行断电以停止伸缩机构44。
42.进料板432的顶面还设有固定块49和一对挡块438,第二部分4b通过固定块49可拆卸的固定于支撑台面13,固定块49上设有多个固定孔,固定孔内可设有螺钉或螺栓等紧固件。安装块431的底部设有阶梯型的卡合口4311与上安装座48可滑动配合,安装块431朝向伸缩机构44的一侧壁设有避让槽435,安装块431背离伸缩机构44的一侧壁设有定位板4312,定位板4312设有用于安装紧固件的通孔4313,定位板4312通过紧固件固定于上安装座48,紧固件可为螺钉或螺栓或销钉等。使用者可根据需要调整安装块431在上安装座48的位置,且方便拆装。
43.如图12所示,物料转移装置包括驱动组件51和设于驱动组件51的转盘5,转盘5的外周设有多个用于接收元器件的分度槽52,转盘5的外围还环绕设有对位组件8,对位组件8包括上下层叠设置的第一对位板81和第二对位板82,第一对位板81的内侧设有多个第一对位孔811,第二对位板82的内侧设有多个第二对位孔821;第一对位板81位于转盘5上方,第一对位板81至少遮盖分度槽52,且第一对位孔811和第二对位孔821均对应于分度槽52所在位置。驱动组件51为电机及减速器组件。电阻测试工位12、感值测试工位11、第一极性测试工位6、物料旋转工位7和第二极性测试工位6’的测试点均在第一对位孔811和第二对位孔821中,可保证各个工位与被侧元器件的精准对位。
44.具体的,如图13所示,第一对位板81包括第一板体812、第二板体813和第三板体814,第一板体812、第二板体813和第三板体814依次对接形成环形结构,第一板体812、第二板体813和第三板体814的内侧均设有第一对位孔811。第一板体812、第二板体813和第三板体814均为弧形结构,第一板体812上设有三个第一对位孔811,三个第一对位孔811分别对应于电阻测试工位12、感值测试工位11和第一极性测试工位6;第二板体813的弧长最小,其上设有一个第一对位孔811对应物料旋转工位7;第三板体814设有3个第一对位孔811,三者分别对应于第二极性测试工位6’和两个落料工位。第一板体812和第三板体814之间隔开使得转盘5的部分分度槽52外露,外露的部分对应于入料装置4以便于上料。第三板体814的内侧还设有窗口814,该窗口814用于对应植入工位14,方便将元器件压入到载带(未图示)中。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对位孔811为圆形孔。
45.如图14所示,第二对位板82与转盘5的外周间隙配合,使得转盘5在转动时不会受到第二对位板82的干涉。第二对位板82与第一对位板81的外形相匹配,第二对位板82包括第四板体822、第五板体823和第六板体824,第四板体822、第五板体823和第六板体824依次对接形成环形结构,第四板体822、第五板体823和第六板体824的内侧均设有第二对位孔821。第四板体822、第五板体823和第六板体824均为弧形结构,第四板体822和第六板体824之间隔开用于方便入料装置4上料。第二对位孔821数量和位置与第一对位孔811的数量和位置相匹配。
46.第二对位板82通过紧固件可拆卸的安装于支撑台面13,第一对位板81通过紧固件可拆卸的固定于第二对位板82的顶面,第二对位板82的顶面高出于转盘5的顶面,这样第一对位板81就不会在转盘5的上方对转盘5形成阻碍。转盘5在转动时,第一对位板81与第二对位板82之间的空间可对元器件具有限位作用,防止分度槽52上元器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出。第一对位板81上还设置有多个ccd视觉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元器件的外观是否完好。
47.如图15所示,电阻测试工位12处设置有电阻检测装置,电阻检测装置包括支撑座124,还包括盖板组件、升降机构和检测组件,盖板组件和升降机构均可拆卸的固定于支撑座124,检测组件设于升降机构;检测组件包括滑座组件和设于滑座组件的检测头128,盖板组件包括支架121、可活动的设于支架121的第一滑块122和设于第一滑块122一端的绝缘体1222,绝缘体1222内设有贯穿孔,检测头128的端部可滑动的设于贯穿孔内。检测头128电气连接到相关的检测仪表,当电阻测试工位12有元器件入料时,升降机构驱动检测组件略微上升,使得检测头128从贯穿孔中伸出并接触元器件,进行电阻测试。
48.如图15所示,支架121包括第二滑动座1213和设于第二滑动座1213下方的限位块1211,第二滑动座1213的上方设有用于容纳第一滑块122的滑槽1212,限位块1211用于安装到支撑座124。第一滑块122为条形结构,第一滑块122远离支架121的一端设有绝缘体1222,绝缘体1222可采用陶瓷块制作。为了实现第一滑块122在滑槽1212中的定位,第一滑块122设有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孔内设有用于限位的紧固件1221,紧固件1221为螺栓或者螺钉等。
49.如图16和图17所示,滑座组件包括第一滑动座127和可活动设于第一滑动座127的第二滑块123,第二滑块123的一端设有用于安装检测头128的支撑块1232,第二滑块123的另一端设有定位槽1231。第一滑动座127的底端设有止挡块1272和卡爪1271,卡爪1271的一端可拆卸的连接于止挡块1272,卡爪1271的另一端卡持于定位槽1231。止挡块1272大致呈方形体结构,卡爪1271呈“l”形结构,卡爪1271的一端设置有腰形孔和紧固件,卡爪1271通过该腰形孔和紧固件与止挡块1272连接固定。卡爪1271设置有两个,两者在止挡块1272上并列布置。定位槽1231为“一”字形,卡爪1271的另一端的形状也呈相匹配的一”字形。支撑块1232大致呈矩形结构,其与第二滑块123平行设置。第一滑动座127上还设有轨道1273,第二滑块123可滑动的设于轨道1273上。由于滑座组件和检测组件的各个模块之间均是可拆卸的配合,有利于替换和检修,方便了拆卸后的入库存储。第二滑块123上还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孔内设有用于限位的紧固件,紧固件为螺栓或者螺钉等,通过紧固件可将第二滑块123压紧在第一滑动座127上,需要调整第二滑块123的安装位置时,松开紧固件即可,快捷方便。
50.支撑座124包括水平向延伸的第一支撑板1244和竖直向延伸的第二支撑板1243,第二支撑板1243的一侧还设有用于支撑升降机构的底托1241,限位块1211可拆卸的固定于第二支撑板1243。第一支撑板1244和第二支撑板1243相互垂直形成“l”形的支撑座124,第一支撑板1244和底托1241分别位于第二支撑板1243的上下两端且位于第二支撑板1243的同一侧。第二支撑板1243的底端还设有带第三定位孔的固定板1242。
51.如图18所示,升降机构包括伸缩缸126和设于伸缩缸126的输出端的连接块125,连接块125的一侧连接滑座组件,伸缩缸126上设有用于检测连接块125上升和下降的传感器1263,传感器1263用于控制伸缩缸126在上下极限位置时能够停止。连接块125为矩形体结
构,其下方设有安装孔(未图示),伸缩缸126的输出端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销体1262和垂直于第一销体1262方向延伸的第二销体1261,第一销体1262和第二销体1261均安装于安装孔内。该安装孔包括位于连接块125底面的竖直孔和位于连接块125侧面的横向孔,竖直孔和横向孔相互贯通。第一销体1262上设置有水平向的孔,第二销体1261穿设于孔中。组装时,先将第一销体1262插入竖直孔中,后将第二销体1261插入横向孔中并穿过第一销体1262上的孔,组装方便且定位可靠。伸缩缸126采用气缸或电磁缸。连接块125的一侧连接止挡块1272,伸缩缸126带动连接块125上下运动时,检测头128随着连接块125同步运动。检测头128上升时可与元器件接触以测试电阻信息,检测完毕后检测头128下降缩进绝缘体1222中。
52.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