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检查井的组合式多功能井盖开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77143发布日期:2021-07-30 13:26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检查井的组合式多功能井盖开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用井盖开启装置,具体是一种用于检查井的组合式多功能井盖开启装置。



背景技术:

市政工程施工和维修保养过程中,经常会将地面的检查井井盖开启。井盖开启时,通常使用螺纹钢筋临时弯折成开启钩开启。

然而实践表明,现有钢筋开启钩开启井盖的方法在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由于各种原因,井盖的开启孔和井盖与井座之间的缝隙会被各种东西堵塞,导致使用钢筋开启钩无法开启井盖;二是钢筋开启钩形式简易,功能单一,导致井盖开启效率低下,影响施工及维护作业的进度推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钢筋开启钩开启井盖的方法开启效果差、开启效率低下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查井的组合式多功能井盖开启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检查井的组合式多功能井盖开启装置,包括底部呈弯折状的拉钩杆,拉钩杆的顶端部沿竖向一体设置有螺杆i,螺杆i的外部套设有下部与其螺纹连接且横向放置的实心柱i,实心柱i的右侧设置有斧头,斧头的左端部一体设置有旋拧于实心柱i右端部的螺杆ii;实心柱i的上侧沿竖向设置有左右分布的钎杆与连接杆i,钎杆的顶端部呈锥形、底部沿竖向一体设置有旋拧于实心柱i左上部的螺杆iii;连接杆i的顶端部固定有铲头、底部沿竖向一体设置有旋拧于实心柱i右上部的螺杆iv;实心柱i的上侧面中部沿竖向固定有位于钎杆与连接杆i之间的螺杆v,螺杆v的外部套设有底部与其螺纹连接的连接杆ii,连接杆ii的顶端部沿竖向一体设置有螺杆vi,螺杆vi的外部套设有下部与其螺纹连接且横向放置的实心柱ii,实心柱ii的右端部设置有左端部与其铰接且横向直立的锯条,锯条的锯齿朝上;锯条的右端部一体设置有c形的横向直立的勾缝板,且勾缝板的开口朝上;螺杆i、螺杆ii、螺杆iii、螺杆iv、螺杆v、螺杆vi的尺寸均一致。

锯条的上边与实心柱ii的上侧边呈齐平设置。

实心柱ii的右端面开设有与其上侧面连通的矩形槽,且矩形槽的长度大于锯条与勾缝板长度的总和;实心柱ii的右端部固定穿设有纵向布置且转动穿设于锯条左端部的阻尼转轴、上侧面开设有与矩形槽连通的半球形的操作槽,锯条的下部右侧开设有前后贯穿且与操作槽位置对应的手持孔。

该结构设计方便将锯条从实心柱ii中取出,增加了本开启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钎杆的上部固定穿设有横向放置的限位块,且限位块的左部、右部分别伸出钎杆的左侧面、右侧面。

该结构设计能够防止使用过程中钎杆不慎从检查井开启口内掉入,避免了钎杆在使用过程中不慎遗失,进而增加了本开启装置的使用寿命。

所述实心柱i的直径大于实心柱ii的直径。

实心柱i的下侧面中部沿竖向开设有与螺杆i螺纹配合的螺孔i;实心柱i的右端面中部开设有与螺杆ii螺纹配合的螺孔ii;实心柱i的上侧面开设有左右分布的螺孔iii与螺孔iv,螺孔iii与螺杆iii螺纹配合,螺孔iv与螺杆iv螺纹配合。

连接杆ii的底部沿竖向一体设置有旋拧于螺杆v的螺纹套筒。

实心柱ii的下侧面中部沿竖向开设有与螺杆vi螺纹配合的螺孔vi。

所述钎杆的顶端部呈上细下粗的圆锥形。

拉钩杆、连接杆i、连接杆ii、实心柱ii均是由钢筋制成的;实心柱i、斧头、铲头、锯条均是由钢铁制成的。

钢筋与钢铁具有方便取材、易于加工、加工精度高的优点,一是增加了本开启装置连接处的结构可靠性,二是增加了本开启装置的结构牢固性,三是能够降低了本开启装置的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靠,实现了提高井盖开启效率的目的,而且功能多样,方便装卸,可灵活组装,增加了本开启装置的使用便捷性;同时结构牢固,便于携带,可周转使用,增加了本开启装置的实用性,进一步的,易于加工,加工精度高,制造成本低,具有专业性强、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组合为铲子结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钎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组合为小锤头结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组合为勾缝器结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组合为大锤头结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组合为拉杆结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拉钩杆,2-实心柱i,3-斧头,4-钎杆,5-连接杆i,6-螺杆iii,7-铲头,8-连接杆ii,9-螺杆vi,10-实心柱ii,11-锯条,12-勾缝板,13-矩形槽,14-阻尼转轴,15-操作槽,16-手持孔,17-限位块,18-螺孔i,19-螺纹套筒,20-螺孔vi。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用于检查井的组合式多功能井盖开启装置,包括底部呈弯折状的拉钩杆1,拉钩杆1的顶端部沿竖向一体设置有螺杆i,螺杆i的外部套设有下部与其螺纹连接且横向放置的实心柱i2,实心柱i2的右侧设置有斧头3,斧头3的左端部一体设置有旋拧于实心柱i2右端部的螺杆ii;实心柱i2的上侧沿竖向设置有左右分布的钎杆4与连接杆i5,钎杆4的顶端部呈锥形、底部沿竖向一体设置有旋拧于实心柱i2左上部的螺杆iii6;连接杆i5的顶端部固定有铲头7、底部沿竖向一体设置有旋拧于实心柱i2右上部的螺杆iv;实心柱i2的上侧面中部沿竖向固定有位于钎杆4与连接杆i5之间的螺杆v,螺杆v的外部套设有底部与其螺纹连接的连接杆ii8,连接杆ii8的顶端部沿竖向一体设置有螺杆vi9,螺杆vi9的外部套设有下部与其螺纹连接且横向放置的实心柱ii10,实心柱ii10的右端部设置有左端部与其铰接且横向直立的锯条11,锯条11的锯齿朝上;锯条11的右端部一体设置有c形的横向直立的勾缝板12,且勾缝板12的开口朝上;螺杆i、螺杆ii、螺杆iii6、螺杆iv、螺杆v、螺杆vi9的尺寸均一致。

锯条11的上边与实心柱ii10的上侧边呈齐平设置。

实心柱ii10的右端面开设有与其上侧面连通的矩形槽13,且矩形槽13的长度大于锯条11与勾缝板12长度的总和;实心柱ii10的右端部固定穿设有纵向布置且转动穿设于锯条11左端部的阻尼转轴14、上侧面开设有与矩形槽13连通的半球形的操作槽15,锯条11的下部右侧开设有前后贯穿且与操作槽15位置对应的手持孔16。

钎杆4的上部固定穿设有横向放置的限位块17,且限位块17的左部、右部分别伸出钎杆4的左侧面、右侧面。

所述实心柱i2的直径大于实心柱ii10的直径。

实心柱i2的下侧面中部沿竖向开设有与螺杆i螺纹配合的螺孔i18;实心柱i2的右端面中部开设有与螺杆ii螺纹配合的螺孔ii;实心柱i2的上侧面开设有左右分布的螺孔iii与螺孔iv,螺孔iii与螺杆iii6螺纹配合,螺孔iv与螺杆iv螺纹配合。

连接杆ii8的底部沿竖向一体设置有旋拧于螺杆v的螺纹套筒19。

实心柱ii10的下侧面中部沿竖向开设有与螺杆vi9螺纹配合的螺孔vi20。

所述钎杆4的顶端部呈上细下粗的圆锥形。

拉钩杆1、连接杆i5、连接杆ii8、实心柱ii10均是由钢筋制成的;实心柱i2、斧头3、铲头7、锯条11均是由钢铁制成的。

本开启装置用于开启位于草地上的检查井井盖时,开启过程采用如下步骤来实现:

s1:积土的铲除:首先转动实心柱i2,解除实心柱i2与连接杆ii8之间的连接,接着转动连接杆i5,解除连接杆i5与实心柱i2之间的连接,然后通过螺杆iv与螺纹套筒19的螺纹配合,将连接杆i5旋拧于连接杆ii8的底部,由此组合形成如图2所示的铲子结构,铲除井盖上的积土;

s2:井盖开启孔异物的清理:首先转动钎杆4,解除钎杆4与实心柱i2之间的连接,得到如图3所示的钎杆4,接着转动步骤s1中所述的铲子结构的连接杆i5,解除连接杆i5与连接杆ii8的连接,由此形成如图4所述的小锤头结构,然后将钎杆4的锥形端放置于异物的上方,用小锤头结构的实心柱ii10的左端部锤击钎杆4的另一端,由此实现使导物脱离井盖开启口的目的;

s3:井盖与井座之间缝隙浅处异物的清理:首先转动步骤s2中所述的小锤头结构的连接杆ii8,解除连接杆ii8与实心柱ii10的连接,接着手指夹住手持孔16,通过操作槽15从矩形槽13内取出锯条11,并转动锯条11,由此形成如图5所示的勾缝器结构,然后利用勾缝器结构的勾缝板12将缝隙浅处的异物清理;

s4:井盖与井座的分离:首先通过螺孔vi20与螺杆vi9的螺纹配合,将连接杆ii8旋拧于实心柱ii10的底部,重新形成如图4所示的小锤头结构,然后用小锤头结构的实心柱ii10的左端部沿井盖边缘进行锤击,使得井盖与井座分离;如使用小锤头结构分离效果不佳,则通过以下步骤操作:首先转动实心柱ii10,解除实心柱ii10与连接杆ii8之间的连接,接着转动拉钩杆1,解除拉钩杆1与实心柱i2之间的连接,然后通过螺杆v与螺纹套筒19的螺纹配合,将连接杆ii8旋拧于实心柱i2的上侧,由此组合形成如图6所示的大锤头结构,最后用大锤头结构的实心柱i2的左端部沿井盖边缘进行锤击,由此实现井盖与井座的分离;

s5:井盖的开启:首先转动步骤s4中所述的大锤头结构的连接杆ii8,解除实心柱i2与连接杆ii8的连接,接着通过螺杆i与螺纹套筒19的螺纹配合,将拉钩杆1旋拧于连接杆ii8的底部,然后通过螺孔vi20与螺杆vi9的螺纹配合,将连接杆ii8旋拧于实心柱ii10的底部,由此组合形成如图7所示的拉杆结构,最后将该拉杆结构的拉钩杆1的弯折底部穿入井盖开启口,向上提拉,由此实现井盖开启的目的;

s6:井盖边缘异物的清理:首先转动步骤s5中所述的拉杆结构的拉钩杆1,解除拉钩杆1与连接杆ii8的连接,接着转动实心柱ii10,解除实心柱ii10与连接杆ii8的连接,然后通过螺杆v与螺纹套筒19的螺纹配合,将连接杆ii8旋拧于实心柱i2的上侧,由此重新组合形成如图6所示的大锤头结构,最后用该大锤头结构的斧头3将井盖与井座接口处的附着物刮除,由此实现井盖边缘异物的清理。

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连接杆ii8中部的直径与拉钩杆1的直径一致;螺杆i、螺杆ii、螺杆iii6、螺杆iv、螺杆v、螺杆vi9的长度、螺距、直径均分别一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