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型海上风电塔筒卧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88394发布日期:2021-11-15 21:53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通用型海上风电塔筒卧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上风电塔筒运输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用型海上风电塔筒卧运装置。


背景技术:

2.海上风电塔筒具有装机容量大、节约土地资源等优势。目前塔筒厂承接海上风电塔筒制造的机型较多,每种机型每种塔架形式的塔筒直径都各不相同,一般都在塔筒直径为4

7.5米,单段长度35米以上,单段重量150t以上,而且还将随着机型更新不断增大。目前卧式运输的工装可适用范围小,通用性差,每次装船都需要动火调整工装位置甚至更换焊接适配的工装,增加了时间和人工成本,通用性差,无法满足现有的需求。
3.因此,亟需要一种通用型海上风电塔筒卧运装置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通用性强和减少成本的通用型海上风电塔筒卧运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用型海上风电塔筒卧运装置,其包括横梁、第一承托架、第二承托架、第一调节结构、第二调节结构和第一吊耳结构,所述横梁的前侧和后侧均设有所述第一吊耳结构,所述第一承托架和第二承托架承载于所述横梁上并位于所述横梁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调节结构设于所述横梁与所述第一承托架之间,以调节所述第一承托架与所述横梁之间的相对位置并锁定,所述第二调节结构设于所述横梁与所述第二承托架之间,以调节所述第二承托架与所述横梁之间的相对位置并锁定,所述第一承托架具有用于与塔筒之外轮廓对应的第一承托圆弧面,所述第二承托架具有用于与塔筒之外轮廓对应的第二承托圆弧面。
6.较佳地,所述第一调节结构包括第一锁定件、第一定位孔和第一配定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呈间隔开地设于所述横梁之左侧的顶端面,所述第一配定孔呈间隔开地设于所述第一承托架的底端面,所述第一定位孔的间隔距离与所述第一配定孔的间隔距离对应,所述第一锁定件选择性地插入正对的一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一配定孔,以锁定所述第一承托架与所述横梁之间的相对位置。
7.较佳地,所述的通用型海上风电塔筒卧运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承托架与所述横梁之间的第一导向组件,所述第一承托架通过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呈滑动地设于所述横梁。
8.具体地,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承托架与所述横梁中的一者与所述第一导轨连接,所述第二承托架与所述横梁中的一者与所述第一滑块连接。
9.较佳地,所述第二调节结构包括第二锁定件、第二定位孔和第二配定孔,所述第二定位孔呈间隔开地设于所述横梁之右侧的顶端面,所述第二配定孔呈间隔开地设于所述第
二承托架的底端面,所述第二定位孔的间隔距离与所述第二配定孔的间隔距离对应,所述第二锁定件选择性地插入正对的一所述第二定位孔与所述第二配定孔,以锁定所述第二承托架与所述横梁之间的相对位置。
10.较佳地,所述的通用型海上风电塔筒卧运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承托架与所述横梁之间的第二导向组件,所述第二承托架通过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呈滑动地设于所述横梁。
11.具体地,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包括第二导轨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承托架与所述横梁中的二者与所述第二承托架连接,所述第二承托架与所述横梁中的二者与所述横梁连接。
12.较佳地,所述第一吊耳结构包括圆弧板和设于所述圆弧板的吊孔,所述圆弧板由所述横梁向外延伸而成。
13.较佳地,所述的通用型海上风电塔筒卧运装置还包括第二吊耳结构,所述第一承托架与所述第二承托架均设有所述第二吊耳结构。
14.具体地,所述第二吊耳结构呈对称地设于所述第一承托架或所述第二承托架。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通用型海上风电塔筒卧运装置通过将横梁、第一承托架、第二承托架、第一调节结构、第二调节结构和第一吊耳结构等结合在一起,横梁的前侧和后侧均设有第一吊耳结构,从而便于与外部吊车等装置连接以实现运输的目的,结构简单且使用便利;第一承托架和第二承托架承载于横梁上并位于横梁的左、右两侧,第一调节结构设于横梁与第一承托架之间,以调节第一承托架与横梁之间的相对位置并锁定,第二调节结构设于横梁与第二承托架之间,以调节第二承托架与横梁之间的相对位置并锁定,第一承托架具有用于与塔筒之外轮廓对应的第一承托圆弧面,第二承托架具有用于与塔筒之外轮廓对应的第二承托圆弧面,从而更好地承托塔筒,与此同时,由于第一承托架与横梁之间的相对位置呈可调设置并通过第一调节结构锁定相对位置,第二承托架与横梁之间的相对位置呈可调设置并通过第二调节结构锁定相对位置,这样使得第一承托架与第二承托架之间的间距呈可调设置,从而可以对应地承托不同尺寸型号的塔筒,具有通用性强的特点,而且承托不同的塔筒只需要进行调整第一承托架与横梁,第二承托架与横梁之间的相对位置即可,劳动强度第和有效减少成本。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通用型海上风电塔筒卧运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通用型海上风电塔筒卧运装置中的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通用型海上风电塔筒卧运装置中的第二承载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20.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通用型海上风电塔筒卧运装置100包括横梁1、第一承托架2、第二承托架3、第一调节结构4、第二调节结构5和第一吊耳结构6,横梁1的前侧
和后侧均设有第一吊耳结构6,从而便于与外部吊车等装置连接以实现运输的目的,结构简单且使用便利;第一承托架2和第二承托架3承载于横梁1上并位于横梁1的左、右两侧,第一调节结构4设于横梁1 与第一承托架2之间,以调节第一承托架2与横梁1之间的相对位置并锁定,第二调节结构5设于横梁1与第二承托架3之间,以调节第二承托架3与横梁1 之间的相对位置并锁定,第一承托架2具有用于与塔筒之外轮廓对应的第一承托圆弧面21,第一承托圆弧面21朝上,第二承托架3具有用于与塔筒之外轮廓对应的第二承托圆弧面31,第一承托圆弧面21朝上,从而更好地承托塔筒,与此同时,由于第一承托架2与横梁1之间的相对位置呈可调设置并通过第一调节结构4锁定相对位置,第二承托架3与横梁1之间的相对位置呈可调设置并通过第二调节结构5锁定相对位置,这样使得第一承托架2与第二承托架3之间的间距呈可调设置,从而可以对应地承托不同尺寸型号的塔筒,具有通用性强的特点,而且承托不同的塔筒只需要进行调整第一承托架2与横梁1,第二承托架3与横梁1之间的相对位置即可,劳动强度第和有效减少成本。更为具体地,如下:
21.请参阅图1至图3,第一调节结构4包括第一锁定件41、第一定位孔42和第一配定孔43,第一定位孔42呈间隔开地设于横梁1之左侧的顶端面,第一配定孔43呈间隔开地设于第一承托架2的底端面,第一定位孔42的间隔距离与第一配定孔43的间隔距离对应,第一锁定件41选择性地插入正对的一第一定位孔42与第一配定孔43,以锁定第一承托架2与横梁1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定位孔42的数量多于第一配定孔43的数量,即不是所有第一定位孔42都有第一配定孔43与其对准,从而达到调节第一承托架2之位置的目的。较优的是,第一锁定件41为高强度的螺栓。
22.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通用型海上风电塔筒卧运装置100还包括设于第一承托架2与横梁1之间的第一导向组件,第一承托架2通过第一导向组件呈滑动地设于横梁1,第一导向组件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承托架2与横梁1 之间做更加顺畅的位置调节。举例而言,第一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一滑块,第一承托架2与横梁1中的一者与第一导轨连接,第二承托架3与横梁1 中的一者与第一滑块连接,结构简单且导向效果优良。
23.请参阅图1至图3,第二调节结构5包括第二锁定件51、第二定位孔52和第二配定孔53,第二定位孔52呈间隔开地设于横梁1之左侧的顶端面,第二配定孔53呈间隔开地设于第二承托架3的底端面,第二定位孔52的间隔距离与第二配定孔53的间隔距离对应,第二锁定件51选择性地插入正对的一第二定位孔52与第二配定孔53,以锁定第二承托架3与横梁1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定位孔52的数量多于第二配定孔53的数量,即,不是所有第二定位孔52都有第二配定孔53与其对准,从而达到调节第二承托架3之位置的目的。较优的是,第二锁定件51为高强度的螺栓。
24.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通用型海上风电塔筒卧运装置100还包括设于第二承托架3与横梁1之间的第二导向组件,第二承托架3通过第二导向组件呈滑动地设于横梁1,第二导向组件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二承托架3与横梁1 之间做更加顺畅的位置调节。举例而言,第二导向组件包括第二导轨和第二滑块,第二承托架3与横梁1中的二者与第二导轨连接,第二承托架3与横梁1 中的二者与第二滑块连接,结构简单且导向效果优良。
25.请参阅图1至图3,第一吊耳结构6包括圆弧板61和设于圆弧板61的吊孔 62,圆弧板61由横梁1向外延伸而成,第二吊耳结构7设置有多个并呈间隔开地设置于横梁1,从而调高吊设的稳定性。
26.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通用型海上风电塔筒卧运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吊耳结构7,第一承托架2与第二承托架3均设有第二吊耳结构7。第二吊耳结构7呈对称地设于第一承托架2或第二承托架3,第二吊耳结构7的设置能够方便第一承托架2或第二承托架3的搬运。
27.请参阅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通用型海上风电塔筒卧运装置100的使用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如下:
28.根据塔筒的尺寸调节第一承托架2相对横梁1的位置,使得第一调节结构4 的第一配定孔43正对第一定位孔42,第一锁定件41插入正对的第一配定孔43 和第一定位孔42并锁定,根据塔筒的尺寸调节第二承托架3相对横梁1的位置,使得第二调节结构5的第二配定孔53正对第二定位孔52,第二锁定件51插入正对的第二配定孔53和第二定位孔52并锁定,第一承托架2和第二承托架3 共同承托塔筒。
29.通过将横梁1、第一承托架2、第二承托架3、第一调节结构4、第二调节结构5和第一吊耳结构6等结合在一起,横梁1的前侧和后侧均设有第一吊耳结构6,从而便于与外部吊车等装置连接以实现运输的目的,结构简单且使用便利;第一承托架2和第二承托架3承载于横梁1上并位于横梁1的左、右两侧,第一调节结构4设于横梁1与第一承托架2之间,以调节第一承托架2与横梁1 之间的相对位置并锁定,第二调节结构5设于横梁1与第二承托架3之间,以调节第二承托架3与横梁1之间的相对位置并锁定,第一承托架2具有用于与塔筒之外轮廓对应的第一承托圆弧面21,第二承托架3具有用于与塔筒之外轮廓对应的第二承托圆弧面31,从而更好地承托塔筒,与此同时,由于第一承托架2与横梁1之间的相对位置呈可调设置并通过第一调节结构4锁定相对位置,第二承托架3与横梁1之间的相对位置呈可调设置并通过第二调节结构5锁定相对位置,这样使得第一承托架2与第二承托架3之间的间距呈可调设置,从而可以对应地承托不同尺寸型号的塔筒,具有通用性强的特点,而且承托不同的塔筒只需要进行调整第一承托架2与横梁1,第二承托架3与横梁1之间的相对位置即可,劳动强度低和有效减少成本。
30.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