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角开门电梯轿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14363发布日期:2021-09-29 03:32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角开门电梯轿底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行业,特别涉及一种直角开门电梯轿底。


背景技术:

2.随着电梯的日益发展,电梯越来越多样化,其中有一类电梯受井道大小的限制只能安装在极小的空间内,而传统结构的电梯轿架结构已经没办法满足极小井道的需求,为了适应不断进步的要求,需要研发出适用于极小井道的轿架。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角开门电梯轿底,其整体厚度小,能有效压缩底坑空间。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角开门电梯轿底,它包括上轿底,呈与所述上轿底外周轮廓相匹配的托架,连接于所述托架与所述上轿底之间的轿底减震橡胶,以及若干配重组件,所述上轿底临近电梯轿门的一侧为前端,远离电梯轿门的一侧为后端,配重组件安装在所述托架下端面的后端部。
5.优化的,每个所述配重组件包括支架、连接在支架的两端部和所述托架下端面上的螺栓组件、多个配重块,所述支架与所述托架之间形成有间隙,每个所述配重块上设有安装孔,所述支架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
6.进一步的,所述配重块的其中一侧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侧面上设有跨设于所述凹槽上的安装条,所述安装条和所述凹槽之间形成所述安装孔。
7.进一步的,所述配重组件设于所述托架下端面的后端部的下方。
8.优化的,所述上轿底下端面的前端部的下方安装有防轿底倾覆的支撑脚。
9.优化的,所述上轿底包括轿底板和支撑框体,所述支撑框体由多根互相垂直形成网格状的矩形管构成。
10.优化的,沿前后方向延展且经过所述上轿底的上端面中心同时垂直于所述上轿底的上端面中心的面为中心面,所述电梯轿底关于所述中心面对称。
11.优化的,所述轿底还包括安装于所述上轿底前侧面上的轿门地坎托板。
12.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上轿底采用超薄设计,用矩形管做筋保证轿底强度并且充分压缩底坑空间;轿门地坎托板采用对称设计,实现旁开门时通用。
附图说明
13.附图1为实施例一中电梯轿底其中一个视角的立体视图;
14.附图2为实施例一中电梯轿底另一个视角的立体视图;
15.附图3为实施例二中电梯轿底的立体视图;
16.附图4为实施例二中支架与配重块未脱落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7.附图5为实施例二中支架与配重块脱落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19.实施例一
20.如图1

2所示,直角开门电梯轿底包括上轿底1,呈与上轿底1外周轮廓相匹配的托架4,连接于托架4与上轿底1之间的轿底减震橡胶3,若干配重组件7,以及轿门地坎托板2。上轿底1临近电梯轿门的一侧为前端,远离电梯轿门的一侧为后端,配重组件7安装在托架4下端面的后端部。轿门地坎托板2安装于上轿底1前侧面上。
21.每个配重组件7包括支架6、连接在支架6的两端部和托架4下端面上的螺栓组件8、多个配重块71,支架6与托架4之间形成有间隙,配重块71上设有安装孔,支架6穿设于安装孔73内。配重块71的其中一侧面上开设有凹槽,侧面上设有跨设于凹槽上的安装条72,安装条72和凹槽之间形成安装孔73。配重组件7设于托架4下端面的后端部的下方。
22.上轿底1包括轿底板11和支撑框体12,支撑框体12由多根互相垂直形成网格状的矩形管构成。支撑框体12的前端部的下方安装有防轿底倾覆的支撑脚5,支撑脚5通过f型橡胶夹51与支撑框体12相固定连接。
23.沿前后方向延展且经过上轿底1的上端面中心同时垂直于上轿底1的上端面中心的面为中心面,电梯轿底关于中心面对称。
24.综上:1.上轿底采用超薄设计,用矩形管做筋保证轿底强度并且充分压缩底坑空间;2.轿门地坎托板采用对称设计,实现旁开门时通用;3.采用优质减震橡胶,乘坐更加舒适;4.托架采用厚板c型折弯嵌装焊接,结构牢固可靠;5.轿底防倾支架与f型橡胶夹有效的防止轿底倾覆;6.非门区侧用可调式配重块调节轿厢的静平衡,使电梯运行更加平稳。
25.综上:1.上轿底采用超薄设计,用矩形管做筋保证轿底强度并且充分压缩底坑空间;2.轿门地坎托板采用对称设计,实现旁开门时通用;3.采用优质减震橡胶,乘坐更加舒适;4.托架采用厚板c型折弯嵌装焊接,结构牢固可靠;5.轿底防倾支架与f型橡胶夹有效的防止轿底倾覆;6.非门区侧用可调式配重块调节轿厢的静平衡,使电梯运行更加平稳。
26.实施例二
27.如图3

4所示,直角开门电梯轿底包括上轿底1,呈与上轿底1外周轮廓相匹配的托架4,连接于托架4与上轿底1之间的轿底减震橡胶3,若干配重组件7,以及轿门地坎托板2。上轿底1临近电梯轿门的一侧为前端,远离电梯轿门的一侧为后端,配重组件7安装在托架4下端面的后端部。轿门地坎托板2安装于上轿底1前侧面上。
28.每个配重组件7包括支架6、连接在支架6的中部和托架4下端面上的螺栓组件8、多个配重块71,支架6与托架4之间形成有间隙,配重块71上设有安装孔,支架6穿设于安装孔73内。配重块71的其中一侧面上开设有凹槽,侧面上设有跨设于凹槽上的安装条72,安装条72和凹槽之间形成安装孔73。配重组件7设于托架4下端面的后端部的下方。所述支架6的左右两端部贯通且前侧面上设有贯通的滑槽61,所述电梯轿底还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6内且沿左右方向设置的驱动螺杆62、螺纹连接于所述驱动螺杆62上的驱动螺母63、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架6内且与所述驱动螺杆62螺纹配合的蜗轮64、固定于所述支架6后端外侧壁上的驱动电机65,配重块71与驱动螺母63通过快接扣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65与蜗轮64相传
动连接,驱动螺杆62中部设有与蜗轮64匹配的中部螺纹621,两端部的螺纹为分别与驱动螺母63匹配且旋向相反的前端螺纹622和后端螺纹623,使其上的配重块71分成移动方向相反的两组,所述配重块71内设有高速碰撞后弹出的气囊,当电梯向下超速运行时,驱动电机65受到指令并迅速转动进而带动驱动螺杆62转动,然后配重块71随驱动螺母63朝向驱动螺杆62端部移动直至与驱动螺杆62脱落,由于配重块71脱落后做自由落体,而电梯轿底则在曳引绳或导靴的作用下,其下行速度会低于配重块71下行速度,因此配重块71先落至井道底并弹出气囊,实现电梯超速下行的缓冲保护。
29.上轿底1包括轿底板11和支撑框体12,支撑框体12由多根互相垂直形成网格状的矩形管构成。支撑框体12的前端部的下方安装有防轿底倾覆的支撑脚5,支撑脚5通过f型橡胶夹51与支撑框体12相固定连接。
30.沿前后方向延展且经过上轿底1的上端面中心同时垂直于上轿底1的上端面中心的面为中心面,电梯轿底关于中心面对称。
31.综上:1.上轿底采用超薄设计,用矩形管做筋保证轿底强度并且充分压缩底坑空间;2.轿门地坎托板采用对称设计,实现旁开门时通用;3.采用优质减震橡胶,乘坐更加舒适;4.托架采用厚板c型折弯嵌装焊接,结构牢固可靠;5.轿底防倾支架与f型橡胶夹有效的防止轿底倾覆;6.非门区侧用可调式配重块调节轿厢的静平衡,使电梯运行更加平稳。7.配以下行超速保护机构,保证了电梯乘客的安全。
32.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