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05982发布日期:2022-04-16 15:41阅读:60来源:国知局
输送容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用于输送生物构成体的容器。本技术主张基于2019年9月18日在日本技术的特愿2019-169616号的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2.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鲜鱼输送容器,其具备:内壳,其由发泡树脂构成,且具有用于收容鲜鱼的内部空间;以及外壳,其由瓦楞纸板构成,且收容内壳。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64702号公报(平成31年4月25日公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鲜鱼输送容器中,由于杂菌等随着时间的经过而增殖,因此存在难以进行长时间的输送的课题。
5.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长时间输送的输送容器。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6.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输送容器是用于输送细胞或细胞的集合体即生物构成体的输送容器,其具备放电装置,该放电装置通过放电在所述输送容器的内部生成放电生成物。有益效果
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可以提供能够长时间输送的输送容器。
附图说明
8.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输送容器的构成的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输送容器所具备的放电装置的构成的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实验后的细胞数的表。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输送容器的构成的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输送容器的构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9.〔第一实施方式〕以下,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10.(输送容器1的构成)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输送容器1的构成的图。输送容器1是用于输送细胞或
细胞的集合体即生物构成体的容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生物构成体为哺乳动物来源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如图1所示,输送容器1具备一次容器10、二次容器20、三次容器30以及离子发生装置(放电装置)40。由此,与例如不具有一次容器10和二次容器20的情况相比,输送容器1能够在与外部环境隔断的状态下收容生物构成体。
11.一次容器10是直接收容生物构成体的长方体状的容器。但是,一次容器10只要是能够收容生物构成体的构成,不限于长方体状的容器。一次容器10的至少一部分由使气体透过的材质构成。作为这样的材质的例子,可列举出硅橡胶等。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一次容器10的上表面部由使气体透过的材质构成。上表面部是指在通过输送容器1输送生物构成体的状态下朝向铅垂上方的部分。
12.二次容器20是收容一次容器10的长方体状的容器。但是,二次容器20只要是能够收容一次容器10的构成,不限于长方体状的容器。二次容器20不具有密闭性。即,空气等气体可以进出二次容器20。
13.二次容器20构成为内表面不与一次容器10接触。由此,在从外部对二次容器20施加了冲击的情况下,能够降低该冲击传递至一次容器10的程度。
14.三次容器30是收容二次容器20的密闭用的长方体状的容器。但是,三次容器30只要是能够收容二次容器20的构成,不限于长方体状的容器。三次容器30具备收容部31和盖部35。
15.收容部31是收容二次容器20的有底筒状的容器。收容部31在以底部为下侧时的上侧具有用于收容二次容器20以及生物构成体的开口部32。
16.盖部35封闭开口部32。盖部35是具有能够覆盖开口部32的形状的板状部件。盖部35在内表面38具有凹部37a、37b。在盖部35覆盖开口部32的状态下,三次容器30成为密闭的状态。具体而言,例如在开口部32设置有o型环(未图示),盖部35经由该o型环覆盖开口部32。
17.盖部35经由沿着收容部3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铰链34而与收容部31连接。通过使盖部35绕铰链34转动,能够切换盖部35覆盖开口部32的状态和敞开开口部32的状态。
18.三次容器30构成为与二次容器20之间形成空间,且内表面不与二次容器20接触。例如,在二次容器20与三次容器30之间配置有冲击吸收件(未图示)和/或降低二次容器20的温度变化的隔热件(未图示)。由此,在从外部对三次容器30施加冲击的情况下,能够降低该冲击传递至二次容器20的程度。
19.三次容器30也可以在外表面具有用于供用户输送输送容器1的把手部。作为把手部的例子,可列举出用于用手把持的把持部、或用于挂在肩上的肩搭部等。
20.离子发生装置40是通过放电在输送容器1的内部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放电生成物)的放电装置。但是,离子发生装置40也可以是通过放电在输送容器1的内部仅产生正离子或者负离子中的任一方的放电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离子发生装置40使三次容器30和二次容器20之间的空间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输送容器1具备2个离子发生装置40。离子发生装置40的数量根据目标离子浓度和三次容器30的大小由设计者决定即可,也可以是1个或3个以上。此外,输送容器1也可以具备代替离子发生装置40而生成与离子不同的放电生成物的装置。例如输送容器1也可以具备放电装置来代替离子发生装置40,该放电装置通过放电来生成能够对输送容器1内的病毒和细菌等进行抗菌、除菌或杀菌
的放电生成物。作为放电方式,例如可列举等离子体放电或电晕放电。
21.离子发生装置40设置在盖部35的内侧。因此,由离子发生装置40产生的离子高效地扩散到输送容器1的内部。但是,离子发生装置40不一定必须设于盖部35的内侧,例如也可以设于收容部31的内侧。
22.具体而言,离子发生装置40分别设置在设置于盖部35的内表面38的凹部37a、37b。更具体而言,离子发生装置40设置成不比盖部35的内表面38更向内侧突出。因此,减少离子发生装置40与二次容器20等冲击而发生故障的风险。但是,离子发生装置40不一定必须设于凹部37a、37b,也可以直接设于内表面38。
23.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在盖部35的内部埋设有作为电源的电池36、以及将该电池36和离子发生装置40电连接的供电线39。但是,电池36也可以设置在盖部35的内侧。离子发生装置40经由供电线39从电池36被供电。
24.另外,离子发生装置40也可以经由盖部35从外部供电。例如,可以设置连接盖部35的内部与外部的供电线。这种情况下,配置于三次容器30的外部的电池36作为经由供电线与离子发生装置40连接并供给电力的外部电源而发挥功能。或者,也可以通过电磁感应从配置于三次容器30的外部的电池36向离子发生装置40供电。在该情况下,通过根据需要更换电池36,能够在关闭盖部35的状态下继续生成放电生成物。换言之,在输送容器1中,无需打开盖部35即可更换电池36,因此在更换电池36时,可以防止病毒和细菌等侵入输送容器1的内部。
25.(离子发生装置40的具体构成)图2是示出离子发生装置40的构成的图。如图2所示,离子发生装置40在俯视时具有矩形的形状。离子发生装置40具备沿长边方向排列的两个离子产生部48a及48b。
26.电池36向离子产生部48a以及48b供给电力。离子产生部48a以及离子产生部48b分别进行电晕放电,从而产生离子。离子产生部48a产生正离子,离子产生部48b产生负离子。但是,也可以是,离子产生部48a产生负离子,离子产生部48b产生正离子。
27.离子产生部48a和48b分别具有呈尖锐状的放电电极凸部48aa、48ba和包围该放电电极凸部48aa、48ba的感应电极环48ab、48bb。放电电极凸部48aa和48ba分别配置在感应电极环48ab、48bb的中心部。
28.此外,放电电极凸部48aa、48ba也可以是面电极、针电极、刷电极等,只要能够放电,放电电极凸部48aa、48ba的形状、种类以及材料没有限制。
29.向离子产生部48a施加正电压。向离子产生部48a施加正电压时,空气中的水分子由于放电而电分解,主要生成氢离子h
+
。然后,空气中的水分子在生成的氢离子h
+
的周围凝集,形成电荷正稳定的簇离子h
+
(h2o)m。
30.向离子产生部48b施加负电压。向离子产生部48b施加负电压时,通过放电使空气中的氧分子电性分解,主要生成氧离子o
2-。然后,空气中的水分子在生成的氧离子o
2-的周围凝集,形成电荷负稳定的簇离子o
2-(h2o)n。
31.在此,m、n是任意的整数。在本说明书中,称为“正离子”时是指正的簇离子,称为“负离子”时是指负的簇离子。另外,正负的簇离子的生成能够通过飞行时间分解型质量分析法来确认。
32.离子发生装置40供给正离子和负离子,以使输送容器1内的正离子和负离子的浓
度分别为7000个/cm3以上。如果正负离子浓度分别为7000个/cm3以上,则能够减少细菌及病毒等的生长及增殖。此外,离子产生装置40供给正离子和负离子,使得输送容器1内的正离子和负离子的浓度分别为100万个/cm3以下。如果正离子和负离子的浓度分别为100万个/cm3以下,则能够不对细胞产生不良影响地进行除菌。
33.正离子和负离子同时被释放到空气中时,在微生物的表面凝集并包围它们。而且,正离子和负离子瞬间结合,在微生物的表面上凝聚生成[
·
oh](羟基自由基)或者h2o2(过氧化氢)。由于[
·
oh]和h2o2为氧化力非常高的活性种,因此能够通过化学反应分解微生物的表面的蛋白质,减少其作用。
[0034]
因此,在输送容器1中,利用离子发生装置40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向三次容器30的内部供给正离子和负离子,由此,使存在于三次容器30与二次容器20之间的空间的病毒灭活,能够适当地进行除菌。此外,如上所述,二次容器20未被密闭。而且,一次容器10的上表面部由使气体透过的材质构成。因此,在输送容器1中,利用离子产生装置40产生的离子,也能够除菌到一次容器10和二次容器20的内部。
[0035]
在现有的输送容器中,在收容生物构成体之前,使用药剂(例如乙醇等醇)对内部进行杀菌。但是,当在药剂完全气化之前收容生物构成体时,存在因内部气化的残存药剂而对生物构成体(特别是细胞)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在药剂完全气化后收容生物构成体的情况下,收容生物构成体时,再次病毒和细菌等侵入。此外,在以往的输送容器内设置有uv灯的情况下,也存在对生物构成体(特别是细胞)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
[0036]
与此相对,在输送容器1中,在收容了生物构成体后,根据需要通过离子发生装置40产生离子,能够继续对内部进行除菌。
[0037]
离子发生装置40还可以具备风扇。由此,正离子和负离子在输送容器1的内部扩散,所以能够更有效地进行除菌。
[0038]
(关于离子对生物构成体的影响的实验)作为由输送容器1输送的生物构成体的例子,可举出ips细胞(人工多能干细胞)。本技术发明人进行了用于确认离子对ips细胞的影响的实验。在实验中,用设置有pci(等离子体簇离子)产生装置的培养箱和未设置的培养箱,将ips细胞培养7天,对最后一天的细胞数进行计数。pci产生装置产生的离子的浓度平均为212,000个/cm3。
[0039]
图3是示出实验的结果的表。在图3中,关于没有pci产生装置的各个,示出了各3个结果。如图3所示,设置有pci产生装置的培养箱中的ips细胞的平均存活率
±
标准偏差为91.5
±
1.31%。另一方面,未设置pci产生装置的培养箱中的ips细胞的平均存活率
±
标准偏差为92.5
±
1.57%。即,在实验后的ips细胞的平均存活率和标准偏差中,未观察到pci产生装置的设置的有无所带来的显著差异。因此,可以说即使输送容器1具备离子发生装置40也不会对细胞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根据输送容器1,能够不对ips细胞产生不良影响而进行除菌。
[0040]
如上所述,根据输送容器1,能够在不影响生物构成体的情况下对内部进行除菌。因此,能够抑制由菌引起的生物构成体的劣化,能够长时间地输送。
[0041]
〔第二实施方式〕以下对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对具有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相同的功能的部件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不重复其说明。
[0042]
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输送容器2的构成的图。如图4所示,输送容器2除了输送容器1的构成之外,还具备离子传感器50以及显示部51。
[0043]
离子传感器50是检测输送容器2内的离子浓度并输出与该离子浓度对应的信号的传感器。离子传感器50检测输送容器2内的正离子和负离子中的一方或双方的浓度。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盖部35的内部设置有2处离子传感器50。但是,离子传感器50的数量只要设计者根据作为目标的离子浓度的检测精度以及三次容器30的大小决定即可,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此外,离子传感器50也可以设置在收容部31的内部。
[0044]
显示部51是显示离子传感器50检测到的离子浓度或者基于该离子浓度的信息的显示装置。显示部51例如是液晶显示器或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基于离子浓度的信息包括离子发生装置40的动作是否正常的信息、或者与离子发生装置40的更换时期相关的信息。在显示部51显示基于离子浓度的信息的情况下,输送容器2只要具备控制部即可,该控制部执行基于离子浓度判断离子发生装置40的状态的处理。
[0045]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显示部51为矩形,设置在收容部31的外侧的面上。但是,显示部51只要是能够显示由离子传感器50检测到的离子浓度或者基于该离子浓度的信息的构成,则不限于上述的例子。例如,显示部51可以是圆形。并且,例如显示部51可以设置在盖部35的外侧的面上。
[0046]
根据输送容器2,用户能够基于显示部51的显示识别离子发生装置40的状态。因此,在离子发生装置40的动作发生异常等情况下,能够采取进行离子发生装置40的维护等对应。因此,根据输送容器2,能够更可靠地产生离子,进行内部的除菌。
[0047]
〔第三实施方式〕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
[0048]
图5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的输送容器3的构成。如图5所示,输送容器3具有盖部35和收容部31未通过铰链34连接的构成。由于输送容器3不具有铰链34,因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因此,输送容器3与输送容器1、2相比能够削减制造成本。
[0049]
〔第四实施方式〕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
[0050]
收容于输送容器1、2、3中的生物构成体不限于上述哺乳动物来源的细胞、组织或器官,也可以是食用肉、鲜鱼或蔬菜等。根据输送容器1、2、3,对于食用肉、鲜鱼或蔬菜等,也能够维持鲜度地长时间输送。
[0051]
在该情况下,由于过度慎重地对生物构成体进行处理的必要性小,因此输送容器1、2、3不需要具备一次容器10和二次容器20。即,在输送食用肉、鲜鱼或蔬菜等的情况下,输送容器1、2、3只要具备三次容器30和离子发生装置40即可。与具备一次容器10和二次容器20的容器相比,这样的输送容器1、2、3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因此能够削减制造成本。
[0052]
〔总结〕本发明的方式1的输送容器是用于输送细胞或细胞的集合体即生物构成体的输送容器,所述输送容器具备放电装置,所述放电装置通过放电在所述输送容器的内部生成放电生成物。
[0053]
根据上述的构成,当通过放电在输送容器的内部生成放电生成物时,能够使存在于输送容器的内部的病毒灭活,适当地除菌。因此,能够提供可长时间输送的输送容器。
[0054]
本发明的方式2的输送容器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方式1中,具备:收容部,其具有收容所述生物构成体的开口部;以及盖部,其使所述开口部闭塞,所述放电装置设置在所述盖部的内侧。
[0055]
根据上述构成,由放电装置产生的离子有效地扩散到输送容器内部。
[0056]
本发明的方式3的输送容器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方式2中,所述盖部在内表面具有凹部,所述放电装置设置在所述凹部中。
[0057]
根据上述构成,与放电装置未设置在凹部的构成相比,放电装置与输送容器等冲击而故障的可能性被降低。
[0058]
本发明的方式4的输送容器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方式2或3中,所述放电装置经由所述盖部从外部电源供电。
[0059]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在盖部闭合的状态下持续向放电装置供电,生成放电生成物。
[0060]
本发明的方式5的输送容器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方式1~4中的任一个中,所述放电装置是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的离子发生装置。
[0061]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离子产生装置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供给到输送容器内部,能够使输送容器内部存在的病毒灭活,能够适当地除菌。
[0062]
本发明的方式6的输送容器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方式5中,所述放电装置供给正离子和负离子,使所述输送容器内的正离子和负离子的浓度分别为7000个/cm3以上。
[0063]
根据上述构成,如果正负离子浓度分别在7000个/cm3以上,则可以减少细菌和病毒等的生长和繁殖。
[0064]
本发明的方式7的输送容器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方式6中,所述放电装置供给正离子和负离子,使所述输送容器内的正离子和负离子的浓度分别为7000个/cm3以上且100万个/cm3以下。
[0065]
根据上述的构成,可以对细胞没有坏影响地进行除菌。
[0066]
本发明的方式8的输送容器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方式5~7中的任一个中,其具备:离子传感器,其检测所述输送容器内的正离子和负离子中的一方或双方的浓度;以及显示部,所述显示部显示所述离子传感器检测出的离子浓度或者基于所述离子浓度的信息。
[0067]
根据上述的构成,用户能够了解输送容器内的离子浓度。此外,用户能够识别基于输送容器内的离子浓度的信息。例如在输送容器发生异常时,用户能够识别异常发生状态。
[0068]
本发明的方式9的输送容器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方式1~8中的任一个中,其具备:一次容器,其收容所述生物构成体;二次容器,其收容所述一次容器;以及三次容器,其收容所述二次容器,所述放电装置在所述三次容器与所述二次容器之间的空间生成所述放电生成物。
[0069]
根据上述的构成,在输送容器中,利用放电装置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向三次容器的内部供给正离子和负离子,从而能够使存在于三次容器与二次容器之间的空间的病毒灭活,适当地进行除菌。
[0070]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对于适当组合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而且,通过组合各实施方式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能够形成新的技术特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