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视觉计数包装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40271发布日期:2021-05-04 11:32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视觉计数包装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包装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视觉计数包装一体机。



背景技术:

包装机在生产应用时一般呈现自动化的机电设备,已经在食品、化工、五金、农产品等包装行业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现代社会对包装速度和包装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现有的包装机需要人工清点物料的数量后再装入到包装袋内,人工劳动强度大、成本高,效率低下,且人工清点容易出错,导致物料的数量不准确,难以保证装袋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因此,缺陷十分明显,亟需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视觉计数包装一体机,自动化地实现了物料的定量装袋和打包,实现了双通道送料,送料效率高,送料稳定性好,能够有效地分散物料,减少了物料重叠的现象,使得物料平铺地移动,视觉计数装置对物料的数量计算精准,提高了对物料进行包装的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视觉计数包装一体机,其包括机台、设置于机台的筒膜送料装置、设置于筒膜送料装置的出料端的开袋裁切封口一体装置、位于开袋裁切封口一体装置的下方的托料装置、位于开袋裁切封口一体装置的上方的装袋装置及位于装袋装置的上方的精准供料设备,所述精准供料设备包括供料漏斗、第一送料机构、第二送料机构、扫平机构、视觉计数装置及定量漏斗,所述供料漏斗的出料口位于第一送料机构的进料端,所述第二送料机构的出料端位于第二送料机构的进料端上方,所述扫平机构设置于第一送料机构的出料端,所述定量漏斗位于装袋装置的上方,所述第二送料机构的送料面设置有快速料道和精补料道,所述视觉计数装置的点数区域位于第二送料机构的出料端的下方,所述定量漏斗的进料端显露于视觉计数装置的点数区域;所述第一送料机构的送料速度小于第二送料机构的送料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送料机构包括第二料轨、第一直线震动送料器、第二直线震动送料器及第二底座,所述第二料轨与第一送料机构的出料端连接,所述快速料道和精补料道设置于第二料轨,所述第一直线震动送料器和第二直线震动送料器均装设于第二底座,所述第一直线震动送料器的输出端和第二直线震动送料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快速料道的底部和精补料道的底部抵触。

进一步地,所述快速料道设置有多个分隔板,多个分隔板平行设置,相邻的两个分隔板之间形成快速料槽;所述精补料道设置有精补料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送料机构的出料端连接有导料件,所述快速料道和精补料道均与导料件的进料口连通,所述导料件的出料口与定量漏斗的进料端对应设置,所述导料件的出料口突伸至视觉计数装置的点数区域内。

进一步地,所述导料件内设置有第一间隔板,所述第一间隔板将导料件的内腔分隔成快速导料通道和精补导料通道,所述快速导料通道和精补导料通道分别与快速料道的出料端和精补料道的出料端对应设置;所述定量漏斗的内腔设置有第二间隔板,所述第二间隔板将定量漏斗的内腔分隔成快速供料道和精补供料道,所述快速导料通道和精补导料通道分别与快速供料道和精补供料道对应设置;所述定量漏斗的出料口转动连接有启闭门,所述定量漏斗的侧壁装设有启闭气缸,所述启闭气缸用于驱动启闭门打开或关闭快速供料道的出料端。

进一步地,所述筒膜送料装置包括设置于机台的卷料架、设置于卷料架的一侧的导膜架、转动设置于导膜架的多个导膜辊、均设置于导膜架的冲孔机构和标识检测传感器、升降设置于导膜架的自重张力辊及设置于导膜架远离卷料架的一侧的送膜机构,所述标识检测传感器与冲孔机构电连接,所述导膜架与送膜机构之间设置有转印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转印机构与导膜架之间或转印机构与送膜机构之间设置有易撕线成型机构;所述易撕线成型机构包括易撕线座、升降设置于易撕线座内的易撕线刀及装设于易撕线座并用于驱动易撕线刀升降的易撕线驱动器,所述易撕线刀装设于易撕线驱动器的输出端。

进一步地,所述开袋裁切封口一体装置包括第一夹袋机构、裁切机构、开合联动机构、开合行程限位机构及两个封口组件,所述开合联动机构用于驱动两个封口组件彼此前后开合移动,所述开合行程限位机构用于对开合联动机构的开合行程进行限位,所述第一夹袋机构位于两个封口组件闭合位置的下方,所述裁切机构设置于其中一个封口组件,所述封口组件包括移动座、上热封口头、下热封口头、第二夹袋机构和吸袋机构,所述上热封口头和下热封口头分别装设于移动座的上部和下部,所述第二夹袋机构和吸袋机构均位于上热封口头与下热封口头之间,两个封口组件的移动座分别与开合联动机构的两个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夹袋机构包括左夹持组件、右夹持组件和用于驱动左夹持组件与右夹持组件彼此靠近或远离移动的移动驱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托料装置包括托架、设置于托架的升降调节机构、装设于升降调节机构的输出端的升降板及设置于升降板的托料组件,所述托料组件包括托料驱动器、转动件及托料件,所述托料件的侧部与升降板转动连接,所述托料驱动器装设于升降板,所述转动件的一端与托料件的一端连接,转动件的另一端与托料驱动器的输出端铰接,所述托料驱动器经由转动件驱动托料件转动,所述托料件位于升降输送装置1与开袋裁切封口一体装置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托料装置的下方设置有升降输送装置,所述升降输送装置包括支撑架、升降驱动机构及输送台,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装设于支撑架的第二基座、连接于第二基座与输送台之间的两个升降组件及装设于第二基座并用于驱动两个升降组件升降的移动驱动器,两个升降组件分别设置于第二基座的两侧,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连杆及与第一升降连杆交叉设置的第二升降连杆,所述第一升降连杆的中部与第二升降连杆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升降连杆的底端与第二基座铰接,所述第一升降连杆的顶端与输送台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升降连杆的底端与移动驱动器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升降连杆的顶端与输送台铰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视觉计数包装一体机自动化地实现了物料的定量装袋和打包,实现了双通道送料,送料效率高,送料稳定性好,能够有效地分散物料,减少了物料重叠的现象,使得物料平铺地移动,视觉计数装置对物料的数量计算精准,提高了对物料进行包装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隐藏机台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精准供料设备和装袋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精准供料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精准供料设备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精准供料设备的又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扫平机构和升降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装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装袋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筒膜送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导辊架、导膜辊、冲孔机构和自重张力辊和标识检测传感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易撕线成型机构、转印机构和送膜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开袋裁切封口一体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封口组件、扶袋机构和裁切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封口组件、扶袋机构和裁切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升降输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升降输送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托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的托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至图18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视觉计数包装一体机,其包括机台、设置于机台的筒膜送料装置4、设置于筒膜送料装置4的出料端的开袋裁切封口一体装置5、位于开袋裁切封口一体装置5的下方的托料装置2、位于开袋裁切封口一体装置5的上方的装袋装置3及位于装袋装置3的上方的精准供料设备7,所述精准供料设备7包括供料漏斗71、第一送料机构72、第二送料机构73、扫平机构74、视觉计数装置78及定量漏斗79,所述供料漏斗71的出料口位于第一送料机构72的进料端上方,所述第二送料机构73的出料端位于第二送料机构73的进料端上方,所述扫平机构74设置于第一送料机构72的出料端,所述定量漏斗79位于装袋装置3的上方,所述第二送料机构73的送料面设置有快速料道735和精补料道736,所述视觉计数装置78的点数区域781位于第二送料机构73的出料端的下方,所述定量漏斗79的进料端显露于视觉计数装置78的点数区域781;所述第二送料机构73包括第二料轨731、第一直线震动送料器732、第二直线震动送料器733及第二底座734,所述第二料轨731与第一送料机构72的出料端连接,所述快速料道735和精补料道736设置于第二料轨731,所述第一直线震动送料器732和第二直线震动送料器733均装设于第二底座734,所述第一直线震动送料器732的输出端和第二直线震动送料器733的输出端分别与快速料道735的底部和精补料道736的底部抵触;优选地,所述视觉计数装置78可以采用视觉点数机。

在实际应用中,筒膜送料装置4将筒膜输送至开袋裁切封口一体装置5处,该筒膜的自由端预先被封口处,开袋裁切封口一体装置5闭合以对筒膜进行裁切成包装袋,切口为包装袋的袋口,在开袋裁切封口一体装置5打开的过程中,开袋裁切封口一体装置5将包装袋的袋口打开,托料装置2工作以承托包装袋的底部,以对包装袋进行支撑,同时向供料漏斗71内供应散装物料,物料经由供料漏斗71的出料口掉落至第一送料机构72的送料面上,在第一送料机构72对物料进行输送的过程中,扫平机构74将第一送料机构72上所输送的物料进行扫平,有利于物料分散均匀,然后第一送料机构72将分散后的物料输送至第二送料机构73的第二料轨731内,由于第一送料机构72的出料端与第二送料机构73的进料端之间存在高度差,所以第一送料机构72所输出的物料散落分布在第二送料机构73的送料面上,使得物料分散均匀,又由于第二料轨731内设置有快速料道735和精补料道736,所以第一送料机构72所输出的物料分别掉落至快速料道735和精补料道736,第一直线震动送料器732工作以驱动快速料道735震动,第二直线震动送料器733工作以驱动精补料道736震动,具体地,所述快速料道735的面积大于精补料道736的面积,所以大部分物料沿着快速料道735移动,小部分物料沿着精补料道736移动,大量的物料经由快速料道735和视觉计数装置78的点数区域781输送至定量漏斗79,以实现物料的快速加料,小量的物料经由精补料道736和视觉计数装置78的点数区域781输送至定量漏斗79,以实现物料的精准补料,同时视觉计数装置78对快速料道735和精补料道736输送至定量漏斗79的物料数量进行检测计算,当视觉计数装置78计算到添加至定量漏斗79内的数量非常接近预设数量值时(在精准补料的范围时),第一送料机构72停止对物料进行送料,第一直线震动送料器732停止工作,使得快速料道735内的物料停止输送至定量漏斗79,精补料道736继续向定量漏斗79内精准地添加物料,直至定量漏斗79内的物料数量等于预设数量值,以完成一次定量出料,从而实现定量漏斗79内的物料数量为定值,定量漏斗79将定量的物料供应至装袋装置3,装袋装置3的出料口插入包装袋内,以将定量的物料装入包装袋内,然后装袋装置3的出料口移离包装袋,开袋裁切封口一体装置5闭合以对包装袋的袋口和筒膜的自由端开口进行封口,筒膜的封口端作为下一个包装袋的底部,然后开袋裁切封口一体装置5打开,且托料装置2释放对包装袋的承托,装有物料的包装袋掉落至预设的位置,以实现包装袋的输出。本发明的结构简单,自动化地实现了物料的定量装袋和打包,实现了双通道送料,送料效率高,送料稳定性好,能够有效地分散物料,减少了物料重叠的现象,使得物料平铺地移动,视觉计数装置78对物料的数量计算精准,提高了对物料进行包装的质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快速料道735设置有多个分隔板737,多个分隔板737平行设置,相邻的两个分隔板737之间形成快速料槽738。当第一送料机构72所输出的物料掉落至快速料道735内时,分隔板737对快速料道735内的物料进行分隔,物料容置在快速料槽738内,使得物料能够沿着快速料槽738移动,快速料槽738对物料起到导向的作用,不但提高了物料移动的稳定性,还有利于物料充分分散,便于视觉计数装置78对物料进行计算。

本实施例中,所述精补料道736设置有精补料槽739。当第一送料机构72所输出的物料掉落至精补料道736时,物料容置在精补料槽739内,物料沿着精补料槽739移动,提高了物料移动的稳定性,有利于物料充分分散,进一步提高了精补料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送料机构73的出料端连接有导料件75,所述导料件75倾斜向下设置,所述快速料道735和精补料道736均与导料件75的进料口连通,所述导料件75的出料口与定量漏斗79的进料端对应设置,所述导料件75的出料口突伸至视觉计数装置78的点数区域781内。快速料道735和精补料道736所输出的物料经由导料件75输送至定量漏斗79内,以对物料进行导向,提高了物料输出的稳定性,且导料件75输出的物料经由视觉计数装置78进行数量计算,提高了数量计算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料件75内设置有第一间隔板751,所述第一间隔板751将导料件75的内腔分隔成快速导料通道和精补导料通道,所述快速导料通道和精补导料通道分别与快速料道735的出料端和精补料道736的出料端对应设置。快速料道735所输出的物料经由快速导料通道输送至定量漏斗79的快速导料通道内,精补料道736所输出的物料经由精补导料通道输送至定量漏斗79的精补导料通道内,有利于视觉计数装置78分别对快速导料通道和精补导料通道所输出的物料进行计算,提高了供料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量漏斗79的内腔设置有第二间隔板791,所述第二间隔板791将定量漏斗79的内腔分隔成快速供料道和精补供料道,所述快速导料通道和精补导料通道分别与快速供料道和精补供料道对应设置;所述定量漏斗79的出料口转动连接有启闭门792,所述定量漏斗79的侧壁装设有启闭气缸793,所述启闭气缸793用于驱动启闭门792打开或关闭快速供料道的出料端;具体地,所述定量漏斗79的下方设置有装袋装置3。

起始供料时,启闭气缸793驱动启闭门792将快速供料道的出料端关闭,快速导料通道所输出的物料输送至快速供料道内储存,精补导料通道所输出的物料经由精补供料道掉落至装袋装置3内,当视觉计数装置78检测计算到快速导料通道和精补导料通道所输出的物料非常接近预设数量值时(在精准补料的范围时),第一送料机构72暂时停止对物料进行送料,第一直线震动送料器732停止工作,使得快速料道735内的物料停止输送至快速供料道内,精补料道736继续经由精补供料道向装袋装置3内精准地补料,直至快速料道735和精补料道736所输出的物料数量等于预设数量值,与此同时,启闭气缸793驱动启闭门792打开快速供料道的出料端,使得快速供料道内的物料掉落至装袋装置3内,以完成一次定量供料,从而实现装袋装置3内的物料数量为定值,有利于装袋装置3将定量的物料装进包装袋内。为了缩短供料的周期,提高供料的效率,通过设置启闭门792打开或关闭快速供料道的出料端,在精补料道736进行精准补料的过程中,启闭门792打开以将快速供料道内的物料输送至装袋装置3后,启闭门792关闭,第一送料机构72继续对物料进行送料,第一直线震动送料器732继续工作,使得快速供料道能够再次接收并储存物料,为下一次定量供料做准备,有效地增加了上一次定量供料的精准补料和下一次定量供料的快速加料同时工作的时长,从而提高了定量供料的效率。

具体地,所述第一送料机构72包括第一底座721、装设于第一底座721的第三直线震动送料器722及设置于第三直线震动送料器722的输出端的第一料轨723,所述扫平机构74设置于第一料轨723,所述第一料轨723与第二料轨731连接。在实际应用中,供料漏斗71将物料输送至第一料轨723,第三直线震动送料器722工作,使得第一料轨723震动,从而使得物料沿着第一料轨723移动,物料移动至扫平机构74处时,扫平机构74将第一料轨723上移动的物料进行扫平,使得第一料轨723上的物料分散后再掉落至第二送料机构73上,有利于物料分散均匀。具体地,所述第一底座721和第二底座734均为减震座,减震座能够起到减震、降噪的效果。优选地,所述减震座为橡胶座,橡胶座的成本低,取材方便,减震降噪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本实施例中,所述扫平机构74包括转动连接于第一送料机构72的第一料轨723的扫平刷741及设置于第一送料机构72的侧壁并用于驱动扫平刷741转动的扫平驱动器742,所述扫平刷741为毛刷。当物料移动至扫平机构74处时,扫平驱动器742驱动扫平刷741转动,转动的扫平刷741将第一料轨723上的物料进行扫平,有利于物料均匀分散。

具体地,所述扫平驱动器742包括装设于第一送料机构72的第一料轨723的侧壁的安装座743、装设于安装座743的扫平电机744、装设于扫平电机744的输出轴的第一伞齿轮745及套装于扫平刷741的一端外的第二伞齿轮746,所述第二伞齿轮746与第一伞齿轮745啮合。在实际应用中,扫平电机744驱动第一伞齿轮745转动,转动的第一伞齿轮745带动第二伞齿轮746转动,转动的第二伞齿轮746带动扫平刷741转动。通过第一伞齿轮745与第二伞齿轮746啮合传动,传动稳定性好,提高了扫平刷741转动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送料机构72设置有用于调节扫平机构74升降的升降调节器76;具体地,所述升降调节器76包括升降座761及螺杆件762,所述螺杆件762的一端经由轴承763与升降座761转动连接,所述轴承763卡置于升降座761,所述螺杆件762的螺杆部与第一料轨723的一侧螺纹连接,所述扫平刷741转动连接于升降座761,所述安装座743与升降座761连接,所述升降座761滑动设置于第一料轨723的侧壁。在实际应用中,转动螺杆件762,使得螺杆件762升降,升降的螺杆件762带动升降座761升降,升降的升降座761带动扫平刷741升降,以调节扫平刷741与第一送料机构72的送料面之间的过料间隙,即调节扫平刷741与第一料轨723的底壁之间的过料间隙,以满足第一送料机构72对不同物料进行输送。

本实施例中,所述供料漏斗71的出料口与第一送料机构72之间设置有第一挡板77,所述第一挡板77与第一送料机构72的送料面之间具有过料口771,即第一挡板77与第一料轨723的底壁之间具有过料口771。供料漏斗71将物料输送至第一料轨723的底壁后,底部的物料经由过料口771移出供料漏斗71外,其余物料被第一挡板77阻挡,避免了物料堆积,有利于分散物料。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送料机构72的送料速度小于第二送料机构73的送料速度,通过第一送料机构72与第二送料机构73之间存在送料速度差,有利于物料分散均匀。

具体地,所述第二送料机构73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多个第二送料机构73从上往下呈阶梯式设置,上一个第二送料机构73的出料端位于下一个第二送料机构73的进料端上方。该结构设计,以实现多级第二送料机构73对物料进行送料,更加有利于物料分散均匀。

具体地,所述第一送料机构72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多个第一送料机构72从上往下呈阶梯式设置,上一个第一送料机构72的出料端位于下一个第一送料机构72的进料端上方。该结构设计,以实现多级第一送料机构72对物料进行送料,更加有利于物料分散均匀。

具体地,所述装袋装置3包括呈上宽下窄锥体状的装袋料斗31、用于驱动装袋料斗31升降的装袋升降器32及设置于装袋料斗31的装袋控制机构33,所述装袋控制机构33包括设置于装袋料斗31的启闭控制器34及分别转动连接于装袋料斗31的第一料口启闭件35和第二料口启闭件36,所述第一料口启闭件35与第二料口启闭件36闭合以关闭装袋料斗31的出料口,所述启闭控制器34用于驱动第一料口启闭件35和第二料口启闭件36打开或关闭装袋料斗31的出料口,所述装袋升降器32的输出端与装袋料斗31的侧壁连接,所述装袋料斗31位于定量漏斗79的下方,所述装袋升降器32为气缸。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料口启闭件35和第二料口启闭件36闭合以关闭装袋料斗31的出料口,将定量的物料放置在装袋料斗31内后,装袋升降器32驱动装袋料斗31下降,使得装袋料斗31的出料口插入包装袋内,然后启闭控制器34驱动第一料口启闭件35和第二料口启闭件36张开,以打开装袋料斗31的出料口,使得装袋料斗31内的物料装入包装袋内,以实现物料的定量装袋,最后装袋升降器32驱动装袋料斗31上升并复位,同时启闭控制器34驱动第一料口启闭件35和第二料口启闭件36闭合,以关闭装袋料斗31的出料口。本装袋装置3的结构简单,装袋料斗31能够升降,灵动性好,提高了装袋的稳定性和效率,装袋控制机构33控制装袋料斗31的出料口打开或关闭,以能够将定量装袋。

具体地,所述启闭控制器34包括第一传动组件341及设置于装袋料斗31的一侧的控制驱动单元342,所述第一传动组件341包括装设于第一料口启闭件35的第一齿轮343及装设于第二料口启闭件36的第二齿轮344,所述第一齿轮343与第二齿轮344啮合,所述控制驱动单元342的输出端与第一料口启闭件35或第二料口启闭件36转动连接,所述控制驱动单元342的主体与装袋料斗31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控制驱动单元342用于驱动第一料口启闭件35或第二料口启闭件36转动。优选地,所述控制驱动单元342的输出端与第一料口启闭件35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控制驱动单元342为气缸。当需要打开装袋料斗31的出料口时,控制驱动单元342的活塞杆收缩,收缩的活塞杆拉动第一料口启闭件35逆时针转动,第一齿轮343跟随第一料口启闭件35逆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的第一齿轮343带动第二齿轮344顺时针转动,顺时针转动的第二齿轮344带动第二料口启闭件36顺时针转动,使得第一料口启闭件35与第二料口启闭件36张开以打开装袋料斗31的出料口。通过齿轮组啮合的方式使得第一料口启闭件35与第二料口启闭件36同步转动,且两者的转动方向相反,转动稳定,同步性较好,有利于打开或闭合装袋料斗31的出料口。

具体地,所述控制驱动单元342的主体经由第一铰接件345与装袋料斗31转动连接。该结构设计,使得控制驱动单元342具有一定的自由度,有利于控制驱动单元342驱动第一料口启闭件35和第二料口启闭件36张开或闭合。

具体地,所述第一料口启闭件35或第二料口启闭件36设置有转接块351,所述控制驱动单元342的输出端经由第二铰接件346与转接块351转动连接。该结构设计,不但便于控制驱动单元342的输出端与第一料口启闭件35或第二料口启闭件36连接,还有利于控制驱动单元342驱动第一料口启闭件35和第二料口启闭件36张开或闭合。

具体地,所述第一传动组件34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传动组件341分别位于第一料口启闭件35或第二料口启闭件36的两侧。该结构设计,结构对称性好,第一料口启闭件35和第二料口启闭件36张开或闭合稳定。

具体地,所述启闭控制器34还包括第一保护罩38,所述第一保护罩38罩设在第一传动组件341外。第一保护罩38遮盖第一传动组件341,对第一传动组件341起到保护的作用,外形美观。

具体地,所述装袋料斗31的出料口的两侧均设置有侧板39,所述第一料口启闭件35的顶端和第二料口启闭件36的顶端均与侧板39转动连接。当第一料口启闭件35与第二料口启闭件36闭合后,第一料口启闭件35、侧板39和第二料口启闭件36将装袋料斗31的出料口关闭。在装袋的过程中,两个侧板39对包装袋的袋口起到扩口的作用,对物料起到导向的作用,提高了装袋的稳定性。

具体地,所述装袋升降器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装袋升降器32的输出端分别与装袋料斗31的两侧连接。两个装袋升降器32同步驱动装袋料斗31升降,使得装袋料斗31受力均匀,提高了装袋料斗31升降的稳定性。

具体地,所述装袋料斗31的侧壁设置有连接耳391,所述装袋升降器32的输出端与连接耳391连接。该结构设计,便于装袋升降器32的输出端与装袋料斗31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筒膜送料装置4包括设置于机台的卷料架41、设置于卷料架41的一侧的导膜架42、转动设置于导膜架42的多个导膜辊43、均设置于导膜架42的冲孔机构44和标识检测传感器45、升降设置于导膜架42的自重张力辊46及设置于导膜架42远离卷料架41的一侧的送膜机构47,所述标识检测传感器45与冲孔机构44电连接,所述导膜架42与送膜机构47之间设置有转印机构49,所述送膜机构47位于开袋裁切封口一体装置5的上方并用于将筒膜输送至开袋裁切封口一体装置5,所述送膜机构47和转印机构49均与标识检测传感器45电连接,所述导膜架42呈l型,多个导膜辊43沿着导膜架42的形状布置。

在实际应用中,筒膜卷料放置在卷料架41上,筒膜卷料的筒膜缠绕于多个导膜辊43和自重张力辊46,并穿经冲孔机构44、转印机构49和送膜机构47,送膜机构47牵引筒膜移动,标识检测传感器45对筒膜上的标识(如:标记或色彩等)进行检测,以控制送膜机构47牵引筒膜移动的长度,冲孔机构44对筒膜上的预设位置进行冲孔处理,转印机构49在筒膜上的预设位置进行印刷处理,送膜机构47将筒膜牵引至开袋裁切封口一体装置5。在此过程中,自重张力辊46能够向筒膜提供一定的张力,使得筒膜平整且输送稳定,有利于提高了对筒膜加工的质量,且当自重张力辊46牵拉筒膜时,还能够起到预存筒膜的作用,以匹配不同加工工位的速度配比。该结构设计,送膜稳定,能够通过标识检测传感器45对筒膜上的标识进行检测,以使得冲孔机构44和转印机构49能够分别对筒膜的预设位置进行冲孔和印刷,自重张力辊46向筒膜提供稳定的张力,使得筒膜平整且输送稳定,有利于提高了对筒膜加工的质量。优选地,所述标识检测传感器45为色标检测传感器,用于对筒膜上的色彩标记进行检测,标识检测传感器45在导膜架42上的位置可调。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印机构49与导膜架42之间或转印机构49与送膜机构47之间设置有易撕线成型机构48;通过易撕线成型机构48对筒膜进行冲裁成型,使得筒膜上成型有易撕线;所述易撕线成型机构48包括易撕线座481、升降设置于易撕线座481内的易撕线刀482及装设于易撕线座481并用于驱动易撕线刀482升降的易撕线驱动器483,所述易撕线刀482装设于易撕线驱动器483的输出端,所述易撕线驱动器483为气缸,所述易撕线座481开设有过孔484。

筒膜经由过孔484穿过易撕线座481,易撕线驱动器483驱动易撕线刀482朝靠近筒膜的方向移动,直至易撕线刀482冲裁筒膜,使得筒膜上成型出易撕线;结构简单,易撕线成型便捷、高效。具体地,所述易撕线座481的侧壁凹设有导向槽,所述易撕线刀482的侧部突伸至导向槽内;在工作中,易撕线刀482沿着导向槽升降,提高了易撕线刀482升降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成型易撕线的质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筒膜送料装置4还包括用于调节转印机构49的位置的位置调节机构40,所述位置调节机构40的输出端与转印机构49连接。通过位置调节机构40对转印机构49的位置进行调节,提高了转印机构49的灵动性,以满足对筒膜的不同位置或不同规格的筒膜进行印刷,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

本实施例中,所述位置调节机构40包括横向移动模组401和纵向移动模组402,所述横向移动模组401的输出端与纵向移动模组402连接,所述纵向移动模组402的输出端与转印机构49连接。通过横向移动模组401调节转印机构49的横向位置,纵向移动模组402调节转印机构49的纵向位置,调节方便,调节的精度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膜架42开设有竖直设置的滑槽421,所述自重张力辊46的端部滑动设置于滑槽421内。自重张力辊46的端部沿着滑槽421升降滑动,提高了自重张力辊46升降时的稳定性,有利于自重张力辊46向筒膜提供恒定的张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冲孔机构44包括装设于导膜架42的冲座441、装设于冲座441的冲孔气缸442及装设于冲孔气缸442的活塞杆的冲头443,所述冲座441设置有用于供筒膜穿过的过槽444及与过槽444垂直连通的冲孔,所述冲头443经由过槽444突伸至冲孔内。筒膜经由过槽444穿过冲座441,冲孔气缸442驱动冲头443靠近筒膜移动,直至冲头443在筒膜上冲裁出孔,冲头443将被冲裁出来的废料经由冲孔出料。

本实施例中,所述冲座441设置有与冲头443滑动连接的导孔446,所述导孔446与冲孔同轴设置,所述导孔446和冲孔分别自过槽444的顶壁和底壁凹设而成。在冲头443冲裁筒膜的过程中,导孔446对冲头443起到导向和定位的作用,提高了冲头443冲裁筒膜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冲座441的底部设置有废料收集箱447,被冲裁出来的废料经由冲孔掉落至废料收集箱447内,废料收集箱447对废料进行收集,便于对废料进行清理。

本实施例中,所述送膜机构47包括送膜座471、设置于送膜座471的支撑台472、转动连接于送膜座471的送膜辊473及装设于送膜座471并驱动送膜辊473转动的第一转动驱动器474,所述送膜辊473与支撑台472配合以输送筒膜,所述第一转动驱动器474为电机。输送筒膜时,筒膜位于支撑台472与送膜辊473之间,第一转动驱动器474驱动送膜辊473转动,转动的送膜辊473与支撑台472配合以输送筒膜移动,送膜稳定,且在送膜的过程中,送膜辊473将筒膜压平在支撑台472上,以实现平直地输送筒膜,避免筒膜起皱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开袋裁切封口一体装置5包括第一夹袋机构51、裁切机构52、开合联动机构53、开合行程限位机构54及两个封口组件55,所述开合联动机构53用于驱动两个封口组件55彼此前后开合移动,所述开合行程限位机构54用于对开合联动机构53的开合行程进行限位,所述第一夹袋机构51位于两个封口组件55闭合位置的下方,所述裁切机构52设置于其中一个封口组件55,所述封口组件55包括移动座551、上热封口头552、下热封口头553、第二夹袋机构554和吸袋机构555,所述上热封口头552和下热封口头553分别装设于移动座551的上部和下部,所述第二夹袋机构554和吸袋机构555均位于上热封口头552与下热封口头553之间,两个封口组件55的移动座551分别与开合联动机构53的两个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夹袋机构51包括左夹持组件511、右夹持组件512和用于驱动左夹持组件511与右夹持组件512彼此靠近或远离移动的移动驱动机构513。

在实际应用中,两个封口组件55彼此分离以张开,送膜机构47将筒膜输送至两个封口组件55之间,且筒膜的左、右边缘分别位于左夹持组件511和右夹持组件512处,此时筒膜处于扁平状态,左夹持组件511和右夹持组件512分别夹持筒膜的左、右边缘,开合联动机构53驱动两个封口组件55进行对向移动相互合拢,直至两个封口组件55闭合,然后裁切机构52驱动筒膜并将筒膜裁切,裁切后的筒膜形成包装袋,切口为包装袋的袋口,两个封口组件55上的吸袋机构555分别吸取包装袋袋口的两侧,使得袋口的两侧边缘分别朝两个封口组件55上的第二夹袋机构554方向弯曲,再然后两个封口组件55上的第二夹袋机构554分别夹持袋口的两侧,此时,开合联动机构53驱动两个封口组件55张开,同时移动驱动机构513驱动左夹持组件511和右夹持组件512彼此靠近移动,以使左夹持组件511和右夹持组件512往中间合拢,以打开包装袋的袋口,包装袋的中心位置不会发生偏移等问题,然后往包装袋内装料,装料完毕后,开合联动机构53驱动两个封口组件55再次合拢闭合,同时移动驱动机构513驱动左夹持组件511和右夹持组件512彼此远离移动,从而完成包装袋袋口的合袋,在合袋后,第二夹袋机构554松开对袋口,两个封口组件55的下热封口头553配合以对装袋后的包装袋的袋口进行封口,两个封口组件55的上热封口头552配合以对筒膜的开口端进行封口(作为下一个包装袋的底部),以便于形成下一个包装袋,完成封口后,开合联动机构53驱动两个封口组件55彼此远离移动,使得两个封口组件55张开,第一夹袋机构51松开包装袋,装料和封口后的包装袋下落以实现出料。在开合联动机构53驱动两个封口组件55张开或闭合的过程中,开合行程限位机构54对开合联动机构53的开合行程进行限位,以保证开合联动机构53驱动两个封口组件55工作的稳定性,提高了两个封口组件55对包装袋进行封口和裁切的质量;另外,通过开合行程限位机构54对开合联动机构53的开合行程进行限位,以满足对不同厚度或规格的筒膜进行封口和裁切,调节方便,通用性好,实用性强。通过开合联动机构53驱动两个封口组件55同步工作,同步性好,又通过开合行程限位机构54对开合联动机构53的开合行程进行限位,保证了两个封口组件55张开或闭合的稳定性,提高了封口和裁切的质量,且第一夹袋机构51和第二夹袋机构554配合以实现袋口的快速打开,有利于提高装袋的效率和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合联动机构53包括前后驱动器531、传动板532、移动板533、连接杆534及转动联动组件,两个封口组件55分为第一封口组件和第二封口组件,所述第一封口组件靠近开合联动机构53设置,所述第二封口组件远离开合联动机构53设置,所述前后驱动器531的输出端与传动板532连接,所述连接杆534的两端分别与传动板532和第二封口组件连接,所述移动板533装设于第一封口组件,所述转动联动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传动板532和移动板533铰接,所述前后驱动器531为气缸;具体地,所述转动联动组件包括固定座535、中间连杆536、第一连杆537和第二连杆538,所述中间连杆536的中部与固定座535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537的两端分别与中间连杆536的一端和移动板533铰接,所述第二连杆538的两端分别与中间连杆536的另一端和传动板532铰接。

此处以开合联动机构53驱动两个封口组件55闭合为例进行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前后驱动器531的活塞杆伸展以推动传动板532朝远离第一封口组件的方向移动,移动的传动板532经由连接杆534带动第二封口组件,使得第二封口组件靠近第一封口组件移动,同时移动的传动板532经由第二连杆538拉动中间连杆536顺时针转动,顺时针转动的中间连杆536带动第一连杆537推动第一封口组件,使得第一封口组件靠近第二封口组件,直至第一封口组件和第二封口组件闭合,以实现两个封口组件55同步靠近移动,两个封口组件55移动的同步性好,提高了两个封口组件55展开或闭合的移动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合行程限位机构54包括第一基座541、转动连接于第一基座541的第二丝杆542、与第二丝杆542螺纹连接的螺纹块543、连接于第二丝杆542的一端的调节单元544及装设于螺纹块543的限位件545,所述限位件545用于抵触传动板532;优选地,所述调节单元544为摇轮。

通过调节限位件545的位置来调节开合联动机构53的开合行程,进而限制两个封口组件55的移动行程;具体调节时,调节单元544驱动第二丝杆542转动,转动的第二丝杆542带动螺纹块543沿着第二丝杆542的中心轴线方向移动,移动的螺纹块543带动限位件545靠近或远离传动板532移动,以调节限位件545与传动板532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传动板532的移动行程,进而调节开合联动机构53的开合行程。

具体地,所述开合行程限位机构5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开合行程限位机构54经由传动件组连接,其中一个开合行程限位机构54不需要设置调节单元544,两个开合行程限位机构54共用一个限位件545,限位件54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开合行程限位机构54的螺纹块543连接,所述传动件组采用同步带和同步轮的传动结构。该结构设计,使得限位件545的移动稳定,有利于限位件545对传动板532进行限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板532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丝杆542贯穿通孔,所述限位件545和传动板532均位于第一基座541之间。该结构设计,使得开合行程限位机构54与开合联动机构53的结构紧凑,有利于限位板对传动板532进行限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袋机构554包括定夹袋块5541、升降设置于定夹袋块5541的上方的动夹袋块5542及装设于移动座551并用于驱动动夹袋块5542靠近或远离定夹袋块5541的夹袋驱动器5543,所述定夹袋块5541和动夹袋块5542均位于上热封口头552与下热封口头553之间,所述夹袋驱动器5543为气缸,所述吸袋机构555包括真空孔5551和吸袋孔5552,所述真空孔5551设置于移动座551,所述吸袋孔5552与真空孔5551连通并设置于定夹袋块5541,所述吸袋机构555还包括抽真空装置,所述抽真空装置与真空孔5551连通。

在实际应用中,抽真空装置经由真空孔5551对吸袋孔5552抽真空,使得吸袋孔5552产生负压,吸袋孔5552吸取袋口的侧面,使得袋口贴紧定夹袋块5541的表面,然后夹袋驱动器5543驱动动夹袋块5542靠近定夹袋块5541移动,直至动夹袋块5542与定夹袋块5541配合以夹持袋口的边缘,最后两个封口组件55张开以打开包装袋的袋口。

本实施例中,两个封口组件55均设置有扶袋机构56,所述扶袋机构56位于裁切机构52的下方,所述扶袋机构56包括移动设置于移动座551的扶袋板561及装设于移动座551并用于驱动扶袋板561水平移动的扶袋驱动器562,所述扶袋驱动器562为气缸,所述扶袋驱动器562水平设置。当两个封口组件55闭合后,在裁切机构52对筒膜进行裁切之前,扶袋驱动器562驱动扶袋板561靠近筒膜移动,直至两个扶袋机构56的扶袋板561配合以夹持筒膜,使得筒膜平直,此时裁切机构52方可裁切筒膜,避免裁切机构52在裁切筒膜时造成筒膜发生变形、起皱等问题,有利于提高筒膜的裁切质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裁切机构52包括装设于移动座551的裁切驱动器521及装设于裁切驱动器521的输出端的裁切刀522,所述裁切刀522位于扶袋板561的上方,所述裁切驱动器521为气缸,所述裁切驱动器521水平设置。两个扶袋机构56的扶袋板561夹持筒膜后,裁切驱动器521驱动裁切刀522靠近筒膜移动,直至裁切刀522将筒膜切断,以实现筒膜的裁切。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夹袋块5541的顶面设置有第一圆弧面57,所述动夹袋块5542的底面设置有与第一圆弧面57配合的第二圆弧面58。该结构设计,便于吸袋机构555将袋口吸附在定夹袋块5541的顶面,使得袋口的边缘与第一圆弧面57稳固地贴合,且第二圆弧面58与第一圆弧面57配合,提高了夹持袋口边缘的稳定性,不容易造成袋口边缘的损坏,有利于袋口的打开。具体地,所述上热封口头552和下热封口头553均与加热装置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托料装置2的下方设置有升降输送装置1,所述升降输送装置1包括支撑架11、升降驱动机构12及输送台13,所述升降驱动机构12包括装设于支撑架11的第二基座121、连接于第二基座121与输送台13之间的两个升降组件122及装设于第二基座121并用于驱动两个升降组件122升降的移动驱动器123,两个升降组件122分别设置于第二基座121的两侧,所述升降组件122包括第一升降连杆124及与第一升降连杆124交叉设置的第二升降连杆125,所述第一升降连杆124的中部与第二升降连杆125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升降连杆124的底端与第二基座121铰接,所述第一升降连杆124的顶端与输送台13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升降连杆125的底端与移动驱动器123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升降连杆125的顶端与输送台13铰接,所述移动驱动器123的驱动方向与升降组件122的升降方向垂直,所述移动驱动器123水平设置于第二基座121。

在实际应用中,输送台13用于输送物料,升降驱动机构12驱动输送台13升降以调节输送台13的高度,提高了输送台13的灵动性,能够在不同高度上输送物料,不但便于输送台13接收物料以对物料进行输送,还便于输送台13将物料输送至不同的高度位置。具体升降时,移动驱动器123驱动两个升降组件122的第二升降连杆125的底端同步活动,使得第二升降连杆125的底端沿着第二基座121水平移动,从而使得第二升降连杆125的中部与第一升降连杆124的中部相对转动,由于第一升降连杆124与第二升降连杆125交叉地转动连接,且第一升降连杆124的底端与第二基座121铰接,第一升降连杆124的顶端与输送台13转动地滑动连接,所以第一升降连杆124和第二升降连杆125会伸展和收折工作,以调节输送台13的高度位置,当第一升降连杆124与第二升降连杆125伸展时,两个升降组件122驱动输送台13上升;当第一升降连杆124与第二升降连杆125收折时,两个升降组件122驱动输送台13下降。本发明的结构简单,不但能够对物料进行输送,输送台13的输送高度还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而调节,提高了输送台13输送物料的灵动性,通用性好,适用范围广,且输送台13的升降调节稳定。

当然,在不没有托料装置2的情况下,升降输送装置1不但能够输送包装袋,还可以升起以承托包装袋,然后将所承托的包装袋输送出去,起到一物多用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驱动器123包括转动设置于第二基座121或支撑架11的第三丝杆126、与第三丝杆126螺纹连接的移动杆127及与第三丝杆126的一端连接的驱动单元128,所述移动杆12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升降组件122的第二升降连杆125的底端转动连接。在调节两个升降组件122伸展或收折,即调节输送台13升降时,驱动单元128驱动第三丝杆126转动,转动的第三丝杆126带动移动杆127沿着第三丝杆126的中心轴线移动,移动的移动杆127带动两个升降组件122的第二升降连杆125的底端分别在第二基座121的两侧移动,以使得两个升降组件122的第二升降连杆125发生转动,从而使得两个升降组件122伸展或收折。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座121的两相对侧均设置有下导槽129,所述移动杆127的两端均设置有下导块120,所述下导块120突伸至下导槽129内并与下导槽129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升降连杆125的底端与下导块120转动连接。在移动杆127移动的过程中,下导块120沿着下导槽129移动,以提高移动杆127移动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升降组件122伸展或收折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单元128为第一电机或摇轮。当驱动单元128为第一电机时,控制系统控制第一电机启闭,以实现自动化第一电机自动化控制第三丝杆126的转动,从而自动化地实现输送台13的升降调节,控制精度高,准确性好。当驱动单元128为摇轮时,人工摇动摇轮,转动的摇轮带动第三丝杆126转动,以实现人工控制输送台13的升降调节。

本实施例中,所述输送台13的两侧均设置有上导槽131,所述第一升降连杆124的顶端转动连接有上导块1201,所述上导块1201突伸至上导槽131内并与上导槽131滑动连接。在升降组件122伸展或收折的过程中,上导块1201沿着上导槽131滑动,以提高第一升降连杆124活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升降组件122伸展或收折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输送台13包括装设于两个升降组件122的顶端的输送架132、转动连接于输送架132的一端的主带辊133、转动连接于输送架132的另一端的从带辊134、缠绕于主带辊133与从带辊134的输送带135及装设于输送架132并驱动主带辊133转动的第二转动驱动器136;所述第二转动驱动器136包括第二电机137及第二传动组件138,所述第二电机137经由第二传动组件138与主带辊133驱动连接。在实际应用中,第二电机137经由第二传动组件138驱动主带辊133转动,在主带辊133和从带辊134的配合作用下驱动输送带135转动,转动的输送带135对物料进行输送。

本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架132装设有支撑板14,所述支撑板14位于输送带135内并与输送带135的内壁抵触。支撑板14对输送带135进行支撑,不但提高了输送带135输送物料的稳定性,还避免了因物料的重量而导致输送带135发生变形。

本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架132的两侧均装设有第二挡板15;在输送带135输送物料的过程中,第二挡板15对物料进行阻挡和导向,提高了输送带135输送物料的稳定,避免物料从输送带135上掉下。

本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架132的一端设置有导料板17,所述导料板17倾斜向下设置。导料板17将输送台13所输出的物料进行导向,以将物料输送至指定的位置,落料稳定。

具体地,所述第二传动组件138包括主链轮、从链轮及缠绕于主链轮与从链轮的链条,所述主链轮套装于第二电机137的输出轴外,所述从链轮装设于主带辊133的一端。在实际应用中,第二电机137驱动主链轮转动,转动的主链轮经由链条带动从链轮转动,转动的从链轮带动主带辊133转动。

具体地,所述第二转动驱动器136包括第二保护罩16,所述第二保护罩16罩设于第二传动组件138外。第二保护罩16遮盖第二传动组件138,以对第二传动组件138进行保护。

具体地,所述托料装置2包括托架21、设置于托架21的升降调节机构22、装设于升降调节机构22的输出端的升降板23及设置于升降板23的托料组件24,所述托料组件24包括托料驱动器241、转动件242及托料件243,所述托料件243的侧部与升降板23转动连接,所述托料驱动器241装设于升降板23,所述转动件242的一端与托料件243的一端连接,转动件242的另一端与托料驱动器241的输出端铰接,所述托料驱动器241经由转动件242驱动托料件243转动,所述托料件243位于升降输送装置1与开袋裁切封口一体装置5之间。

在实际应用中,升降调节机构22驱动升降板23连带托料组件24升降,以调节托料组件24的高度位置,当需要承托物料时,托料驱动器241驱动转动件242正向转动,正向转动的转动件242带动托料件243正向转动,直至托料件243大致处于水平的状态以承托物料,以保证了物料的稳定性,当需要将托料件243所承托的物料进行落料时,托料驱动器241驱动转动件242反向转动,反向转动的转动件242带动托料件243反向转动,直至托料件243处于倾斜或竖直向下的状态以将物料放置在升降输送装置1中,以实现物料的落料。当托料件243与升降输送装置1之间存在一定高度差时,为了提高落料的稳定性,可以先通过升降调节机构22经由升降板23调节托料组件24和物料的高度位置,使得物料靠近升降输送装置1,再通过托料组件24将物料放置在升降输送装置1,落料稳定性好。当然,不但可以通过升降托料组件24来改变托料的高度位置,还可以将物料从高处转移至低处,或者将物料从低处转移至高处,提高了转移物料的灵动性,通用性好,使用范围广,实用性强。该托料装置2不但能够承托物料,还能够对物料进行升降转移并落料,工作稳定性好,使用灵活,通用性好,使用范围广,实用性强。

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板23装设有导套25,所述托架21设置有与导套25滑动连接的导杆251。通过导套25与导杆251滑动配合,提高了升降板23升降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导套25的数量和导杆251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导套25分别装设于升降板23的两端,导套25与导杆251一一对应配合;该结构设计,结构对称性好,进一步提高了升降板23升降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托料驱动器241和转动件242数量均为多个,多个转动件242沿着托料件243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多个托料驱动器241与多个转动件242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托料驱动器241同步工作并分别驱动多个转动件242同步转动,以带动托料件243转动,提高了托料件243转动的稳定性,也提高了托料件243承托物料的支撑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托料件243包括转杆244及托盘245,所述转动件242与转杆244连接,所述托盘245的一端装设于转杆244,所述托盘245用于承托物料。该结构设计,实现了托料件243的模块化组装,便于对托料件243进行拆装和维护,降低了维护的成本。

本实施例中,所述托盘245凹设有托料腔246,所述托料腔246呈三角形。托料腔246用于容置物料,以提高了物料在托盘245上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板23的两端均设置有转动耳231,所述转杆244的两端分别与转动耳231转动连接。通过设置转动耳231,结构设计合理,便于转杆244与升降板23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调节机构22包括转动连接于托架21的第一丝杆221、与第一丝杆221螺纹连接的移动螺母、套装于第一丝杆221的底端的第一斜齿轮223、与第一斜齿轮223啮合的第二斜齿轮224及用于驱动第二斜齿轮224转动的驱动源225,所述升降板23装设于移动螺母。在实际应用中,驱动源225驱动第二斜齿轮224转动,转动的第二斜齿轮224带动第一斜齿轮223转动,转动的第一斜齿轮223带动第一丝杆221转动,转动的第一丝杆221带动移动螺母沿着第一丝杆221升降移动,升降移动的移动螺母带动升降板23升降移动,以实现对托料组件24的高度进行调节。

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源225包括座体226、转轴227及摇盘228,所述转轴227经由轴承与座体226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斜齿轮224套装于转轴227的一端外,所述摇盘228装设于转轴227的另一端。人工摇动摇盘228,转动的摇盘228带动转轴227转动,转动的转轴227带动第二斜齿轮224转动,以实现人工调节托料组件24的高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242靠近转杆244的一端设置有卡接口247,所述转杆244卡置于卡接口247内。组装时,转杆244卡接在转动件242的卡接口247内,然后通过锁紧螺丝进行锁紧,以将转杆244锁固在转动件242上,便于转杆244与转动件242的组装,且转杆244与转动件242的连接牢固。

当所述驱动源225为电机时,通过电机驱动第二斜齿轮224转动,以实现自动化控制,控制精度高,稳定性好。

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