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横杆定位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53097发布日期:2021-10-16 02:31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脚手架横杆定位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工件定位调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脚手架横杆定位调整机构。


背景技术:

2.脚手架的横杆形状如图1所示,其中部为圆柱形,两端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的形状不规则,呈类梯形体状。在脚手架横杆使用时,需要调整好其端部连接件的位置和角度以便于直接使用。但是现有的横杆运输设备并没有自动调整其角度和位置的结构,都需要人工调整,导致耗费人工,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出脚手架横杆定位调整机构,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人工调整效率低的问题。
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5.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初始工位和完成工位,所述初始工位和所述完成工位之间设置有若干调整工位,所述初始工位、所述完成工位和所述调整工位均用于支撑横杆的柱体部分,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驱动横杆从所述初始工位向所述完成工位移动的驱动机构,
6.所述调整工位和所述完成工位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横杆连接部靠近所述完成工位的一侧,所述第二挡板与对应的所述调整工位之间的纵向距离沿着靠近所述完成工位的方向逐渐缩小。
7.所述初始工位、所述完成工位和所述调整工位均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槽,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槽连线与横杆的运输方向垂直。
8.所述初始工位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挡板,横杆的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挡板顶边接触。
9.所述初始工位远离所述完成工位的一侧设置有对齐工位,所述对齐工位的两端移动设置有夹板,两个所述夹板沿垂直运输方向的方向相向或相离移动。
10.所述对齐工位远离所述完成工位的一侧设置有上料工位,所述上料工位下方上下移动设置有顶起机构。
11.所述对齐工位与所述上料工位之间设置有连板,所述连板的顶面朝向靠近所述对齐工位的方向倾斜,
12.所述顶起机构包括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伸缩杆上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端面为斜面,与所述连板的倾斜角度相同。
13.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移动架,所述第一移动架在所述对齐工位和所述完成工位之间移动,所述第一移动架上设置有第二移动架,所述第二移动架上上下移动设置有卡板,所述卡板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横杆的第二支撑槽。
14.所述卡板共有两个,相互平行设置,两个所述卡板的间距小于所述调整工位的间距。
15.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6.1、本发明中,脚手架横杆从初始工位被运送至完成工位,在运送过程中,通过多个调整工位调整连接部的姿态即角度,只要放在初始工位的横杆的连接部不是竖直方向,就会在运输过程中碰撞到第二挡板使其被动转动一定角度,由于每个第二挡板和与其对应的调整工位之间的纵向距离即运输方向的距离,横向距离即与其垂直的方向依次缩短,使得每次碰撞到的位置不同,且都是向着使连接部变为竖直方向转动的趋势运动,依次经过多个挡板不断调整角度,从而使运输到完成工位的横杆的连接部处于竖直方向。驱动机构在支架上可以向上运动和沿运输方向来回运动,当驱动机构向上运动,会带动位于前侧工位的横杆向上,在这个过程中,横杆连接部角度不发生转动,仅仅是向上向前运输,只有驱动机构下降使横杆进入到下一个工位上时,才会由于第二挡板的干预产生转动。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能够自动在向前运输的过程中调整连接部的角度使完成工位处的横杆位置、角度都一致,从而方便下一步的使用,解决了人工翻转精度不高且耗费人力的问题。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横杆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连接部处于竖直(左)/水平(右)状态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主视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发明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发明一个横杆处于不同工位时角度调整结构示意图(为显示清楚,去掉了一边的夹板);
24.图7为本发明横杆处于不同工位时角度调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

支架,2初始工位,3

完成工位,4

调整工位,5

驱动机构,6

第二挡板,7

第一支撑槽,8

第一挡板,9

对齐工位,10

夹板,11

上料工位,12

顶起机构,13

连板,14

第一气缸,15

顶板,16

第一移动架,17

第二移动架,18

卡板,19

第二支撑槽。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7.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脚手架横杆定位调整机构,包括支架1,支架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初始工位2和完成工位3,初始工位2和完成工位3之间设置有若干调整工位4,初始工位2、完成工位3和调整工位4均用于支撑横杆的柱体部分,支架1上还设置有驱动横杆从初始工位2向完成工位3移动的驱动机构5,
28.调整工位4和完成工位3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挡板6,第二挡板6位于横杆连接部靠近完成工位3的一侧,第二挡板6与对应的调整工位4之间的纵向距离沿着靠近完成工位3的方向逐渐缩小。
29.本实施例中,脚手架横杆从初始工位2被运送至完成工位3,在运送过程中,通过多个调整工位4调整连接部的姿态即角度,只要放在初始工位2的横杆的连接部不是竖直方向,就会在运输过程中碰撞到第二挡板6使其被动转动一定角度,由于每个第二挡板6和与其对应的调整工位4之间的纵向距离即运输方向的距离,横向距离即与其垂直的方向依次缩短,使得每次碰撞到的位置不同,且都是向着使连接部变为竖直方向转动的趋势运动,依次经过多个挡板不断调整角度,从而使运输到完成工位3的横杆的连接部处于竖直方向。驱动机构5在支架1上可以向上运动和沿运输方向来回运动,当驱动机构5向上运动,会带动位于前侧工位的横杆向上,在这个过程中,横杆连接部角度不发生转动,仅仅是向上向前运输,只有驱动机构5下降使横杆进入到下一个工位上时,才会由于第二挡板6的干预产生转动。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能够自动在向前运输的过程中调整连接部的角度使完成工位3处的横杆位置、角度都一致,从而方便下一步的使用,解决了人工翻转精度不高且耗费人力的问题。
30.进一步,初始工位2、完成工位3和调整工位4均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槽7,两个第一支撑槽7连线与横杆的运输方向垂直。
31.本实施例中,实际生产时,设置两个相互平行的板,板上间隔设置若干个第一支撑槽7,两个板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支撑槽7即形成初始工位2、完成工位3和调整工位4,这三个工位的大小形状都相同,只不过位置不同。第一支撑槽7呈倒梯形设置,其底部水平,能够保证在没有第二挡板6的情况下使其不产生转动。
32.进一步,初始工位2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挡板8,横杆的连接部与第一挡板8顶边接触。
33.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板8的高度较小,由于没有侧边较高的挡板阻挡,如果横杆连接部不是处于水平或者竖直位置,都会使第一挡板8上沿和连接部形成点接触,从而产生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转动,最终的位置只能处于水平或者竖直时线接触的状态,线接触才能使连接部状态稳定不产生转动。如果放置到初始工位2上的横杆连接部恰好处于竖直位置,则后面移动到若干个调整工位4时,不会与第一挡板8的纵边产生碰撞,也就是不会转动调整角度。只有当横杆的连接部处于非竖直位置时才会调整位置。
34.进一步,初始工位2远离完成工位3的一侧设置有对齐工位9,对齐工位9的两端移动设置有夹板10,两个夹板10沿垂直运输方向的方向相向或相离移动。
35.本实施例中,对齐工位9用于使横杆两端连接部到靠近其的第一支撑槽7的距离相同,也就是,使横杆两端对齐,横杆两端伸出第一支撑槽7外的长度相等,横杆处于对中状态。这样对齐之后能够使两端连接部碰撞两端的第二挡板6的位置相同,从而受力相同,不会产生歪斜。
36.进一步,对齐工位9远离完成工位3的一侧设置有上料工位11,上料工位11下方上下移动设置有顶起机构12。
37.进一步,对齐工位9与上料工位11之间设置有连板13,连板13的顶面朝向靠近对齐工位9的方向倾斜,
38.顶起机构12包括第一气缸14,第一气缸14伸缩杆上设置有顶板15,顶板15的顶端面为斜面,与连板13的倾斜角度相同。
39.本实施例中,若干个横杆最先运输到上料工位11,然后利用顶起机构12依次将一
个横杆运输到对齐工位9。连板13顶面呈倾斜设置,顶起机构12的顶部也是倾斜的顶板15,且两个板的倾斜角度相同,工作时,顶起机构12将一个横杆顶起,上升到顶板15与连板13的顶面对齐,即顶板15靠近连板13的一端与连板13靠近顶板15的一端相连,使顶板15与连板13形成一个平面,此时横杆会沿着这个平面滚动,滑落至对齐工位9上。
40.进一步,驱动机构5包括第一移动架16,第一移动架16在对齐工位9和完成工位3之间移动,第一移动架16上设置有第二移动架17,第二移动架17上上下移动设置有卡板18,卡板18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横杆的第二支撑槽19。
41.进一步,卡板18共有两个,相互平行设置,两个卡板18的间距小于调整工位4的间距。
42.本实施例中,第一移动架16带动第二移动架17水平移动,第二移动架17带动卡板18上下移动,卡板18上第二支撑槽19形状与第一支撑槽7形状相同,只不过两个对应的第二支撑槽19的间距小于两个对应的第一支撑槽7的间距,能够上下移动顶起横杆,然后水平移动使横杆移动到下一个工位。
43.进一步,支架1上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二气缸和第二导杆,在第二气缸的驱动下,夹板10沿第二导杆滑动。
44.本实施例中,第二气缸驱动夹板10向着靠近或者远离横杆的位置移动,第二导杆用于导向。。
45.进一步,顶起机构12、驱动机构5都设置有气缸作为直线驱动元件,设置导杆作为导向。另外,支架1底部设置有导轨,导轨的移动方向与横杆运输方向垂直,用于调整支架1的位置,从而不用人工搬动进行位置调整。
46.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