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儿童打开的袋子及袋子的打开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241139发布日期:2021-11-03 19:11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儿童打开的袋子及袋子的打开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夹链袋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袋子结构及袋子的打开方法。


背景技术:

2.夹链袋属于自封袋的一种,是一种可压合自动封口的包装袋。医药行业中常使用夹链袋来存放各类药品,食品行业中也常使用夹链袋来存放各类食品。
3.相关技术中,夹链袋结构包括袋子本体和设置在袋子本体内入口处两侧的夹链一与夹链二,通过从袋子本体外侧压合夹链一和夹链二即可实现袋子本体的自动封口,反之用力拉扯便可拉开袋子本体。
4.发明人认为还可以提供一种新的防止儿童打开,同时采用特殊结构、特殊打开方式也可以打开的夹链袋。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儿童容易打开夹链袋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儿童打开的袋子及袋子的打开方法。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防儿童打开的袋子,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防儿童打开的袋子,包括袋子本体和设置在袋子本体内入口处两侧的夹链一与夹链二,所述夹链一包括骨条一和连接在骨条一两侧的上叶片与下叶片a,所述夹链二包括骨条二和连接在骨条二下侧的下叶片b,所述上叶片和所述下叶片a均连接在袋子本体入口处一侧内壁上,所述下叶片b连接在袋子本体入口处另一侧内壁上,且所述骨条一和所述骨条二对应设置,通过压合骨条一和骨条二可实现袋子本体的自动封口,所述上叶片的一侧与袋子本体内壁之间具有间隙而形成手指伸入区,所述上叶片与袋子本体之间且位于手指伸入区具有封口结构。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拉开袋子本体两侧将袋子本体入口打开时,由于夹链一与袋子本体的受力点在上叶片上,夹链二与袋子本体的受力点在下叶片b上,因此产生受力点错位的问题,使得袋子本体按照正常的方式难以拉开,这样儿童便不易打开袋子本体;这种情况下,使用者可将手指伸入手指伸入区内,便可保持两只手的手指位于同一高度的受力点,从而便可将袋子本体拉开;另外,封口结构增加了手指伸入区的隐蔽性,使得儿童不易误打开袋子本体,例如误食袋子本体中的药品或袋子本体中的食品添加剂,从而降低安全隐患,若需打开袋子本体则拉开封口结构将手指伸入手指伸入区即可。
8.可选的,封口结构包括在所述上叶片与袋子本体之间且位于手指伸入区形成的假封结构。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假封结构增加了手指伸入区的隐蔽性,使得儿童不易发现;且假封结构处的上叶片与袋子本体可以拉开,以方便使用者将手指伸入手指伸入区内,将袋子本体打开。
10.可选的,所述假封结构为采用虚烫工艺而制成的假封结构。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虚烫工艺制成的假封结构,使得位于手指伸入区的上叶片与袋子本体之间连接紧密且也可以拉开,同时隐蔽性好更难发现。
12.可选的,所述假封结构为采用黏贴方式而制成的假封结构。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黏贴方式制成的假封结构,制作工艺相较于虚烫工艺较简单,同时隐蔽性好也很难发现。
14.可选的,封口结构包括在所述上叶片与袋子本体之间且位于手指伸入区形成的真封结构,所述上叶片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具有割断线,所述割断线经过所述手指伸入区并位于真封结构的下方。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真封结构增加了手指伸入区的隐蔽性,且真封结构处的上叶片与袋子本体不可以拉开;那么,当需要打开袋子本体时,使用者可使用手指抠开上叶片位于手指伸入区的割断线,从而便可将手指伸入手指伸入区内,将袋子本体打开;且割断线在一次使用完毕后仍具有较好的隐蔽性,对于儿童来说仍然很难发现。
16.可选的,所述真封结构为采用热烫工艺而制成的真封结构。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热烫工艺制成的真封结构,使得位于手指伸入区的上叶片与袋子本体之间连接更加紧密且不可以拉开,隐蔽性相较于假封结构更好。
18.可选的,所述割断线为由滚刀连续冷割而成的割断线。
19.可选的,所述割断线所割断的深度为所述上叶片厚度的1/2~2/3。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割断线所割断的深度为上叶片厚度的1/2~2/3,一方面使得割断线不易被儿童抠开,且又不会增加抠开的难度;另一方面有利于保持上叶片的整体性,减少对上叶片结构的破坏。
21.可选的,所述割断线为点断直线。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袋子本体时,使用者翻折袋子本体的袋口,使得上叶片在位于手指伸入区的点断直线处弯折,从而便于使用者抠开此处的点断直线,将手指伸入手指伸入区内。
23.可选的,所述割断线为点断折线。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袋子本体时,使用者翻折袋子本体的袋口,使得上叶片在位于手指伸入区的点断折线处弯折,点断折线的凸起部位会翘起,更加便于使用者抠开此处的点断折线,将手指伸入手指伸入区内。
25.可选的,所述割断线为点断曲线。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点断曲线相较于点断折线,弯折时凸起部更加圆滑,从而安全性较高,不易划伤使用者的手指。
27.可选的,所述袋子本体的内壁上具有压花凸纹。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花凸纹和袋子本体内壁可以形成抽真空的气道,从而便于家用抽真空机对袋子本体的内部进行抽真空。
29.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袋子的打开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袋子的打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使用者首先拉开假封结构处的上叶片和袋子本体,露出手指伸入区;步骤s2:使用者再将一只手的手指伸入手指伸入区内并持住袋子本体的袋口,再将另一只手的手指持住袋子本体的另一侧袋口,保持两只手的手指位于同一高度的受力
点;步骤s3:两只手同时用力拉扯便可拉开袋子本体。
30.第三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袋子的打开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袋子的打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使用者首先翻折袋子本体的袋口,使得上叶片在位于手指伸入区的割断线处弯折;步骤s2:使用者再使用手指抠开此处的割断线,将手指伸入手指伸入区内并持住袋子本体的袋口;步骤s3:使用者接着将另一只手的手指持住袋子本体的另一侧袋口,保持两只手的手指位于同一高度的受力点;步骤s4:两只手同时用力拉扯便可拉开袋子本体。
3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手指伸入区便于使用者将手指伸入上叶片与袋子本体之间,从而两只手的手指可位于同一高度的受力点,可将袋子本体拉开;且封口结构增加了手指伸入区的隐蔽性,使得儿童不易误打开袋子本体,例如误食袋子本体中的药品或袋子本体中的食品添加剂,从而降低安全隐患,若需打开袋子本体则拉开封口结构将手指伸入手指伸入区即可;2、封口结构采用假封结构时,手指伸入区的隐蔽性好,使得儿童不易发现,且假封结构处的上叶片与袋子本体可以拉开,以方便使用者将手指伸入手指伸入区内,将袋子本体打开;3、封口结构采用真封结构和割断线时,真封结构处的上叶片与袋子本体不可以拉开,从而隐蔽性更好;且当需要打开袋子本体时,只需用手指抠开上叶片位于手指伸入区的割断线即可;另外,割断线在一次使用完毕后仍具有较好的隐蔽性,对于儿童来说仍然很难发现;4、压花凸纹和袋子本体内壁可以形成抽真空的气道,从而便于家用抽真空机对袋子本体的内部进行抽真空。
附图说明
3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袋子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3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袋子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3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三中袋子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3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四中袋子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36.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五中袋子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37.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五中手指伸入区被拉开的示意图。
38.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七中袋子单面压花凸纹的示意图。
39.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七中袋子双面压花凸纹的示意图。
40.附图标记:1、袋子本体;2、夹链一;21、骨条一;22、上叶片;23、下叶片a;3、夹链二;31、骨条二;32、下叶片b;4、手指伸入区;5、假封结构;6、真封结构;7、割断线;8、压花凸纹。
具体实施方式
41.以下结合附图1

8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2.实施例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防儿童打开的袋子。
43.参照图1,一种防儿童打开的袋子包括袋子本体1和设置在袋子本体1内入口处两侧的夹链一2与夹链二3,夹链一2由骨条一21和一体成型设置在骨条一21两侧的上叶片22与下叶片a23构成,夹链二3由骨条二31和一体成型设置在骨条二31下侧的下叶片b32构成。
44.上叶片22和下叶片a23均采用热烫工艺与袋子本体1入口处一侧内壁成型为一体,下叶片b32采用热烫工艺与袋子本体1入口处另一侧内壁成型为一体,热烫工艺是通过合理控制较高的热熔温度将两个热塑性物体成型为一体,通过热烫工艺使得夹链一2与袋子本体1稳定连接,也使得夹链二3与袋子本体1稳定连接,从而上叶片22和下叶片a23与袋子本体1不可以拉开,下叶片b32与袋子本体1也不可以拉开。另外,保持骨条一21和骨条二31对应设置,使用者可通过压合骨条一21和骨条二31实现袋子本体1的自动封口。
45.参照图1,由于夹链一2与袋子本体1的受力点在上叶片22上,夹链二3与袋子本体1的受力点在下叶片b32上,因此产生受力点错位的问题,使得袋子本体1按照正常的方式难以拉开,这样儿童便不易打开袋子本体1;因此,在上叶片22的一侧与所在的袋子本体1内壁之间具有间隙而形成手指伸入区4,使用者将手指伸入手指伸入区4内,保持两只手的手指位于同一高度的受力点,便可拉开袋子本体1。
46.参照图1,上叶片22与袋子本体1之间且位于手指伸入区4具有封口结构,本实施例中,封口结构包括在上叶片22与袋子本体1之间且位于手指伸入区4采用热烫工艺而形成的真封结构6。真封结构6将手指伸入区4的入口封闭住,从而增加了手指伸入区4的隐蔽性,且真封结构6处的上叶片22与袋子本体1不可以拉开,使得儿童不易误打开袋子本体1,例如误食袋子本体1中的药品或袋子本体1中的食品添加剂,从而降低安全隐患。
47.封口结构还包括沿着上叶片22的长度方向所具有的割断线7,割断线7由滚刀连续冷割或模具切割而成,且割断线7经过手指伸入区4并位于真封结构6的下方。
48.本实施例中,割断线7为点断直线。当需要打开袋子本体1时,使用者翻折袋子本体1的袋口,使得上叶片22在位于手指伸入区4的点断直线处弯折,从而便于使用者抠开此处的点断直线,将手指伸入手指伸入区4内,将袋子本体1打开;且割断线7在一次使用完毕后仍具有较好的隐蔽性,对于儿童来说仍然很难发现。
4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防儿童打开的袋子的实施原理为:真封结构6处的上叶片22与袋子本体1不可以拉开,当需要打开袋子本体1时,使用者翻折袋子本体1的袋口,使得上叶片22在位于手指伸入区4的点断直线处弯折,从而便于使用者抠开此处的点断直线,将手指伸入手指伸入区4内,将袋子本体1打开。
50.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袋子的打开方法。
51.一种袋子的打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使用者首先翻折袋子本体1的袋口,使得上叶片22在位于手指伸入区4的点断直线处弯折;步骤s2:使用者再使用手指抠开此处的点断直线,将手指伸入手指伸入区4内并持住袋子本体1的袋口;
步骤s3:使用者接着将另一只手的手指持住袋子本体1的另一侧袋口,保持两只手的手指位于同一高度的受力点;步骤s4:两只手同时用力拉扯便可拉开袋子本体1。
52.实施例2参照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一种防儿童打开的袋子,本实施例中,割断线7为点断折线,当需要打开袋子本体1时,使用者翻折袋子本体1的袋口,使得上叶片22在位于手指伸入区4的点断折线处弯折,点断折线的凸起部位会翘起,更加便于使用者抠开此处的点断折线,将手指伸入手指伸入区4内,将袋子本体1打开。
53.一种袋子的打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使用者首先翻折袋子本体1的袋口,使得上叶片22在位于手指伸入区4的点断折线处弯折,点断折线的凸起部位会翘起;步骤s2:使用者再使用手指抠开此处的点断折线,将手指伸入手指伸入区4内并持住袋子本体1的袋口;步骤s3:使用者接着将另一只手的手指持住袋子本体1的另一侧袋口,保持两只手的手指位于同一高度的受力点;步骤s4:两只手同时用力拉扯便可拉开袋子本体1。
54.实施例3参照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一种防儿童打开的袋子,本实施例中,割断线7为点断曲线,当需要打开袋子本体1时,使用者翻折袋子本体1的袋口,使得上叶片22在位于手指伸入区4的点断曲线处弯折,点断曲线的凸起部位会翘起,更加便于使用者抠开此处的点断曲线,将手指伸入手指伸入区4内,将袋子本体1打开。另外,点断曲线相较于点断折线,弯折时凸起部更加圆滑,从而安全性较高,不易划伤使用者的手指。
55.一种袋子的打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使用者首先翻折袋子本体1的袋口,使得上叶片22在位于手指伸入区4的点断曲线处弯折,点断曲线的凸起部位会翘起;步骤s2:使用者再使用手指抠开此处的点断曲线,将手指伸入手指伸入区4内并持住袋子本体1的袋口;步骤s3:使用者接着将另一只手的手指持住袋子本体1的另一侧袋口,保持两只手的手指位于同一高度的受力点;步骤s4:两只手同时用力拉扯便可拉开袋子本体1。
56.实施例4参照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割断线7为连续割断的直线,割断线7所割断的深度为上叶片22厚度的1/2~2/3,具体地,割断线7所割断的深度为上叶片22厚度的3/5,该设计一方面使得割断线7不易被儿童抠开,且又不会增加抠开的难度,当需要抠开手指伸入区4处的割断线7时,翻折袋子本体1的袋口,手指伸入区4处的割断线7便容易折断;另一方面有利于保持上叶片22的整体性,减少对上叶片22结构的破坏。
57.实施例5参照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一种防儿童打开的袋子,本实施例中,封口结构包括在上叶片22与袋子本体1之间且位于手指伸入区4采用虚烫工艺而
形成的假封结构5。虚烫工艺是通过合理控制较低的热熔温度将两个热塑性物体成型为一体。假封结构5将手指伸入区4的入口封闭住,增加了手指伸入区4的隐蔽性,使得儿童不易发现;且假封结构5处的上叶片22与袋子本体1可以拉开,从而方便将手指伸入手指伸入区4内,将袋子本体1打开。
58.一种袋子的打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使用者首先拉开假封结构5处的上叶片22和袋子本体1,露出手指伸入区4;步骤s2:使用者再将一只手的手指伸入手指伸入区4内并持住袋子本体1的袋口,再将另一只手的手指持住袋子本体1的另一侧袋口,保持两只手的手指位于同一高度的受力点;步骤s3:两只手同时用力拉扯便可拉开袋子本体1。
59.实施例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一种防儿童打开的袋子,本实施例中,假封结构5采用黏贴的方式制成,黏贴的制作工艺相较于虚烫工艺较为简单,同时隐蔽性好也很难发现。
60.实施例7参照图7和图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袋子本体1的内壁上一体成型设有压花凸纹8,具体地,压花凸纹8可在袋子本体1的任一内壁上设有,也可在袋子本体1的两内壁上均设有,压花凸纹8和袋子本体1内壁之间可以形成抽真空的气道,压花凸纹8和压花凸纹8之间也可以形成抽真空的气道,从而便于家用抽真空机对袋子本体1的内部进行抽真空。另外,这样的压花凸纹8在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中袋子本体1的内壁上也可设有。
6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